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革命烈士薛子中(笔名薛绍铭,1907-1937年)所著的《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收录了《黔滇川旅行记》《松潘游记》和《峨眉游记》三种书。读者既可以把它当做自助游的指导,也可以从中了解三省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全书视角独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叙述详尽,不仅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考价值,更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民国人文地理丛书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薛子中 |
出版社 | 辽宁教育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革命烈士薛子中(笔名薛绍铭,1907-1937年)所著的《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收录了《黔滇川旅行记》《松潘游记》和《峨眉游记》三种书。读者既可以把它当做自助游的指导,也可以从中了解三省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全书视角独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叙述详尽,不仅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考价值,更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内容推荐 《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为“民国文人地理丛书”的一种,收录了《黔滇川旅行记》《松潘游记》和《峨眉游记》三种书。读者既可以把它当做自助游的指导,也可以从中了解三省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黔滇川旅行记》由革命烈士薛子中(笔名薛绍铭,1907-1937年)所著,记录了他1934年由广西进贵州,由贵州经云南入川,最后回到武汉沿途中的见闻及其相关思考,内容广泛,插图丰富; 《松潘游记》为著名新闻人傅樵斧1915年4月从重庆赴松潘担任知事所记沿途见闻,很好地反映了沿途当时的风土人情和社会状况; 《峨眉游记》由川军起义将领、中共地下党员张志和(1894-1975年)所记,详细记录了他游览时峨眉各大景点的风景和沿途见闻,图文并茂。 《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视角独特,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叙述详尽,不仅具有较高的旅游参考价值,更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目录 黔滇川旅行记 序 一 由桂入黔 二 黔南重镇之独山 三 农产丰盛的都匀 四 由都匀至贵阳 五 贵阳巡礼 六 由贵阳至安顺 七 安顺概况 八 安顺的苗民 九 访苗记 十 安顺起行前 十一 我只顾到自己的幸福 十二 镇宁的夷匪和鸦片 十三 全国第一大瀑布 十四 徘徊歧路 十五 过盘江铁索桥 十六 好心术和命该如此 十七 打破碗和财神爷 十八 鸦片化的中学生 十九 兴仁的苗匪 二十 一段冒险的行程 二一 黔边重地的兴义 二二 江底的饷捐分局 二三 进入滇境 二四 穷苦的师宗 二五 病倒途中 二六 大少爷的店里 二七 由马街至宜良 二八 到达昆明 二九 黔滇道上闻见杂录 三十 昆明鸟瞰 三一 到个旧去 三二 个旧锡厂参观记 三三 个旧锡厂概况 三四 云南县长之特等肥缺 三五 衰落中的蒙自 三六 同大学生谈铁路 三七 冒险走东大路 三八 马龙的一宿 