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及思路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1.3.4 创新之处
第2章 国内外文献评述
2.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理论
2.1.1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1.2 金融发展理论在农村金融领域的应用研究
2.2 金融资源理论的提出
2.3 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与金融模式研究
2.3.1 农村金融市场的分割
2.3.2 农村金融发展模式
2.4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结构与融资行为理论
2.5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及解决对策
2.5.1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成因
2.5.2 解困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对策研究
2.6 研究述评
第3章 金融资源配置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理论分析
3.1 相关概念的界定
3.1.1 金融资源配置的界定
3.1.2 农村金融资源的界定
3.1.3 农村中小企业的界定
3.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与金融资源配置分析
3.2.1 农村金融资源的特性
3.2.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金融资源配置分析
3.3 农村经济与农村金融关系分析
3.3.1 中小企业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3.3.2 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3.3.3 农村金融与农村中小企业发展的关系分析
第4章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供求行为分析一
4.1 农村中小企业金融需求分析
4.1.1 不同发展阶段资金需求特征
4.1.2 融资渠道特征分析
4.2 农村中小企业的金融供给分析
4.2.1 农村金融服务供给主体分析
4.2.2 我国农村金融供给的现状
4.2.3 民间资本向正规资本转化的可能性与主要障碍分析
4.3 农村金融供求矛盾的深层次原因分析
4.3.1 农村中小企业的借款短板
4.3.2 农村金融机构放贷中“趋炎附势”的原委
4.3.3 我国农村金融市场的缺陷
4.4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行为选择分析
4.4.1 金融组织的贷款行为选择
4.4.2 农村中小企业的借贷行为选择
第5章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分析
5.1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统计分析
5.1.1 调查问卷回收情况
5.1.2 样本企业区域分布
5.1.3 样本企业所处类型
5.1.4 样本企业的基本情况
5.1.5 样本企业的财务状况
5.2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的影响因素
5.2.1 影响融资意愿的内部因素
5.2.2 影响融资意愿的宏观因素
5.3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意愿的计量检验
5.3.1 数据来源与变量设定
5.3.2 Logit决策模型运算
5.3.3 实证结果及分析
第6章 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个案研究——关系型借贷
6.1 关系型借贷:缓解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技术选择
6.1.1 关系型借贷的内涵
6.1.2 关系型借贷是缓解农村中小企业融资困境的技术选择
6.2 “小银行优势”假说与农村中小企业关系型借贷
6.2.1 “小银行优势”分析
6.2.2 小银行在运用关系型借贷上的优势
6.3 关系型借贷与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的博弈分析
6.3.1 银企关系型借贷的动态博弈
6.3.2 农村民间金融关系型借贷行为的博弈
6.4 关系型借贷在中国的实践
第7章 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基本设想
7.1 重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7.1.1 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
7.1.2 农村中小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
7.1.3 推动农村城镇化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
7.1.4 新农村建设需要农村金融体系的支持
7.2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目标
7.3 重构农村金融体系的思路
7.3.1 农村政策性金融体系的重构
7.3.2 农村商业性金融体系的重构
7.3.3 农村合作性金融体系的重构
7.3.4 农村民间金融体系的重构
7.3.5 新型农村金融体系的构建
第8章 解决农村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政策建议
8.1 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改善农村中小企业融资环境
8.2 强化金融的社会责任
8.3 加快农村中小企业自身建设步伐
8.4 加强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建设
8.4.1 建立健全农村信贷担保体系
8.4.2 完善农业保险机制
8.4.3 加强对农村金融的监管
第9章 研究结论
附录农村中小企业融资情况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