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祝兴平、黄立新、蒋文等改编的这本《昆虫记(彩色插图版)》选译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篇,其中包括:石蚕、蜘蛛、蜣螂、蝉、螳螂、蜜蜂、萤火虫等等。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昆虫记(彩色插图版)/小学生分级高效阅读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法)法布尔 |
出版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祝兴平、黄立新、蒋文等改编的这本《昆虫记(彩色插图版)》选译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篇,其中包括:石蚕、蜘蛛、蜣螂、蝉、螳螂、蜜蜂、萤火虫等等。 内容推荐 《昆虫记(彩色插图版)》选译法布尔的原著《昆虫记》中有代表性的十篇,其中包括:石蚕、蜘蛛、蜣螂、蝉、螳螂、蜜蜂、萤火虫等。作者根据亲自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并通过虫性来感悟人性。 《昆虫记(彩色插图版)》适合高年级小学生课外阅读。依据小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心理的分级要求,编排中加入了导读、批注和阅读讲解等内容,让学生理解文学名著、获得阅读能力。 目录 第一章 石蚕 第二章 蜘蛛的电报线 第三章 蜣螂 第四章 蝉 第五章 螳螂 第六章 蜜蜂、猫和红蚂蚁 第七章 萤火虫 第八章 黄蜂 第九章 蟋蟀 第十章 西西斯 试读章节 我已经说过,古代埃及人以为神圣甲虫的卵,是包裹在我刚才叙述的圆球当中的。这个已经被我证明不是如此。关于甲虫放卵的真实情形,有一天碰巧被我发现了。 我认识一个牧羊的小孩儿,他在空闲的时候,常来帮助我。有一次,在六月的一个礼拜天,他到我这里来,手里拿着一个奇怪的东西,看起来好像一只小梨,但已经失去新鲜的颜色,因腐朽而变成褐色。但摸上去却很坚固,样子很好看,虽然原料似乎并没有经过精细的筛选。他告诉我,这里面一定有一个卵,因为有一个同样的梨,在掘地时被偶然弄碎,里面藏有一粒像麦子一样大小的白色的卵。 第二天早晨,天色才刚刚亮的时候,我就同这位牧童出去考察这件事。 一个神圣甲虫的地穴不久就被找到了,或许你也知道,它的土穴上面,总会有一堆新鲜的泥土积在那里。我的同伴用我的小刀铲向地下拼命地掘,我则伏在地上,因为这样容易看见有什么东西被掘出来。一个洞穴掘开,在潮湿的泥土里,我发现了一个精制的梨。我真是不会忘记,这是我第一次看见一只母甲虫的奇异的工作呢!当挖掘古代埃及遗物的时候,如果我发现这神圣甲虫是用翡翠雕刻的,我的兴奋也不见得更大呢。 我们继续搜寻,于是发现了第二个土穴。这次母甲虫在梨的旁边,而且紧紧抱着这只梨。这当然是在它未离开以前,完工毕节的举动,用不着怀疑,这个梨就藏着蜣螂的卵子了。在这一个夏季,我至少发现了一百个这样的卵子。 像球一样的梨,是用人们丢弃在原野上的废物做成的,但是原料要比较精细些,为的是给幼虫预备好食物。当它从卵里跑出来的时候,还不能自己寻找食物,所以母亲将它包在最适宜的食物里,这样它可以立刻大吃起来,不至于挨饿。 卵被放在梨的比较狭窄的一端 每个有生命的种子,无论植物或动物,都是需要空气的,就是鸟蛋的壳上也分布着无数个小孔。假如蜣螂的卵是在梨的最后部分,它就闷死了,因为这里的材料粘得很紧,还包有硬壳。所以母甲虫预备下了一间精制透气的小空间,薄薄的墙壁,给它的孩子居住,在它生命最初的时候,甚至在梨的中央,也有少许空气,当小空间已经不够供给柔弱的幼虫消耗时,它就要到中央去吃食。这时候,它已经很强壮,能够自己支配一些空气了。 当然,梨子大的一头,包上硬壳子,也是有很好的理由的。蜣螂的地穴是极热的,有时候温度竟达到沸点。这种食物,经过三四个礼拜之后,就会干燥,不能吃了。如果第一餐不是柔软的食物,而是石子一般硬得可怕的东西,这可怜的幼虫就会因为没有东西吃,而饿死了。在八月的时候,我就找到了许多这样的牺牲者,这苦东西烤在一个封闭的炉内,要减少这种危险,母甲虫就拼命用它强健而肥胖的前臂,压那梨子的外层,把它压成保护食物的硬皮,如同栗子的硬壳,用以抵抗外面的热度。在酷热的暑天,管家婆会把面包摆在闭紧的锅里,保持它的新鲜。而昆虫也有自己的方法,实现同样的目的:用压力打成锅的样子来保藏家族的面包。 我曾经观察过甲虫在巢里工作,所以知道它是怎样做梨子的。 它收集建筑用的材料,把自己关在地下,可以专心从事当前的任务,这材料大概是由两种方法得来。照常理,在天然环境中,甲虫用常法搓成一个球推向适合的地点。当推行的时候,表面已稍微有些坚硬,并且粘上了一些泥土和细沙,这在后来是很常见的。在离收集材料很近的地方,可以寻找到用来储藏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工作不过是捆扎材料,运进洞而已。后来的工作,却显得尤其稀奇。有一天,我见它把一块不成形的材料隐藏到地穴中去了。第二天,我到达它的工作场地时,发现这位艺术家正在工作,那块不成形的材料已成功的变成了一个梨,外形已经完全做好了,而且做得很精致。 梨紧贴着地板的部分,已经被敷上了细沙。其余的部分,也已磨光得像玻璃一样,这表明它还没有把梨子细细的滚过,不过是塑成形状罢了。 