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大鸟
出版社 贵州人民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勾勒儒家大师群体肖像,描摹儒家文化传承地图!

墨香盈鼻,为往圣继绝学;礼乐绕梁,为万世开太平。求经明道、道统承继、穷理尽性……

聆听一场穿越时空的思想对话;领受一次儒家情怀的精神洗礼。

穿越千年时空,与儒学宗师并行,以耳聆听大师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大师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本书由大鸟著。

内容推荐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勾勒儒家大师群体肖像,描摹儒家文化传承地图!

他们各自分立于不同时代,屹立于学术巅峰:他们又上下彼此传承,在中国儒学发展史中接衲传灯……从隋唐五代至宋元,一代代光耀万古的儒学宗师以致君尧舜的儒者情怀,死守善道的儒家本色,以人弘道的儒学旨归,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于青灯古卷中写就华夏五千年辉煌夺目的灿烂文化。

《中国大儒(光耀万古)》穿越千年时空,与儒学宗师并行,以耳聆听大师精深玄妙的儒学思想,用心感受大师风华绝代的儒者风采……本书由大鸟著。

目录

陆德明:兼容并蓄的学术典范

孔颖达:训诂学上的继往开来人

颜之推:一部家训导万世

刘知几:让史学在儒学中雄起

啖助、赵匡、陆淳:挑战官方经学的异儒

韩愈:巨擘指划云天开

柳宗元:为世人独钓沉沦的道德

李翱:为宋明义理学栽花育红

胡瑗:遍植桃李正学明道

孙复、石介:冲鹤掠空声自闻

司马光:北宋儒学的一杆旗帜

周敦颐:道学开山宗师

邵雍:在理念世界开拓“易学”新思

张载:在穷理尽性中为天地立心

程颢、程颐:两翁相对清如鹄

胡宏:旷然独行于湖湘

朱熹:一轮紫阳映活水

陆九渊:六经皆是我注脚

吴澄:傲立在蒙元的潇逸儒者

试读章节

就是在这样令人感怀也令人振奋的文化盛世,陆德明走入了唐朝。

满面春风的他,一定会情不自禁地吟哦起《诗经·国风·周南》中的这句:“桃之天天,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是的,士有所归,如同女人嫁对了人,都会让人感觉有种无负此生的欣慰。因为,他(她)终于找到了人生的栖居之所,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家园。

从南梁出发,绕道南陈,途经隋朝,又落脚伪郑,筚路蓝缕,坎坷而行,陆德明终于走到了大唐。

慧眼独具、通赏善识的李世民,知道面前这个人的学术身量有多么巨大,道行品德有多么厚重,所以他让陆德明“以经授中山王承乾,补太学博士”。中山王李承乾,太宗嫡长子,李世民即位后被立为太子。如果不是后来与魏王泰彼此构陷,相互抵牾,下届皇帝的龙椅上肯定不是李治,而是他。在人才济济的十八学士中,独独挑选出陆德明和孔颖达来担当此任,也足见唐太宗对陆先生学问的钦佩。

在杨广的隋朝,他是太子师;在王世充的郑朝,他用巴豆拒绝了对方殷切希望他做的太子师;到李世民的唐朝,他还是太子师。教育太子,在帝王眼里,其实就是在预先调教他身后的未来帝国,职业神圣,责任重大,选择谁来充任,向来挑剔无比,慎之又慎。朝代在变化,太子师的位子却始终留给陆德明,这中间所说明的问题就很简单了。

陆德明也的确让人服气。唐武德年间,李渊有一次到太学参加释奠活动。释奠,就是学校在春夏各设置酒食以奠祭先圣先师的典礼,《礼记·文王世子》中这样解释:“凡学,春官释奠于其先师,秋冬亦如之。凡始立学者,必释奠于先圣先师。”活动结束后,李渊让博士徐文远讲《孝经》,让高僧慧乘讲《波若经》,让道士刘进喜讲《老子》,在当时,此三人均为他们各自所从事学术领域的权威。