三九 曲靖的黑暗政治 四十 宣威的火腿 四一 人民冤死不告状 四二 食宿大费周折 四三 几乎当了野猪 四四 关于儿子的感想 四五 保董大血战 四六 到达威宁城 四七 难矣哉,一条棉被也 四八 三吹三打和鹑衣千结 四九 所谓千里镜 五十 区长的威风 五一 一个诉冤者 五二 徒劳往返 五三 万恶的保商队 五四 劫后之赫章 五五 由赫章至毕节 五六 土匪土豪二位一体 五七 完全黑化之大定 五八 由大定至黔西 五九 由黔西至打鼓新场 六十 过泮水鸭溪 六一 浩劫后之遵义 六二 官多的桐梓 六三 新站和松坎 六四 再会吧贵州 六五 到达綦江 六六 闲话神仙 六七 綦江人民的负担 六八 由綦江至重庆 六九 重庆贸易概况 七十 重庆的印象 七一 涪陵的榨菜和鸦片 七二 川东的佃农和高利贷 七三 嘉陵江峡区二日游 七四 妓女的厄运 七五 四川的征收局长 七六 由合川至南充 七七 南充丝业一落千丈 七八 兵士兼粮差秘书兼校长 七九 姚家店中 八十 蓬溪的井盐 八一 由蓬溪至射洪 八二 川民的迷信 八三 劳动者的心理 八四 军队剥皮民团抽筋 八五 由三台至绵阳 八六 绵阳的物产 八七 绵阳人民之逃粮办法 八八 金雁桥和落凤坡 八九 德阳的“官长粮”和“衙门账” 九十 到达成都 九一 成都的印象 九二 土沃民贫的郫县 九三 灌县住宿的困难 九四 灌县概况 九五 苏维埃和钦差 九六 折返成都 九七 成渝道上 九八 渝汉途中 九九 返抵故乡 峨眉游记 程序 声明 一 夹江车站 二 黄包车上 三 雅河舟中 四 登岸以后 五 夹蛾道中 六 宿报国寺 七 开始上山 八 到大峨寺 九 到洪椿坪 十 到仙蜂寺 十一 登钻天坡 十二 登金顶 十三 登千佛顶 十四 尾巴 松潘游记 自序 叙 序言 由成都至灌县 由灌县至尤溪 由尤溪至东界淖 由东界淖至索桥 由索桥至板桥 由板桥至凤毛坪 由凤毛坪至茂县 由茂县至沟口寨 由沟口寨至大定 由大定至沙湾 由沙湾至正平 由正平至隆昌堡 由隆昌堡至松潘城 松潘县之现状 试读章节 六月二十二日发都匀。 由都匀至贵阳的公路被水冲断了几座桥梁,已经半月余未通汽车了,这三百里山路,须徒步而行,而且还得自负行囊。 早起付客店房价后,就负起行囊起行,行囊本较以前减轻了,但因许久肩未负重,现在反觉它沉重起来。一个人的体力是愈用愈发达,愈使它吃苦,它是愈不怕苦,相反的你若愈不用它,愈爱惜它,它也就愈退缩,以致不愿干任何工作了。 由都匀沿公路北行,十二里至沙坝,有居民六七家。于一小饭店内进早餐,菜为豆芽蒜头,均系淡煮,另外有一碗内置有盐巴一块,食菜时用筷将菜向盐巴块上蘸,使之带上一点成昧。贵州全省所食多为川盐,川盐系用锅煮之成块,通称盐巴,因运输不便以及盐税附加过重,以故盐价昂贵异常,黔南各县大洋每元仅可购约二斤,普通人民多淡食,所食之菜能以在盐巴上蘸上一点盐昧的,已经不是普通一般人所能享受了。 此次饭价,二人共四川当五十文铜元八枚,约值广西毫七分,给其毫洋一毛,店主系一妇女,谓无钱可找,我们告以“不用找好了”,店主喜出望外地感激道:“谢谢你们大老爷,再过路时还请来咱这里吃饭吧!” 饭后复行,十八里至文德,有居民约二十余家,本拟于此处休息,适桂军一营在此打尖,所有小饭店内尽系军队,乃继续前进。时已中午,天气渐热,负行李徒步行路,汗流浃背,衣衫半湿。前行舍公路登人行小道,越一岭,高约里许,石铺路上,流水潺潺,泞滑难行。下山至靖盗关下,有一茅草房屋小饭店,乃于此处休息。饭店内有一中年男子躺卧床上,吸食鸦片,一妇女招待客人,其旁地上有一竹筐,内置一婴儿,哭叫不已。当时我们口渴异常,每人各进稀粥数碗,时该妇女在侧,询以“吸烟不”?慕霞笑着答以“吸烟,但嫌你的烟不好”。她郑重声明道:“真乃好烟,不信请先尝一尝,就知道了。”慕霞继问以“吸一口烟几多钱”?她告以“五镭,六镭,七镭,大小烟泡都有,可随便”。我们最后告以“我们不吸鸦片,不过开玩笑罢了”,该妇女微笑不语。中年男子始终未作声,只是在吸鸦片。竹筐内的婴儿,仍在哭叫不已。 休息后,复行,二十里至谷洞,入麻江境,又三十里至乐坪,时夜幕已垂,宿于一刘姓客店。 六月二十一日于乐坪停留一日。 昨晚店主告以今日乐坪逢场,数十里外之花苗子(贵州汉人通称苗人为苗子)均来赶场,特于此处停留一日。乐坪属麻江,有居民百余户,颇形冷落,惟逢场时尚热闹,场期最热闹时为十二时左右,至下午四时后,街上又冷落如常。场上之贸易品,多为食盐、火柴、布匹、食物等。