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管家的称谓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总战略家、总决策者的称谓,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依为命、缺一不可的关系。没有总管家的具体操作,总战略家的战略和决策就可能束之高阁,难以付诸实践。没有总战略家的战略谋划和决策,总管家的具体操作就会失去依据和方向。
这正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关系。在群星灿烂的中国历史大舞台上,毛泽东扮演的是总战略家、理论家、总决策者的角色,周恩来扮演的是总管家、实干家、总执行者的角色。就像郭沫若在一首诗里所说,毛、周两人是“同心、协力、共命”的关系。毛、周两人的协力是和而不同的协力,是差异互补的协力。
儒学大师马一孚曾在中南海怀仁堂挥笔写下两副诗联,分别赠给毛泽东和周恩来。赠毛泽东的诗联是:“使有菽粟如水火,能以天下为一家。”透过这副诗联,我们看到的毛泽东是提出理论、原则,绘制新中国发展蓝图的人。赠周恩来的诗联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体国经野辅世长民。”透过这副诗联,我们看到的周恩来是将原则具体化、目标步骤化,使设计蓝图进入可行性操作之中的人。马一孚先生以其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功底,用两副诗联表达了对毛、周之间协力合作关系的深刻认识。
遵义会议以来,周恩来为了让毛泽东集中精力思考战略性的和理论上的重大问题,常常有意识地使自己主要扮演执行者、管理者的角色。建国后更是如此。他多次对经济部门的负责同志说,毛主席听汇报看文件只记几个大数就够了,我是办具体事的,要记一些具体数字。有一次,一位曾在周恩来身边工作多年的同志问周恩来为什么不做些理论工作,周恩来严肃地说,你怎么也讲这个话?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有那么多具体的事,总要有人去管它的。我多管些这类事,就可以让毛主席有更多的时问去考虑一些更大的问题。
毛泽东在许多事情上都是管方针、路线,管决策,至于怎样去具体落实,全交给周恩来。
例如,在转战陕北及在西柏坡的日子里,毛泽东与周恩来在世界上最小最简陋的指挥所里运筹决策,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毛泽东主战略思考,周恩来主组织实施,二人配合得天衣无缝。凡是毛泽东下定决心作出战略决策之后,如何组织部署、如何贯彻执行都由周恩来具体来抓;无论是前方还是后方,无论是后勤供应还是部队调动,都离不开周恩来具体的组织指挥。
建国后,这样的例子就更多。例如,在1972年中美握手的重大外交事件中,总决策者是毛泽东,具体做好这件事的是周恩来。尼克松回忆说:“谈到具体的国际问题,毛在1972年会晤时一开头就说:‘那些不是应该在我这里讨论的问题,这些问题应该同周总理讨论。我讨论哲学问题。’我们会谈中触及了最高领导议程上的一系列问题,但是都是从哲学角度谈的。最有趣的是,在我此后同周的所有会晤中,他常常提到毛所谈的话就是他在谈判中所持立场的指南。”
又例如,在治水方面,毛泽东以雄伟的气魄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治理、开发、保护江河的战略目标:“一定要把淮河修好”“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高峡出平湖”“一定要根治海河”“南水北调”“保证遇旱有水,遇涝排水”“兴修水利、保持水土”等等。如何将这些战略目标步骤化、具体化,毛泽东得益于周恩来。周恩来总是积极稳妥、周到细致地组织实施这些战略目标,善于将务虚与务实、理想与现实、目标与步骤、远景与近期、战略与战术结合起来,并鞠躬尽瘁地进入实际操作之中。仅仅从治水这一点,我们可以领悟到,为什么人们“寻找毛泽东”总是伴随着“怀念周恩来”。
尼克松在北京访问时,以其政治家的敏锐眼光,看出了毛泽东和周恩来之间战略家、决策者和总管家、执行者的关系。尼克松说:“毛是政治局的主席,即使在风烛残年也仍然是公认的领袖。而周是总执行官。”尼克松认为,周恩来以其“卓越的行政才能和似乎不知疲倦的个人精力”进行具体而务实的管理,“好让毛全神贯注于做国家超然的精神领袖”。P6-8
周恩来是一位魅力总理。他的魅力来自于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劳中,来自于全身都充满智慧、才华、勇气与忠诚的活动中,来自于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并善于求同存异的胸怀中,来自于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能把各种不同思路的人凝聚到一起,具有精力充沛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中。他的这些魅力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人际交往活动中。
