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也称为《易经》。它是我国一部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是儒、墨、道等诸子百家思想的总源头,所以历来一盲被誉为“群经之首”和“大道之源”。
为了方便读者的阅读,伏羲、周文王和孔子著的《周易(精)》本书以大白话的方式对《周易》进行全文翻译。但是,正所谓“道可道,非常道”,所有的经典,所有的道理,只要能够记录下来的,能够说出来的,都已经不再是原本的那个“道”了。这也恰如《易传.系辞》所说的那样:“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任何一部经典,当我们刚刚读到的时候,不管它里面所蕴涵的道理多么精辟,在我们还没有去实践之前,它仍然仅仅是“谁都懂”的道理而已。虽然老子也提出了“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这样一层境界,但我想这样的境界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先要经历一个过程,那就是先去“行”、“见”、“为”,也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知行合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