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昌编著的《干预式治理(公共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探讨的问题涉及全球化风险与风险世界化、社会转型中风险生长机制及抑制、城市化过程中风险暴露与干预、技术发展风险扩散与防御等。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技术、制度与观念上加强对公共安全危机与社会风险的辨识与管理。
李瑞昌编著的《干预式治理(公共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挑选了国际经济、恐怖主义、财政、腐败、民间组织、公私合作、社会安全、流动人口、移民、移动信息技术和政务信息公歼等12种不同类型风险,研究了这些风险的特点、生成的动力以及可能爆发的危机。与此同时,《干预式治理(公共安全风险辨识与管理)》挖掘出辨识风险源的技术,倡导管理这些风险源的制度,并建议不同利益相关者不断更新观念,逐步实现从风险管理向风险问题管理的转变,从而在理念层而进行一场风险与危机的意识革命。
干预式治理是一项低成本、高收益的工作,是人类面对大量未来的不确定性一种可行、可见和可用的方式。干预式治理需要借助每个风险领域特定的技术,要求国家提供完整风险档案,知晓有哪些公共安全风险源、防范不同风险并联爆发和做好公共危机刨伤治疗的准备,这些提前工作毫无疑问对于城市安全、区域发展有所裨益。
序
第1章 长三角都市圈公共安全危机与社会风险素描:类型、特点与动力
全球化风险与风险世界化
导语
第2章 国际经济风险与中国公共安全
第3章 恐怖主义风险与城市反恐机制建设
社会转型中风险生长机制及抑制
导语
第4章 财政风险及其控制机制
第5章 腐败风险与利益冲突管理
第6章 管治风险:中国政府与社会组织间关系发展的对策
城市化过程中风险暴露与干预
导语
第7章 社会风险与社会保障建设
第8章 官民权益冲突风险与社会矛盾化解之道
第9章 流动人口风险与现代城市公共安全
第10章 城市移民社会融入风险与社会稳定
技术发展风险扩散与防御
导语
第11章 合作治理中的风险与危机管理
第12章 移动技术风险与城市安全管理
第13章 政务微博传播风险与危机应对策略
结尾
第14章 公共安全危机与社会风险的辨识与管理:技术、制度与观念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