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镇西,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从教三十余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现为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班主任导师——李镇西最新力作!历时5年,感动记述百余名基层教师“新教育”寻梦之旅。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 |
分类 | 少儿童书-儿童文学-童话寓言 |
作者 | 李镇西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李镇西,一位深受孩子喜爱也深深爱着孩子的老师。从教三十余年,长期担任班主任和语文教师,现为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校长。先后获得“全国优秀语文教师”“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等称号。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是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式教师、班主任导师——李镇西最新力作!历时5年,感动记述百余名基层教师“新教育”寻梦之旅。 内容推荐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简介:不必用堆砌的荣誉来证明教师的成功,教师的光荣就印刻在学生的记忆里……在李镇西校长带领的成都武侯实验中学,每个教师都是故事。在教育工作和生活中,他们有的爱生如子,有的业精于勤,有的勇于探索……每位老师背后的故事和他们的成长之路虽然各不相同,但又惊人地相似:他们用爱心和责任赢得孩子的信任与尊敬,以高尚的师德点亮孩子的智慧与希望之火,让孩子们不仅学习到知识和技能,更培养出他们的独立思考精神……“让人们因为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文精神深入到每一个武侯实验人的内心,他们与作为一校之长的李镇西在教育中相互砥砺与激荡,共同谱写了新教育的华章。 作为校长的李镇西视自己学校的老师们为兄弟姐妹,在繁忙的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中,坚持记录和书写每一位教师的故事和闪光点。这些平凡、真实而感人的故事就如同一首首教育诗,为“平民教育实践”留下了生动的教材和宝贵的资料。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李镇西校长送给老师们的礼物(2)》是教师提升自我以及专业成长的首选,也适用于教师、班主任培训。 目录 序言 我不过是个大班主任/001 第一章 因新教育而美丽/001 包虹靖:和孩子一起编织新教育故事/003 刘鸿川:富有个性的教育歌者/012 钟丽:因新教育而更加美丽/016 刘克峰:小组合作学习中成长/026 杨芳:让梦想开花/028 第二章 你之存在,我之幸福/037 蔡萍:和孩子一起感动/039 邓万霜:给孩子留下温馨的记忆/044 何光友:你真是我的好兄弟/051 李亭葶:泪水浸泡的幸福/056 杨静:母亲一般的情怀/063 杨婷:不含杂质的爱/066 谢国徐展:精彩徐徐展开/076 第三章 用智慧预约精彩/081 何敏:和女孩聊化妆/083 李桂兰:只要适时,表扬的力量就是无穷的/087 李娜:尊重就是最好的教育/089 廖翔:四两拨千斤/094 饶振宇:深厚的教学底蕴/098 赵萍:给孩子一杯热茶/102 陈红:以心灵赢得心灵/107 周瑾:和孩子心贴心/115 第四章 成长是一种生活方式/129 徐全芬:苦难铸就坚韧/131 唐真:追求卓越/134 殷奇:“奇迹”的“奇”/143 尹长青:长青的教育梦/148 袁红军:孩子心中的“活力宝宝”/152 张月:成长是一种生活方式/160 唐文:温文尔雅中的不断成长/173 第五章 无惧付出/179 罗勇:上得讲堂,下得厨房/181 何伦:无惧付出/184 邓永辉:朴实无华的奉献/187 汤明月:捍卫学生尊严/191 杨翠容:一个都不放弃/196 杨艳:把故事写进学生的心灵/201 尹晓辉:琐碎人生,无声的境界/207 廖泽芳:爱心润泽而芬芳/212 刘燕:把孩子放在心上/218 第六章 教育温暖人生/223 唐剑鸿:源于爱的激情/225 李兰英:很有一种“范儿”/231 陈琦:教育温暖人生/234 蒋长玲:对教育爱得深沉/239 廖安庆:因爱而永远年轻/247 王丹:内疚与感恩/251 杨瑜:与孩子互相感动/255 蒋源:因单纯而感动与快乐/260 后记 为普通老师树碑立传/266 试读章节 包虹靖:和孩子一起编织新教育故事 像往常每一个普通的早晨一样,包虹靖又挤上了公交车,车内又挤又闷,这是最难熬的时候。如果是以前,她会玩手机看信息,或者戴上耳机听音乐,可自从加入了新教育实验,每天这个时段便成了包虹靖规划、思考甚至憧憬的时刻:今天的晨诵孩子们会有怎样的精彩表现?