比如徐文远,《新唐书·徐文远列传》中就说:“时人称文远之《左氏》、褚徽之《礼》、鲁达之《诗》、陆德明之《易》,皆为一时之最。文远所讲释,多立新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博而且辨,听者忘倦。”而且,在类似的活动中,比如“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奠,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

但就是这些包括徐文远在内的学界顶尖人物,各自学术领域的权威,当他们讲论后,陆德明却各因宗指,随端立义,凭借自身长期浸淫各种典籍所积淀下的丰厚学养,以及兼综儒佛道三学的宽博的知识架构,向三位主讲分别发难。而且句句凭实,遍析其要,随言晓答,援据详明,众皆为之屈,诸儒莫不叹服。李渊听完之后,激动地说:“三人者诚辩,然德明一举辄蔽,可谓贤矣!”赐帛五十匹,迁国子博士,封吴县男。

从二十岁时起,陆德明的每一次职务升迁,似乎总是在一次次学术研讨会上摧遍众口、舌折群儒之后获得的。

但一个学者的真正学术身量,又哪里是只看皮相、难懂堂奥的帝王所能裁判的?

所以,在一个以帝王的外行裁定为学者终极成就的年代,学者的真正学术贡献与实际水平并不能获得如实反映。

这也许就是陆德明的毕生著述《经典释文》,必须要等到作者死后,并获得学界广泛赞誉时,唐太宗这才急忙翻开阅读,然后貌似很懂行地“甚嘉之,赐其家束帛二百段”的原因。而自唐太宗力推之后,此书方大行于世。

陆德明对儒学的巨大贡献,全部体现在这部学术巨著里。

《经典释文》凡三十卷,写于公元五八三年,陈后主至德元年,完稿于唐贞观初年作者去世前,前后耗时长达几十年。

此书开篇的《序录》,叙述经典传述演变及传授源流过程和历来诸家的注解作品,是一部简要的经学史。然后,依次注释《周易》、《尚书》、《诗经》、《春秋》三传、三《礼》、《论语》、《孝经》、《老子》、《庄子》、《尔雅》等儒家经典的音义,同时兼载诸儒之训诂,证各本之异同,成为儒家经典之源流、版本、音韵的重要著作,古今研经之士始终奉之为考证根柢。

儒家经典历经千载流传,至陆德明所在之世,由于时空阻隔、方言壁垒、楚夏声异、南北语殊种种原因,客观上造成了儒家经典音注的混乱。

后世著者往往只依据个人所闻所习而定,致使音注说法纷纭,莫衷一是。更为恶劣的是,这种混乱不仅使得后学者在学习儒家经典时,不得要领,罕逢指要,缺乏一种普遍依循的可靠宗说,而且还带来了“微言久绝,大义愈乖,攻乎异端,竞生穿凿”等等对经典的曲解,有伤于儒学经典本义。

而要读懂儒家经典,走入其中,搞清经文音义是第一要义。准确理解字音字义,是领会经典意旨的关键。这就是作者著述此书的重要原因:“夫筌蹄所寄,唯在文言,差者毫厘,谬以千里。”

立足于“典籍常用,会理合时”的基本原则,陆德明为之统一注音。合原则者为正音,不合原则者则为参考。同时,作者对经典的文字内容也作了相应的校勘、训诂。他不仅为经典本文注音,而且还为注文注音,极尽其详。

《经典释文》共收录汉魏六朝二百三十余家音义训诂著作,因其中所录的绝大多数音训原书在今天都已散佚失传,所以赖以此书流传而保存下的对其他音注作品的记录,便成为今天弥足珍贵的资料,成为今日文字、音韵、训诂学研究领域的宝贵文献。

难能可贵的是,陆德明身为儒学大师,但却没有门户之见,将老子和庄子的著作与儒家经典置于一处注音释义。

更为可贵的是,他身为南学宗师,在其身上却丝毫不见当时南北经学好尚与学风的差异,而是既有南学“清通简要”的特点,又具北学“渊综广博”的特征。

不倚门户,独立成峰,洋洋乎大哉!

这是陆德明的大师风范,也是浩浩流淌的唐代文化之河所呈现的兼容并包的独特气象。P12-14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5 18:5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