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武汉老街巷(凝固的记忆)/老武汉丛书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彭建新
出版社 武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老武汉”丛书分别从饮食、故闻、宗教、人物、居地、建筑、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掘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武汉的衣食住行、流风时俗、里巷见闻、民情世态、人杰胜景等,无论是选题和选材,还是体例、内容和行文风格,都具有新特色,既有丰富的历史含蕴,又直面现实,文风朴实,雅俗共赏,可以说是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

《武汉老街巷(凝固的记忆)》由彭建新著,简要介绍了武汉的老街巷。

内容推荐

《武汉老街巷(凝固的记忆)》由彭建新著,是“老武汉”丛书之一。“老武汉”是一套谈武汉历史的书,举凡乡邦名流、名楼老街、百年老店、码头货栈、茶坊酒肆、商旅会馆、山川胜迹、地方戏曲、俚语方言、掌故旧闻、社会风情等都有所记。这套凝聚众多学者心血,图文并茂的专题性丛书与笔者两年前主编出版的以城区为叙述单元的“武汉史话丛书”一横一纵,恰好构成一个武汉历史与文化的完整系列。

《武汉老街巷(凝固的记忆)》适合大众阅读。

目录

总序(李宪生)

缘起(涂文学)

引子——城市是什么

汉阳

弯瘦月——月湖堤街

汉阳古街——显正街

抚今追昔——高公街

古堤之痕——永丰堤

古貌苍颜——西大街

皇帝钦定——洗马长街

吉祥绵延——升官渡

旧踪无迹——十里铺

浪涌银花——棉花街

勉之与共——共勉街

岁月之痕——双街

痛失知音——钟家村

汉口

药王福祉——药帮巷

泽惠汉口——水厂

凤凰之翎——五彩正巷

汉口见证——长堤街

汉口西门——新沟

红星紫烟—一大火路

徽帮余绪——新安街

美好祝愿——永宁巷

日无干地—一大水巷

沈庙左邻——恰步巷

潇湘人江——宝庆街

汉口官街——汉正街

前世今生—一江汉路

鼓乐相伴——万年街

活的活的——四官殿

积善有余——积庆里

江西老表——万寿街

乐园之缘——六渡桥

码头传名——王家巷

满园春色——满春路

闹市书香——交通路

起点终点——新华路

人间烟火——集家嘴

盛宴难再——老圃正街

棠梨之情——姑嫂树

干里迢迢——福建街

贤乐茶园——贤乐巷

夜深吹歌——花楼街

有陂则街——黄陂街

曾经书香——统一街

渡河传书——文书巷

纪念胜利——胜利街

旧貌新颜——吉庆街

保卫汉口——保华街

浓情话旧——鄱阳街

三易其貌——华清街

铁血留痕——黄石路

以讹传讹——丹水池

百年沧桑——车站路

武昌

武昌长街——解放路

古巷幽幽——乃园

古今闹市——司门口

古韵醇厚——昙华林

鹤立鸡群——三层楼

曾经玉带——大成路

老街新貌——八铺街

老饕福地——户部巷

两个版本——积玉桥

首义功臣——起义街

水陆枢纽——汉阳门

岁月钩沉——梅家山

往事历历——阅马场

惟楚有材——楚材街

百岁已逾——千家街

卧虎藏龙——粮道街

圆梦——代跋

试读章节

位于汉阳区建桥街办事处的辖区内、地处汉阳大道东段偏南的显正街,作为一条老街,其年岁,似乎没有人说得清楚。

嘉庆年间的《汉阳县志》,说清了街名的来历:此街为古汉阳府署衙门和县府署衙门南边的通衢,有连接古城东西两门之功,故名显正街。

其实,弄清汉阳从什么时候建城,就基本可以弄清什么时候有显正街了——

唐代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高祖李渊命地方建汉阳城,城址东临长江,北倚凤凰山,南接鹦鹉洲,西临汉水;其规模为城周长1072丈(约3.6公里),城设八门,东为迎春门,南为沙洲门,西称孝感门,北叫汉广门,东南朝天门,西南汉南门,西北下汉门,东北庆贺门——估计,从兹起,汉阳城就有了显正街。直至今天,老汉阳城仍以显正街为东西轴线,习惯上,人们仍把显正街东端称作东门、鼓楼东,西边称作西大(门)街,其两厢则称作南城、北城,至今仍有南城巷、北城巷……

