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人的修养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蔡元培
出版社 中国长安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公民必读的道德实践之书!

《中国人的修养》是北京大学老校长、新文化运动精神导师蔡元培先生大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并收录蔡元培其他有关道德修养的零散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此书融汇中西,朴实无华,直指当下现实,是当下道德崩坏的一剂良药。只有公民素质普遍优化,才能期待大国的崛起。塑造一个国家的伟大品格,从阅读本书开始。

内容推荐

公民道德的进步,是一个民族富强与文明的必备条件。当下的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已经相当发达,但社会道德体系却几尽崩溃,各种道德危机层出不穷。个人道德素养的普遍缺失,引起不少有识之士的极大担忧。面向大众的基础道德修养的有力引导,已经到了迫在眉睫的地步。

《中国人的修养》是蔡元培公民道德修养方面的代表作,主要收录他最为重要的道德思想代表作品《中学修身教科书》和《华工学校讲义》,并收录蔡元培其他有关道德修养的零散文章,充分体现了蔡元培先生对于现代中国人应具有的道德素养的总体构想。

从形式上看,《中国人的修养》原是普通学生所用的教科书,乃是通俗的指导实践之书,而非学术理论著作。它完美结合了中华传统修身与现代公民教育的观念,以具体的行为实践为出发点,用浅显的思想、易操作的方法来直接引导读者,是一部值得所有国人阅读的道德自修手册。

目录

第一部分 华工学校讲义

德育三十篇

合群

舍己为群

注意公众卫生

爱护公共之建筑及器物

尽力于公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责己重而责人轻

勿畏强而侮弱

爱护弱者

爱物

戒失信

戒狎侮

戒谤毁

戒骂詈

文明与奢侈

理信与迷信

循理与畏威

坚忍与顽固

自由与放纵

镇定与冷淡

热心与野心

英锐与浮躁

果敢与卤莽

精细与多疑

尚洁与太洁

互助与依赖

爱情与淫欲

方正与拘泥

谨慎与畏葸

有恒与保守

智育十篇

文字

图画

音乐

戏剧

诗歌

历史

地理

建筑

雕刻

装饰

原文

第二部分 中学修身教科书

例言

上篇

第一章 修己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体育

第三节 习惯

第四节 勤勉

第五节 自制

第六节 勇敢

第七节 修学

第八节 修德

第九节 交友

第十节 从师

第二章 家族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子女

第三节 父母

第四节 夫妇

第五节 兄弟姊妹

第六节 族戚及主仆

第三章 社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生命

第三节 财产

第四节 名誉

第五节 博爱及公益

第六节 礼让及威仪

第四章 国家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法律

第三节 租税

第四节 兵役

第五节 教育

第六节 爱国

第七节 国际及人类

第五章 职业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佣者及被佣者

第三节 官吏

第四节 医生

第五节 教员

第六节 商贾

下篇

第一章 绪论

第二章 良心论

第一节 行为

第二节 动机

第三节 良心之体用

第四节 良心之起源

第三章 理想论

第一节 总论

第二节 快乐说

第三节 克己说

第四节 实现说

第四章 本务论

第一节 本务之性质及缘起

第二节 本务之区别

第三节 本务之责任

第五章 德论

第一节 德之本质

第二节 德之种类

第三节 修德

第六章 结论

原文

第三部分 蔡元培国民修养散论

世界观与人生观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

思想自由

科学之修养

义务与权力

怎样才配做一个现代学生

黑暗与光明的消长

非宗教运动

中国的文艺中兴(节选)

在清华学校高等科演说词

孔子之精神生活

试读章节

吾人在此讲堂,有四壁以障风尘;有案有椅,可以坐而作书。壁者,积砖而成;案与椅,则积板而成者也。使其散而为各各之砖与板,则不能有壁与案与椅之作用。又吾人皆有衣服以御寒。衣服者,积绵缕或纤毛而成者也。使其散而为各各之绵缕或纤毛,则不能有衣服之作用。又返而观吾人之身体,实积耳、目、手、足等种种官体而成。此等官体,又积无数之细胞而成。使其散而为各各之官体,又或且散而为各各之细胞,则亦焉能有视听行动之作用哉?

