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奋然、邹华编著的《北京审美文化史(清代卷)》的研究属于古代范畴,从新旧石器时代到清代末年,我们对北京审美文化古代历史的巡礼就暂告结束了,那个从周口店龙骨山开始的漫长而丰饶的审美创造的伟大历程,已经重现在苍茫浑厚的幽燕大地之上。本书在绪论中所阐述的“三边构架和三点轮动”的理论亦属古代范畴,这就是说,继夏商两周时期的首次轮动和二次轮动之后,从秦汉开始以辽河北狄文化南下为主导的第三次轮动,以及由此南下而引发的中原乃至江南汉族文化的北上,至清代末年走向终点,并确定了北京作为南北交汇中心的历史地位。至此,北京审美文化转向了一种发展轨迹和构成要素迥然不同的新格局。
贾奋然、邹华编著的《北京审美文化史(清代卷)》描述了清代北京审美文化的完整历史面貌,综合阐释了清代北京审美文化的基本形态和审美特点。《北京审美文化史(清代卷)》采取以史为纲,史中见类的方式讲述了清早期入京仕清文人的遗民心曲,以“国初六家”为中心的诗人群体的审美交游活动及诗学思想,清初北京词坛中兴的蔚为大观之势,康乾盛世北京戏曲舞台上昆曲、京腔、秦腔、徽调此消彼长的演化历史及观演盛况,精工雅致的盛世宫廷绘画、帖书和陶瓷艺术,登峰造极的古典皇家园林和藏传佛寺的营建,乾嘉朴学思潮浸染下诗、文、碑书的金石之趣,清代中晚期北京古典小说创作的辉煌,落日余晖的晚清梨园盛景和百戏杂陈的民间曲艺,以及风云变幻的晚清诗、文审美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