自从汉阳有了城,繁荣也就开始了:“汉阳渡口兰为舟,汉阳城下多酒楼。当年不得尽一醉,别梦有时还重游。”这是唐人罗隐的诗。诗人估计也是个杯中之物的爱好者,酒量不小,而且不是那种随便用“靠杯酒”摊子(武汉俚语,意为很小的街头饮食排档)就能打发的主,喜欢流连酒楼酒肆,在那里高的桌子低的板凳就着几碗几碟地喝。从罗隐这首《,忆夏口》中,可以看到当年的汉阳城,是可以满足诗人这种嗜好的。他说的“不得尽一醉”,不是条件不好,而是酒楼太多,“进口”的条件太好,以至于生怕餐把两餐就把自己弄醉了,不能慢慢地享用汉阳的美食。这就是“别梦有时还重游”的注脚了。罗隐所赞美的那么多的酒楼,以汉阳城的袖珍,应该多半在显正街上了。

当然,这都是在没有汉口之前的事。

当然,在汉水改道从龟山以北入江之前,现在汉口的地界,跟汉阳是连着的,是汉阳的一部分,人称后湖黄花地……

在有了汉口之后,在从汉阳身上分娩出来的水淋淋的汉口急遽发展、迅速都市化乃至声名鹊起跻身中国四大名镇之后,历史悠久的汉阳,同年轻的汉口相较,就多了些暮气;而古老的显正街,同生龙活虎的汉正街相较,精气神总显得有些不足……

想20世纪70年代初,笔者以少壮之年,于显正街接壤的北城巷口一中学舌耕有年,朝朝夕夕,与莲花湖为邻,与凤凰山为伴,居然毫无感觉。如今想来,非人之无情也,乃岁月之太苦,以至于少小苦读到肚子里的先秦诸子唐诗宋词之类,难以发酵成诗情画意,只有廉价的青春和无尽的期盼,拌在寡淡的岁月里流淌……

打造汉阳新区、改造汉阳老城的种种信息,搅起对逝去岁月复杂的缅怀之情,被这情催着,鸡年的早春二月,过洗马长街、经莲花湖、穿显正街、西大街之后,与故友会之于昔日舌耕之处。寒暄毕,故友邀至北城巷口一酒楼,半酣之余,友询之日:汉阳树看了?见吾愕然,其笑日:来旧地逛老街,居然忘了汉阳树?

于是,推杯离席,重进北城巷,稍经逶迤,入凤凰巷,拜访这株名日“汉阳树”的800岁老白果树——惜乎老树被一圈围墙圄着,远远观之,不见新绿,只有铁干铜柯,虬屈刺天,甚是巍然,虽无以遂亲近之意,亦足令人动容。

顶着汉阳树舒展的枝柯,朝南穿凤凰巷,曲曲折折的,百十步,竟又上了显正街,一股苍老混着的嘈杂,扑面而来——

噢,显正街,古老颓圮的显正街哟,你的五味杂陈,真让人百感交集咧……

P10-12

序言

“武汉在哪里?”这个问题显然不是一个纯粹地理概念,而是对武汉发展历史方位的考问。回答这个问题,离不开对武汉历史的研究。

谈及武汉历史,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老”。武汉是一座有着3500年文明传承的历史文化名城,人文积淀极为深厚。从商代盘龙城的城市建制,到三国时期夏口、却月城的军事堡垒;从明末汉口成为“天下四聚”之一,到清末汉口被人羡称为“东方芝加哥”;从辛亥革命的首义之区,到国民革命的“中国赤都”,再到抗日战争的临时首都;从屈原在东湖之畔行吟,到李白、崔颢在黄鹤楼上放歌……武汉的历史文化可谓源远流长,色彩斑斓。武汉悠久的历史、曾经的富裕和繁华、对近代中国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等,是很多大城市所不能比拟的。深厚的历史文化传承,无疑是武汉文化建设和城市发展的宝贵源泉。

每个城市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积淀,不同城市的区别就在于其具有不同的文化底蕴和特征。武汉就是武汉,我们所追求的就是它的独一无二性。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武汉既是海内仅次于上海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一个富有特色、颇具影响力的国际性城市。在今天的发展思路上,我们依据三镇相对独立的自然、人文恪局,突出三镇的文化功能特色,分别打造武昌科教城、汉口商贸城、汉阳旅游城及现代制造业基地,努力把武汉建没成为具有滨水特色的现代生态城市。这个思路的形成及实施,很大程度上源于武汉三镇的历史传承和文化积淀。因此,系统清理和有序整合武汉城市文化资源,客观记载和真实反映武汉经济社会的历史变迁,对于当下建设实力武汉、个性武汉、魅力武汉,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盛世修史。近几年,伴随武汉经济社会的健康快速发展,武汉地方历史文化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继“武汉史话丛书”(共13册)、《武汉通史》(共10册)出版后,江汉大学城市研究所与武汉出版社又组织编撰了“老武汉”丛书。该丛书分别从饮食、故闻、宗教、人物、居地、建筑、经济生活等方面,发掘历史上尤其是近代以来武汉的衣食住行、流风时俗、里巷见闻、民情世态、人杰胜景等。无论是选题和选材,还是体例、内容和行文风格,都具有新特色,既有丰富的历史含蕴,又直面现实,文风朴实,雅俗共赏,可以说是武汉历史文化研究的又一力作。