本日场期,苗民来赶场者不多,其男子服装与汉人无大差别,妇女则皆穿花衣裙,其花为蓝布上缀以小方块白布。她们都是赤着脚,身体均壮健,每人都是挑着柴、粮食等物,来易布匹、食盐等日用品。 六月二十二日发乐坪,沿石铺小道西北行,山路崎岖,十五里登东山坡,山高约七八里。至山顶遇玩猴戏者二人,审其语言,知系豫籍同乡,问之果系南阳人,“南阳玩猴人,走遍普天下”,今方知此言之不虚。同为天涯流浪人,初见颇觉亲热,各以“何时离家”相询,惟彼此系走相反方向,未得久谈即各奔自己前程。 由东山坡下山即为贵定城。贵定城在山脚下,城内除几家饭店外,商店则甚稀少。于一家小饭店休息进餐后,复继续前行。贵定产桃颇有名,临行购十余枚,携之备途中食。出西门,沿公路西行里许,渡一河,公路桥梁被水冲断,现有九十三师兵工修筑。前行公路上下山坡,蜿蜒曲折,三十里至瓮城桥,时天气尚早,惟身体颇觉疲乏,乃止宿。由乐坪来,计程七十里。 六月二十三日发瓮城桥。 昨晚通宵被蚊虫咬得不能片刻安睡。入黔以来,途中所宿客店,全是床上仅铺稻草一层无席无蚊帐。晚间蚊虫、臭虫、跳蚤是三大敌人,总是侵扰使人不能安睡,而昨晚蚊虫之凶恶为尤甚。一夜既未得安睡,昨日之疲劳即无从恢复,早起登程,周身颇觉无力。十里至安家牌坊,进早餐,白饭无菜,二人饭价共川铜元八枚。又三里抵龙里,进午餐。龙里穷僻荒凉过于贵定,城内寂寞如一小农村。饭后休息时,便中至县政府访县长袁汝楫君。袁君谈及地方穷苦状况,及施政之困难,不禁摇头叹息。据谈,龙里全县,人口约五万余,苗民约占三分之一,境内尽系濯濯童山,土地硗瘠,农产仅鸦片及包谷,丰年民食亦不足,惟矿产蕴藏颇丰,煤几随处可掘取。人民贫困异常,地方财政尤拮据,县政府及各机关,时有断炊之虞。全县最富之户,无百元以上现金之积蓄,有时政府急需款三五百元,全城内竟搜罗不到。“地无三尺平,民无三两银。”龙里已可作贵州全省的代表了。 由龙里西行,多系山路,两月前红军过此,道旁尚残留有其标语。十里至观音山,有小饭店六七家,时因上山汗流浃背,渴甚,乃于一小饭店内休息饮茶。过有汽车一辆,由龙里开来,乃招手使其停站。车停站后,问其至贵阳价若干,车夫讨价每人大洋二元。此处距贵阳仅四十里,我们声明每人仅出洋一元五角,否则仍徒步前进,车夫无何只得降价。登车后,车小人满,上下山坡,颠簸异常。至图云关,距贵阳约十里,有九十三师岗兵检查,翻箱倒箧,费时一时余。暮色苍苍时到达贵阳,下车觅客店,各家均以客满见拒,后至城内中区西街全兴旅店,尚有一可容二人之房间。惟该店老板以我们言语服装均特殊,不敢留宿,后出以护照彼乃放心。该店价颇公道,一宿三餐每人仅大洋四毛,较之南宁柳州等处,已是贱得一半以上了。P10-12 序言 在出版选题策划方面,辽宁教育出版社向称老辣、新锐。“老”在其选题的深远与重量,“新”在其眼光总能超人一筹。 现在付梓的这套《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同样能在眼花缭乱的出版界秀出班行。其实,该社上世纪九十年代推出的“新世纪万有文库”,里面就有属于该选题的书目,譬如《缅边日记》等等。 今之地理笔记,可谓已呈泛滥之势,参团者、自驾者、徒步者、穿越者、探险者、专题考察者,不一而足,且多有文字表现之,不仅在网络布满博客、论坛,仅以纸媒类报刊出版而论,即已达海量之势,而《中国国家地理》月发行量已高达百万份之巨。 较之民国地理的从容、静谧、高华,今之地理文字的浮华、浮躁、肤浅、肤泛,端的是神马都成了浮云。 论交通条件,现今已大不同。民国时期的交通条件,处于古代车马徒步和今天交通发达之间,真正处于转型的关节点上。它较之古代增加了速度,比之今日则又多了停留和抚摸。当然也有例外,譬如徐志摩的飞来飞去,就和今人无甚区分,而傅斧樵的《松潘游记》记其赴任的道途,其艰难险阻,与远在秦汉唐宋的古代,就没有任何区别。但交通条件的改善并不是造成当下人文地理书写衰败的原因。民国时期的游记,或谓人文地理文字,葆有用心、深情、与大自然深相契合的本质特征,故其观感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论表达方面,其所描绘事物辄具抓住事物精神核心的本事,今人则不得要领,其下之下者,文字吐属大类排泄,观之令人头皮发麻,嗒然沮丧。再加以今人思想与眼光远逊,思考与眼界阻滞,而其连篇累牍的文字却试图表现这方面的心得,结果形成强烈的反差。 