它塑造这只梨时,用大足轻轻敲击,如同先前在日光下塑造圆球一样。 在我自己的工作室里,用大口玻璃瓶装满泥土,为母甲虫做成人工的地穴,并留下一个小孔以便观察它的动作,因此它工作的各项程序我都可以看得见。 甲虫开始做了一个完整的球,然后环绕着梨做成一道圆环,加上压力,直至圆环形成一条深沟,做成类似瓶颈的样子。就这样,球的一端就做出了一个凸起。在凸起的中央,再加点压力,做成一个火山口,即凹穴,边缘是很厚的,凹穴渐渐加深,边缘也越来越薄,最后形成一个袋。它把袋的内部磨光,把卵产在当中,包袋的口上,即梨的尾端,再用一束纤维塞住。 用这样粗糙的塞子封口是有理由的,别的部分甲虫都用腿重重的拍过,只有这里不拍。因为卵的层端朝着封口,假如塞子重压深入,幼虫就会感到痛苦。所以甲虫把口塞住,却不把塞子撞下去。 P13-17 序言 《昆虫记》也叫做《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和《昆虫世界》,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法布尔(1823—1915)出生于农民家庭,做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了数学学士学位、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和自然科学博士学位。晚年时,《昆虫记》的成功为他赢得了“昆虫界的荷马”以及“科学界诗人”的美名,他被誉为“昆虫之父”。 《昆虫记》共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本书选译其中有代表性的十篇,其中包括:石蚕、蜘蛛、蜣螂、蝉、螳螂、蜜蜂、萤火虫等等。作者根据亲自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同时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其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如今法布尔的《昆虫记》已经誉满全球,先后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一席之地。在我国,《昆虫记》现已成为中小学生的必读课外书。那么,同学们在消化吸收这部伟大作品时,应从哪些方面进行整体把握呢? 1.揣摩作品背后蕴含的人文思想。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昆虫记》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惟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昆虫世界折射出社会人生。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姻、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作者对人类的思考,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全书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和对万物的赞美之情。这些需要同学们结合作品的语言文字用心揣摩。 2.把握文本独特的结构和巧妙的叙述手法。在《昆虫记》中,作者描绘每一种昆虫,往往运用几个分标题从不同角度进行分述的形式,这样不但突出了这种昆虫最与众不同的特点,而且条理清晰,一目了然,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描写蝉,其中分为四个小标题,重点介绍了蝉的地穴、蝉的音乐和蝉的卵。为了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作者在介绍每一种昆虫的开篇,往往通过引用故事、传说或诗歌的形式,吸引着读者在不知不觉中沉浸在昆虫神奇的世界中。作者引用故事、传说或诗歌,不只是为了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还在其中融入了这种昆虫的知识,把知识性与趣味性融为一体。如《蝉》的第一部分就运用了这一形式。在文中,为了吸引读者的进一步关注,作者还善于设问,引导读者一同走过昆虫的春夏秋冬。 3.学习作者细致入微、生动优美的语言描写。作者对每一种昆虫的描写,都到了纤毫毕现的程度,令人赞叹不已。如对昆虫倒挂姿势的描写:“它用四只后爪的爪尖钩住网子,后背朝下,纹丝不动,高高挂在笼顶,四个悬点承受着整个身体的重量……”。倒挂栖驻姿势是如此艰难,然而苍蝇的倒挂姿势却截然不同:“苍蝇虽然也抓挂在天花板上,但是它总要抽出时间松弛一下,随便飞一飞,操起正常姿势走一走,肚皮贴地……”。试问一下,哪个人没看到过苍蝇倒挂的姿势,但又有谁去注意它并能如此详细地描写呢?这也正是法布尔的成功之处。在描写中,作者的语言生动优美,让人陶醉,同学们要注意摘录和学习运用。 让我们带好工具,跟随作者法布尔,走进昆虫的神秘世界中,去领略昆虫世界的神奇,并挖掘我们需要的宝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