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香凝故事》是《廖仲恺故事》的“夫妻篇”。方文良、余德富两位作者精选史学界已公开发表的史料,按历史的脉络,以纪实文学故事形式,概述了一代女杰何香凝曲折坎坷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本书对何香凝如何从千金小姐成长蜕变为我国近代妇女运动先驱,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美术家进行如实记述;对她爱国、革命、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和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进行热情讴歌;对她外柔内刚、爱憎分明、耿直坚贞的性格进行深刻描写。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何香凝故事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方文良//余德富 |
出版社 | 广东人民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何香凝故事》是《廖仲恺故事》的“夫妻篇”。方文良、余德富两位作者精选史学界已公开发表的史料,按历史的脉络,以纪实文学故事形式,概述了一代女杰何香凝曲折坎坷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本书对何香凝如何从千金小姐成长蜕变为我国近代妇女运动先驱,杰出的民主革命家、美术家进行如实记述;对她爱国、革命、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和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崇高品质进行热情讴歌;对她外柔内刚、爱憎分明、耿直坚贞的性格进行深刻描写。 内容推荐 《何香凝故事》是《廖仲恺故事》的“夫妻篇”。方文良、余德富两位作者精选史学界已公开发表的史料和最新调研整理的“活材料”,按历史脉络顺序,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概述一代女杰何香凝坎坷曲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何香凝94岁的一生跨越晚清、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她由一位富家千金小姐走上民主革命的道路,爱国爱民,为革命建功立业。毛泽东赞扬她“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 《何香凝故事》对她如何从千金小姐成长为我国近代妇女运动先驱、坚定的民主革命家、中国国民党革命派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真挚的朋友和杰出的美术家进行如实记述;对她爱国、革命、与时俱进的伟大精神,以及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的高尚品德进行热情讴歌;对她外柔内刚、爱憎分明、耿直坚贞、敢怒敢言的性格进行细致描写。全书33章,共约16万字,插图60多幅,图文并茂,可读性强,适合景仰何香凝的各界人士尤其是青少年读者阅读与收藏。 目录 一、神坛暗蔵小剪刀 二、自学诗书胜男儿 三、大脚千金结良缘 四、“双清楼主”论国事 五、志同道合伴君行 六、东京巧遇孙中山 七、反清秘密联络站 八、悲愤难禁哭秋瑾 九、劝君莫惜头颅贵 十、为了革命学美术 十一、反袁斗争意志坚 十二、落难不坠青云志 十三、携子探秘元帅府 十四、支前劳军开先河 十五、临危不惧寻领袖 十六、智勇双全救丈夫 十七、妇女运动先驱者 十八、孙文遗嘱见证人 十九、坦然面对生死劫 二十、化悲为勇女中豪 二十一、办学报国酬君愿 二十二、冲破迷雾弃职守 二十三、飘泊天涯万里行 二十四、抗日救亡不顾身 二十五、抱病救子传薪火 二十六、苦斗不屈成典范 一十七、奋起抗日做后援 二十八、香港救亡又三年 二十九、流亡粤桂抗时穷 三十、不遗余力反内战 三十一、参与缔造新中国 三十二、奋斗不息谱新篇 三十三、鞠躬尽瘁永流芳 参考文献 《何香凝故事》选题写作协助单位 跋一 跋二 后记 试读章节 随着反清革命形势的发展,各种革命小团体如雨后春笋在各地涌现,进行公开、半公开或秘密活动。正在欧美各国进行革命活动的孙中山,了解到国内外反清革命运动蓬勃发展的情况,深受鼓舞。但他认为,当下迫切需要把几个主要的革命团体扭成一股绳,建立一个紧密团结的、有坚强战斗力的组织,即一个统一的政党,才能更好地领导反清革命斗争。