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豪迈与精彩--同当代大学生侃人生
分类
作者 李应龙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该著对“大学生人生”这个老话题真正地“侃”出了新意,成功地避免了或悲观失落、或空唱高调的两类最容易患的毛病;很好地做到了既直面现实,又满怀激情地歌咏、追求理想。

书中在论述“大学”、“大学使命”、“理想”、“社会转型”等方面都能做到准确、深入,而叙述的文字又是生动活泼的,富有情感的。同时所引述资料,既有国内例子,又有多所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案例,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

内容推荐

本书诠释了当代大学生关注的二十个热点问题。作者运用鲜活的材料、优雅的笔触、严谨的学理,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来阐述人生的哲理,解读心灵的疑难。鼓励大学生直面现实,追求理想。

本书适合高等职业院校作为学生素质教育教材使用,也可供教育工作者及关注大学生成长的人们作为参考读物。

目录

1 感受与感言——人生豪迈从头再来

 大学的使命

 感觉大学的生活情趣

 感受大学的学术思潮

 感受大学的文化氛围

 肩负起民族复兴的使命

2 理想与志趣——我的未来不是梦

 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

 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途径

3 理想与现实——不要躺在幻想中叹息

 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大学生的理想与现实

 社会转型期的矛盾给大学生带来压力

 做理想的现实主义者

4 成人与成才——吹尽黄沙始见金

 什么是“成人”和“成才”

 成人与成才的关系

 大学生的成才之举

 成功是成才的标志和结果

5 逆境与顺境——亮剑之潇洒源于磨剑之艰辛

 人生常有逆顺境

 正确对待逆境

 逆境中迎风亮出自己的剑

 在顺境中直挂云帆

6 为人与处世——自古东方多绅士

 讲诚信

 严律己

 重感恩

 敢负责

 善交往

7 宽容与狭隘——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宽容是一种崇高的美德

 宽容是现代青年必修的品格

 宽容是大学生应有的崇高修养

 心胸狭隘百害而无一利

8 读书与实践——亲口尝一尝梨子的味道

 读书要有动力

 培养读书兴趣

 读书要与实践结合起来

 终身学习

9 得与失——塞内塞外尽塞翁

 得与失是人生常事

 得与失的辩证关系

 树立正确的得失观

10 美与丑——卡西摩多“粉丝多多”

 美是什么

 美与丑的辩证关系

 审美的不同标准

 塑造美的心灵

 人生使命在于创造美

11 着装与风度——高雅的人看B面就知道

 着装需要得体

 人格的类型与等次

 人格与风度

 展示自己的人格魅力

12 个人与团队——“海”是由“每滴水”汇成的

 团队精神是个人力量的凝聚与升华

 发扬团队精神,个人权益应该得到尊重

 个人与团队:果实与土壤

 如何培养团队意识

13 胜人与胜己——灿烂星空,谁是真心英雄

 人生是一场竞赛

 人生成功的条件

 阻碍成功的“巨凶”

