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军号嘹亮(精)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蔡多文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军号嘹亮(精)》是著名军旅作家蔡多文将军的又一力作,以散文随笔的形式记录他从参军入伍到成为共和国将军心路历程。从中可以看到大时代、大环境下个人的成长,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祖国的发展。特别励志,适合年轻人阅读。

内容推荐

《军号嘹亮(精)》(作者蔡多文)是一位将军的人生传奇,这是一位作家的军旅壮歌。这是一部充满文采和社会真情的军旅散文集,行文流畅隽永,文笔自然质朴,寄托着一个从乡村走出的青年,到一个共和国将军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是什么力量造就作者那么多独特、难忘的经历,40多岁就成长为共和国的将军,多次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肯定?本书中的100多篇自传体散文,100多幅珍贵历史照片,为你揭开答案。其实,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一把闪亮的军号。这把军号,就是你生命的动力和“密码”。读《军号嘹亮(精)》,宛如倾听铿锵的军号,让你陶醉,令你感动,催你思考,从而找到属于自己的“人生密码”……

目录

怀念军号【代序】

第一篇:梦回鼓角连营

梦萦同春

军旅第一行脚印     

倾听军号

老班长赖则庆

围湖造田的磨砺

听孙玉国讲珍宝岛之战

我的入党介绍人

“四好”“五好”的记忆

老团长田广来

当猪倌

基准兵

想起了老连长

我的“三同户”

第一级台阶

机关当干事

第二篇: 难忘军校岁月

桂花飘香的军事学府

选调进军校

打铁还须自身硬

奔向希望之路

大山大河心中走

老校长的三次点将

我为耀邦同志站岗

野外求生训练

比武竞赛逞风流

五星上将牛排馆

“中国保尔”吴运铎为我作序

从教官到老板

萍水相逢成故交

桂林情结

 

第三篇: 无惧战火烽烟

采一束山茶花献给你

沙场秋点兵

战幕拉开那一刻

开路先锋

南国边境炮声隆

朔江围歼战

烽火家书抵万金

血与火浇铸的战友情

边境小村的“百家礼”

血战谅山

智取禄平

剑指东溪

高平奇袭战

阵地上来了小顾问

凯旋归来

第四篇:走进英雄方阵

就任英雄师政委

我的三位好搭档

奇峰山下英雄花

封闭式管理

凡人李嫂

实兵演习砺神剑

一个老兵的“金钱观”

深情的红土地

小兵覃明章

千里跨越练精兵

邂逅高玉宝

“塔山精神”的新篇章

梧州大抗洪

来自中南海的关怀

浩然正气

贵港情缘

第五篇:亲历神圣时刻

驻军香港的指路明灯

儒雅将军刘镇武

举重若轻熊自仁

榕荫花影中的军营

上将二三事

文明之师神圣出征

亲历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对祖国的庄严承诺

暴风雨中的神圣进驻

啊,八一军旗

铁流过处尘埃荡

巧遇英雄麦贤得

劈波斩浪铸辉煌

暴雨中的雄鹰

拜会董建华

没有号声的军营

风雨添马舰

五星哨兵

打开一扇窗口

军营里的“动植物园”

