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孩子,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如果不会施爱,往往会造成爱的误解,明明是出于爱意,却让孩子很反感,觉得被伤害了。
有一次,桐桐快过生日了。
妻子说:“桐桐要上小学了,我们送她一个点读机吧?”
我问妻子:“怎么,又送学习用品,桐桐想要吗?”
妻子说:“是我给她买,还问她想不想要?”
的确,从一些生活小事中,我们就能看出父母会不会爱孩子。也许,父母的初衷是爱孩子的,但是给的方法出了问题,反而爱错了。
如果,父母给的爱,不是孩子最需要的,孩子就无法体会到爱的真实及价值。当然,这种施爱的教育意义就低。
有一天,桐桐在厨房和妈妈聊天。她问道:“妈妈,你知道我最好的朋友是谁吗?”
妻子笑着说:“是你的朋友,又不是我的朋友,我怎么知道呢?”桐桐听后,很不高兴,一甩手就跑出了厨房。妻子后来抱怨说:“桐桐这孩子,我不知道她的朋友,也值得她生气吗?”
我知道,桐桐气的是,妈妈根本就不关心她。推理下来,妈妈就是不爱她。作为一个成人,我知道从内心深处讲,妻子爱桐桐胜于爱我。但是,妻子的这份爱,时常错误地传达给桐桐,让桐桐误解成妈妈不怎么爱她。
其实,我和妻子爱桐桐是一样的。但是,因为我比较用心,桐桐很明确地认定,爸爸是爱她的,但是妈妈是否爱她,她就有些犹豫了。
所以说,虽然父母都爱孩子,但只有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这种爱才真正对孩子发生积极的作用,这种爱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有益营养。
记得有一次,桐桐偷偷在外面淋雨。回家时,她全身都湿透了。妻子当时的脸色很难看,眼看母女之间的战争要爆发,我急忙走到妻子面前,对她说:“孩子想体验一下淋雨的感受,我们应该理解她,想一想我们小时候,不是也经常做类似的事吗?”
妻子听后,低下头思索了一会儿,没有再发火。然后,我拉着桐桐进屋,一边帮她换衣服一边说:“桐桐,你到外面淋雨,妈妈担心你受凉生病,这才生气,以后不要再做这样的事情了,知道吗?” 桐桐点点头,感激地看着我说:“爸爸,我知道了。我现在也能理解妈妈为什么生气了,我不恨她。”
针对桐桐淋雨这件事,我劝服了妻子,说通了桐桐,两人和好如初,好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过。
一般情况下,孩子要是故意淋成落汤鸡。尽管,孩子在淋雨的过程中,内心是非常腧悦的,他就是想体验一下这种生活。但是,又有几个父母愿意静下心来,理解孩子,包容孩子,用爱来感化、启发孩子呢?
如果父母做到了,那收获的不只是孩子的感激,还有孩子的依赖。此后,孩子在人生路上,遇到任何困境,都愿意请你指引,也愿意与你分享。
妻子和桐桐常因一些小事闹点儿情绪。有时候,桐桐是真的生气了,对妻子声嘶力竭地叫喊着。看到桐桐如此反抗,妻子往往感觉很委屈。
有一段时间,桐桐挑食严重。有一天,妻子看她又在饭桌上挑三拣四,生气了,为了把桐桐挑食的毛病改过来,她此后几顿饭,有意做了许多桐桐不爱吃的菜。然后对女儿说:“桐桐,我们怎么吃,你就怎么吃,要是不喜欢吃,就饿肚子。,’
桐桐看了看妈妈的态度,又看端上来的大部分是自己平常不爱吃的菜,倔脾气也上来了,就赌气不吃。最后,她只好拿零食充饥。这样吃了两顿后,桐桐哭了,她对我说:“爸爸,妈妈怎么这么讨厌我呀,她一点都不喜欢我。”
我知道妻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希望孩子营养均衡,才下决心要改掉孩子挑食的坏毛病。
于是,我轻声对女儿说:“桐桐,妈妈是爱你的,她知道你的成长需要吸收全面的营养,而这些营养存在不同的食物中,所以妈妈才硬逼着你去吃你不喜欢的饭菜。你应该理解妈妈的一片苦心,是不是?”
桐桐点头说:“爸爸,你这样说我就明白了,但妈妈的做法却让我感受不到一点爱!”