今天的读书活动又有哪些孩子上来展示?昨天那个犯错误的孩子今天会有什么变化呢?今天又该找哪个孩子谈心了?昨天的那个教育案例有没有值得提炼反思的地方? “新教育实验让我每一个早晨都有所憧憬,因而每天都充满了激情。”包虹靖这样说。 一 “三国故事分享会”的班会活动正在举行,一个又一个孩子大大方方地走上讲台,讲述《三国演义》中的故事。 唐浩凌也走上了讲台。尽管同学们礼节性的掌声响了起来,但大家还是有些担心,连包老师在台下也为他捏了一把汗。因为唐浩凌是一个患有多动症的孩子,平时他的头和手总是会无法控制地抖动,成绩也不太好。 然而,唐浩凌这次让所有人刮目相看。他站在台上,努力克服自己的缺陷,将《空城计》的故事流畅地讲了出来。教室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这掌声表达着大家的惊讶和敬佩。 “其实孩子的潜力是不可估量的,关键是我们要找到合适的方法将孩子的潜力挖掘出来。‘穿越三国’,让我和孩子们有了很多惊喜的发现。”事后,包老师在博客里记录了这次活动。 所谓“穿越三国”,是包老师开发的一门新教育阅读课程。有的老师也许会不解:四年级的孩子能读懂《三国演义》吗?的确,《三国演义》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也许是“深奥”了些,但关键是怎么读。包老师以孩子们能够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带着他们走进《三国演义》,并以读《三国演义》为主线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了解三国知识,领略三国文化,走访三国遗迹,熟悉三国人物,学习三国成语,品读三国诗歌,表演三国剧目……阅读《三国演义》的形式也丰富多彩,有亲子共读、集体品读、专家导读、观看视频、观看电视剧重点章节等。包老师还在班上举行过三次“三国”诗歌诵读比赛、一次“三国”歇后语比赛、一次“三国”知识竞赛、七次观看“三国”录像资料活动、多次办“三国”小报比赛…… 三国时期离今天毕竟太遥远,学生缺少生活体验。但成都是三国时期蜀国的都城,四川是三国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地理位置上的得天独厚,使包老师能够以各种形式引导孩子们走近甚至走进“三国”。孩子们的老家大多和三国有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于是包老师按孩子们的老家分组,让孩子们以小导游的身份去收集资料,或者寻找蜀国的老地名,或者寻找三国遗址,或者听老一辈的人讲三国故事,或者去了解老家与三国有关的事物……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在班内汇报、互相交流。包老师还联系了武侯祠宣传部的工作人员,请他们到学校来给孩子们做讲座、讲故事。通过这些活动,孩子们感到三国人物和故事,原来并不遥远。 “走进三国城”主题班会活动也特别受孩子们喜欢。为了搞好这次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地进行准备和排练,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一丝不苟。包老师还让家长们也参与进来。家长们积极性很高,也忙得不亦乐乎,从网上买来了面具和道具,甚至还有家长到街上去联系租服装的事。在正式表演的那一天,孩子们有表演舞台剧的,有讲故事的,有主持的,有准备道具的……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事情——这正是包老师的目的。她认为,读《三国演义》不应仅是某些“尖子生”的事情,而应该是全体孩子共同的事情。她希望让每一个孩子,无论其成绩如何,都能在穿越“三国”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家长们不仅充分肯定了“穿越三国”活动,还积极参与到系列活动中,和孩子们一起穿越“三国”。周欣梅的妈妈说,为了让孩子能更多地了解三国的故事,她为孩子买来了电脑,目的就是希望孩子能从网上得到更多的知识;杨一的爸爸说,为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每到周末,只要有时间,他们都会带孩子到购书中心去阅读有关三国的书;谢世伟的爸爸说,孩子平时在家不爱读书,比较贪玩,为了让孩子了解三国,他们周末都会陪孩子一起看三国题材的电视剧,并给孩子做一些讲解。 包老师在博客里写道:“一年多过去了,我和孩子们的精神已经不知不觉和书中的人物紧密相连。我们穿越了‘三国’,‘三国’也穿越了我们。” 二 上午第三节课,包老师正在和孩子们一起简单而郑重地举行“班级日记”开启仪式。她为孩子们介绍了“班级日记”的形式、内容、评语以及流动规则……她说:“今天对于我们四(4)班来说,是个大日子。现在,我们要推选出一名同学来完成我们‘班级日记’的开篇之作。同学们,选谁呢?” 下面有好多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我!”“我!”“我!”