现在旧版书系尤其是民国图书的翻印整理,已在各出版机构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但就纯粹的人文地理丛书而言,则尚属空白。现在辽宁教育出版社独具只眼,推出这套《民国人文地理丛书》,可谓恰逢时会。其中《西北望——陕西新疆旅行记》收录了《陕西旅行记》和《新疆游记》,《漫道南国真如铁——西南漫游记》收录了《西南漫游记》,《匹马苍山——黔滇川旅行记》收录了《黔滇川旅行记》《松潘游记》和《峨眉游记》三部著作,《滇康道上——滇康旅行记》包括《滇康道上》和《入康记》两种,《邕乡处处——广西旅行记》收录了《广西旅行记》,《乡愁东岸——东北江浙海南岛旅行记》则由《东北游记》《江浙旅行记》和《海南岛旅行记》三部游记组成。 这套丛书的作者均为一时之选,既有民族学家田曙岚先生,民国闻人卢作孚先生,史学重镇王桐龄先生,知名学者曾绍抡先生,以及报人、教育家段公爽、傅樵斧、侯鸿鉴先生等,也有海外地理学家萨维·汉丁。 其中有白话作品,如曾绍抡先生的著作,明白如话,滋味深永;也有浅近文言作品,如傅樵斧的《松潘游记》……文言文是中国文人内心的东西,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使文言文中产生了许多漂亮的句法和表达方式,思之无尽,味之无穷,是当下文字泛滥时代不可多得的珍馐佳肴。 深山大泽,流峙终古,乃天地法象示人之自然文采,其中有真意,有大美,然而雪泥鸿爪转眼云烟,百年之期若瞬,更兼手足之力有限,故陶写胸次,莫过于纸上的风景。《庄子》日:“虎豹之文来田。”是因炳蔚之文采,招来田猎之祸。可见文采,无论自然天成,还是心灵所造之文字,确有一种牵动心目的本质内在力量。况今日后工业社会,人类自夸文明,而种种排泄污物、浊秽、雾霾、垃圾、尾气……重吨如山,却悉数加诸自然之身,土地羞蒙,山川变色,疮痍满目;净土灵境,实已至难寻觅。故培养出尘之胸襟,赏会山水之心情,亦唯余纸上逍遥一途了。而在这方面,民国的人文地理即为一种最佳的选择。其人各各下笔又俱有呼风唤雨、撒豆成兵之真本领,或慷慨苍茫,或缠绵悱恻,兼有长风振林、微雨湿花之美。其文章通体健旺,榫卯清晰,且其人博稽深思,对于大自然体认甚深。其人本来富于经邦济世的学问和抱负,转化运用到地理事务中,自然养成其根基丰厚博大、别具一格的观察结论。 顾炎武当年遍游西北和华北,以骡马载书籍,是本真意义上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仅就西北地理而言,若遇与典籍不符者,立即校勘求证,由是构建其传世之作《日知录》。 民国时期这些不同身份的考察者,论条件似已超乎古人,但是另一番辛苦奔波,却又不在前人之下。他们动辄驰驱千里、万里,大至星汉日月,长城绝塞,小至花蕊蜂翅,飘风流萤……大漠孤烟、连绵群山、石鼓篆鼎、蛮荒僻壤,到处都留下其恳切踏实的足迹,为其以多重的、复合的眼光重新打量、解读。山川要塞,土俗民风,以至鸟兽虫鱼,奇怪之物,耳目所及,无不记载。在寻常“参团”旅游想象不到的艰险劳顿中,惨淡经营他的发现之旅,是河道、冰川、山峦、高原、辐辏繁盛之区、民俗社会,大地与生存、大地与人文,交织而成的世界;若就细部而言,那种生命多元化的呈现,则繁复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他们笔驱造化,细意熨帖,大者含元气,细者入无间,可谓从肺腑流出,无一字空设,描述得确凿深稳,文字、词汇的贴切妥善,复制复活大地的精神景况、地理特征,满含生命骀荡的律动,其观察方式,既饶有一针见血的深刻贯穿,也不乏冰雪聪明的机趣附着,端的是无以复加,甚至因其与山川的逶迤磅礴合二为一,取得较影片记录更为震撼的效果。 地上的人文风景,心中的感怀观感,面临修复重建,故而不独知识本身的浇灌多维须加强,而肝胆良知的培育丰饶,更是题中应有之义。这就不但需要向“前”看——把握今后长远之未来,也更要向“后”看——向从前的历史重温求取,尤其是去今未远的民国学者的文字心史。饮水思源,盖遗泽在人也。 世俗生活的毁人,生趣的消弥,是惊人的。曹寅说“驾驭气每厉,驰驱乐久无”,即感此意而发。这时候翻阅民国人文地理之类著述,大可释怀。仿佛春山雨霁,满鼻皆新绿香,而策杖独行,随流折步,意态闲闲,培养胸中的山水,求诸故纸已很可宝贵了。 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