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国家。在哥伦布发现这片新大陆之前,只有印第安人安静地生活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之上。伴随着新大陆的发现,大批欧洲人怀着狂热的“黄金梦”涌到北美。到18世纪中叶,这里已经形成了13个英国殖民地。来自欧洲各国的居民们经过长期的融合,逐渐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美利坚。
在移民大潮中,一名叫罗伯特·巴顿的苏格兰人也来到了13个殖民地之一的弗吉尼亚。据说,他的祖上原是苏格兰东部亚巴登的地主,家境颇为殷实。至于他为什么要不远万里来到新大陆,现已无据可查。罗伯特个头不高,但相貌英俊;脾气粗暴,但诙谐幽默。总体而言,他是一个风度翩翩的帅小伙,很受姑娘们的欢迎。
1771年,罗伯特在弗雷德里克斯堡的一家农场找了份工作,当上了契约工。契约工生活在社会的底层,生活相当艰辛。幸运的是,这位帅气的小伙子得到了富家千金安妮·戈登·摩塞的青睐。两人结婚之后,罗伯特夫以妻贵,得以跻身上流社会。
安妮的父亲休·摩塞于1725年出生于苏格兰,22岁时随着移民大潮来到了英属美洲。摩塞和后来成为美国国父的乔治·华盛顿是好朋友,并深受其影响。在英国对法国在北美殖民地的远征战争中,摩塞曾跟随英军将领布莱多克将军南征北战。
18世纪末,随着民族意识的觉醒,美利坚人开始寻求民族独立之路。1774年,来自13个州的代表聚集在费城,召开了第一次大陆会议,试图以和平的方式摆脱英国的殖民统治。但英国怎么会如此轻易地答应美国独立呢?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战争开始了。在这场战争中,摩塞和自己的好朋友华盛顿一起领导大陆军同英军作战。由于作战英勇,摩塞被授予准将军衔,成为大陆军的将军之一。在著名的特伦顿袭击战中,摩塞身先士卒,表现出军人的大无畏精神!不幸的是,这位英勇的将军随即在普林斯顿之战中身负重伤,终因伤重不治而亡。
在整个独立战争期问,为了美利坚民族的自由与独立,无数勇士像摩塞将军一样,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大陆军并没有因此而放弃战斗,他们前仆后继地战斗着,终于赢得了战争胜利。美国顺理成章地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获得了独立的地位,摩塞将军也成为了美国最著名的英雄之一。摩塞和巴顿家族更是将他视为家族神圣信条的化身,他的后继者牢牢记着这样的信条:“摩塞,勇敢战斗!不要辱没家族的荣誉!不要玷污我们古老的姓氏!”
有趣的是,巴顿家族信守这一信条远比摩塞家族要坚定得多!在随后的上百年时间里,巴顿家族中涌现了好几个出色的职业军人。出生于1831年的乔治·史密斯·巴顿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优秀毕业生。在南北战争期间,乔治·史密斯·巴顿也死在了战场之上。
在殖民地时期,美国南北方走上了截然相反的发展道路。北方是工业中心,南方则是农业基地。随着南方种植园的扩张,劳动力严重不足,于是欧洲殖民者不得不寻找劳动力来源。在这种背景下,西班牙和葡萄牙人率先展开了罪恶的黑奴贸易。西欧其他国家也紧随其后,通过暴力猎取或以廉价的工业品换取战争俘虏等方式获取黑奴,而后将其贩卖到新大陆。黑奴在南方种植园主的控制下,像牲口一样活着,境遇十分悲惨。由于黑奴这种极其廉价的劳动力存在,南方种植园发展很快。种植园主的野心也进一步膨胀,企图掠夺西部大片的荒地。
不过,北方的发展道路则截然不同。工业的迅速发展使得资本家想尽一切办法来获取廉价劳动力和商品倾销市场。庞大的黑奴团体自然而然地进入了他们的视野。因此,他们极力主张废除奴隶制,为自由资本主义的发展铺平道路。
在独立战争时期,美国著名的政治家富兰克林和杰弗逊等人就提出废除奴隶制。美国独立后,北部各州先后废除黑人奴隶制。但南部诸州由于棉花种植业的迅速发展,种植园奴隶制不断扩大,威胁着美国人民的民主权利。19世纪20年代前后,废奴运动组织在美国开始出现。随后,美国国内掀起了废奴运动。与此同时,南方的种植园主和矿山主为了自身的利益,极力反对废奴。
废奴与反废奴的势力就这样此消彼长地对峙着,终于在1861年导致了南北战争的爆发。在南北战争期间,南北方的军队中均产生了许多战斗英雄。乔治·史密斯·巴顿就是南方军队中的英雄人物。乔治·史密斯·巴顿顽固地站在种植园主的立场上,坚决反对废奴运动。战争爆发前,他就凭借出色的军事才能,组织了一支被称为“卡拉哈来福枪队”的志愿兵,专门镇压奴隶起义。
南北战争爆发后,乔治·史密斯·巴顿便率部加入了南部同盟军,任弗吉尼亚第二十二步兵团下属一个连队的连长,后晋升为第二骑兵团上校团长,屡建战功。1864年9月,乔治·史密斯·巴顿在第三次温切斯特之战中不幸阵亡。
在副官的大力帮助下,乔治·史密斯·巴顿使用的战马、马鞍,以及军刀均被送到了这位团长的家中。尽管南方奴隶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看来属于没落的制度,但从一个职业军人的角度来看,他能够以死捍卫自己的信仰,也算是以身殉职。乔治·史密斯·巴顿的几个兄弟均是弗吉尼亚军事学院的毕业生,并且全部参加了南部同盟军。此外,他的几位表兄弟也在南部同盟军中供职。
他们英勇作战以及为信仰而献身的精神被家族当成传奇故事传承了下去。乔治·史密斯·巴顿的妻子苏珊·铎登·格蕾瑟在丈夫死后带着4个孩子离开了饱受战火摧残的家园,千里迢迢地来到了加利福尼亚州的洛杉矶。南北战争最终以北方的胜利而结束了。战争带给巴顿家族的除了失败的耻辱之外,还有孤儿寡母艰辛的生活。在度过了几年艰苦的生活之后,格蕾瑟于1871年嫁给了乔治·休·史密斯。乔治·休·史密斯是乔治·史密斯·巴顿的表弟,也参加过南方同盟军。他十分同情表兄留下的孤儿寡母。他以男人博大的胸怀接纳了这些可怜的母子。
P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