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说智囊话创新/名著新读丛书
分类
作者 于汀
出版社 长虹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此套“名著新读丛书”并非要让大家读出个怎样的结果。重要的是为大家提供一种新的思考问题的方式。如果大家读完这些书,感到古书还能这样阅读和欣赏,并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们就非常知足了。

这本《说智囊话创新》(作者于汀)是该系列中的一册。

古人的智谋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仅就《智囊》一书所搜集的事例来看就已包罗万象。

内容推荐

古人的智谋所涉及的范围十分广泛,仅就《智囊》一书所搜集的事例来看就已包罗万象。鉴于当代人们在社会各色大潮的冲击和反思中已经开始认识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对现实指导的重要价值,我便尝试着以现代的创新思维理论来分析古代的智谋事例,为今人实践古人的智慧理论搭一座小桥。《说智囊话创新》可以说是作者在写作上的一种新的尝试。

《说智囊话创新》的作者是于汀。

目录

第一章 上智部

1.1 用无知的人挫败聪明的人

——回避冲突的错位法

1.2 宁失麦子,不失民风

——深谋远虑的利弊分析法

1.3 只因爱吃鱼才不肯收赠鱼

——反向求索的辩证思维

1.4 故意将逃犯投进井里

——坚持原则的知常通变法

1.5 丢了官印却不在意的宰相

——聪明大度的淡化方法

1.6 新官上任复旧礼

——恰到好处的机会利用法

1.7 先借后送,以示恩惠

——好中选优的方案判断法

1.8 晋封儿子使父亲就范

——以小驭大的锚定法

第二章 明智部

2.1 从一双筷子想到的

——见微知著的连锁推理

2.2 察觉敲诈背后的敲诈

——消灾解祸的心理假设

2.3 强似进攻的退兵

——矛盾焦点转移法

2.4 亲自为河神主持婚事

——以毒攻毒的归谬法

2.5 暗察明访,了解民情

——自然观察的调查方法

2.6 抬高米价为抑价

——欲抑先扬的间接制衡法

2.7 让投机商无机可投

——釜底抽薪的条件控制

2.8 造福一方的苏公堤

——一役三功的系统工程

2.9 木屑竹头也有用

——利用废物的设想提示法

第三章 察智部

3.1 一封嫁祸于人的匿名信

——发现疑犯的侦察假设

3.2 不必怀疑中的疑点

——发现疑点的质疑法

3.3 烧出来的谋杀案

——以猪代人的模拟实验

3.4 打出来的叔侄关系

——等价变换的变更问题法

3.5 搬人不搬物的判决

——求得平衡的位置互换

3.6 官府中发现的内奸

——寻找因果关系的求同求异并用法

3.7 让罪犯狗咬狗

——在囚徒困境中各个击破

3.8 钻进洞房的盗贼

——寻找矛盾的逻辑反驳

3.9 青蛙案背后的通奸案

——侦察中的因果回溯法

第四章 胆智部

4.1 会瞒的不如会问的

——探求机密的复杂问语

4.2 让强盗把自己拉上房顶

——偷梁换柱的暗中借用法

4.3 杀了一个军师攻下一座城

——寻找关键的因素排序法

4.4 将干戈化玉帛

——以柔克刚的柔化方法

4.5 狗不认字,怎识金牌

——为人开脱的反联结思维

第五章 捷智部

5.1 换掉了衣服保住了命

——积极剥离有害因素

5.2 被当作假话的真话

——利用假象制造的错觉

5.3 是换牛皮不是吹牛皮

——一举两得的新旧置换

5.4 棉布做成的行军马槽

——取材方便的材质置换

5.5 巧用空盒讨回被盗官印

——把“热盘子”送给对方的水平思维

5.6 不尝也知苦李味

——只需动脑的假言推理

5.7 没有大秤也能称大象

——用石头替换大象的目标替代

5.8 砸缸放水救人命

——使人与水分离的反向思维

5.9 是脸太瘦还是肩太宽

——相对关系中的间接制衡法

第六章 术智部

6.1 假夺家产为小弟钓名

——水落石出的背景变换

