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冷翠的夜(当徐志摩遇见陆小曼)》——冯小刚贺岁大戏《私人订制》插曲《时间都去哪了》演唱者王铮亮作序推荐
《撒哈拉的眼泪——三毛传》作者朱云乔最新力作,最温柔笔触,讲述民国爱情。
她,容颜艳丽,入骨风情难掩,作为活跃在北京与上海的名媛,虽然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可她却有一颗期待被爱的真心。他,才情斐然,风流倜傥,他能作别西天的云彩,但却割舍不掉爱情的罂粟,只因为他有着诗人天生的浪漫和多情。他不是她的唯一,她也不是他的最爱,他们都是寂寞的人,因为需要爱情的润泽,却不想造就了一段传奇之恋。命中注定,名媛陆小曼要与诗人徐志摩相遇,相知,相爱。纵然生命短暂,但爱情却永恒不变。时光消磨,岁月之河冲刷着曾经尘封心底的记忆,滔滔的河水卷走了往日的浮华和喧嚣,只给我们留下了遥远年代的刻骨铭心的爱恋,静静诉说着那些唯美而忧伤的故事。
《翡冷翠的夜(当徐志摩遇见陆小曼)》讲述时光匆匆,岁月无痕。有一个年代,她看似遥远,但却并不遥远,她叫作民国年代。静心回想,虽然那个繁华如烟的民国年代早已离我们远去,但却让人始终沉迷在民国的爱情故事中。
故事里的陆小曼不顾一切,离开了王赓,奔向了徐志摩;而故事里的徐志摩,在失去了林徽因之后,迎来了陆小曼。
相信没有人会不爱陆小曼这样的女子,也没有人能够抵挡得住她的柔情与妩媚。诗人徐志摩,喜欢这朵娇人玫瑰的柔情和芬芳,一如那些笔下生情的诗歌。
他,才情斐然,风流倜傥,他能作别西天的云彩,但却割舍不掉爱情的罂粟,只因为他有着诗人天生的浪漫和多情。
她,容颜艳丽,入骨风情难掩,作为活跃在北京与上海的名媛,虽然周旋在各色男人之间,可她却有一颗期待被爱的真心。
《翡冷翠的夜(当徐志摩遇见陆小曼)》作者隐世才女朱云乔,以诗意写红尘,用灵魂触碰灵魂,唯美诠释徐志摩与陆小曼的爱情故事。
痴心情种的萌芽
千百年的诗歌长河不知卷走了多少文人的无奈与委屈,那绵延无尽的河水不知汇聚了多少人的多情与执着,直熬得岁月老去,暗淡无光。
滔滔的潮水中,一叶扁舟孤单的挣扎,然而力不从心,纵然是奋力拼搏,也只能随着波流漂浮不定,直到彻底沉没。这一叶扁舟,便是属于那位伫立在康桥上的少年。
他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不必惊异,更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他是一朵快乐的雪花,翩翩起舞的在半空里潇洒,他一定会认清自己的方向,飞扬,飞扬,飞扬,这地面上有他的方向。
他有着一个代表浪漫和多情的名字——徐志摩,世间独一无二。
宁谧如水,芳香如墨,那个用“徐志摩”作为笔名的男子,一个让多少人敬佩的诗人!
他生活在自己营造的理想世界里,却有着一颗忧伤的心。那忧伤是淡淡的,是缥缈的,可深藏在心中,却又像是钢铁一样沉重。那颗忧伤的心不仅仅属于徐志摩,也属于这一代人,是觉醒后的忧伤,是感慨现实的忧伤。
时光越老,人心越淡。他像所有哭泣着来到这个世界的婴儿一样以号啕大哭为开始,也像所有人一样以闭上双眼为生命的落幕。可是,他又是独特的,并不像有的人,安静而平凡地度过一生,彻底告别之后,仿佛从没有存在过一样。
每一次摊开书卷,映入眼底的总是他那痴缠浓烈的爱情。恣意的行径,广阔的情界,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痴迷于徐志摩笔下那个充满爱的世界。
他是为爱而生的诗人情种,他是为情所困的浪漫男子,这一生,短短三十余年,满满的,全是爱的写照。
1897年的正月里,那个注定一生要与爱痴缠的男子呱呱坠地,来到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从此,一颗痴心情种悄然萌发。