今宵月更圆

血脉相连

特首冒雨进军营

入“香”随俗

过海关

香港街头国旗情

太平山顶的故事

心中的方向盘

责任

紫荆花上的绿叶

女兵风采耀香江

国武官聚会香江军营

赤柱朝曦

昂船洲访古

古炮台上的遐想

新机场抒怀

烟花?心花

本色

永远飘扬的旗帜

当金星在肩上闪耀的时候

石桌旧事

难忘的握手

香港情丝

第六篇:情系南粤大地

踏上新的征程

难忘省委议军会

第一书记

一张寄自中南海的贺卡

亲历十七大盛会

三读国防大学

走进最高统帅部

平实之间见深情

英雄归来

三上南澎岛

党管武装的一个创新

基石

暖家?暖心

双拥纪事

把英雄之旗高高举起

心贴心施教的成功实践

一封特别来信

红色飘带

走近航天英雄

战冰雪的日子

不曾远去的背影

走进瑶胞新村

粤西战洪图

国防部长的两次题词

富国强军断想

广州情怀

第七篇:往事并不如烟

亲切的接见

世博情怀

羊城不夜天

青春潮涌深圳湾

同窗好友蔡英挺

老干妈黄桂清

会见卡里穆拉上将

走笔澳洲

欧洲散记

叩访美利坚

越南见闻       

印度印象

湘西大山走出的女歌手

韶山情思

走进西柏坡

红船的见证

高山芦苇

朋友董文华

挚友情笃深

兵秀才

爱女出阁

家有贤妻

亲情

纯属巧合的写作生涯

感恩

解甲释怀

新生活从这里开始

追寻那远去的军号声【后记】

试读章节

人的一生总有许多解不开、化不掉的情结。自从1969年冬的那个清晨,在岭南山谷中的新兵营,我被第一声军号唤醒至今,这高亢的声音、激昂的旋律一直在我耳畔回响。多年以后,纵使岁月沧桑爬上我的脸庞,绿色军装也住泛黄中离我远去,但这嘹亮的军号声响、浓浓的军号情结,永远萦绕和充实着我的军旅生涯,永远感动和激励着我的生命之旅!

“山下旌旗在望,山头鼓角相闻”;“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当战争的硝烟渐渐散去,协史的车轮驶人了新世纪,战地号声也在不知不觉间离我们远去,只有一代伟人的深情吟诵还在历史深处回响。军号,作为军队用于传递简短号令、准确报时、发放警报,以及振奋己方士气、震撼迷惑敌人的一种通信工具,古已有之。《乐录》记载:“蚩尤与黄帝战于涿鹿之野,黄帝乃命吹角为龙吟以御之。”我国古代的边塞诗词中,有着许多关于号角的描写,如唐代岑参的“轮台城头夜吹角,轮台城北旄头落”,宋代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等,就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军人抵御外患、报国立功的壮烈情怀。我军在1927年初创时期,就有r专门的司号兵。司号兵编入通信兵的序列,连编有司号员,营编有号日,师和团编有号长。“司号员鼓鼓嘴,千军万马跑断腿”,小小军号在我军各个历史时期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战争中关于军号的传奇故事可谓数不胜数,仅以军号来巧施“空城计”的成功战例就有多起。这些“空城计”的主人公,既有朱德等战功显赫的一代将帅,也有我军普普通通的号兵,足见军号在我军战斗中所产生的巨大威慑功能。

有一个故事发生在朝鲜战场的釜谷里战斗中。我志愿军某连奉命攻占一个高地。当攻下高地时,连长和指导员都牺牲了。而在打退了敌人的6次疯狂进攻之后,整连只剩下6个人。美军组织了8辆坦克和1个营的兵力,向阵地发起最后攻击。我志愿军手榴弹投完了,子弹打光了,再也没有其它武器可用。这时,司号员看到身边的军号,无畏地吹响了冲锋的号角。敌人听到号声惊呆了,以至于忘记向仅距他们10余米的号手射击,急忙掉转方向,纷纷溃逃。后来, “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在他的《朝鲜战争回忆录》中有这样一段描述: “这是一种铜制的乐器,能发出一种特别刺耳的声音。在战场上,它仿佛就是非洲的女巫。只要它一响起,中共的军队就像着了魔法一般,全部不要命地扑向我军。每当这时,我军总被打得如潮水般溃退。”军号声的确是人民解放军的“魔法”,而当它施放“魔力”时,能够使每一位官兵听其声、忘己身,生命不息、冲锋不止。因为,这是战斗的号角,这是使命的召唤,这是壮士的出征。

在和平时期,伴随着周而复始、雄浑激越的军号声,营盘的日历也紧张有序地翻动着,官兵们也如庄稼一样,一茬茬地冒了出来,又一茬茬地抽芽、结穗,直至离开。来的自然来了,而走了的,对这熟悉的军号声却不一定都能够完全放得下。沉默的军号,犹如一位历经沧桑并具有无限威严的长者,默默地注视着无数渴望保家卫国、建功立业的战士们,见证着他们在军营中成千上万次地摸爬滚打,伴随着他们格外枯燥、寂寞和躁动的青春。人的情感是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培养的,也是在日复一日的积淀中升华的。军号与我相随相伴几十年,它早已融汇在我的血液里、贯穿在我的生命中!