 胜人先胜己

14 择业与创业——看菜吃饭、量体裁衣

 大学生的择业观

 现代社会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如何正确择业

 创造自己的辉煌

15 智商与情商——问世间情为何物

 智商——上帝的馈赠

 情商——人生成功的动力源

 “智商”与“情商”相结合——成功者的秘央

16 个性与规矩——人生演译的游戏规则

 规矩——人生的标准尺度

 个性——生命的与众不同

 张扬有“度”——个性与规矩的关系

 在游戏规则中展示个性风采

17 恋爱与家庭——让爱情成为永恒的甜果

 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不在乎曾经拥有,要在乎天长地久

 爱漫漫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让爱情成为永恒的甜果

18 爱国与报国——绿叶对根的回报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振兴中华为己任

19 平凡与伟大——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

 平凡人构成了世界

 伟大来自平凡

 平常心态和伟人胸怀

20 机遇与努力——机遇等待有准备的人

 机遇是成功的需要

 把握机遇也是一种能力

 成功——机遇和努力

 做创造机遇的强者

 善于抓住机遇发展自我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试读章节

有位大学生就这样写道:“大学是无数初中、高中的你我他们无不向往的天堂,我也有过这样的感受,因为我也经历过。但是来到大学的我,现在却有了不同的感受,觉得大学并不是我所向往的那种天堂。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围城的人想出去,而不在围城的人却向往着进来。我还是想说,我还是想在大学里面,虽然不是理想中的天堂,谁叫我是现实中的我。生活就是这么的无奈,你不想碰到的,他就是来到了你身边,而你努力想得到的,却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大学是无聊的,但是大学也是精彩的。”这位学子处十一种矛盾尴尬之中,他正在无奈中挣扎。

踏入大学之门的莘莘学子,必须面对这一切,必须去感受大学的无奈和精彩。

感受寂寞。大学生活模式完全不同于中学,习惯了中学生活状态的青少年,一脚踏进大学校门,许多人在兴奋之余感到陌生,不熟悉环境,不熟悉程序,不熟悉周围的面孔,于是有了孤独和寂寞,不知所措,有闲时不知如何打发,与谁同游,向谁倾诉。你感到了彷徨,因为你还没有习惯大学的生活、学习规律,还没有选定知心的朋友,还没有沉入学科知识的领域,还没有确定具体的奋斗的目标。

这时候的彷徨和寂寞不足为奇,经过一段时日的训练之后,自会克服。只怕你缺乏雄心,丧失理想,上了大学,“一劳永逸”,从此再无追求,只图混个文凭以应付将来的工作,于是你整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漫无目标,坐立不安。对于这种寂寞与彷徨,只有从自己内心中深刻反省,幡然悔悟,改弦更张,重新树立远大理想,鼓起自强不息的毅力,战胜自身的懒惰和倦怠,才能予以克服。此外别无良方。

但还有另一种寂寞。那就是锁定目标,身居陋室,废寝忘食,埋头做一些需要耐力和雄心才能做的非常无趣的工作,去钻研、去发现、去创新,这样的工作需要你耐得住寂寞才能做好,也只有能耐得住寂寞才能从中体会到快乐。因此大学里,老师会对学生们说:“要耐得住寂寞”。

感受友谊。友谊是人与人之间一种美好亲密的情感。它产生于社会生活和交往中,既是一种人际关系的体现,更是一种美好的社会性情感。人在社会实践中,通过交往、协作,共同生活劳动,逐步形成人与人之间的友好互助关系,形成了朋友关系。所谓朋友关系,即是志同道合,情趣相投的人,以友谊为基础,自愿结合而成的人际关系。爱因斯坦说过:“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朋友。”

《尚书》曰:同师曰朋,同志曰友。即是说,相互间能相互求教,志同道合才堪称朋友。朋友又称知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就是说朋友即使远离天涯海角,仍然心心相印。春秋时俞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琴,“高山流水”遇知音,朋友就是知音。

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朋友关系,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崇礼仪、笃情义,是中华民族的美德。

在先秦,孟子即将朋友关系视为“五伦”之一。《白虎通》则将朋友列为“六纪”之一,这反映出古人对朋友关系的重视。《诗经》有诗曰:“嚶其鸣矣,求其友声。相彼鸟矣,犹求友声。矧伊人矣,不求友声?”(《诗经·小雅·伐木》引自:诗经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81)意思是说,林间小鸟尚且嘤嘤求友,何况人呢!作为社会性生物的人,如果没有朋友,失去友谊,将是万分痛苦的。朋友之间的亲密关系,高尚情谊,既是个人事业成功,生活幸福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关系到人伦和谐,国家安定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说,友谊就是力量与财富。

感受初恋。上帝创造了人类,他按照自己的形象创造了亚当,亚当感到一个人很孤独,上帝又取了亚当的两根肋骨创造了夏娃。于是世界上有了赤裸的两个人。他(她)们本来是天真无邪,不知道男女之事的。但他(她)们不该受蛇的诱惑,偷吃了上帝告诫他(她)们不能偷吃的禁果,从此他(她)们才有了羞耻感,有了对异性的需要和向往,于是人世间才有了男女之爱——爱情(《圣经》第一卷《创世纪》)。

《圣经》所叙述的这段关于上帝造人的故事,优美而动人,它从西方传至东方,千百年来,打动了一代又一代少男少女的心,让他(她)春心荡漾,激情难耐,禁不住异性的诱惑而倾心于男女之爱,朝思暮想,坐卧不安,食不甘味,睡不安寝。这简直是世界上最难了清的情债!