6.2 醉翁之意不在酒

——是非之外的第三种选择

6.3 禁穿紫服与倡导绢服

——控制中的正反馈与负反馈

6.4 用敌军尸体发动的进攻

——“无用”之物的再利用

6.5 为救灾民举办的龙船赛事

——以工代赈的方法代换

6.6 用更鼓粉碎的一场叛乱

——干扰对方的输入信息

6.7 装扮成主人的仆人

——改变功能的结构变换

6.8 履行了诺言的欺骗

——故意模糊的思维对象

6.9 一百枚神奇的铜钱

——功能扩大与结构变换

6.1 0用高价胡琴换来的名声

——借高骑驴的功能迁移

第七章 语智部

7.1 触龙说赵太后

——让人信服的前提证明法

7.2 该不该让情夫殉葬

——让人左右为难的二难推理

7.3 自讨没趣的戏弄

——反唇相讥的三段论

7.4 正话反说的劝谏

——让人自省的颠倒劝说法

7.5 通奸器官与酿酒工具

——揭露矛盾的类比推理

7.6 贪官家败乃天意

——观点创新的变换角度法

第八章 兵智部

8.1 迎着困难上与绕着困难走

——优化环境的条件变换法

8.2 不论真假,相信就灵

——深入心理的信息控制法

8.3 妨敌不妨己的计谋

——确定目标的希望点列举法

8.4 城门着火反添柴

——出奇制胜的反向求索法

8.5 人巧不如家什妙

——推陈出新的功能组合法

8.6 岳飞大战拐予马

——扬长补短的缺点列举法

8.7 “新式武器”无底船

——去粗取精的要素减少法

第九章 闺智部

9.1 不愿让皇帝贪色误国的皇后

——彼此对转的镜像法

9.2 知子莫如母

——两相对照的比较认知法

9.3 不肯破坏的最后记忆

——近因效应与缺点封闭

9.4 银匠家出了宰相与宰相家出了银匠

——经验预测的趋势外推法

9.5 用槌子解开的玉连环

——打破定势的超常思维

9.6 倾尽所有的赏赐

——效用理论与相对公平

9.7 鞭打儿子以平息兵变

——挽救危机的劣化法

9.8 让人有苦说不出的打骂

——将错就错的借错法

第十章 杂智部

10.1 使他不听的办法就是让他听厌

——物极必反的逆向思维

10.2 刺伤恩人为报恩

——跳出自我的换维思维

10.3 故意公开的秘密家书

——利用对方的思维定势

10.4 舍近求远救死囚

——李代桃僵的联结思维

10.5 用耳环窥探出的秘密

——察言观色的黑箱方法

10.6 无中生有的盗版诉状

——防患于未然的预先控制

10.7 调戏少妇是为了赶走和尚

——借人之力的间接控制

10.8 用秘密换取秘密

——欲擒故纵的反向思维

10.9 反提建议诱人出门

——故意制造的心理眩惑

10.10 故意寻来的报复

——自我意识的不当扩张

后记

试读章节

忍辱居士的评论很有道理。我想补充的一点是,范希阳这次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除了他果断的性格和非凡的见识之外,更主要的还在于他善于准确地把握机会。正是由于他充分地利用了机会,才使原来不能办到的事情变成可能,使原来不易办到的事情变得容易。

那么,什么是机会呢?通俗地说,就是在某一特定的时间、地点所出现的有利于完成某些事情的境遇。机会具有这样一些特征:第一,机会具有客观性。它不像理想、信念一类的主观性的东西,它是一种客观境遇,是客观的环境和条件。它不能靠主观想象产生,也不以主观意志为转移。当然,机会可以创造,而创造出来的机会也同样具有客观性。第二,机会具有时效性。机会一般只能存在于某个特定的时间、地点之内。时过境迁之后,你就无法找到它。当然,有些机会出现的频率可能多一些,存在的时间可能长一些,却并非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更不能随叫随到。第三,机会具有特指性。同样的境遇对某些人来说可能是机会,而对另一些人来说则不一定是机会;做这类事情可能是机会,而做另一些事情则不一定是机会。第四,机会具有有益性。只要能正确把握便可给人带来好的境遇才算是机会:只能给人带来厄运的环境和条件不是机会。也就是说,机会对完成某些事情应该是有利的,可以使原来事倍功半的辛劳变成事半功倍的高效。

