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健康是孩子未来发展的基础。生理健康将是孩子一生的事情,需要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生理健康一直是父母最关注的。父母关注孩子是否吃饱了,但可能忽视孩子是否吃好了;父母关注孩子是否长高了,但可能忽视了孩子的体育锻炼;父母关注孩子的生活卫生习惯是否养成了,但可能忽视了自己是否有好的习惯去影响孩子;父母关注孩子是否幸福了,但可能忽视了自己是否需要以与孩子共同幸福促进孩子幸福……
一、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变督促成长主义者为共同成长主义者
父母不是孩子的督促着,而是共同成长者。孩子首先是在与父母的交往中成长的,孩子在成长,父母也在成长。只有在亲子共同成长、相互交往中,才能生发出幸福。父母不是靠牺牲自己换来孩子的幸福,而是在与孩子共同幸福中开启孩子幸福之路。
相信自己可以当好父母
我们缺乏做父母的经验,我们拥有的是一些书本知识,或者我们拥有从自己的父母那里学到的一些育儿经验。通过照料孩子,我们发现自己已经能够很好地做一些照料孩子的事情了,诸如为孩子做一餐饭,帮孩子洗澡,或者当孩子生病时做一些简单的处理。正是一些生活中的小事,使我们和孩子之间逐渐建立起了良好的信任和亲昵的感情,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对我们产生了依赖。
我们养育孩子的过程,就是我们在一个新的领域的成长过程。我们要坚信我们有能力为孩子的身体健康提供良好的基础,因为我们在学习和实践。
做终身学习的父母
中国1992年批准加入的《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表明,父母在养育孩子方面承担着主要责任,父母亲应该按照孩子的能力发展提供不断的养育,以便能够保障每个孩子都健康发展,按他们最大的能力得以成长。
作为父母一定要树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不只为事业,不只为升官发财,还要为孩子健康成长,为孩子幸福。
诸多的食品安全事件时常让我们感到迷茫,不知还有什么东西是让我们觉得安全的。因为做了父母,我们需要关注新闻,甚至要学一些化学知识,我们不但要了解食品安全事件,还要学会如何鉴别纷繁复杂的真假难辨的安全食品。
我们还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儿童的体育锻炼,帮助儿童进行适宜的锻炼活动。当然,我们还要了解孩子的生理发展特点,孩子身体发展了,我们也在与孩子一同成长。
二、把握孩子生理健康的主干线
了解儿童的生理特点
儿童时期是人生开始的第一个阶段,一般是指从出生到15周岁,这一时期奠定了孩子成长的基础。人们常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儿童时期营养摄取是否得到满足,身体素质是否强健,我们的孩子在生理健康上是否符合标准,成为每一位父母更关心的问题。
根据儿童各年龄时期的生理与心理特征及其不同的发展规律,儿童时期可划分为不同的年龄阶段。
从出生到一周岁的幼儿期。这一时期由于孩子对母体外的生活环境需要一个适应阶段,容易出现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的问题,父母特别需要加强对孩子的照顾、清洁卫生、疾病预防等。
1~3岁的幼儿期。这一时期孩子的生理发育非常迅速,这是学龄前期之前的时期,因此,也有人称为“先学前期”。此时,儿童无论是生理的还是心理的发育都是非常明显,各方面的发育和发展也都非常迅速。 3~6岁的学龄前期。这一时期体格生长稳步增长,能做一些较复杂的动作,逐渐学会照顾自己,语言和思维能力进一步发展。
6~12岁为学龄初期。这一时期,孩子的骨骼进一步发展,大脑皮层功能更加发达,理解力增强。这个时期孩子的发病率比学龄前低了,但容易发生近视和龋齿。
12~15岁为学龄后期。这一时期个体差异较大,可相差2~4岁。此期特点为生长发育在性激素作用下明显加快,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第二性征逐渐明显,生殖器官迅速发育,趋向成熟,女孩子出现月经,男孩子出现遗精。
对孩子的身体健康不必太过忧虑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您会因为孩子的一声啼哭、一个喷嚏、一个斑点而焦虑紧张;孩子上学时,您可能会因为孩子摔了一跤而心神不定;孩子一顿饭没吃好,您可能会强迫孩子多吃些其他的食物。
其实,我们的孩子有着人类的本能,即使在婴儿时期,能够对强烈的光线表示烦躁,能够有疼痛感,能在吃饱时自然地睡去;对于大一点儿的孩子来说,您没有必要强迫孩子吃或者不吃什么,孩子自己能够决定自己是否还要吃东西。
看到医院中,父母要求医生为感冒的孩子打点滴,希望孩子快点好起来。迫切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您要尽可能了解一些基本的医学知识,比如,抗生素带来的副作用,发烧会增强孩子的抵抗力等。
孩子是很皮实的,您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但没有必要忧虑,要科学地养育。
对孩子的生长发育要有信心
