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青春不留白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汪成昊//孙盛琳
出版社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汪成昊、孙盛琳主编的这本《青春不留白》完全是由大学生自主发起、组织、策划、编写而完成的,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一位专家或者老师参与。这本书里的所有文章均是以分享的角度来写成的。大学生们用自己最真实的语言反映出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自己内心对大学的感悟与思考。

内容推荐

《青春不留白》一书本着从大学生中来到大学生中去的宗旨,以极文学的笔触呈现了这一群体的心路历程,包括学习、生活、恋爱等等,展现的是象牙塔中欢乐而残酷的青春。

《青春不留白》由汪成昊、孙盛琳主编。

目录

一、每一句秘而不宣

 你在伦敦街角处

 为你驻足

 忆姥爷

 人间家话

 路上

 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又是一年清明时

 爱,如此厚重

 惊心动魄的命运转折

 我们都是胆小鬼

 所谓成长

 如樱的青春

 独角戏

 雨季的天空没有彩虹

 飞扬纸灰中,我回来看你

 时光流转的梦境

 我和你七月未央爱未央

 致那些年曾经的我们

 面朝大海,“心”暖花开

 最终忘记了恋爱的目的

 被搁浅的告别

 青春,在路上

 因为爱,所以爱

 一如初心

 毕业季

 候鸟忘记岛屿

 独立成长

 田野上的放牛娃

 写给十年后的自己

 演绎一张美丽的明信片

 光阴里盛开的暗恋

 冬日里的冰激凌

 感动,八分之

 哥,我想你了

 有没有那么一个人

 遗落在时光里的红匣子

 深刻孤独

二、品味人生,精致生活

 回忆厦大

 飘着火锅香的宿舍

 那群欢乐多的寝室姊妹们

 背着书包去上学

 生活的另一扇窗

 在地下铁喝一杯普洱

 邻座女孩

 文学社

 这一年,我在大外

 导师

 离殇

 离歌

 做最耀眼的一束阳光——象牙塔里的成长

 秋思

 最美好的时光

 关于病理学老师那点事

三、思牾人生,放飞心灵

 正在输入

 爱到深处

 墨黑——放不下的执著

 路虽漫漫,乐却无穷

 时间的冷酷,适合的生活

 本是梧桐色,何必束锦衣一反思校园活动宣传中的形式主义

 成长的代价

 爱尔兰咖啡——只给最特别的你

 从“新”青年到新“青年”

 一个“边缘人”的话

 锦绣年华,一剪流光

 关于读书

 实习感悟

 真正的象牙塔

 厚积薄发,水到渠成——一我与一个迷茫学弟的对话

 淘汰制的大学

 我们可不可以不沉溺

 少年,我不知道你在想什么

 向大学并发症说“不”

 天下无贼

 一个“边缘人”的故事

 这个中秋很疯狂——记“青云路”青年领袖特训营第五期

 没有谁的大学可以轻松如度假

 我的外交部面试经历

 谈谈大学,聊聊人生

 那一年,我们所拥有

 饭桶君和芦荟公主

 一路寻找遗失的美好

 读本科时的感悟

 寻找理想的星光

 大学,最美丽的时光

 还有谁读《红楼梦》

 说说就业那些事

试读章节

忆姥爷

姥爷去世那年我八岁,八岁时的我早已暴露了多愁善感的天性,许多微不足道的,甚至是顺理成章的事都会让我为之动容。然而面对撒手人寰不复睁眼的姥爷,我却没有感到一丝的悲伤,也未曾记起姥爷对我哪怕是一点一滴的好处。

姥爷的葬礼安排在流火的八月,一个普通的日子,依旧是艳阳高照、碧空如洗的天气。我对这个猝然长逝的古稀老人没有表现出异样的情感,只是记得很多亲朋好友都来安慰姥姥。我茫然地望着泪迹斑斑的大姐,人们都说大姐到底是大了,知道难过了。我知道他们是在说我不懂事,不知道难过,我还知道若是二姐没有出国在外必定也是泪如雨下。在医院里,妈和小姨更是口口声声喊着“爸”,歇斯底里地扑向那已是冰冷的遗体。到了墓地,我愣是眼睁睁地看着他们东奔西忙,购置了鲜花、水果,又将姥爷用了多年的笔墨纸砚和纸钱一起化为灰烬,而我仍无半点落泪的意思。