恋爱是美好的,而初恋的感觉尤其是令人神往、终生咀嚼的。踏入大学的青年男女早就不能保有赤裸的童真,都已经是十足的男人和女人,性的体征差别在他(她)们身上明白地显露着,男人的雄健有力,女人的柔媚甜美,不可阻挡地给对方强烈地吸引,那是挡也挡不住的诱惑,避也避不开,躲也躲不过,爱神丘比特的神箭最终要射中那些绎动不安的青春之心,来拯救你对于异性的难耐的饥渴!于是,你有了初恋。

一些青少年在中学时就有了初恋的经历。但那是少数。那种时候的初恋,纯洁而懵懂,紧张而轻率,热烈而短暂,绝大多数是不能有最后结果的。进入大学的男女则不同,他(她)已经是较为成熟的青年,有了一定的人生经历,有了较为稳定的思想,有了一定的责任感,这时候的初恋才可能称为真正的恋爱,其中多数人在大学阶段建立的初恋关系,往往能保持久远,相伴终生。

爱情是美好的,但爱情又是严肃的,这是人生一个重大而严肃的课题。我们应该以真诚、坦荡、忠实、热情的心来对待爱情,对待对方,倾心热爱对方,细心呵护对方,真心理解对方,好心宽容对方,绝不能有半点欺瞒玩弄的态度。即使最后不能成功,双方仍然可以是朋友,仍然能保留一份美好的回忆。(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后边还有专题来谈)

P5-7

序言

看到李应龙教授《豪迈与精彩》,其副标题为“同当代大学生侃人生”的新作。心里为之一动。由于我长期在高校工作这一背景,对这样的读物自然会感兴趣,同时也不无担忧,因为这类读物最容易落人俗套,最容易流人空泛。但当我读完李教授装订整洁的清样后,我可以非常高兴地说,该著对“大学生人生”这个老话题真正地“侃”出了新意,成功地避免了或悲观失落、或空唱高调的两类最容易患的毛病;很好地做到了既直面现实,又满怀激情地歌咏、追求理想。

该著所直面的现实,是当下的、21世纪的大学生现实,是著者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长期观察、深入分析而准确地把握了的大学生现实。书中引用的材料许多是最新材料,如近年网络上热传的帖子;热映、热播的电影、电视剧;发生在大学校园里的热点问题;畅销书,等等。为如实地写出大学的真实面貌,书中还直接引用了某大学生的一段话:“来到大学的我,现在却有了不同的感受,觉得大学并不是我所向往的那种天堂。我记得有这样一句话:在围城的人想出去,而不在围城的人却向往着进来。我还是想说,我还是想在大学里面,虽然不是理想中的天堂,谁叫我是现实中的我。生活就是这么无奈,你不想碰到的,他就是来到了你身边,而你努力想得到的,却往往怎么努力也得不到。大学是无聊的,但是大学也是精彩的。”(1.感受与感言)书中还引述很有趣也很精彩的说法来描述大学生处在不同年级时的某方面的共有特点:大学一年级往往“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沉浸在开学后的兴奋之中,心比天高;大学二年级进了一步,“知道自己不知道”;大学三年级时“不知道自己知道”,由编织玫瑰般的梦幻开始睁眼看世界;大学四年级“知道自已知道”,这时一只脚迈向了社会,要用自己的双手支撑一方天空。在“3.理想与现实”一章中,开头便引用了一位大学毕业生描述自己毕业一年来求职的情况和感受,原汁原味,十分真切。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生活、大学校园乃至毕业不久的大学毕业生情状,都是完全真实的、与现实一致的,没有任何过分的粉饰和有意虚的假化。