作为徐家的长孙独子,徐志摩的出生无疑是家族里天大的喜事。一个小小生命的降临,不仅仅代表着家族的延续,也寄托着全家人的无限憧憬。父亲徐申如为这个新诞生的小生命取名为章垿,寓意着遵循礼仪;取字为槱森,代表着财源茂盛;或许是因为字“槱森”看起来文雅些,所以家里人也叫他小名“又申”。
在小徐志摩周岁这一天,按照家乡当地的习俗,是应该让小孩子举行“抓周”。作为颇有名望的富庶人家,徐志摩的父亲请来了许多的远亲近邻来到家里庆贺。在众多前来庆祝的人群中,有一位法号为志恢的和尚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他声称自己能够预测未来,想要为小徐志摩摸骨算命。果不其然,这位志恢和尚一摸,便惊异的对徐申如说:“此子系麒麟再生,将来必成大器。”
一句话博得好彩头,也顺应了徐申如望子成龙的心愿,也算是为“抓周”锦上添花。多年后,年少的徐志摩去美国留学前,为了记取“志恢和尚的抚摩”的美好愿望,父亲徐申如便将儿子的名字改成了“徐志摩”。
或许,那个法号为志恢的和尚真的能够预知未来,也或许,日后事情的发展只是凑巧而已。可是无论怎样,徐志摩,终究还是如那位和尚所言,成为一位奇人。他的不平凡,他的光彩夺目,都让后来的我们记住了他,无论是在诗歌中,还是在情感里。
是的,他是为爱而生的。年幼的徐志摩,幸运地得到了健康而完整的爱。毫无疑问,徐申如是优秀的,徐志摩所生的家庭也是优秀的,因为有这样一位顶梁柱的父亲在支撑着这个家,感染着这个家。他可以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以博得祖母的万般宠爱。这是爱的滋润与涓涓细流,汩汩的,流到心底的最深处,让那座小小的心灵之城,不会成为一座无爱孤寂的荒城。带着浓浓的爱意,徐志摩是笑着看世界的。
一切,都看似那么完美无缺。徐徐前行,完美的事情还远不止如此。
除却家里的富足生活和家人的关切宠爱,徐志摩还出落得天生聪慧伶俐,四岁的时候便进入了家塾开蒙。在一起读书的小孩子中,徐志摩是年龄最小,最贪玩的,上课的时候也不注意听讲,溜号更是家常便饭,可是聪慧伶俐的他即便是如此,却还依旧是背书背得最好最快的那一个。那阵阵的软声细语的读书声,让人的心也跟着静了下来。或许年幼的徐志摩还不懂字里行间的意思,悟不出作者那诗意的情怀和远大的理想,但这些都并不妨碍他对书籍文学的喜爱。是的,徐志摩爱上了文学,爱上了书中那方方正正的字体,爱上了书中暗暗飘来的墨香,爱上了原本单一的文字经过组合便成了美文的神奇。
不得不说,血缘与遗传真的是很神奇的东西,它让人们一代一代繁衍、生存下去,可是作为独立的个体,却依旧有那互相感染、互相牵连的根。当文化渗透到了生命里,便会得到永恒的延续,徐志摩就传承了他父亲的才华。作为徐申如的儿子,无疑,徐志摩是幸运的,因为父亲的显赫和思想塑造了如此优秀的他。
而对于年幼时那段在家塾读书的岁月,后来的徐志摩在《雨后虹》中讲述到:白天天热得连气都喘不过来,可怜的“读书官官”们,还照常临帖习字,高喊着“黄鸟黄鸟”,“不亦说乎”;虽则手里一把大蒲扇,不住地扇动,满鬓满腋的汗,依旧蒸炉似的透发,先生亦还照常抽他的大烟,哼他的“清平乐府”。
人们常说“翩翩才子”,也都喜欢“才华横溢”,一个男子能够出落得文质彬彬、温文尔雅,固然是离不开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的。年幼时徐志摩的成长充满了阳光和雨露的滋润,他拥有着父母亲的喜爱,有着祖母的疼爱,有着老师的教养,有着玩伴的陪同。与普通人家的孩子相比起来,这个时候的徐志摩是幸福的,属于他的那个小小世界有如微风徐徐的春天,总是那样的阳光明媚,温暖和煦。如此的徐志摩,就在那样一个温暖的环境中健健康康地成长着。
P3-7
逆时针拨动了表盘,溯游在故事里。像是在聆听历史讲述隐痛,也像是翻阅人世流动的风景。最后,在时光的废墟之中,我惊喜地寻找到了一个黄金时代。
常听人说,爱情是生命里的小概率事件。于是,出于风险的规避,敢爱敢恨成为了一种稀缺的品质,司空见惯。多了聪明人的无趣,少了令人心动的真性情。