听完桐桐的话,我看了妻子一眼,希望孩子的话能让她明白,以后要改变爱……
P7-8
第一章 教育,从了解和接纳孩子开始
你的孩子是什么颜色——让孩子做最好的自己
她也有不如你的地方——挖掘孩子的优点
妈妈怎么这么讨厌我呀——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你们的东西真没劲——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她今天表现得怎么样——多开辟沟通渠道
孩子你最棒——始终对孩子充满希望
你的那张晴雨表——关注孩子的情绪
我要穿小背心、小短裤——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意愿
那条温柔的“皮鞭”——不要冷控制孩子
我就是相信你——给孩子信任和温暖
第二章 教育成功的奥秘:理解、信任和尊重
这是你的事呀——不干涉孩子的私人事务
孩子你能行的——用信任激励孩子前进
你说的真的、假的——不要无端猜测孩子
你怎么又摔坏东西了——宽容孩子的意外失误
你的坏毛病呀——接纳孩子的小缺点
你怎么又错了——给孩子解释错误的机会
守护你的秘密花园——别刺探孩子的隐私
痛苦的钢琴之旅——别为孩子设计人生
我也想挑房子呀——支持孩子的好想法
来来回回哭了两次——不强迫孩子遵从意愿
第三章 正向教养,给孩子心灵以正能量
这孩子,长得真好看——夸奖孩子的努力而非聪明
我考了第一名——及时夸奖孩子
她真的这么说——借别人来夸夸孩子
没事了,没事了——学会关注孩子的“好心”
又在问傻问题——重视孩子的每一个提问
我发现了“新大陆”——尊重孩子的善于观察
家里有个淘宝贝——正确看待孩子的淘气
这个是不是错了——培养孩子的怀疑精神
你们看看她的指法——学会在人前赞扬孩子
第四章 零吼叫零暴力,好关系成就好孩子
她总喜欢摆架子——别用权威姿态对待孩子
活在了童话世界——别用成人的眼光看孩子
你听我说嘛——学会倾听孩子的谈话
爸爸,我也爱你——让孩子真切感受到爱
听听爸爸的心事——适度对孩子敞开心扉
吹个大大的牛皮——学会听孩子的话外音
孩子,你大胆地说——让孩子学会清楚地表达想法
在浴缸里游泳——接纳孩子的“出格”
这能怪我语气差——注意亲子交流的语气
我们的“幽默宝盒”——营造幽默的家庭氛围
第五章 培养孩子的自信,提升主角的魅力
“可以”还是“不可以”——号令前后要一致
等待会开花结果——别轻易插手孩子的事
第一朵小红花——让荣誉激励孩子前进
有很多人喜欢我——帮孩子建立融洽的关系圈
自己的小角落——尊重孩子的私人空间
宝贝,你又说错啦——别直接伤害孩子的自信
宝贝,快来帮忙——鼓励孩子帮父母做事情
第一名也苦恼——不要横向比较孩子
真棒,又成功了——多让孩子体味成功
爸爸,我丑吗——帮助孩子悦纳外形缺陷
我要和你比一比——倡导孩子间良性竞争
第六章 大胆放手,不要一直搀扶着孩子成长
我想养虫子——支持孩子大胆、新颖的想法
随便玩,都由你——引导孩子学会钻研、创新
我要“自己来”——不包办,早日学会自理
太担心他的学习——让孩子学会自主学习
你自己做选择吧——别强迫孩子执行父母的决策
我很重要吗——不要过度关注孩子
娇儿要上灶——不能事事娇纵孩子
呀,鞋穿反啦——别轻易否定孩子的努力
跌倒后的微笑——让孩子适度经历挫折
想淋夏天的雨——让孩子真切体验大自然
爬树摘风筝——鼓励孩子适当地冒险
第七章 自强自立,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
谁是小主人——培养孩子独立、自立的个性
我真会爬树——让孩子自己处理信任危机
那就签份协议书吧——将责任用规则规范下来
我做点什么呢——教孩子自由支配时间
喜欢哭的孩子——允许孩子发泄负面情绪
我想静静地待着——给孩子独处、静思的机会
学泥塑的孩子——让孩子发挥自主性
这是我的东西呀——别随意处理孩子的物品
在超市里玩失踪——训练孩子的应变能力
想去新西兰游学——帮孩子树立远大的理想
我们拉钩吧——延迟满足孩子,培养耐性
第八章 孩子的人生孩子做主,孩子的事情孩子决定
梦想不是“随便”——理想要由孩子自己决定
摔倒了,就爬起来——让孩子学会在挫折中成长
他们都有好性格——塑造孩子的健康性格
好习惯,帮助我成功——早日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长不大的孩子——别塑造孩子的依附型人格
世界是地球仪吧——树立孩子正确的世界观
掉了半杯冰激凌——教孩子乐观地看待生活
幼儿园也赚钱啊——培养孩子正确的金钱观
时间跑啦——培养孩子珍惜时间的观念
就爱“书宝贝”——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
我喜欢交朋友——让孩子从小学会处理人际关系
第九章 成长是个试错的过程,不要怕孩子犯错误
打针一点都不可怕——激发孩子的勇气
