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他最早的军事生涯始于黄埔军校。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由程舒伟、郑瑞峰所著,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周恩来所从事的政治、军事和统一战线的研究工作,尤其具有意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程舒伟//郑瑞峰 |
出版社 | 中央文献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他最早的军事生涯始于黄埔军校。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由程舒伟、郑瑞峰所著,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周恩来所从事的政治、军事和统一战线的研究工作,尤其具有意义。 内容推荐 《周恩来与黄埔军校》由程舒伟、郑瑞峰所著,周恩来与黄埔军校》记述周恩来从进入黄埔军校任职到1976年逝世的几十年间,与黄埔军校、黄埔军校毕业生之间的历史风云故事,再现出一部中国革命史、中国近现代史所不可抹煞的、不可回避的浓墨重彩的“黄埔味道”。同时也是研究周恩来、学习周恩来的一个重要视觉与重要读物。 目录 一、到黄埔去 二、铁甲车队、独立团 三、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 四、黄埔军校中的左与右 五、黄埔军东征 六、廖仲恺被刺风波 七、黄埔军权之争 八、北伐前后 九、上海工人第三次起义 十、从“四一二”到“七一五” 十一、南昌首义 十二、秋收、广州起义 十三、“赤色黄埔系” 十四、中央特科 十五、中共中央军委书记 十六、中共苏区中央局书记 十七、长征 十八、西北合纵连横 十九、西安事变 二十、舌战黄埔系 二十一、抗战中的黄埔师生 二十二、在长江局、南方局 二十三、皖南之变 二十四、重庆布阵 二十五、重庆谈判 二十六、内战中的黄埔师生 二十七、大进攻 二十八、决战中的黄埔人 二十九、北平谈判 三十、起义 三十一、功德林中的黄埔败将 三十二、黄埔故人一笑泯恩仇 后记 试读章节 1898年3月5日清晨,周恩来出生在江苏淮安城内驸马巷中段的一所宅院里,不满1岁时,因叔父周贻淦病危,为了使周贻淦在弥留之际得到安慰,于是周恩来的父母把他过继给周贻淦。两个月后,周贻淦去世,幼年的周恩来遂由守寡的嗣母陈氏抚养。周恩来12岁那年,伯父周贻赓在奉天度支司俸饷科已升任科员,生活安定一些,就写信给周恩来要他到东北跟随自己生活,这是周恩来生活中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跟随伯父后,周恩来先后人读铁岭银岗书院、奉天第六两等小学堂、天津南开学校。 1917年6月,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为研究日本强国必先强军的军国主义,在友人的资助下,9月周恩来由天津登轮东渡日本留学。周恩来在日本经过实地观察认为:“日本也是行军国主义的国。军国主义的第一个条件是‘有强权无公理’的。两个军国主义的政策碰到一块儿,自然是要比比谁强谁弱了,而且军国主义必定是扩张领土为最要的事。”“将来欧战完后,德意志的军国主义保怕难保得住了,日本的军国主义不知又教谁打呢?军国主义在二十世纪上我看是绝对不能存留了。我从前所想的‘军国’‘贤人政治’这两种主义可以救中国的,现在想想实在是大错了。” 1919年4月,周恩来由神户乘船返回祖国。一回国就赶上五四爱国运动的爆发。 经过五四大潮的洗礼,为进一步了解欧洲各种改造社会的学说主张,来确定自己所要走的道路,1920年底,周恩来又前往英法德等国学习考察。这时,在周恩来面前有两种可供选择的社会改革方案:一种是以“迅雷不及掩耳”的暴力手段,“一洗旧弊”,那就是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另一种是采取“不改常态”的“渐进的改革”,那是英国的做法。他对英国工人运动进行了认真的考察,最终认定,英国式的费边社会主义还是空想,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才是正确的。2月上旬,周恩来来到法国,在他的全部活动中将“研究主义”放在第一位。用他自己的话说,他一到欧洲,便tt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经过反复的学习和思索,周恩来作出一生中最重要的抉择,确立了共产主义的信念,“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而实行的手段则当因时制宜!“=”1921年,在张申府、刘清扬介绍下,周恩来加入中国共产党。 这时,国内的革命形势发展得很快,第一次国共合作得以实现。1922年6月,中共中央发表《中国共产党对于时局的主张》,正式提出要同以孙中山为首的tt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共同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同年8月,中国共产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在杭州西湖召开特别会议,原则确定共产党员可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以实现两党的合作。