我当新兵时,曾因分辨不清军号的种类,无论是操课间还是睡梦中,突然听到一声军号声响,总有一种莫名的紧张和惊慌。新兵下连后,我与老兵、湖南籍的司号员同住一室,隔壁是连部,随时听从连首长的指挥,传达命令。当时连队只有两只马蹄表,一只在司号员那里,执行任务时装在挎包内;另一只在炊事班长那里,随时掌握做饭和开饭时间。每天清晨第一个惊醒我的不是军号声,而是马蹄表的响铃声,我俩同时起床。司号员按时吹响悠扬动听的起床号。十分钟以后,出操号响起,全连立刻沸腾起来。“立正,向右看齐,向前看,报数”;“一二三四……”向右转,跑步走;“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提高警惕、保卫祖国”。随着整齐洪亮的番号声,官兵们就开始r一天紧张忙碌的生活。军人时时刻刻都在听从军号的指挥,从起床、出操、收操、开饭、上课到熄灯,全部由军号来传达指令。夜间训练是必不可少的课目。晚上熄灯号响过之后,各班排全部熄灯,劳累了一天的战士很快进入梦乡。连部的灯还亮着。连首长不休息,通信员、司号员自然也不能睡觉,陪同连首长查铺查哨,在下第一班岗哨后,连长突然命令司号员吹响紧急集合号。这种行动是按实战要求进行的,排房内都不准拉灯,5分钟内打好被包、带齐武器装备后到操场集合。只听到轻微的整队声,排长们随即报告:“一排到齐”、“二排到齐”……连长随即轻声下达指示:“接上级命令,一小股敌人在我防区三号地段登陆,我连迅速占领阵地。”“跟我来!”部队跑步出发了。10公里越野返回营地时,操场上的灯已拉亮了,连首长开始检杏军容风纪,发现有些新战士闹出了一些笑话,有的不是没穿袜子,就是挎包、水壶不按规定携带,背包也散了架,成了“抱包”了。开展这项训练,主要是检阅部队的快速反应能力,培养官兵吃苦耐劳的精神和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高部队的战斗力。P16-20

序言

捧读蔡多文将军这部洋洋洒洒40余万言的散文新作《军号嘹亮》,总觉得有一种莫名的感动。

我粗略一算,从他第一本作品集《逆境中的人生之路》出版,到这本《军号嘹亮》为止,这已是他的第十部散文集了。我常常想,作为一名身居要职的将军,他不仅把领导工作做得有声有色,而且亲笔动手写出这么多优美的文学华章来,这的确是难能可贵的。应当说,在当今中国的将军队伍里,蔡多文的创作是一个屈指可数的现象。在中国作家的行列里,因为有了一个富有文学才华的将军名列其中,这支队伍更平添了军旅的阳剐神韵;在军旅文学的作品中,因为有了他独特的军旅生活体验且将之付诸于文墨,这使得军事文学乃至整个中国当代文学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

……

嘹亮的军号声,唤起的不仅仅是我们对往事的追忆和深思,更是对美好情感的怀念和珍惜。我衷心地向多文将军祝贺,祝贺他为中国军旅文学奉献了一部高扬军人精神的优美图书,也祝愿他在文学之路上再创新的辉煌!

