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陈书良说六朝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中国史
作者 陈书良
出版社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这是一个金戈铁马、颠沛流离的时代,这也是一个檀板弦歌、曲水流觞的时代。这是竹林七贤、木兰与蔡文姬的时代。广陵三晋,黄垆酒醒。西江明月,东篱霜菊,王氏书法谢家诗。怅望六朝烟水,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六朝绝非“宜居”时代。王朝短祚,时局板荡,异族入侵,神州陆沉,权门争胜,倾轧杀伐,一个充满了恐惧和无奈的时代,却因了陈书良所著的《陈书良说六朝》,那些人,那些事,让整个六朝在后人心目中变得鲜活、生动、亲切起来。

内容推荐

《陈书良说六朝》是著名历史学家陈书良先生以随笔形式叙述汉魏六朝历史的新作,《陈书良说六朝》作者以扎实的文献功底,挥洒自如地为读者描绘了六朝时期的风云变幻与人物风流,举重若轻,涉笔成趣,《陈书良说六朝》是人们了解六朝历史,尚友古昔先贤的案头读物。

目录

楔子

生子当如孙仲谋

1.初领江东

2.以保守为智

3.建业开“六代豪华”之都

吴井梦

1.孙吴气息

2.文献主司者的道德闪光

维摩诘与竺佛图澄

1.玉人顾影

2.辩才称病

3.汉化的洋菩萨

4.一个洋菩萨

伤心人,断肠辞

1.落魄洛阳道

2.京师岁月

3.红渑鲛绡

迷乱与疯狂

1.三类名士

2.服药行散

3.何、王其人

4.追求生命的长度

5.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

竹林七贤祭

1.七贤众生相

2.生命的长度和密度

3.远祸全身

4.酩酊中的超越

5.情之所钟,正在我辈

清风明月也蒙羞

1.“山寨版”名士

2.身在江湖,心存魏阙

3.垮掉的一代

王与马,共天下

1.五马浮渡江,一马化为龙

2.所谓“江南文化世族”

3.镇之以静的“愦愦之政”

金谷兰亭

1.残害女性者因一位女性而得名

2.清流书圣

3.云泥之判

苍生将如安石何

1.东山携妓

2.淝水之战

3.用巧伪与忍耐赢得政治斗争

欲投鞭策过江来

1.英武的氐族少年

2.北方伟大的统治者

3.悲情英雄

4.败因种种

北伐!北伐!北伐!

1.“北伐”一词实出现在东晋

2.悲壮的中流击楫

3.“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4.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吾亦爱吾庐

1.人品与文品

2.傲骨、劳力及耕读

3.桃源之恋

丹青之殇

1.虎头金粟影,神妙独难忘

2.痴癖

3.蓬门今始为君开

4.隔代的嘉惠

5.千古的冷落

刘勰的非儒一面

1.夜梦孔子

2.古佛青灯

3.扪虱雕龙

胭脂井

1.从陈寅恪的精义妙语谈起

2.一代枭雄

3.南方土著掌权

4.自残与性乱

附录 六朝年表

试读章节

建业紧邻长江,在靠舟楫划渡的古代,长江是大部队难以逾越的天险。前叙《三国志·吴主传》载建安十八年曹操军迫濡须却见春水而撤军,以致南宋词人姜白石在《满江红》中冷峭地指出:“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又按《三国志·吴书·魏文帝传》载,曹丕有渡江之志,吴将徐盛从建业筑土围,上设假楼,江中浮船。曹丕军马到广陵,远远望见围子感到惊愕。当时只见江水盛长,弥漫数百里。曹丕叹道:“魏虽有武骑千群,无所用也!”于是命令撤军。又按《江南野史》云,周世宗向孙忌打探江南虚实,孙忌回答:“长江千里,险过汤池,可敌十万之师。”世宗听了很忌惮。(见《六朝事迹编类》卷五)正因为此,《六朝事迹编类》卷一云:

故孙皓舍建业而之武昌,吴因以衰;梁元帝舍建业而守江陵,梁遂以亡;李嗣主舍建业而迁洪府,南唐遂不能以立。王导断然折会稽、豫章之论,而以建业为根本,自晋而下三百年之基业,导之力也。

