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妈妈膝盖上的学校
分类
作者 (韩)河贞娟
出版社 中国妇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妈妈膝盖上的学校》中,韩国知名幼儿园园长河贞娟告诉你最朴实、也最容易被忽视的育儿精髓!  婴幼儿时期是人生中美好、应该尽情玩耍的时期,每个孩子心中都有一颗具有成长生命力的种子,父母要精心呵护,以便让孩子获得真正使自己快乐和优秀的能力;婴幼儿时期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形成期,孩子需要妈妈和家庭的关爱,在充满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更幸福、更自信,更容易收获成功。  孩子的成长是有顺序的,首先孩子要在玩耍的同时交朋友,认识大自然,认识世界,只有当他通过游戏了解了怎么同别人相处,充满感觉和感性的时候,才能更好地接受文字等组成的抽象世界。这一点需要引起父母足够的重视,以便实现自己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初衷。

内容推荐

17世纪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了“妈妈膝盖上的学校”。对于0~6岁的孩子来说,妈妈的爱和热情是最重要的,无可替代。孩子坐在妈妈的膝盖上感知自然,认识人和事物,学习世界上的一切。亲近大自然的过程可以使孩子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寻找未知的过程能提高孩子的感知力,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这些能力是无法通过单纯的书本学习获得的。

《妈妈膝盖上的学校》作者河贞娟是韩国妈妈心目中最好的幼儿园的园长,她以丰富的经验和经历为基础,运用了上述育儿观念,向广大父母证明了在大自然中尽情玩耍、在妈妈的爱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在体能、创意和社会认知等方面都更加优秀。

目录

第一章 妈妈的爱是孩子成长的力量

 第一节 0~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一、孩子快乐生活的主要力量来自妈妈

二、夸美纽斯:妈妈膝盖上的学校

三、妈妈的怀抱和“爱心饭”

 第二节 孩子丢失的天性

一、发育迟缓的孩子VS缺少爱的孩子

二、奶瓶VS毛毯

三、育儿文化的变迁

四、像怀孕时一样和孩子即时互动

五、母爱就像一首歌

 第三节 妈妈和孩子玩的爱的游戏

一、不同发育期要玩不同的肢体游戏

二、“檀童十训”是产生“感动荷尔蒙”的源泉

 第四节 当孩子感到无助彷徨时

一、妈妈要多鼓励孩子

二、倾听孩子的心声

三、认同孩子的感受

 第五节 如何将缺点转化为优点

一、感到孤独或者辛苦的时候就画画儿

二、想学什么由孩子自己决定

三、用身体、图画、故事来写“论文”的“博士们”

 第六节 亲子间建立信任的桥梁

一、表扬也要讲究方法

二、孩子都有值得表扬的宝贵之处

 第七节 撒娇,孩子发出的红色信号

一、与妈妈分离,孩子如何克服分离焦虑

二、先于独立性和自我控制力出现的撒娇行为

三、不能接受的撒娇行为

 第八节 无心给孩子造成的心灵伤害

一、别的孩子不都是那样吗

二、孩子就是孩子

 第九节 孩子初次离开妈妈怀抱的时机

一、如何让孩子有一个幸福的幼儿期

二、应该把孩子送到什么样的早教机构和幼儿园

三、妈妈的权利和义务

四、早教机构、幼儿园能给予妈妈什么

第二章 喜欢玩才是孩子的天性

 第一节 游戏是任何事情都无法取代的

一、过度成长会使孩子变得早熟

二、幼儿期是最应该尽情玩耍的时期

 第二节 孩子成长也有顺序

一、0~6岁,孩子应该学点儿什么

二、幼儿期的感官体验和游戏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第三节 超级简单的育儿,截然相反的两种结果