能和自己亲人的关系僵到如此地步,应该算是悲哀了吧。其实我很清楚,姥爷之所以不喜欢我,不仅仅是因为她们是大姐二姐的爷爷而只是我的姥爷,也并非是由于我的外表行为都不甚可爱,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不爱说话,最重要的是我不叫他姥爷。事实上,除了“爸”、“妈”,我也不叫爷爷、奶奶、姥姥、小姨……这些毛病是从小就有的,至今未能改掉,虽然有心改变,反倒是越大越不好意思张口。除了姥爷,几乎人人都能纵容我的怪癖,当然,这个怪癖让我失去了本应拥有的亲情的温暖。我不会像大姐那样捣乱、破坏东西(用钳子钳豆角,关上门丢鸡蛋),也不会像二姐那样爱看电视而不爱学习,只需要叫一声“爷爷”,似乎一切都可以一笔勾销,我只会乖乖地蜷缩在角落里看书,别无所求,更不奢望有谁爱我。在姥爷面前我多半还是叫他的,只是因为害怕他,于是每每哼上一声,并非心甘情愿,最终导致我和姥爷彼此都不喜欢对方。即便如此,在葬礼上明明哭不出来的我,嘴角上还是留下了一些泪痕。

割得断的情,割不断的血脉。此后就是几年日趋平静的生活,也不再有人逼我叫他“姥爷”了。我对姥姥家那幅放大的黑框照片上的老人,那生命已消散却神色未减的老人,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漠然。  再后来,我爱上了唐诗宋词,迷上了之乎者也,更渴望能写出一手行云流水般漂亮的行书。我时常去翻看姥爷留下置于书柜里的书,时常也会抱怨一下他写了一辈子的繁体字。

夏日黄昏,姥姥在摇着扇子纳凉。我随手接过来展开一看,那扇面上正是我此前求而未获的字迹:“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1989年李应林题。”没想到,扇子的题字时间竟然在我出生之前。“姥爷题的字?”“是,”姥姥滔滔不绝地说,“那年参加活动发的扇子,他还到处给别人题字呢。你姥爷最喜欢书法,天天写,写的都是这些诗……”

我知道这诗是高骈的《山亭夏日》,也知道姥爷生前是如何爱书法的,以至于去世后仍有各种各样书法比赛的信件似雪片飞来,他的字自然比不上书法大家,但总还是说得过去的。我忽又记起四岁左右的时候,姥爷铺纸展墨,教八岁的二姐写些简单的字,教我写“一”,还有多年来他房间里贴的、挂的字幅,现如今似乎只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这一句在我心中还算明晰。而现在,不见有字,尚存者,只有四壁空墙,若非要寻踪觅迹,兴许还有几支大小不一、粗细各异的毛笔还能一见。“姥爷以前写的字呢?”“还在箱子里。”姥姥说。所有与姥爷有关的、与书法有关的,怕都是过了风烛残年,无人问津了吧。想到此处,我说了一句:“姥爷的字,以后我要了。”

我没有练过书法,不敢亵渎姥爷对那宣纸、那墨香、那中华魂的深情。记忆中有关姥爷的场景太少,不足以支撑我的惋惜,余下的,唯有尽心保留。

我在自己的扇子上题了一首《春江花月夜》,这是我最喜欢的诗,据说也是姥爷所钟爱的。摇着扇子,我想象着几十年前姥爷是如何同我一样吟着“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诵着“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的情景。

不管我再怎么搜肠刮肚翻遍记忆深处的角落,对姥爷仅存的印象也无非是这样几件零星小事。记得有一次,姥爷叫我和他去邮局给山西老家寄东西,那次需要穿针引线缝包裹,我费了好大劲儿也没穿上,最后还是姥爷自己穿上了;还有一次,姥爷看见我用手从盘子里捏出了一根炒好的土豆丝,便大声问我洗手了没有,我吓了一跳,于是大哭起来,结果姥爷被姥姥骂了。姥爷对子孙们的管教是严厉的,其目的是想把我们培养成材。

随着年龄的增长,姥爷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越来越清晰。他将生命的激情燃烧在国家动荡、硝烟弥漫的时代,他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在和平年代中,他带着战争留给他无法磨灭的烙印、无法治愈的伤痛,转业到了地方,开始从事农业和林业的建设工作,最终在七十九岁那年的夏天,死于半个世纪未能治愈的肝腹水,去世时体内还残留着战斗负伤时留下的弹片。

“为国家,打天下,南征北战,革命终生。忠心耿耿干革命,全心全意为人民。”这是老战友对他的评价。

凭吊历史的残骸,追忆逝去的尘埃,我伫立于此,凝望着那黑框照片,不免惋惜那些年错过的亲情。“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确是姥爷一生的写照。