吾人之生活于世界也亦然。孤立而自营,则冻馁且或难免;合众人之力以营之,而幸福之生涯,文明之事业,始有可言。例如吾等工业社会,其始固一人之手工耳。集伙授徒,而出品较多。合多数之人以为大工厂,而后能适用机械,扩张利益。合多数工厂之人,组织以为工会,始能渐脱资本家之压制,而为思患预防造福将来之计。岂非合群之效与?

吾人最普通之群,始于一家。有家而后有慈幼、养老、分劳、侍疾之事。及合一乡之人以为群,而后有守望之助,学校之设。合一省或一国之人以为群,而后有便利之交通,高深之教育。使合全世界之人以为群,而有无相通,休戚与共,则虽有地力较薄、天灾偶行之所,均不难于补救,而兵战、商战之惨祸,亦得绝迹于世界矣。

【译文】

我们的课堂,有四面墙壁,可以遮挡风雨尘土;有书案座椅,可供阅读写作。墙壁,是由砖块垒起来的;书案与座椅,是由木板拼起来的。如果把它们拆散,就不能发挥其原有的功能。此外,我们都穿着衣服来抵御寒冷,这些衣服,多是由丝线或棉线、毛线织成。可如果把它们拆散成一根根的线条,就会失去衣服的效用了。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身体,实在是集合了耳、目、手、足等各种器官而成的。这些器官,又是由无数细胞整合而成。如果使这些器官各自分散独立,甚至于分散为各自独立的细胞,那么这些器官又怎么能够有视听及行动的作用呢?

我们生活的世界也是这样。个人孤立奋斗,挨饿受冻是在所难免的;联合众人的力量去奋斗,才可以去谈幸福的生活、文明的事业。比如我们的工业社会,开始固然是一个人的手工劳动罢了。但聚集众人来教徒弟,就会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集合很多人来做大工厂,然后才能使用机械,扩大利益。集合多数工厂里的工人,组织起工会,才能逐渐摆脱资本家的压迫,从而思考并避免自己所受的苦难,为将来的幸福做打算。这难道不是集合众人之力的效果吗?

社会最基础的群体,是家庭。有了家庭,然后才有抚育儿女、赡养老人、分担劳动、伺候病人之类的事情。集合一乡之人组成一个群体,然后才有互相合作,才有学校的建设。集合一个省或一个国家之人作为一个群体,然后才有便利的交通和高深的教育。假如集合全世界的人们作为一个群体,互通有无,同甘共苦,那么即使是有土地贫瘠或偶然遭遇天灾的地方,都不难补救,而类似侵略战争、商业倾轧等惨祸,也会在世界上绝迹了。

舍己为群

积人而成群。群者,所以谋各人公共之利益也。然使群而危险,非群中之人出万死不顾一生之计以保群,而群将亡。则不得已而有舍己为群之义务焉。

舍己为群之理由有二:一日,己在群中,群亡则己随之而亡。今舍己以救群,群果不亡,己亦未必亡也;即群不亡,而己先不免于亡,亦较之群己俱亡者为胜。此有己之见存者也。一日,立于群之地位,以观群中之一人,其价值必小于众人所合之群。牺牲其一而可以济众,何惮不为?一人作如是观,则得舍己为群之一人;人人作如是观,则得舍己为群之众人。此无己之见存者也。见不同而舍己为群之决心则一。  请以事实证之。一曰从军。战争,罪恶也,然或受野蛮人之攻击,而为防御之战,则不得已也。例如比之受攻于德,比人奋勇而御敌,虽死无悔,谁日不宜?

二曰革命。革命,未有不流血者也。不革命而奴隶于恶政府,则虽生犹死。故不惮流血而为之。例如法国一七八九年之革命,中国数年来之革命,其事前之鼓吹运动而被拘杀者若干人,临时奋斗而死伤者若干人,是皆基于舍己为群者也。

三曰暗杀。暗杀者,革命之最简单手段也。歼魁而释从,惩一以儆百,而流血不过五步。古者如荆轲之刺秦王,近者如苏斐亚之杀俄帝尼科拉司第二,皆其例也。

四曰为真理牺牲。真理者,和平之发见品也。然成为教会、君党、若贵族之所忌,则非有舍己为群之精神,不敢公言之。例如苏格拉底创新哲学,下狱而被酰;哥白尼为新天文说,见仇于教皇;巴枯宁道无政府主义,而被囚被逐,是也。