一、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二、孩子的感知力在大自然和妈妈的怀抱中放射光芒

 第四节 真正沉浸于游戏中的孩子

一、注意力分散的孩子变得精力集中

二、游戏让孩子充满活力和能量

 第五节 没有玩具的日子

一、改变从孩子开始

二、产生厌倦的一方永远是大人

 第六节 玩得痛快的孩子往往更有创意

一、玩起来才能产生专注力

二、一看就知道图画出自谁手

三、感觉是在玩耍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总结

 第七节 孩子在树林里不会问时间

一、树林里学到的从容和关怀

二、和孩子一起玩的树林游戏

 第八节 思维在发呆时成长

一、感受宁静

二、让孩子的思维变得活跃的途径

 第九节 做家务是孩子的特殊乐趣

一、做家务对孩子来说是有兴趣的事

二、让孩子通过生活和游戏来了解父母

三、和孩子一起做家务关系会变得更亲密

 第十节 成长伴随着觉醒的手指尖

一、孩子什么都想尝试

二、孩子有时会喜欢做木工活

三、单调重复的游戏对孩子来说毫无意义

四、拯救孩子身体健康的土壤

第三章 让孩子吃得健康

 第一节 请给孩子食用健康的绿色食品

一、孩子的食品安全更需要妈妈的努力

二、吃饭即是在育人

三、安全好吃的时令食品种类远远超过我们的想象

四、低农药农产品,无农药农产品,有机转换农产品,有机农产品

 第二节 对故乡的味道念念不忘的孩子

一、肉类和蔬菜要合理搭配食用

二、传统食物和精神食粮

第四章 成为孩子父母的意义

 第一节 不要让自己成为“邻居妈妈”

一、育儿不是在做练习

二、孩子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路

 第二节 妈妈的优点是什么

一、偶尔奖赏一下自己

二、妈妈要对自己宽容

 第三节 爸爸的位置在哪里

一、为孩子找到玩伴、空间同样是父亲的职责

二、爸爸既要和蔼可亲,又要不失威严

 第四节 孩子的成长映射父母的生活

一、孩子的游戏承载着父母的人生

二、父母要随时保持一颗慎独的心

三、夫妻关系对孩子的教育有重要的影响

四、坐在一起吃饭是交流想法的好时机

 第五节 让节俭成为孩子的习惯

一、正确看待对名牌的爱

二、孩子的需求VS妈妈的兴趣

 第六节 爷爷奶奶的怀抱不可缺少

一、祖辈的爱是父母无法给予的

二、祖父母的养育智慧值得肯定

后记

试读章节

第一节0~3岁决定孩子的一生

要知道从孩子出生到3岁的这段时期相当于购买一份育儿险。

这段时期没有什么能够比全身心投入到孩子身上更重要。

孩子刚上儿童之家的时候,妈妈的心总是七上八下不放心。有没有哭着找妈妈?能不能得到老师表扬?和别的小朋友能不能玩到一起,会不会打架?各种担心如潮水般不断涌来,坐立不安,一直到孩子回到家为止。在这段时间内妈妈有时也会这样安慰自己:不管怎么说孩子在儿童之家还是能学到很多东西的,也能增强社交能力,这么看也是一件好事吧。但是,真的这样想就行了吗?

我在儿童之家和孩子一起度过了相当长的时间,从最初的恐慌不安、放声大哭到大大方方离开儿童之家,我观察到许多孩子这样度过他们的幼儿期。根据我观察所得的经验,我认为在孩子3岁之前,与儿童之家相比,孩子在家度过更好。虽然这已经在很多教育工作者以及妈妈之间达成共识,但是从一个儿童之家的园长嘴里说出这些话还是会让人感到诧异。不过,我对于这一点是坚信不疑的。

我认为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应具备两种能力,一是独自生活的能力,二是集体生活的能力。对于3岁以下的孩子来说,集体生活能力是不足的。何止不足,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大都以自我为中心,根本还不知道什么是集体生活,甚至于我们根本就不应该对他们有这样的期待。为什么这样说呢?看一下三四岁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就知道了。这个年龄的孩子藏起来的时候常常用手捂住自己的脸,因为他们认为我看不见你、你也就看不见我。这就是0~3岁时孩子以“自我中心”的一个例子。这也是为什么在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身上很难看到等待,分享以及对朋友的关心和谦让。