1923年6月,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全部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11月25日,国民党旅欧支部在里昂举行成立大会,选举王京岐为执行部部长,周恩来为执行部总务科主任。王京岐回国期间,由周恩来代理执行部部长。 此时,国内政治形势已发生重大变化。孙中山在两次护法失败后,开始认识到实现三民主义,不能“单靠军人奋斗”,而要依靠党的力量。但是国民党的状况怎样呢?孙中山完全了解国民党的严重弱点。他说:“本国分子此刻过于复杂,党内的人心太不齐”,“大多数党员,都是以加入本党为做官的终南捷径”,因此急需整顿和改组。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共产国际、苏俄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了援助之手。孙中山“欢迎俄国人对中国人的帮助,欢迎中国共产党同他合作”,从此走上了联俄联共的复兴之路。1921年末,马林来到广州,12月23日抵达桂林,与孙中山、胡汉民、许崇智等进行了两次长时间的会谈。马林建议中国国民党和苏联合作,内容有:改组国民党,与社会各阶层,尤其与农民,劳工大众联合;创办军官学校,建立革命军的基础;谋求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合作,孙中山对此表示赞同。 孙中山把新军校定名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因校址位于广州黄埔岛上,亦称为“黄埔陆军军官学校”。黄埔岛距广州约40里,汽船1小时可到,周围20余里,林木葱茏,山峦起伏,南连虎门,为广州第二门户。以前曾为广东陆军学校及海军学校旧址,但因年久失修,败瓦颓垣,荒烟蔓草,已久为狐鼠窃居之所。孙中山以其四面环水,隔绝城市,地当枢要,实为军事重地,便于兴学讲武,遂指定该岛为本校校址。孙中山把创建这所军官学校看作建立党军的起点,对它抱着很大希望,他亲自担任这所军校学校的总理,以蒋介石为校长,廖仲恺为党代表。 1924年1月24日,孙中山任命蒋介石为本校筹备委员长,2月1日任命王柏龄、李济深、沈应时、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张家瑞为筹备委员,在省城南堤二号设立筹备处,2月6日正式成立。分设教授、教练、管理,军需、军医五部,由王柏龄、李济深(由邓演达代)、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为临时主任分部办事。 正如张治中所说:黄埔军校的建立,不但震惊了全国青年的热血,而且震惊了全世界。凡海内外的同胞,无论东西南北革命的青年,热血奔腾的时代青年,都喊出这一个口号,就是“到黄埔去”。 P1-3 后记 周恩来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最早从事军事工作的领导人,他最早的军事生涯始于黄埔军校。 在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中,周恩来根据我党指示来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主任后,开创了人民军队建设史上的许多个第一。周恩来系统地提出了军队政治工作的方针和方法,创建了军队政治工作制度,为人民军队培养了一大批政治工作骨干,是我军政治工作杰出的奠基人;他主张军事与政治工作并重,为我党培养了大量军事人才,为人民军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经孙中山同意,他主持建立了我党领导的第一支武装——大元帅府铁甲车队,后来又在此基础上,组建了我党直接掌握的第一支部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叶挺独立团,成为人民军队创建之源;他与黄埔师生结下了深厚的爱国革命情谊,为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我党统一战线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周恩来诞辰115周年到来之际,我们所撰写的《周恩来与黄埔军校》一书,对于进一步加深对周恩来所从事的政治、军事和统一战线的研究工作,尤其具有意义。 此书得以顺利出版,我们要感谢中央文献研究室有关部门审阅了全部书稿,付出了大量心血,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 撰写此书时,我们参阅了各种有关资料,力求史实准确、翔实,内容丰富。但由于时间仓促,个人水平有限,此书和我们的愿望还有差距。我们诚恳地希望广大专家和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今后进一步修改充实。 作 者 2013年12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