我要自己吹头发——告诉孩子生活中潜伏的“危险”
再睡一会儿——不给孩子的错误找理由
我不喜欢爸爸,也不喜欢妈妈——好爸妈要主动“笨”一点
不听话,爸会生气的——不要强求孩子听话
自如地滑行——教会孩子直面挫折
我要打耳洞——让孩子到良好群体中去
勇敢地试一试——让体验改变孩子
参考文献
这个世界上的爱基本都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对孩子的爱往往太短浅,常常只着眼于眼前的点滴,而忽略了孩子还有漫长的一生要走。
我的一个朋友,对孩子十分宠爱,各方面照顾得都很周到,什么事都替她包办,代孩子做主。
有一次,我到这个朋友家去玩,她读三年级的女儿放学回家后,准备写作业,打开书包后问:“妈妈,我是先写语文还是先写数学?”
“先写数学。”朋友回答。她的女儿便掏出数学书和本子开始写。
看到这个场景,我瞠目结舌。心想:连写什么作业都问妈妈,那么她什么事情还能不依赖别人呢?哪一天妈妈不在女儿身边,她该如何办?能否生存下去?
与朋友相反,我的邻居教育儿子,不管什么事情,都会和孩子商量,鼓励他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帮助孩子去实现自己的想法,让孩子当人生的主角。
结果这个孩子走到哪里,都是个孩子王,因为他能想出很多玩的新花样,还能解决许多问题,而且大有领导风度,所以孩子们都愿意听他的。
我相信,这个孩子将来,肯定会大有作为。
父母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独立的个体,从自己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以他独立的人格,面对他自己的人生。孩子注定要成长,注定要主导他自己的人生,而父母注定要退到幕后,做孩子人生的“背景”。
孩子将来的漫长路程,需要他自己去走。虽然现在还需要父母养育,但你不能因为过于溺爱,而把决策权揽在手里,甚至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只会使孩子变得退缩、依赖,不仅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还会阻碍孩子前进的脚步,甚至影响到孩子一生的前程。
真的爱孩子,就做那个站在他身后的人。父母的角色是推动孩子投入生活,让孩子学会与父母分离。如果不让孩子去亲身体验,如果父母不懂得放开孩子的手,孩子永远都不会独立行走。终有一天,我们要退到幕后,把舞台让给孩子们。为了孩子在这舞台上的精彩展示,我们一定要舍得放手。把“主角”的位置还给孩子,才是父母最明智的决定。让孩子当主角,才是抓住了教育成功的真谛。
我坚持贯彻“有感动,有感悟”的创作原则创作了本书,力争不仅给读者实际的帮助,还给读者带来阅读快感,在“阅读中学到实用的知识”。
在书中我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并结合当前孩子的典型问题,在趣味十足、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围绕“让孩子当主角”这个中心理念,向父母朋友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
我的邮箱为:chengmochu@126.com,欢迎广大家长朋友和教育同人交流一切有关孩子的问题。愿本书能给父母朋友提供一定的教子指导和帮助。
让孩子当主角,孩子的人生会更精彩;让孩子当主角,父母的教育会更成功。
成墨初编著的《培养孩子做最好的自己》坚持 “有感动,有感悟”的写作原则,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了作者教育女儿的有趣故事,并结合当前教育的典型问题,系统地阐释了作者的教育观点和教育方法。在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培养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作者向读者阐述了家庭教育的规律和关键点,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全书内容感性、温暖、柔软,是一本很适合父母阅读的教子书。
在成墨初编著的《培养孩子做最好的自己》中作者采用说故事的形式,精心选择教育女儿的点滴琐事和身边发生的教育案例,并结合当前孩子的典型问题,在趣味十足、娓娓动听的讲述中,围绕“让孩子当主角”这个中心理念,向父母朋友阐述了家庭教育的本质规律和关键点,并提供了可行的思路和操作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