上述特征通过孩子不同阶段的游戏方式也可以看出上述的一些特征。1~2岁是“独自游戏”时期。这个年龄段孩子玩的时候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中,丝毫不关心身边有没有其他小朋友。如果三个孩子并排坐在沙发上,一定是一个玩机器人,一个玩电话,一个玩毛绒玩具。虽然偶尔也会抬眼看看其他人玩什么或者互相聊几句,但是马上又开始玩自己的了,根本就没想着要跟别人一起玩儿。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看不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一起玩用砖盖房子的游戏。

一、孩子快乐生活的主要力量来自妈妈

对于现在喜欢电脑游戏胜过朋友的独生子女来说,能够和同龄人融洽相处非常重要。于是妈妈才把孩子送到儿童之家,希望他们能够学会如何同朋友融洽相处。同时,这也应该是交到好朋友的一个时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如果会自己穿鞋,自己走路,自己用勺子吃饭,自己躺下睡觉,自己去洗手间小便就已经足够了,我们需要把时间花在培育孩子的基础能力即独自生活能力上面。再者,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忠于本能,对于爱更是如此。如果到了1~2岁的婴幼班,常常看到孩子做出手抓、脚踢、嘴咬,扔东西等具有攻击性的动作,这往往是他们要求得到关心和爱的一种恳切的表现。在家的时候全家都围着他转,可是在儿童之家等育儿场所,一个老师要照顾若干个孩子,这种情况下,为了得到老师的关心和爱护,有时可能还需要同其他小朋友进行竞争。如果家里有兄弟姐妹,有过上面经历的话,会很清楚竞争和争吵对孩子是一件陌生和可怕的事情。也因此,为了增加孩子的社交能力,为了让孩子交到朋友而把孩子送到儿童之家反而有可能会使孩子受到伤害。

1~2岁的孩子适应儿童之家的过程中会哭闹、耍赖,我们看着哭闹累了睡着的孩子心里会感到难受,心情沉重,经常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如果再在家里待一段时间就好了……”经过这一段艰苦的适应时期,大部分的孩子都会变瘦一圈儿,相信同时对他们的心灵也有不小的冲击吧?但是,在家待到3岁才上儿童之家的孩子在适应过程中却很少哭。这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到了同妈妈分开可以和朋友一起玩儿的年龄。

当然,这样说也并不意味着所有在3岁前入托的孩子都会感到不安,受到打击。孩子跟孩子多少都会有些差异,但是他们都具备一种适应陌生环境的能力。特别是有一种孩子,他们天生就容易接受和适应新环境,这种孩子就会很轻松地度过儿童之家的适应期。不过,在孩子未满3周岁就寄希望于他们自身的适应能力而做出送他们到儿童之家的决定是令人忧虑的一件事情。毕竟未满3岁的孩子与妈妈一起度过的日子还不够多,并且与妈妈的亲密关系也处于形成阶段,所以我们在决定是否送他们去儿童之家时更需要慎重。

P5-8

序言

作为一个3岁孩子的母亲,我也曾经纠结于怎样的育儿方式才最适合我的孩子,能令我的孩子健康成长。无奈市面上各种中外育儿书籍不下百种,看到眼花缭乱也没能摸出什么头绪。就在这个时候,出版社给我拿来了这本书,通读一遍过后,我就萌生了尽快把它翻译出来介绍给与我一样对如何育儿感到茫然的中国妈妈的想法。

作者河贞娟是一个有着丰富幼儿教育经验的专家,又是一个拥有两个儿子的妈妈,她将“生态育儿”理念与现实教育问题相结合,创作了《妈妈膝盖上的学校》这本书,为那些被育儿问题所困扰的妈妈提供了有效而实用的育儿方法。作为韩国“生态育儿”理念的诞生地,作者所在的釜山大学附属幼儿园被韩国很多媒体争相报道,入学咨询者络绎不绝。

本书一共分为四章,第一章着重强调了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作者告诉我们妈妈要如何向孩子表达自己的爱,如何在孩子感到彷徨无助时给予他们自信和力量,如何避免在无意中给孩子造成心灵上的伤害。

第二章重点讲述了玩耍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不能过早地让孩子困在各种书本之中,与童话剧、博物馆等室内活动相比,公园、野外等各种室外活动是孩子更加期待的。0~6岁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父母要多与孩子进行各种有趣的游戏,以便促进孩子的成长与发展。

