上一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我国投入大量的农业及相关领域的科技人员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进行综合治理,研究开发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取得了卓著的成效,是共和国农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篇章,被称为农业科技上的“黄淮海战役”。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是这支队伍的主力军,做出了很多关键性的贡献,但时过境迁,几乎已被人遗忘。《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整理者温瑾访谈了当时在中国科学院领导和组织这一“战役”,采用口述史的形式成书,较为全面、系统地展现了当时的历史事件和科学家的精神风貌。
《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的作者是温瑾。
《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作者经过访谈整理后得出的结论是自1984年开始,我国粮食产量连续四年徘徊不前,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牵动着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心。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1988年~1993年,在国务院国家土地开发建设基金管理领导小组(后改名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的领导下,由黄淮海地区各省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简称黄开办)具体组织,由中央和地方农业院校大量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与广大衣民群众一起,以中低产田(盐碱地、沙荒地、涝洼地)治理为突破口,全面运用农业综合增产技术,开展了一场规模宏大的农业人生产运动。前后两期(每3年一期),历时6年,将我国的粮食产量从8000亿斤提高到9000亿斤,在增产的1000亿斤粮食中黄淮海地区贡献了504.8亿斤,为我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保持供需平衡和保障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这在中国农业发展史上是一件值得记录、传承和激励后人继续为我国农业持续发展做贡献的人事。
这场农业人生产运动,在中国科学院称作“农业科技黄淮海战役”。
序言/李振声
布局篇
1 “黄淮海战役”扭转了国家粮食徘徊局面/李振声口述
2 中科院为农业中低产田改造做出了示范/刘安国口述
禹城篇
1 禹城农业科技工作的两个阶段/许越先口述
2 选择禹城作典型/唐登银口述
3 值得怀念的“一片三洼”治理历程/程维新口述
4 “强排强灌”啃下“硬骨头”/张兴权口述
5 成功治理重盐碱地,实现了几代人的梦想/欧阳竹口述
6 辛店洼战斗18年/胡文英口述
7 鱼塘台田的开发/谷孝鸿口述
S 科学治沙12年,沙荒地变果粮川/高安口述
9 在沙河洼种葡萄的经历/苏培玺口述
10 科学家使盐碱地变成丰产田/杨德泉口述
11 “破禹城”改变穷困面貌的故事/马宪全口述
封丘篇
l 影响深远的“黄淮海战役”/赵其国口述
2 南京土壤所改良盐碱地的故事/傅积平口述
3 从“三红”到“三自”/杨叙让、程丁合口述
南皮篇
1 科技改变贫穷面貌/田魁祥口述
2 “论文写在大地上”/王占升口述
3 亲历见证南皮的“黄淮海战役’’/刘瀛涛口述
4 我和科学家与“1152”的故事/罗春达口述-
附录
李松华与“黄淮海”科研项目
黄淮海平原农业开发优秀科技人员名单
人名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