于是,他毅然结束欧美之行,于1905年7月再次来到当年中国留学生最多的日本,以便“召集同志,合成大团”。 孙中山这次到日本后,同以往一样,受到日本当局的密切关注。他住的小宿舍换了又换,屡受监视,要联络同志、收转函件、布置任务等都有障碍。为了避开监视,更稳妥地开展工作,孙中山急需寻找一个可靠的家庭作掩护,建立一个秘密联络站。他首先想到何香凝夫妇,便派黎仲实去与何香凝商量。当时,廖仲恺回香港筹款和探望年仅一岁的女儿廖梦醒去了。何香凝得悉黎仲实是孙先生派来的,格外兴奋:“别拐弯,有话直说。” 黎仲实说:“要把你和仲恺的家变成反清秘密联络站。” 何香凝问:“怎么个变法?” 黎仲实答:“首先是搬家,找一个交通较为方便的地方,租一间较大的房子。” 何香凝毫不犹豫地说:“行!还有呢?” 黎仲实强调:“为了保密,必须辞去“女中”(佣人)。” 何香凝挠头皮了:“噢,噢,你也知道,我自小不懂烧水煮饭……当然,为了革命,我可以学。但是到水井打水、挑水,我恐怕实在不行呀。” 当年的东京,尚没有自来水,也没有燃气,只靠煤炭炉烧水煮饭,连电灯也未普及,一般“货家”(出租屋)没有电灯。黎仲实深知,自小养尊处优的千金小姐要到离出租屋相当远的水井打水、担水确是不容易的,于是便说:“这样吧,我每天给你打水、担水。大家都是为了革命。” 这下子,何香凝无后顾之忧了,便爽快地说:“快回去报告孙先生,几天内我就搬家。” 不几天,何香凝辞去了“女中”,在黎仲实的帮助下,从小石川搬到神田区一处交通方便的出租屋。这间出租屋共有两层,楼上七个房间,比原来小石川那间宽阔多了,但原来的房租每月只要十一二元,而现在的却增至二十五元。何香凝毫不在意,高兴地亲自打扫房间,细心布置一番,想到孙中山和同志们即将来这里联络聚会,端庄粉红的脸庞露出灿烂的笑容。她马上写信告诉远在香港的丈夫,廖仲恺很支持妻子“自作主张”的革命行动。 自此,何香凝夫妇的东京寓所就成了革命党人的秘密联络站和聚会场所。孙中山经常和革命党人在那里秘密集会(有一段时间,每周达四五次之多),商议和策划革命工作。在以后的五六年中,何香凝的居处虽然搬迁过多次,但秘密联络站始终也随着她家的搬迁而转移。而廖仲恺、何香凝实际上是秘密联络站不挂名的“站长”,但大家没有以“站长”相称,倒是有人笑称何香凝为“何大脚”,或用日语亲切地称她为“御婆样”,意为“管家婆”、“阿姨”。 自从搬到神田区的出租屋后,何香凝学会烧炭炉、烧水、冲茶、切菜、煮饭、拖地板、洗衣服等家务,有时还会煎出香喷喷的荷包蛋,特别给孙中山加菜。虽说廖仲恺不在家时黎仲实天天为她打水担水,但有时水用完了恰好黎仲实又忙得离不开身,她也只好自己到井边吃力地打水了。 当时,经常在联络站秘密聚会的有孙中山、朱执信、胡汉民、黄兴、章太炎、刘成禺、汪精卫、黎仲实、张继、马君武、冯自由、苏曼殊等人。每当开会的时候,何香凝要看门望风,收藏鞋子,端茶倒水,有时还要照料便饭;平时则收转信函、保管文件、传达口信等。对一切繁琐杂务,她毫无怨言,都认真地一一做好。P32-34 序言 在中国近代史上,何香凝先生和她的丈夫廖仲恺,犹如两颗璀璨的明星,光耀中华。其革命功业、爱国思想和高尚情操,令后人肃然起敬。 何香凝的革命功业,不仅表现在辛亥革命时期所起的重大作用以及随后在国共两党第一次和第二次合作中做出的重要贡献,还表现在参与抗日救亡、反内战、争民主、缔造新中国和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坚持与共产党人合作,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她为民主党派人士做出模范表率,并为祖国统一大业、振兴中华贡献毕生精力。 何香凝爱国思想强烈,她在跨两个世纪,经历过清朝、中华民国、新中国三个历史时期的一生中,始终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自勉,做到爱国爱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当日本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危亡的严峻时刻,她从海外归来,共赴国难,投身长达14年的抗日救亡洪流中;当抗战胜利后,内战烽火四起民不聊生之时,她痛心疾首,奔走呼号,反内战,反独裁,积极参与缔造和平民主的新中国,处处为祖国的和平安定、人民的安居乐业着想。其爱国爱民的激情贯串她传奇而绚丽的一生。 何香凝的高尚情操,表现在她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廉洁奉公。本是富商之家“千金小姐”的她,为推翻腐败无能的清朝政府,毅然放弃安逸生活,用钱支持丈夫和孙中山,并共同投身艰苦而危险的反清斗争。在革命进程中,她经过逃难、流亡、贫穷,但革命矢志不移,甚至摈弃高官厚俸,宁愿饿死,也不用蒋介石送来的“人间造孽钱”。她在革命的紧要关头,不顾个人安危,大义凛然,仗义执言,威武不屈。