后记

这是我的第十部散文集。这部书,我酝酿了三年,写作了一年。写散文,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创作,更是一种心绪的表达。都说散文易写难工,我想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平易近人,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博大宽容。这些年来,业余时间我除了读书外,写了不少散文,主要是为了回应心灵的渴念,寄托精神的追求。

这本书之所以叫《军号嘹亮》,因为它是我军旅生活的一个“全记录”。回想这本书成型的过程,真是几多甘苦、几多感慨。刚动笔写的时候,许多军营往帮、情景,许多同事、战友,都在我眼前一一闪现。一股难以遏制的力量,促使我拿起手中的笔,把自己的军旅往事和感悟一点一点地写出来。这一年,我始终被一种简单、真诚、温暖的情感深深地包围着、感染着、感动着。我认为,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打动人的,就是这些简单、真诚、温暖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情感,在我看来它们闪烁着永不褪色的光芒。我希望能够把这种深深感染和感动自我的“简单、真诚、温暖的情感”,传递给我的读者。

 我是一个老兵。43年军旅生涯,给了我足够丰富的营养,给J,我许多深刻的启迪,也让我对军营及其军营生活有了一种刻骨铭心的认识和眷恋。军号,刻写着人民军队的记忆与辉煌。在嘹亮的军号声中,人民军队从胜利走向胜利,不断创造着新的辉煌。军营,在军号声中壮丽;军人,在军号声中成长。在我看来,军号有最美的旋律,有最庄严的声音,有最慷慨的胸怀。

我把这部散文集取名为《军号嘹亮》,主要有这么几点考虑。军号是精神的象征,它庄严、神圣、伟大,象征无私无畏、勇猛顽强,像太阳、热血、鲜花和火焰,感染着群山、江海、森林和人群;军号是不竭的动力,它像火山般喷发出革命力量,以汹涌澎湃的激情,激励着官兵们奋勇向前;军号是永恒的记忆,我是听着军号声,从士兵成长为共和国将军的,它伴随着我步人军营,见证了我在革命熔炉中的成长。

军号,告诉了我什么叫信念。革命者的信念,属于军号、属于钢铁、属于理想,属于未来。信念对于我们是立身之本,是光明远大的追求,是思想的前方、骨头的支撑、血肉的光芒。有了信念,我们触摸到了生存的苍穹,从黑暗中找出了星月;有了信念,我们跳出了本质的底层,抵达了理想的巅峰。

军号,也告诉了我什么叫崇高。其实,信念与崇高,要求人们做的并不多,并不都是慷慨激昂的舍生取义,并不都是对远大理想的终身求索,也不都是卧薪尝胆的忍辱负重。而更多的时候,它只是一种善良的情怀,是一种坦荡的心胸,是一种真诚的给予,是一种忘我的境界,是一种无私的相助,更是良知、气度、节操和精神的集中体现。

军号,还告诉了我什么叫感动的人生。对于人生的感动和生命的体验,对于人生中那些“曾经的感动”,也许它们就像一束恋人的信札,被弃置于某个角落里,当你不经意地翻捡起旧物,突然翻开这些信札,一种久违的感情,就会如潮水般涌进你的心底,让你感慨唏嘘,难以忘怀,而我的写作态度是这样:写作犹如种地,农民种地是为了满足人们物质上的需求,我的写作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上的需求。

写下本书的最后一个字之后,我如释重负,这是自己长达40多年的求索和还愿。反复审视,我感到其中的每一个文字都涂满了军号的颜色,每一个句子都闪耀着军号的旋律。军号,早已融人了我的品质、我的人格。但此刻,我依然能够感受到军号在迈进、在超越!我对自己说,军号声是应当永远牢记的。夜深了,从书稿中抬起头来,我思绪万千,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以言表。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是用“心”写出的,算是对自己43年军旅生涯的一次回忆和总结。我深深地爱着这绿色的军营,因为这里渗透着自已的希冀和汗水、青春和梦想,我对军队的这份真情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

征衣牵梦魂,戎马倥偬中。如果读者看过这本书,可以把它称为一本当代军人成长的忠实记录,一本有关在军营中履行使命、提升信仰、实现梦想的心得笔记,那也就达到了我写作的目的了。