从机会的这些特征来看,范希阳在恢复旧做法的过程中至少把握住了两个机会:一个是陈都院上任的机会,一个是所属官员在门外等候准备行参见大礼的机会。第二个机会是由第一个机会派生出来的,属于第二层次的机会。

先前,所属官员向都院行参见礼的时候,都在台阶上的篷内进行,大概是从王都院来了之后,才强迫大家到篷外的露天地里跪拜。大家曾多次向王都院请求将参见的地点改回到原来的篷内,都没有得到同意。这说明大家并不是没有恢复原来做法的愿望,只是没有找到实现这一愿望的机会。这次王都院离任,陈都院刚刚接任,他既不知旧的规矩,又尚未来得及立新的规矩,正是暗中变换的有利条件,因此,这对范希阳来说是个机会。

要想很好地把握住一个机会,有很多问题需要注意,在这里我们着重强调两个“点”:一是“关节点”,二是“切入点”。

1.找准机会的关节点所谓关节点,就是利用机会的最佳时间。一般的机会都具有较强的时间性,机会不是从来就有,更不是永不消失。即使是在它出现的这段时间内,也有一个由不佳到较佳、再由最佳到不佳的起伏变化过程。因此,进入机会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结果。

“过犹不及”的意思是超过了与没有达到是一样的,都不可能实现预期的目标。对机会的利用也是这样。有人常常将“抢抓机遇”误解为抓得越早越好,如果将这句话改为“抢准机遇”就不容易误解了。也就是说,进入机会的时间不能早,也不能晚,要恰到好处。常见的主要有两种不恰当的情况:

先之一步则早。时机不到就提前进入状态,一般情况下弊多利少。因为人兴奋状态的持续时间是有限的,时间一长就会转入抑制状态。这时,对真正的机会反而表现得迟钝和懈怠。同时,过早地进入状态则会过早地暴露目标,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麻烦。另外,“知其不可而为之”,所做的都会成为无用之功。例如:在王都院当权的时候,范希阳也曾进行过多次努力,为什么都毫无结果呢?主要是因为都院接任的这个机会还没有出现。也就是说,范希阳此时犯了操之过急的错误。另外,在即将举行参见礼的时候,如果范希阳提前与大家商量这件事情,除了会出现大家意见不一致的局面外,还会因走漏消息,引来陈都院的预先阻止。那时,事情也将办不成。

后之一步则迟。时机过了才进入状态,肯定有弊无利。如果是宴席散了才来赴宴,只能捞点残羹剩饭;如果是火车开了才进站,就只能等待下一趟车了。就拿范希阳来说,如果他不是在第一次参见陈都院的时候就及时采取行动,不要说第二次参见时再改,就是在有人已经跪到露天地里的情况下,也难以再改回来了。

我们提倡要抓准关节点,并不是说在关节点出现之前就只能消极等待。相反,一定要在机会到来之前做好进入机会的充分准备。人们常说“不打无准备之仗”,还说“机会不会光顾没有准备的人”,讲的都是事先准备的重要和必要。这就如同你若事先不买好票,即使火车来了也上不了车。范希阳的成功就在于他早就将这件事谋划好了。

2.找对机会的切入点找准了机会的关节点之后,还要找对机会的切入点,特别是切入的角度和切入的方式要得当。

切入的角度很重要。我们知道,宇宙飞船重返地球的时候,一定要把角度控制好,如果进入地球的角度太大了,飞船就会像打水漂一样,被地球的大气层弹回太空;如果进入地球的角度太小了,飞船降落的速度就会过快,这时,与大气层剧烈摩擦所产生的高温将会把飞船烧毁。进入机会的角度与这个道理很相似。当然,进入不同的机会,要选择不同的角度。