历史记述并非只是让人发思古之幽情,而是要为城市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国家实施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武汉再一次面临百年难逢的历史机遇。武汉人民正致力于建设创新武汉、和谐武汉,着力提高城市竞争力,增强城市亲和力,塑造城市个性魅力和提升城市综合实力。“五雄荆楚霸南天,饮马黄河震大千。扛鼎雄风今犹在,一声长啸越千年。”当年楚人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为世人所瞩目,为史家所惊叹,为楚人所自豪。今天又是楚人的后代——武汉人纵马驰骋、大显身手的时候了。甚望武汉史学界继续加强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大力挖掘武汉所独有的神韵、性格和品位,为彰显城市个性魅力、实现武汉在中部地区率先崛起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是为序。

2007年8月27日

后记

圆梦

——代跋

写这本书,缘起于长江日报。

2004年,应报社友人邀约,参加他们《黄鹤楼》副刊的改版讨论会,会上约我写写本地的老街巷,千字文。写了几篇给他们,收读之后,连连叫好。发表,记得好像是5月份的事。几篇下来,编辑想试试“水性”,网上会上地征求意见,据说好评如潮。这,对于已经好久不写这样千字文的我来说,应该是个鼓舞。于是,就写了下来。

当然,报社编辑友人之所以邀约我写这个专栏,主要是看我这些年来,一直在用我们当地的方言写我们当地的人和事,出版了反映我们城市成长变迁的长篇小说三部曲,就半开玩笑半认真地给冠了个汉味作家的名头。实际上,写武汉孕育成长的故事及其地域风情,作为在武汉土生土长大半辈子的作家,既是一种需要,也是一种责任:这座城市,养育了我,这座城市之于我,就是母亲了。这座城市,教育了我——用人间的温情和人间的残酷教育了我,这座城市之于我,就是老师了。这座城市,有太多高龄的街街巷巷,街巷里头,行走蹀躞间,似乎听到它们喃喃絮叨着一些故事,如同向我展示这座城市凝固的碎片,令我兴奋,让我展颜,催我思索,于是,这座城市之于我,就如同良伴益友了——如母如师且如友者,为之描、为之摹、为之传、为之记、为之歌、为之哭,皆分内之事也,何足道哉!况且,逛逛老街巷,写写这类愿意写的千字文,闲适得很,如养花莳草、偶弄丹青,怡情养性两相得,何乐而不为也!及至岁末,武汉出版社欲编一套“老武汉丛书”,请江汉大学涂文学教授出面操持。文学君在报上看到我写的这些老街巷小篇什了,就邀约汇集成册,聊充丛书之数,于是,就有了这本书。  本来,为报纸写专栏,千字文罢了,随手写去,不管不顾地,率性而已。要成书了,且冠之以一座大城市的老街巷,写着写着,就有些费踌躇了:我们这座城市——武汉三镇,该有多少值得写的老街巷哦!还有,像汉口的汉正街、江汉路,像武昌的解放路,像汉阳的显正街等等,绝对不是一篇千字文容得了的——它们,如同我们这个大都市,本身就是一本书……

于是,就只好“挂一漏万”地定格在展示“城市碎片”上:写些小街巷、小掌故、小传说,力求不经意,力求有些文字趣味,力求让人觉得,我们城市一些陈旧的碎片,如同古老的都市牧歌,虽然只是一些片段、一些乐句,却都具有构成我们城市特色的旋律,因此,它们,是我们城市凝固的记忆,是我们城市最有魅力的都市元素……

进入靠文字吃饭的行当,算来也近三十年了。手艺如何,不敢“老鼠扒秤杆——自称自”,可从捉笔杆子到敲键盘子,即或“腰里别只死老鼠——冒充打猎的”,也算“驾轻就熟”了。只是摄影一道,虽然做传媒那几年,有所涉猎,但那毕竟是选看人家的摄影作品,自己亲手操刀的时候少。这一次,从2004年秋至2005年夏,顶着老北风,扛着毒日头,穿梭于三镇之间,深入长街陋巷之中,拍了几千幅照片,又弄了最新版本的photoshop,学着编辑图片,夜以继日,很有些聊发少年狂的意思。夜深人静,偶有疑问撞入脑际:如此玩法,为着哪般?答亦自答:报答这座城市——也算是圆一个梦罢,而已而已。

回味至甜的,是顶着毒日头在江汉路一带踏访之时,爱孙叶立言踊跃随行,说为增广见闻,搞社情调查。那一段时日,祖孙两人,日影成四,穿梭新城老巷,恰怡然不觉三伏日头之烈也——个中情味,不得不记。

感谢武汉图书馆、尤其是该馆地方文献阅览室的女士、先生们,在我写作期间,给予的真诚的热情的支持j

彭建新

于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中国受降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 16:2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