其他如试演飞机、探险南北极之类,在今日以为敢死之事业,虽或由好奇竞胜者之所为,而亦有起于利群之动机者,得附列之。P4-6

序言

蔡元培先生,在我国近代学术、文化、教育界,每被人提及,无不肃然起敬。特别是他主持北京大学期间,几乎把当时我国的精英和进步思潮的先驱人物都聚集在一起,使中国的学术文化来了一个突变。逐渐从落后变为向前进。他的理想目标是“兼容并包”,这四个字说出口很容易,但要做到,拿出成绩和功绩,却很不容易。他虽然身居高官之列,心却在人民中间。他主张劳工神圣,乃是劳动人民的知心朋友。他呐喊劳工的心声,带头主张勤工俭学:他带领第一批去法国作勤工俭学的学员中,就出现了如周恩来、邓小平等许多后来成为全国、全人类敬仰的人物。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就在学校内引进西方的革命思想,团结了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等。以后这些先进思想家组织了中国共产党(此外还特别聘请了鲁迅、梁漱溟等社会精英)。我们可以说,蔡元培对中华民族的进步、对新中国的建立功勋卓著。

他留下的著作和事业功绩,我们应该好好地学习和实践,他的“兼容并包”决不是乡愿思想,而是彻底解放人民的进步思想。我们现在正在大讲特讲“和谐”、“创建”,就是沿着这条康庄大道前进。

98老残周辅成

2008年9月写于北大朗润园

书评(媒体评论)

蔡先生是近代确合乎君子的标准的一个人。一个人成为名士英雄,大概由于“才”的成分多。一个人成为君子,大概由于“学”的成分多。君子是儒家教育理想所要养成底理想人格,由此方面说,我们可以说,蔡先生的人格,是儒家教育理想的最高的表现。

——冯友兰 著名哲学家

若问蔡先生何以能有这种种成功?我可以告诉你:此无他,他只是有他的真好恶。我所了解的蔡先生,其伟大在于一面有容,一面率真。他之有容,是率真的有容;他之率真,是有容的率真。

——梁漱溟 现代著名学者

蔡先生实在代表两种伟大的文化,一是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一是法兰西革命中标揭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此两种伟大文化,具其一已难,兼备尤不可觏。先生殁后,此两种伟大文化在中国之寄象已亡矣。至于复古之论,欧化之谈,皆皮毛渣滓,不足论也。

——傅斯年 著名史学家、教育家

蔡先生的所以能给予我以不可磨灭的印象,推求起来,完全是由于他人格的伟大。他应小事以圆,而处大事以方。他待人极和蔼,无论什么人有所请托,如写介绍信之类,他几乎有求必应,并不询问来人的资格学问经验。可是到了出处大节,国家大事,他却决不丝毫含糊,而且始终如一,不因事过境迁而有迁就。他是当代最有风骨的一个人。

——陈西滢 著名文学家、教育家

蔡先生的精神:“(一)温良恭俭让,蔡先生具中国最好之精神。(二)重美感,是蔡先生具希腊最好之精神。(三)平民生活,及在他的眼中,个个都是好人,是蔡先生具希伯来最好之精神。蔡先生这精神,是那里来的呢?是从学问来的。”

——蒋梦麟 著名教育家

论资格,他是我们的长辈;论思想精神,他也许比我们年轻;论著作,北大教授很多人比他多;论启发中国新文化的功劳,他比任何人大。

——林语堂 著名文化学者

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社会发展之必然的产物,无论是功是罪,都不应该专归到哪几个人;可是蔡先生、适之和我,乃是当时在思想言论上负主要责任的人。

——陈独秀 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

以一个校长身份,而能领导那所大学对一个民族、一个时代,起到转折作用的,除蔡元培而外,恐怕找不出第二个。

——杜威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蔡元培比梁启超视野更宽阔,不囿于孔子学说,而是着眼于现代国民人格的培养,将古今中外的道德修养资源冶于一炉,勾划出现代中国人修身进德的具体纲要。

——张汝伦 当代著名学者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毛泽东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7 12:1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