在绿色的军营里,我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几十年的军旅生活,我接受着文学的陶冶和净化。冈此,当我的这本自传体散文集出版之际,我想说:感谢文学。对于文学,我没有接受系统的理论,但坚信“言为心声”,文学创作不仅仅是作家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有激励人、鼓舞人这一沉甸甸的责任。

读书、写作一直是我业余生活的主线。奋斗成长时,文学是我不会饥饿的精神食粮;业余时间里,文学是我排遣寂寞的忠实知音。爱与恨,生与死,苦与乐,喜与忧,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无不凝聚为笔尖下的文字。它如滔滔长江奔腾不息,不断冲刷着我的心扉,拂去生命中的尘埃。感谢文学的滋润,让这种建立在志同道合基础上的师生爱、战友情更加牢蚓持久、充满情趣。,感谢文学的温暖,是你的博大宁静我的心灵、成熟了我的品格。因为有文学,使当下极端物质化的生活多了一点浪漫和温暖。也让人的心灵渐渐归于宁静。古人曾说“著书都为稻粱谋”,其实,在当今社会,想从著书立说中获取经济效益是十分困难的,我搞文学创作凭的是自己对她的痴情以及她带给我的乐趣。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永恒法则。当前,文学“网络化”日盛,快餐文化大行其道,人们的心灵也在经受着种种前所未有的冲击。在这样的环境下,对文学是一种考验。我想,真正意义上的文学,必须清醒自信地坚守自己的精神信仰,必须在叙述和书写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在语言文字上精心打磨、认真推敲,在现代生活的观照下加以锤炼、编织和运用。唯有这样,才能使得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映现出唯美的光彩,从而使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之时,更多地受到感染和激励,收获思索和启迪。

此刻,夜色正浓,我抬头仰望苍穹,猛然间发觉时光竟流逝得如此悄然和迅捷,不知不觉中自己走过了四十多载军旅岁月,自己也已平安退休了,将由过去的全天候拥抱工作,转向现在的全身心拥抱生活,寄情于山水!在广东省军区主要领导岗位上退休后,我终于有时间集中精力对本书作进一步修改润色。我尽量追求完美,追求质朴的语句,追求自我的思考和对军旅生活的总结。我希望,能够用文字让自己的内心保持多一些的圣洁,也期盼此书能够让读者因此而涤荡去一些蒙在心灵上的尘垢。

在时间的长河中,人是如此的渺小。审视六十载人生历程,可聊以自慰的是,我始终没有失去一个读书人的身份和本分,我在不经意间用文字记录下了自己的成长足迹和人生思考。回想起来,这六十年,是父母亲的熏陶教诲,助我打牢了立身做人的坚实基础;是军队各级领导的教育培养,让我的人生把握了正确的航向,并且更加富有尊严、意义和价值;是所有家人、亲友特别是夫人郑播云、女儿蔡佳彤、女婿杨波的理解支持和关心帮助,使我的事业不断进步,使我的工作生活更加充实、快乐和幸福。六十载岁月,既有妍花春雨,也有落叶秋风;既有山重水复,也有柳暗花明;既有风雨坎坷,也有喜悦幸福。此时此刻,我重又看到了当战士时“围湖造田”的壮观场面,在桂林带学员队时的青春风采,在广西某地任师政委时的兢兢业业,在首批进驻香港时的骄傲自豪……回望来路,六十年的人生尽收眼底;品味生活,六十岁的体验格外清晰。

动笔写这部书的初衷,只是想对我的军中岁月作一次深情回望。这是我们这一代军人的故事。我更愿意把这本书视为我对过去岁月的回眸和总结。如果我的文字从某一个侧面展示了我们这个伟大的时代和不断发展壮大的人民军队的辉煌壮美,那我也就心满意足了。

本书即将付梓,心中涌起种种感激之情。我欲将本书献给我的昨日,是过去的经历让我变得坚韧;献给所有的亲朋好友,是他们让我变得幸福和快乐;献给我所有的读者,感谢你们对我作品的关注……其实,我要说的话还有很多,但一切尽在不言中!

蔡多文

2012年7月于广州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9:4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