 从正反两方面纵论建都于建业之得失,也是从军事防务上着眼的。

 唐代伟大诗人李白《金陵歌》开头六句云:“石头蛲岩如虎踞,凌波欲过沧江去。钟山龙盘走势来,秀色横飞历阳树。四十馀帝三百秋,功名事迹随东流。”我以为,可以作为对孙权定都建业的礼赞。书末所附的《六朝年表》,也正是以孙吴始,以陈朝终,我正是怀着对历史的深深的敬畏而编撰的。

谈到这里,附带说说正朔问题。因为《六朝年表》遭到几位专家的质疑,而他们正是拘泥于对正朔的理解。

所谓正朔,就是一年的第一天为正,一月的第一天为朔。中国上古时期改朝换代时,新王朝常重定正朔,表示旧朝的结束,新朝的开始。所谓“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初始,改正朔,易服色,推本天元,顺承厥意。”(《史记.历书》)至此正朔超越了制定历法的本义,演变为合法政权的代指,有正统、正宗的意思。而且,正朔观念是汉族政权特有的,是指汉族政权的合法性和对汉族文明的继承。如东晋朝廷与前凉、成汉、前赵、后赵并存,而唯一自认为和被后人认为是正朔的只有东晋。这当然反映了汉族封建士大夫偏执、狭隘的历史观,是不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的。

然而,就算是执传统正朔观看历史,到了三国也会眼花缭乱的。

三国是中国大一统之后出现的第一个分裂时期,魏蜀吴三个国家都是汉族政权,曹魏政权从名义上说是汉献帝自动禅让的,有理由被认为是正朔;而且晋代魏后成为当时的唯一政权,从这种传承关系上,也可以把曹魏视为正朔。而蜀汉政权的建立者刘备是中山靖王嫡派子孙,自认为是汉室的当然继承人。于是三国正朔之争围绕着魏、蜀而缠斗。如西晋陈寿《三国志》以魏为正朔,而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襄阳耆旧记》则以蜀汉为正朔。后来,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以曹魏为正朔,南宋朱熹《通鉴钢目》则以蜀汉为正朔。对中国社会各阶层影响巨大的《三国演义》也以蜀汉为正朔。

孙权既非汉室血统,其帝位又不是汉室禅让,所以,历来谈三国正朔,都没有东吴孙权的份。

我以为,在三国中强定正朔是荒诞不经的。从汉族文明的传承上来看,魏、蜀、吴都是地位相当的,它们共同继承发扬了这一时期的汉族文明。只要考察此一时期的学术、文学、艺术,就可以证明这一点。此其一。另一方面,就江东这一区域而言,开启六代豪华的孙吴,与其后的东晋、宋、齐、梁、陈文明上是一脉相承的。宋朝张敦颐考察了六朝旧址后,发现“六代宫室门墙虽时有改筑,然皆因吴旧址”,就是一个虽小而信实的例证。(见《六朝事迹编类》卷一)

基于以上考证,我的《六朝年表》就是以孙吴领起的,这不是表示正朔,而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考虑的。

清代词人黄仲则《满江红·吴大帝庙》下阙说得好:“垂珠冕,翘华屐……

P24-25

序言

书良兄六朝札记的新著《陈书良说六朝》付梓,执意要我写序。看到老同学三十几年来依然淡定砚田事业,依然在享受学术研究的乐趣,我以为这是极其难得的,甚至超越了作品本身,故而独坐灯阴,感慨百端。

记得二零零二年七月十七日,书良兄到台湾来讲学,我们相见于台北武大校友会。我自一九八一年三月赴美留学,后来又执教台湾,这是二十多年来与书良兄第一次重逢,欣喜之情实非言语可以形容。次日,书良兄送我一首《临江仙》,词曰:

忆昔珞珈山下路,黄昏同学偕行。樱花纷坠暗无声,诗书灯火梦,渭北江东情。

倦老刘琨天外客,相逢执手堪惊。淡然荣辱话平生。一杯将进酒,万里班马鸣。

我即步韵和之,词日:

踏遍东西南北路,珞珈犹记同行。樱花树下接歌声,当年豪放意,岂减祖刘情。

海外无端长作客,华颠相见堪惊。且欣各自有平生。举头天宇阔,潇洒昕鹰鸣。

虽然“且欣各自有平生”,各有一堆麻烦事,但书良兄命我为他即将出版的新书作序, 却是不能“婉拒”的,不唯不能,我也不愿。

我和书良兄是一九七八届武汉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的同学,入学后又分配在同一间寝室,而且是上下铺。所以不但同学,而且同班;不但同班,而且同房;不但同房,而且同床。这样的朋友你一辈子能有几个?他要你作序,你还能不作?

我们那一届研究生,即所谓改革开放后的首届研究生——其实也是共和国开国后的第一届正式的学位研究生,大多经历坎坷,几乎每一个人都有一段不平凡的遭遇。十年大风暴把这些人打落在海底,积压于淤泥。此时居然时来运转,真所谓“沉渣泛起”,而且泛到海面上,突然见到蔚蓝的天空,耀眼的阳光,其欣喜感奋为何如?!所以也都人人有点自豪,有点抱负,且相当关心国家大事,虽不敢说“以天下兴亡为己任”,但“挽斯文于不堕”、“发潜德之幽光”的书生意气是有的。我说“当年豪放意,岂减祖刘情”,其实并不怎样夸张。

我们那时在武汉攻读的专业是“魏晋南北朝隋唐文学”,全班一共九个人:我、何念龙、毛庆、陈书良、傅生文、李中华、易中天、马承武、张金海。除生文兄过早地过劳而卒以外,其余同学或博导、或所长、或主任,皆各有建树。尤其是中天兄,一夕之间,暴得大名,时谚竟有“嫁人当嫁易中天”之语,巳可入现代版之《语林》或《世说新语》矣。我在海外闻之,亦不禁为之莞尔。所以我和书良词中所说的“且欣各自有平生”,看来也不算夸张。

我记得当时书良和中天的指导教授是吴林伯先生,毛庆和中华的指导教授是刘禹昌先生,承武和金海的指导教授是王启兴先生,我、念龙、生文的指导教授则是胡国瑞先生。吴林伯先生是《文心雕龙》专家,年轻时曾师从国学大师马一浮,所以书良兄和中天兄也可说是马一浮先生的再传弟子。书良兄的伯外祖父刘永济先生也是一代国学名家,尤擅诗词。在武大中文系任教数十年,亦曾任武大代校长,我的指导教授胡国瑞先生即永济先生弟子。所以书良兄洵洵儒雅,无论家学与师承都是根底深厚的,非泛泛之辈可以比拟。

书良兄大概有先外祖遗风,很爱作长短句。记得我们第一天搬进寝室……

书评(媒体评论)

三十年前,余负笈武昌,与书良相识于珞珈山下,时书良与易中天同为吴林伯先生高足。书良精研《文心雕龙》,由此进入六朝深处,尤对六朝人物之精神风范体悟甚透。

余读《陈书良说六朝》,于其目光之老至,文笔之细腻,钦佩感叹者再三!书良谨守家风,淡于名利,为今日长沙城里少见之读书种子。其为人神朗骨清,简悦自处。此乃天赋之本性乎,抑六朝烟水之熏陶乎?

唐浩明

陈书良教授是我的同门师兄。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与同门兄弟在武汉大学追随先师吴林伯先生学习《文心雕龙》,先师就常以书良师兄关于《文心雕龙》的有关论文激励我们,号召我们学习书良师兄勤奋的学习态度,扎实的学术修养,独特的学术见解,从那个时候起,书良师兄就是我学习的榜样。在我看来,陈书良教授是先师吴林伯先生学术传统的最忠实的继承人。

方铭

书良先生出身江南读书世家,其外祖父刘永湘先生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即为湖南大学知名教授,伯外祖父刘永济先生更是名满天下的大学者,表兄陈贻掀先生也为古代文学研究界所推重。书良先生幼侍永湘公读书,长承家学,天性勤奋,卓然成家。每读其书,如亲聆锦心绣口之论,亲沐儒雅君子之风。

赵敏俐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3 16:4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