切入的方式可以分为热切入与冷切入。所谓热切入,就是公开的、大张旗鼓的、借助于某种声势的切入。例如:我们国家申办奥运会、申请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采用的都是热切入的方式。所谓冷切入,就是较冷静、沉稳、不易被人知觉的切入方式。如范希阳所采用的就是事前不讨论、事后不宣传的策略。

切入的方式还可以分为突击切入与渗透切人。所谓突击切入,就是在一定时间内集中完成的切入。例如:范希阳通过这一次参见活动完成了恢复旧制的目的,就属于突击式切入。所谓渗透切入,就是多次地、逐渐进行的切入。例如:我们国家加入世贸组织,不仅要一个阶段一个阶段地进行,而且还要一个国家一个国家地谈判。

机会的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微妙的问题,希望大家都能得心应手地掌握它,这样才会成为自己命运的主人。

序言

以“说×× 话××”的形式组织的这套“名著新读”丛书最初始于1996年。当时,我社出版了于学彬先生的大作《说三国 话人生》一书。用当代人的视角和人生态度来品读和诠释《三国演义》,很常见,但以当代人的视角和人生态度来剖析《三国演义》中的“教训”、“经验”,并将这些“教训”、“经验”融入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人生感悟,却很新颖。《说三国 话人生》一经出版,便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随后不久,于先生又寄来了他的新作《说东周话成败》。这部书的文风、体裁都与《说三国 话人生》的相似,新意十足,很受读者欢迎。于是,我便萌生了组织一套“名著新读”丛书的念头。我与张照华先生和于学彬先生共同谋划,并请于先生担纲,最后选定了《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聊斋》等浸透了当时世俗人情的几本古典名著。

“名著新读”,重点体现在一个“新”字上。它表明这不仅仅是对古代文明的重温,更是古今思想文化精神的冲撞与磨合,融会与升华。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先人的智慧是无穷的,历史的经验与教训是重要的。以史为鉴,不仅可以知兴替,还可以明得失。历史的教训就像公路边“事故多发地段”的警示牌,可以提醒人们安全地通过事业和人生中许多充满叵测和危险的“路段”。

此套丛书原有8部,此次再版只选取了其中的7部,分别是《说三国 话人生》、《说智囊 话创新》、《说红楼话性情》、《说聊斋 话世相》、《说水浒话侠义》、《说西游话磨难》、《说东周话成败》。作者从当代的精神文明大背景出发,将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笔端,以当代人的口吻评述古典名著中的人生世相,阐述自己对历史的、对当今的人生感悟。

读者不一定都同意我们书中的某些观点,但大概不会忽视里面提出的诸多问题。编著这套书,我们并非要得出一个怎样的结论,重要的是和大家探讨一些观察和思考问题的新角度。如果大家翻开这些书,感到古典名著还能有这样的读法,并且从中悟出些什么,我们也就知足了。

郑晖

2012年4月,北京平安里

后记

俗话说:“医不治已。”无论医术多么高明、经验多么丰富的医生,大多也只给别人开方配药,而自己不治自己的病。还有“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这句话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我以前总认为,这样的话只不过是那些好为人师者们为自己开脱的一句托辞。然而,在我写这本书的过程中,对这两句话才有了特别的体会。

我的这本书是想告诉人如何思维的。按理来说,我自己应该将自己的思维调理得十分顺畅。哪知在自己回过头来读它的时候,发现也是漏洞百出,对于这些“毛病”,一时也不知如何“治愈”。这时我才明白,这里既有“当事者迷”的原因,也有“下不得手”的原因。医生有了病要请别人来治,所以,我也诚请大家来批评指正。

希望大家读了这本书之后能变得更加聪明!预祝大家用自己的聪明取得更多的成功!

于汀

于秦皇岛市东环里寓所

2001.7.2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2:1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