美国育儿专家本杰明·斯波克提示您,“孩子本身无论怎样,即使其其貌不扬,笨手笨脚或反应迟钝,只要他得到了疼爱,就会在长大成人后,对自己充满信心。”
孩子成长发育中,会遇到让您一时困惑的事情。比如,别人家的孩子已经会翻身了,咱家的孩子还在张望;别人家的孩子一年中长了10厘米,咱家的孩子只长了5厘米;别人家的孩子胖乎乎的可爱,咱家的孩子依然是那么干瘦。您可能有些对自己孩子发育的沮丧,事实上人与人之间的生长是千差万别的,不要埋怨,不要有任何的遗憾,要坚信您的孩子是最棒的。您可以咨询专家,多读育儿书籍,为了孩子的成长,继续付出您的努力。
三、生理健康:父母与孩子同在
关注孩子的生理变化
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您是否注意到了孩子骨骼的变化,他们迅速长高了,或许遭遇了成长的疼痛。男孩声音会变粗,肌肉变得有力,女孩声音变得细高,骨盆增大,他们开始有了第二性征。男孩在10~12岁生殖器官外表变大,12岁喉头开始突出,13岁左右长出胡须、阴毛、腋毛,出现遗精现象,14岁开始声音变粗而低沉。女孩10~11岁开始乳房隆起,13~14岁开始长出阴毛、腋毛,月经出现初潮。
每个孩子的青春期开始的年龄、发展速度以及发育的程度不是完全相同的。面对身体的变化,您的孩子会充满疑惑,他们渴望知道如何去面对这些变化。作为家长的您,一定要留心这些变化的信号,及时地帮助孩子们解除迷惑,让他们在青春岁月里充满欢乐。关心孩子的成长,关注孩子每一个生理的变化,父母应是孩子性教育的最好的老师。
为孩子精心安排早餐
营养专家提示您,不吃早餐容易导致结石、肥胖症、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等疾病。不吃早餐会使学生的血糖水平比较低,会出现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精神不振、学习效率低等现象。 调查显示,有近40%的家长没有为孩子准备早餐的习惯,孩子或是在街边的小摊上吃早餐,或是吃些零食,或者不吃早餐。
有心的父母,会精心设计每天的膳食,让孩子获取充足的营养供给,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2010中国儿童少年营养与健康报告》蓝皮书给了我们一些关于营养早餐的忠告,并非越贵的东西越有营养,也并非有钱才能讲究营养,合理膳食是关键。因此,要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每天吃早餐、少吃零食。为了孩子的身体健康,您一定要坚持为孩子做营养早餐,而且您自己也要带头认真吃早餐。
父母以身作则,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指出:“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
孩子的生理健康不光靠营养,靠您精心的照顾,同时还受家庭环境的影响。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在家庭中习得了您的生活习惯,比如晚睡晚起。在婴儿时期这种习得就已经开始了,您照顾孩子很累,选择了每天晚起,孩子自然受到了您的影响。而不知不觉中这成了一种恶性循环。对于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有利于其身体健康,而且这些习惯将会陪伴孩子终身。
及时纠正孩子偏食、挑食的习惯
孩子的偏食、挑食会影响其生理健康,父母必须与孩子一起积极应对。或许因为父母的缘故,孩子形成了偏食或挑食的毛病,父母要努力去检视自身是否存在相应的习惯,是否为孩子提供的餐饭过于单调。如果父母自身偏食或挑食,那首先要从我做起改掉不良习惯。如果父母能让每一餐饭都是那样变化多样,色香味俱全,孩子可能会有一定的食欲。可是年轻的父母,经常会以工作忙为借口,减少了亲自下厨的机会,叫外卖凑合一下得了。长久以往,父母的厨艺没有长进,孩子的胃口也越来越糟。
儿童成长的过程,应该是愉悦体验过程,幸福过程。父母应该引导孩子享受成长,并与孩子一起享受成长,为身体成长的每一变化而欣喜,为身体疾病疗治的每一成功而喜悦,与孩子一起,成长着并幸福着。
儿童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中凝聚了父母的关心和照顾,更有学校教育的重视。在学校教育中,面向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成长性的生理健康教育;面向家长,开展生理健康教育,影响和促进孩子的生理健康成长。在孩子的生理健康成长进程中,我们必须以成长的观点来对待儿童,适应儿童身心成长的特点和规律,以成长为出发点,关心孩子的点滴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健康是一种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是没有疾病及虚弱现象,由此我们能够了解到健康应该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具有社会适应能力。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是密切联系的,生理健康无时无刻不受心理健康的影响。因此,从儿童的成长来看,生理健康是其主干线,从儿童的发展来看,心理健康将是主旋律。P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