第三章告诉我们如何让孩子吃得健康。安全、好吃的时令食品是理想的选择,而且肉类和蔬菜要合理搭配食用。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十分重要,因为“吃饭即是在育人”。

第四章告诉我们成为父母的意义。在育儿过程中,妈妈有哪些优点,应注意哪些问题;爸爸的角色是什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有哪些;隔代养育也有值得肯定的地方等,这些问题都需要年轻的父母进行深入的思考。

希望我对本书的简单介绍能让各位在阅读时变得更加轻松和愉悦。

最后,我希望这本书能给各位年轻的父母在育儿方面带来一些实实在在的帮助。在本书的翻译过程中,我得到了尚玉河、赵杏芬、孙鹤云、王保蕴、焦纪华、靳琳、和芬、赵平芬、王书勇、宋梦君等人的帮助,但碍于时间和水平有限,仍有错误和遗憾存于本书之中,希望广大读者不吝指正。

尚馨

2014年10月

后记

养育是一段旅程。说到育儿就想到和孩子的对话方式、心理分析等技术或者方法,但是育儿不单单是一种技术,育儿是复杂的生命中形成的一段错综复杂的旅程。所以,希望妈妈们不要认为自己一个人可以把孩子好好养大,也不要觉得这是自己必须要履行的一种义务。就算育儿只是妈妈和孩子两人之间的事情,这也无法令育儿过程中的痛苦轻易减少。

父母的养育固然重要,可我们也应该重视围绕在孩子身边的祖父母、邻居、其他同龄人等,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好。孩子的学习成绩好当然是好事,可是由于强调学习而错过的东西可能更多。只是学习好,却不合群、不知道关心他人的孩子有很多。培养孩子关心他人不是用语言教就可以的,需要在生活中展现给孩子,让孩子看到你跟家人、朋友、邻居相处的方式方法。妈妈和周围人产生的矛盾孩子都会看在眼里,最终孩子就会模仿父母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

养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情,是在很长的时间里不知不觉中完成的。所以,妈妈们能够在育儿过程中拓宽需要考虑的对象,视野变得更开阔、眼光更长远是非常重要的。

父母要胆大,而且有时候需要下定决心,坚定信念。邻居妈妈的名牌服装、名校等,对于这些无数使我们动摇的东西,有时需要闭上眼睛,捂住耳朵,淡然处之。我们怀孕的时候都在祈祷什么呢?进名校?当医生?当律师?还是英语说得流利?恐怕妈妈们祈祷的都是孩子健康,不缺一根手指头或者脚指头吧。用我们怀孕时的心情来对待孩子的话,育儿方向就很清楚了,那就是舒服、宽松。也就是说我们永远要像做胎教一样地对待孩子。

“谢谢你健康长大走入校园。”

“谢谢你没在外面做坏事。”

“谢谢你不欺负别的小朋友。”

这样一来孩子也不会感受到压力,孩子放松之后就会自己找到应该做的事情。如果自己能够得到父母的肯定,那么孩子会变得更听话,对父母更加尊敬。不要催促孩子,跟随孩子成长的脚步,某一刻,你会看到一个快速成长起来,可以做好自己本分的孩子。

育儿是延续的选择,不可能时刻作出正确的选择。我们要抛弃对另一条路的迷恋和执着,坚定信念在自己选择的路上走下去。不要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而是要静静地在一旁观察。

现在看看自己,是不是为了自己的意愿而催促孩子,如果是,请把你的期望放下,再看看孩子希望的是什么。我们可能会羡慕博客上那些孩子的成功经历,但是每个孩子都不一样,那种成功只能发生在那个孩子身上。我们的孩子不一样,用一些成功孩子的事例来让孩子受折磨是不可取的。

再有,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比别的孩子英语好、成绩优秀就自信满满,现在还不是判断孩子是否已经顺利成人的时候。要懂得谦虚,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正是父母自我培养的过程,父母要做到修身养性,自我成长。

孩子的幸福取决于父母观察孩子的眼光。如果孩子感到幸福的时候,父母也感到幸福,那么孩子的人生就是幸福的。希望大家能再次考虑一下孩子的幸福。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8:4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