…… 面对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请求和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包老师犯难了:选谁呢? P3-5 序言 我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 李镇西 很多人问过我:“你觉得当校长和班主任有什么不同?”我总是回答:“对我来说,当校长就是当班主任,只不过是一个大班主任。”的确如此。我之前没做过校长,是直接从班主任的位置走向校长岗位的,所以,真的谈不上有什么“学校管理经验”;我也多次坦诚地跟老师们说“我不会当校长”,这真不是故作“谦虚”。 我虽然没当过校长,可我当过多年的班主任啊!我当然知道“校长”和“班主任”不能完全画等号,但二者的相通之处还是颇多的。记得我尊敬的魏书生老师和冯恩洪老师都曾鼓励我:“能当好班主任,就一定能够当好校长!”无论做班主任,还是当校长,都是和人打交道。成人当然比孩子要复杂得多,但同时也成熟得多。陶行知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这句话既适用于班主任工作,也适用于校长工作。有了这个想法,我就有了信心。四年来,我就是以当班主任的心态来做校长的。或者干脆说,我就是一个大班主任。 当班主任,不能事无巨细地盯着学生惦着琐事,要善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也就是说要放手让班干部去管理班级。那么,我的“班干部”是谁呢?当然是学校的其他干部。书记是“班长”(因为我不是党员,所以我校有一位专职书记),副校长是“班委”,中层干部就是“大组长”,教研组长就是“小组长”。我把这个“班”交给他们,充分发挥“班干部”的作用。我就轻松了。不只是轻松,也扬长避短——扬副手之长,他们当校级干部的时间比我长,经验自然比我丰富;避我之短,我对学校管理是生手,那还是让他们去管吧!几年来的事实证明,我这样的选择是明智的。我借力,他们给力,多好! 这么一来,我是不是就什么事都没有了呢?当然不是。作为班主任,把管理琐事交给学生之后,自己并非什么事都不做,而是把自己真正还原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找学生谈心,深入学生心灵,研究学生思想,把学生思想工作做得更细更好。同样的道理,我把学校的具体管理工作交给其他干部之后,我就把更多的精力用于教师的思想引领,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教师队伍建设上,把目光对准一个又一个老师的心灵。我深入课堂听课,找老师谈心。我用我自己的成长经历启发青年教师,督促他们将教育实践与教育反思、教育阅读、教育写作结合起来。在我的倡导下,我校以读书会为主要载体的读书活动蔚然成风,不定期的“教师成长论坛”和一月一次的“青年教师沙龙”让思想激荡、智慧交融、视野拓展,一大批教师因此也驶入了专业发展高速通道,更快地成长了起来。我建议老师们写教育故事。有些老师并不特别擅长写作,但在我的鼓励下,许多老师还是写出了自己和学生的故事。我一篇一篇地修改,然后推荐发表,甚至出版成书。如果我不放权给“班干部”们,我哪有时间做这些呢? 作为一个班主任,要欣赏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同样道理,我这个大“班主任”,也要欣赏和信任每一个老师。我校有一百七十多位教职工,无论思想素质还是专业能力当然不都是在一个层面上,但我相信每每一个人都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我来这个学校之前就很优秀的老师,我不但要让他们更加优秀,而且要让这些老师更有影响,成为名师。对于一般的老师,我通过谈话和听课,激励他们超越自己。说实话,几年来,我也有过挫折,甚至还有老师和我顶撞,但我始终抱着不与任何老师为敌的心态,善待每一个老师,相信每一个老师都有上进心和成功的愿望,尽可能根据每个老师的特点来引导其进步。于是,有些过去不那么优秀甚至还让我有点儿担忧的老师,现在成为了优秀教师。呵呵!我太开心啦! 班主任应该无限地相信学生的潜力,校长也应该无限地相信老师的潜力。信任,欣赏,并且引领——这就是我这个“大班主任”每天的工作。我们的老师有许多精彩的故事呢,让我慢慢叙说吧! 后记 为普通老师树碑立传 2010年底,《中国教师报》希望我在该报开辟一个专栏。说实话,虽然这是一种荣幸,但这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负担,因为《中国教师报》是周报,开专栏就意味着我每周都得写一篇专稿。且不说我没那么多时间,就算有时间,哪有那么多可写的呢? 后来我突发灵感:可以写我校的老师啊!每天在学校工作的老师们,一人写一篇,也够我写几年的。于是,从2011年开始到现在,每期的《中国教师报》几乎都有我的专栏文章,内容就是我校老师的事迹。一年半过去了,我已经写了学校三分之一的老师的故事,当然还没写完,我还将继续写下去。 我一直认为,一个学校不应该突出校长,而应该突出普通的老师和普通的学生,也包括普通的员工。因此,走进我校,你看不到我的大幅照片,或者我陪同什么什么领导参观校园的照片。