大学生一方面要直面当今所处时代的社会现实及自身的现实;但又要追求理想,积极进取,不断地完善自我。从这样的角度看,当今大学又是不乏理想、充满激情、诗意盎然的“圣地”。作者用其颇有诗情的笔触充分地描绘并热情呼唤着大学与大学生更为本质的一面,并引用著名诗人流沙河的诗:“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理想是灯,照亮前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在“2.理想与志趣”一章中,通过“理想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树立崇高的人生理想”、“当代大学生实现理想的途径”三部分,由一般的“理想”到具体的大学生“人生理想”,再到“实现理想的途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给人以很好的激励和启发。大学生要积极追求理想,但理想与现实往往存在矛盾,所以作者在“3.理想与现实”一文中深入剖析。另外,“成人与成才”、“逆境与顺境”等章节,也是对如何处理好理想与现实关系的有效补充和升华。

总之,该书既直面现实,又追求理想;既看到生活庸常、严峻甚至严酷的一面,又看到生活丰富、浪漫、诗意的一面;这似乎就是本书基本的主题或总主题。说到书名“豪迈与精彩”,更是画龙点睛:大学生应在直面现实的同时追求理想,这就是“豪迈”,这样必然带来“精彩”的大学生活乃至“精彩”的人生。

此外,该书能很好地做到严谨的学理性与生动的形象性相结合,在论述“大学”、“大学使命”、“理想”、“社会转型”等方面都能做到准确、深入,而叙述的文字又是生动活泼的,富有情感的。同时所引述资料,既有国内例子,又有多所国外世界一流大学的典型案例,给学生提供了开阔的视野。这都是这本书的独到之处。  李应龙是我的学兄和好友,也是我的同行,他对工作的敬业、对学问的勤奋钻研、对朋友的真诚,是朋友们都十分称道的。我很高兴在他的著作出版之前就能先睹为快,高兴地写下自己的读后感。

2007年10月14日(周日)

于湖南省委党校

后记

望着最后一个句号,感慨良多。

作为高校教师和管理工作者,我在长期的观察中发现,有相当数量的当代大学生,他们希望认识社会,但又缺乏辩证思考的能力;他们追求理想,但动机功利化;他们智力发展达到高峰,但辩识能力较差;他们自我设计愿望强烈,但自我评估片面;他们情感丰富而强烈,但带有较大的波动性;他们要求独立,但又存在依赖心理……

面对他们的这种心理,我有几许欣慰,也有诸多担忧,总想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尽一份责任。通过与他们的接触、交流、对话,渐渐走近了他们,对他们的内心世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慢慢地萌生了要写点东西的想法。这几年来,我有意识地翻阅收集了大量这方面的资料,并从众多专家、学者的大作中吸取营养,围绕入学生理想前途列出了几十个问题。用一年多时间遴选了20个专题,完成了20多万字的稿件。

书稿完成后,我反而有些惶恐。古人云:“欲成事先成人”。这也是当代大学生乃至所有的人们一生做人做事的准则。本书力求围绕“大学生人生”这一主题侃出新意,侃出韵味,侃出积极向上的情怀,侃出直面现实、追求理想的胸襟。但这一活题绝非两语三言说得清道得明的,当然也绝非我辈能参透禅机,逢人点化的。这也是我惶恐之所在。

值得说明的是,本书在写作过程中,从各种媒体、书刊上引用了一些例子、数据及个别观点,书中无法标明出处,在此深表感谢和歉意。

本书能如期交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首先要感谢我的三位学兄兼好友,一位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得主段华先生,是他为本书选题、定稿;一位是湖南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教授、著名文学评论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余三定先生,是他为本书作序:一位是岳阳职业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教授张建先生,是他为本书的写作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同时,感谢学院文印室几位姑娘及其他师友的真诚帮助和指教;感谢科学出版社责任编辑付出的辛苦劳动;感谢家人的理解和帮助。

李应龙

2007年12月28日

岳阳市马鞍山下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3/31 12:0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