P11-13

序言

时间在忙碌中变得飞快,自从我开始为出书这件事忙碌以来,直至今日,已经有20个月了。在忙碌中,我是充实的,因为我在做一件重要并且有意义的事情。

大学生在忙碌地上课、汲取知识,也在快乐地成长。忙碌中,我们在聆听大学生弹奏文字的声音,在聆听大学生脉搏的跳动和情感的涌动。因为他们的文字鲜活、浪漫,充满诗意和激情地讲述着各自动人的故事。

此时,我的心情是无比激动的,因为再过几天《青春不留白》这本书就要出版了。20个月的努力就要得到体现了。

本书完全是由大学生自主发起、组织、策划、编写而完成的,整个过程没有任何一位专家或者老师参与。这本书里的所有文章均是以分享的角度来写成的。大学生们用自己最真实的语言反映出了自己的大学生活,自己的亲情、友情、爱情,以及自己内心对大学的感悟与思考。

在我看来,出一本关乎大学生真实生活状态和心灵世界的书可谓意义深远。对于参与写书的同学来说,这不仅是一个很好的展示自我才华的机会,更是一个抒发自我心声的绝佳途径。该书的读者群主要是大学生,也可以是中学生。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作者均为大学生(包括研究生),年龄相仿,彼此间会有一定的相似经历,在很大程度上会产生共鸣。对于中学生而言,通过阅读此书,一来,同学们可以开阔视野,对大学产生憧憬,为考取理想的大学更加努力刻苦地学习;二来,通过阅读大学生们的优秀文章,可以提升中学生的写作水平。由此看来,这本书的意义真是足够地深远。

虽然这本书仅仅300多页,但却凝结了我20个月的辛勤汗水。在此期间,我经历了无数的艰难险阻,比如说,大家对出书这件事的不信任以及冷嘲热讽、寻找赞助商过程中被商家所冷落等等。但这些困难没有将我击倒,反而使我的信心变得更加坚强。我坚信,出一本跟大学生密切相关的书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既然我选择做这件事情,那么我便要竭尽全力地去做,并且要把它做好,无论在此期间经历多少艰难与困苦。在出书的过程中,有很多人劝我放弃,也有很多人在我身边说一些消极的话。无论大家如何说,我的信念丝毫没有动摇。因为我坚信,通过我的努力,我可以把这本书出版出来,并且把它出好。  独木不成林,单丝不成线。虽然说这本书是由我发起、组织、策划、征稿而成的。但是,如果没有大家的共同努力以及密切配合,也许这本书也不会顺利地出版。大家的这份齐心协力、任劳任怨的精神让我十分感动。在此,我要特别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孙盛琳同学,自2012年6月我邀请他参与到出书的团队当中后,他一直对我非常支持,并且我们俩一起同甘苦、共患难直至今日。同时,我也特别感谢东北财经大学周帅同学,他为本书的前期工作以及与出版社的联络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在出书的过程中,经过我及我的几个朋友的共同努力,我们共征集稿件1200多篇。书的作者遍及大连各大高校以及外地的部分高校,例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等等。为了能够把这其中最高质量的文章筛选出来,我组织了多名同学来共同审稿,并且在每篇稿件的后面写上了评语并打了分数。我将我的审稿结果以及大家的审稿结果综合起来,最终选定了这86篇文章。在此我要对韩浩、刘欣欣、马晓晨、李雪、王瑞琪、杨岚聿、熊晓明、陈婷、杨丽敏、赵晓琳等同学为审稿工作付出的努力表达我衷心的感谢。他们那种认真的工作态度以及不求回报、任劳任怨的精神着实让我感动。感谢东北财经大学韩浩同学,他为本书的每个章节写了卷首语,并且为本书的内容布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感谢大连医科大学张璐同学,她为本书初稿的版面设计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感谢大连工业大学霍小凤同学,她为本书取了名字,并为本书写了封面及勒口的部分文字;感谢大连外国语大学刘欣欣同学,她为本书的审稿、内容布局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此,我也要特别感谢雷厚义同学,在2012年5月,我最初有出书的这个想法时,是他给予了我足够的肯定、鼓励与支持,才让我有信心把出书这件事进行下去。同时,我也感谢所有为本书提供帮助的同学,是你们对此书的支持,才有了此书如今的顺利出版。

由于本书的作者水平有限,因此书中难免会有一些差错,还请广大读者朋友能够提出您的宝贵意见,也希望大家能够告诉我自己喜欢以及不喜欢的文章,以便本书再版的时候能够有所改进。

汪成昊  2014年1月于辽宁大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3:3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