当陈炯明叛变孙中山,囚禁廖仲恺之时,她怒斥陈炯明,智勇双全营救廖仲恺;当蒋介石反共、消极抗日之时,她不畏强权,一身正气,大骂蒋介石,成为当面责骂蒋介石最多的人。 何香凝是新中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之一,她始终廉洁奉公,也不照顾任何亲属,出门轻车简从,早餐常常是广东人习惯的“油条白粥”。她高尚的品德和革命情操,堪称一代楷模,值得我们敬仰和学习。 何香凝先生是中国近代妇女运动的先驱、卓越的民主革命家、伟大的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左派的光辉旗帜、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还是杰出的美术家、教育家,深受国民的景仰。早在1936年,毛泽东曾亲笔写信给何香凝,表达了这样的心声:“先生一流人,继承孙(中山)先生传统,苦斗不屈,为中华民族树立模范。景仰兴奋者有全国民众,不独泽东等少数人而已。” 何香凝祖籍广东南海棉村。由于地缘关系,何香凝故乡棉村在1958年划归广州市辖地,今属荔湾区中南街。今年是何香凝先生诞辰135周年,荔湾区教育局、何香凝纪念学校和中南街都分别举行纪念何香凝先生的系列活动,其中,中南街还把组织编著出版《何香凝故事》列入系列活动之一。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件大好事。 《何香凝故事》按历史脉络顺序,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概述一代女杰何香凝坎坷曲折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历程。两位作者均是已退休的教育工作者、廖仲恺何香凝研究会成员,曾经出版多本有关廖、何的著作。他们怀着对何香凝先生无限景仰之情,如今又写出《何香凝故事》的书稿,其精神着实难能可贵。我作为何香凝故乡的人民公仆,同全国人民一样,景仰何香凝先生,倍感宣传何香凝的革命功业和爱国思想、弘扬何香凝精神的责任重大,思考着如何通过纪念先贤,把何香凝故乡的精神文明建设和经济建设搞得更好。 今承《何香凝故事》作者和中南街同志的好意,谨此写下以上文字,权当序言。 李黎 2013年8月 (李黎,中共广州市荔湾区委常委、宣传部长) 后记 今年是何香凝先生诞辰135周年,故乡人民特别怀念她。3月,广州市妇联、广州市精神文明办、广州日报等单位组织100万广州市民投票,评选出何香凝为“感动广州60年最美女性”十大人物之首;6月份,何香凝故乡棉村所在地荔湾区中南街举行了有各界代表参加的座谈会、“香凝杯”学生现场书画大赛、青少年文化节等系列纪念活动。如今,《何香凝故事》又正式出版发行,作为有幸在何香凝故乡工作的一份子,我们倍感高兴。 我们认为,何香凝先生不仅是“感动广州60年最美女性”,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感动中国最美女性之一。她不愧为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妇女运动的先驱者、卓越的民主革命家、德艺双馨的杰出美术家。 何香凝先生情系中华,情系故土。曾以“棉村女士”署名作画,尽管她家祖屋只留下遗址,1958年秋,年届80岁高龄的她,仍然踏足故乡的土地,在距棉村数里之内的原东潋镇大花园视察,称赞故里是岭南花卉之乡。 棉村,人杰地灵,以高大挺拔的木棉树著称,而木棉被誉为南国的英雄树,铁骨铮铮,不畏严寒。早春二月,繁花怒放,映红半边天。这正是“棉村女士”何香凝先生的高尚品格的写照。如今,何香凝故乡人民正按照荔湾区委、区政府争当城市转型标兵、岭南特色窗口、民生幸福典范的决策部署,立足中南实际,抢抓发展机遇,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擦亮香凝文化品牌为引领,以构建自然生态环境为特色,以创新社会工作为目标,以强化社区党建为根本,走新型城市化发展道路,努力实现街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特色文化建设、区域环境优化和社会服务管理转型升级,建设“活力文化,生态乐居”中南。 为进一步弘扬香凝精神,传播香凝文化,我们支持《何香凝故事》的写作、出版和发行。承作者好意,要我们这一对拍档写点什么,只好恭敬不如从命了。寥寥数言,谨表对何香凝先生无限的景仰之情,同时也对《何香凝故事》作者的辛勤耕耘致以诚挚的谢意。 黄小伟黄荣元 2013年8月 (黄小伟,中共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工作委员会书记;黄荣元,广州市荔湾区中南街道办事处主任)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