相反,你可以看到许多普通老师和学生的照片。在我校教学楼上,挂着两张巨幅照片,两张照片的主角都是我校的老师和我校的孩子们。我一直有个梦想,希望有一天能够在我校校园为我校的优秀老师建造塑像,或者浮雕什么的。我就是要为普通老师“树碑立传”。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我特别热衷为老师们“歌功颂德”。有人也许会说:“你敢说你们学校的老师个个都优秀吗?”当然不是,人无完人,即使是优秀老师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但是,正如我曾经在教工大会上说的那样,我写每一个老师都遵循这样的原则:抓住一点,不及其余;蜻蜓点水,浮光掠影。 所谓“抓住一点,不及其余”,就是说我只写老师的优点,而且限于篇幅只能写某一方面的优点,而不涉及其他。我不是为这个老师进行全面评价。我写的当然不全面,但我写的“这一点”绝对是真实的。所谓“蜻蜓点水,浮光掠影”,就是说即使是写“一点”,我也不太可能深入细致地展开,只能是点到为止,粗略勾勒。因为《中国教师报》专栏要求每一篇文字只能是1 500字,我不可能长篇大论。(当然,需要说明的是,有的文章原文比较长,但投给《中国教师报》时我不得不做删节,而这次汇集成册,我恢复了原来的字数。) 曾有人问我:“您这么忙,用什么时间写的呢?”我的确很忙,但是我会挤时间呀!比如,我在飞机上可以写,在汽车上也可以写。好多文章都是我在旅途中写成的。还有人问我:“您作为校长,主要是抓宏观,怎么会那么细致地了解到每一个普通老师的故事呢?”我不太理解,为什么校长“抓宏观”就不可以细致地了解老师呢?找老师谈心是我这个做校长的常规工作之一,每次和老师聊天,我都会从他们的口中了解到他们许多点点滴滴的故事,而且我还会问他们所敬佩的老师,以及为什么敬佩,这样一来,我的写作素材自然越来越多。另外,我还经常到教室里去和孩子们聊天,从他们那里听到许多老师平凡而感人的故事。除了我自己采访,我有时还发动一些老师帮我搜集素材,他们给我提供一些线索,然后我经过了解后再整理成文。 不求全面,但一定要绝对的真实,这是我对文章的要求。我前面说了,每篇文章都不是面面俱到,但所写的那“一点”绝对要符合实际,哪怕是合理的细节虚构也不能有。每次写的时候,我都要对所写故事进行考证,包括细节。记得有一次我写了一位老师后,我把稿子给她看,我说你看看有没有夸张或失实的地方,当晚她给我发来短信:“李校长,我开始以为你写我会夸张,结果写得很平实,实事求是。”我当然得真实,因为文章见报后,学校老师都能看到的,如果我夸张虚构,老师们会怎么看我? 不是说老师们就没有缺点,但我以这种方式告诉老师们,我们一定要学会互相欣赏。谁没有缺点呢?但我们看人就要多看他的优点。每次我写老师的时候,真的就被感动一次。而生活在感动中,就是一种幸福。我曾经说过,我希望若干年后,人们一想起成都武侯实验中学,首先想到的不是“李镇西”,而是“潘玉婷”“孙明槐”“唐朝霞”“袁伟”“李勇军”等一大批老师的名字。这组文章我将一篇一篇地写下去,以后汇集成册,书名我都想好了:《每个老师都是故事》。这本书就是我校普通老师的一座丰碑。 我要让我校的普通老师成为学校的名片,我愿意担任这“名片”的制作者。 2012年7月9日 书评(媒体评论) 李镇西是一位真正的教育思想者,在他追求自己教育理想的同时,也为全国广大班主任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作为一名优秀班主任,他以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引领了全国一大批优秀的班主任的成长;他亲手打造了武侯实验学校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这些优秀的教师将李镇西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际和教育个性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育教学风格,用言行感染并影响着更多的年轻教师。 ——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新教育实验的发起人 朱永新 学生爱学习、爱集体、爱生活是从爱老师开始的。相反,学生厌恶学习、厌恶班集体、厌恶社会,也是从厌恶老师开始的。所以,我认为,李镇西的粉丝要像李镇西那样,让学生喜欢你,崇拜你,进而学习你,这样的老师才是我们心目中的好老师。 ——全国优秀教师、武汉市模范班主任、武汉市优秀教育专家、李镇西教育思想研究所所长 蒋自立 我们的优点很小很小,您的心却很大很大。在您博大的心里能装下我们所有人的所有缺点,在您的笔下成就了我们从未有过的高贵。 ——《每个老师都是故事①》中写到的老师之一 苏秀 每一位老师每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每一条道理,都是我们从事教育实践的法宝。李镇西和他的老师们是用心的,是走在教育前沿的,他们找到了一些开启学生心锁的钥匙,有些方法是独辟蹊径的,是让学生心悦诚服的,是我们一些教师无法想象的。 ——网友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