从1988年到2003年,我在周恩来研究的岗位上工作了15年。这是我在心灵上与这位伟人进行对话、交流的15年,也是我从这位伟人的精神、智慧中大受教益的15年。他在人际交往活动中的魅力,也深深地吸引着我,打动着我。
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是我研究周恩来人际交往魅力的一点成果,主要是反映周恩来与毛泽东、邓小平、陈云、陈毅、郭沫若、著名科学家和水利专家的交往中所发挥的协力作用。
由于本人能力和水平有限,掌握的资料也不尽全面,我只能通过某件事、某个方面的工作来反映周恩来协力的作用,因而本书显然缺乏全面性、系统性。
书中的大部分文章是15年中断断续续写成的,有些曾在《大地》《中华儿女》《追求》《党的文献》等杂志上发表过,尽管2008年2月以《高端协力中的周恩来》书名出版时作了统一的修改和润色,但全书还是缺乏一气呵成的连贯性。
2009年10月在海南大特区讲坛、2010年5月在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我分别作过《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的讲演。
2013年6月,为参加第四届周恩来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我撰写了《政务院工作中的周恩来与邓小平》一文,这为我研究周恩来的魅力增加了新成果。
感谢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的张高里副总经理提出以《魅力总理周恩来》的书名出版上述成果,感谢符勇主任为编辑这部书付出的辛劳。
本书中的《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3》《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4》《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5》是我的同事安建设研究员所作。感谢安建设研究员加盟,为本书增色许多。
本书的不足和错漏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曹应旺
2014年6月
第一章 中国的总管家周恩来
1.总管家称谓的由来
2.从毛泽东、周恩来关系的角度看总管家
3.从总理政务、国务、北京全天候人物的角度看总管家
4.从人民的总服务员的角度看总管家
5.周恩来成长为新中国总管家的根源
第二章 周恩来和毛泽东
1.协力同心共命
2.用恩来与毛泽东诗词
3.周恩来与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
4.毛泽东在外交上对周恩来的倚重
5.毛泽东、周恩来与三峡工程
6.毛泽东、周恩来与南水北调
第三章 周恩来和邓小平
1.兄弟和战友
2.政务院工作中周恩来与邓小平
3.邓小平心中的周恩来和他的外交
4.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3
5.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4
6,周恩来与邓小平在1975
第四章 周恩来和陈云
1.经济运筹中的好搭档
第五章 周恩来和陈毅、郭沫若
1.看我公樽俎折强权
2.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第六章 周恩来和著名科学家
1.“地质工作要当先行”
2.原子能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协力
3.导弹航天科学技术发展中的协力
4.大任系安危,功勋泽人间
第七章 周恩来和水利专家
1.像大禹治水那样为中华民族谋取福利
后记
曹应旺编著的《魅力总理周恩来》是一部反映周恩来总理不平凡一生的人物传记,尤其是反映他与开国元勋毛泽东、刘少奇、邓小平、陈云,以及与文化界、科技界和水利界负责人交往的精彩故事,展现了大国总理周恩来纵横捭阖、为国操劳、魅力无穷的一生。
周总理的一生,不仅是充满魅力与传奇的一生,更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的一生。书中讲述了这位伟人很多感人的故事,阅读之后,令人肃然起敬,很受教育与启迪。这正是该书的社会价值之所在,社会意义之所在。
周恩来是一位魅力总理。他的魅力来自于为国家和人民的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操劳中,来自于全身都充满智慧、才华、勇气与忠诚的活动中,来自于光明磊落、顾全大局并善于求同存异的胸怀中,来自于具有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具有能把各种不同思路的人凝聚到一起,具有精力充沛地解决各种复杂问题的能力中。他的这些魅力特别突出地表现在他的人际交往活动中。
呈现给读者的这本《魅力总理周恩来》,是曹应旺研究周恩来人际交往魅力的一点成果,主要是反映周恩来与毛泽东、邓小平、陈云、陈毅、郭沫若、著名科学家和水利专家的交往中所发挥的协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