这是一个人人叫嚷着寻找安全感的时代,这是一个可以将爱情演变为兵法的时代。而正因为如此,我开始在最原始的期待里,怀念那个时代最淋漓尽致的爱情。
她与他,纠缠在一起的爱与恨,不虚假,甚至有些粗糙与残酷,但散落在生活的记忆碎片里,却又温暖而真实。这种复杂交织的情感中,闪烁着某种我们未知的东西。所有的爱与恨,都已渗透入他的掌纹。
爱情里,最动人和最不可靠的,都是金碧辉煌的誓言。只需几场雨水和泪水,便付之东流,空为心里的一个洞。现实的表皮那样脆弱,轻轻一撕,便溢出来。
爱一个人那样简单,却又那样艰难。昨日的蜜糖,会变成突然的毒药。可无论是甜蜜与毒药,他们却用一生时光饮尽了爱。当往昔的岁月映衬着历史的光影一寸一寸地铺展开来。我仿佛看见时代的光辉下,那些才子佳人倔强的眼眸,为了爱闪耀,为爱寂灭。爱就是她的信仰,无时不在。
合上书卷,轻声微叹。时间,都去哪儿了。
王铮亮 电影《私人订制》主题曲《时间都去哪了》演唱者
夜深人静,看着曾经落在纸上的一字一句,不禁思绪连篇,回昧绵绵。凝心静坐,身边的一切似乎都已静止,只有那时间仿佛在逆流,回到了那个风雨飘摇、动荡不安的民国年代,回到了那个有陆小曼和徐志摩的诗意境界。
几十年来,很多人对于陆小曼的认识都只停留在名媛这个角度上,似乎她和交际、和纸醉金迷总是能联系起来,如此顺其自然的联系也在人们的脑海中根深蒂固。但她是陆小曼,她不是普通的名媛,褪去华丽丽的外表,女子的才能便会显露出来。陆小曼,还是有属于自己的另外一面——她写得一手好文章,也画得一手好画。清新美丽、才华卓越的陆小曼,是徐志摩热恋一生的女子,是翁瑞午守护一生的女子。如此的陆小曼,仿佛是一位高傲的女神,妩媚、靓丽又富有才华,她几乎成为了完美的化身,让男人迷恋,让女人羡慕。
众多的迷恋中,徐志摩是那个不能自拔的。
他的情,就如同他的诗一般。
每每诵读徐志摩的诗,我总是会觉得有一种柔婉和浓情淡淡浮上心间。徐志摩的诗,字句简单,但却不失意蕴。那些原本单一的文字就在他的生花妙笔之下,似是有了灵魂,有了生命。那句句多情,字字有意的诗歌,宛如在水一方的佳人,让我们迷恋、倾倒。即便是细心雕琢,却也从来不留痕迹。徐志摩的诗,仿佛不是写在纸上的,而是写在心底。中国文坛干百年来,也只有他,能够有着这样的情怀与才华。
那诗歌中的每一个字,甚至是每一个标点,都来自于他的真情实意。我们不能只望见花开的美丽,却忘记了轻嗅那风中的花香,以及花魂中那勃勃的生命力。在徐志摩的绝妙佳作之后,藏着诗人的那颗浪漫多情的心,细细地感受着,我们也会看到一种属于女子的柔情与温婉。
情的徜徉,风的不舍,手捧诗歌,展开了全部的敬仰。 徐志摩,一个懂诗,懂情的浪漫男子;陆小曼,一个善书画,善交际的绝世名媛。男人将自己短暂但却跌宕起伏的一生,浸润在了文字之中,而女子则交缠绵延不断的愁苦,独立于世,衣袂飘飘,就这样婉约的站在那些长短不一的诗句上。
如此的择偶加成,如此的命中注定。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从来都让人有着一种朦胧的美感。银华之下,执手握青瓷,淡淡的,放入几片花茶,素手提起茶壶,缓缓注入沸腾的清水。细细体会,让沉静的心慢慢融入到往日的美好里。
如果,时光能就这样静止该有多好;如果,岁月回到离别之前该有多好;如果,故事能就这样结束该有多好;如果,他们不曾经历那些凄苦悲凉的坎坷该有多好。
曾经,我也会惋惜,惋惜陆小曼没有守住康桥上的那个少年,惋惜那个以她的幸福为幸福、甘愿左右相伴的痴情男子。可是后来我才渐渐明白,原是我没有读懂陆小曼,没有读懂她的爱情与理想。她能写诗,能画画,能唱戏跳舞,这样的陆小曼与梁徐志摩便是早已注定的因缘;亦是如此,一代风姿卓越的才女与一介风流倜傥的诗人,成就了那个年代的传奇佳话。
岁月朝朝,只愿时光静好,许她安然,许他长久。如静水映花,翩跹而立;如月满高悬,银华夺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