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中老年食疗养生入门》是作者对中老年人的献礼!
愿经络与食疗为中老年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
《中老年食疗养生入门》(作者周德)是上海市专家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周德主编的《中老年经络保健入门》的姊妹篇。全书分两大部分:基础篇,阐述上工治未病之真谛,分析科学食品、合理营养之概念和应用,分析五行、五色与五味之关系,指出动植物、微量元素、维生素、茶等的正确使用,论述中老年人的食疗特点和健康饮食;疾病篇,具体论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老年痴呆症、癌症、胃病、肝炎、感冒、喘咳、失眠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和健康食疗。
《中老年食疗养生入门》(作者周德)是上海市专家医学研究中心教授周德主编的《中老年经络保健入门》的姊妹篇。全书分两大部分:基础篇,阐述上工治未病之真谛,分析科学食品、合理营养之概念和应用,分析五行、五色与五味之关系,指出动植物、微量元素、维生素、茶等的正确使用,论述中老年人的食疗特点和健康饮食;疾病篇,具体论述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老年痴呆症、癌症、胃病、肝炎、感冒、喘咳、失眠等常见病、多发病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和健康食疗。
《中老年食疗养生入门》通俗易懂,深入浅出,面向大众,具有科学性、趣味性、实用性、条理性、可读性,是中老年人学习食疗的好帮手。
目前,我国健康形势严峻,高血压患者2亿,肝炎患者占总人口的10%,糖尿病患者9200万,每年新增心脑血管疾病患者.300万,每12秒有一人中风,每21秒有2人中风死亡。据统计,三分之二的疾病和过早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引起人类死亡的因素,70%以上是能被人所控制的。中医对防病、养生有独特的优势,古人早有“上工治未病”的名言,其精髓在于:为了人类健康长寿,我们要始终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防病于未然。
一、治未病的真谛
“上工治未病”出自《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另外,《灵枢·逆顺》也说:“上工刺其未生者也;其次,刺其未盛者也……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这句话的基本意思就是重在预防,并指出忽视预防的危害性:“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上工治未病”中所指的预防包括未病先防、既病防渐、重病防变。这就要求人们不但要治病,而且要防病,不但要防病的发生,而且要注意阻挡病变发生的趋势,并在病变未产生之前就想好能够采用的救急方法,这样才能掌握疾病的主动权,达到“上工之术”。中医之辨证论治的精髓在于动态地观察疾病的变化,十分重视标本先后缓急之治。
未病先防,即指在没有疾病而又可能得某种疾病的时候采取措施,积极预防疾病的发生。例如,我儿时有一天淋了雨,受了风寒,奶奶就赶快让我吃生姜红糖汤,以预防感冒。
既病防渐,是指已经发的病要防止进一步地发展。例如,得了浅表性胃窦炎,就不能吃过酸、过甜、过辣之物,不能吸烟酗酒,不能吃饭不定时,以预防逐渐加重病情。
重病防变,是指患病久拖不愈,日益严重,要采取积极措施预防它从量变到质变,继续恶化,诱发其他重病的发生。例如,萎缩性胃窦炎久治不愈,肠系化生增多,可能转化为胃癌。再如,糖尿病日久恶化,会并发心脑血管疾病、肾衰竭、尿毒症、中风、白内障等。我们需要事先采取多种积极措施预防它们的发生。
朱震享在《格致余论》中说:“与其求疗于有病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盖疾成而后药者,徒劳而已、是故已病而不治,所以为医家之怯;未病而先治,所以明摄生之理。”
《金匮要略》第一条开宗明义地提出了“上工治未病”,揭示诸病当预防于早,勿等病成再治。清代新安医家程云来说:“治未病者,谓治未病之脏腑,非治未病之人也。”
“上工”又称“大医”、“良工”,指良医。上工即“见色知病,按脉知病,问病知处”的高明医生。张隐庵说:“能参合而行之者,可以为上工。”所谓“参合而行之”,是指脏腑阴阳、色脉气血、皮肤经脉内外相应,能参合而行之。即周详诊察,精细判断,能洞悉色脉、皮肤、异气、顺逆、生克制约。这样认真负责的医生,治疗效果好。所谓“上工十全九”即是。
所谓“治未病”,多数注释“未病”为“无病”。然则无病之人,即常人,有何治之必要。可见此“未病”与平常健康之人“无病”有别。即有患病的因素存在,或将病未病。高明的“上工”,能够预见和分析出“将病”的各方面因素,从而防其病作,防其病重,防其病变。故而“治未病”中“未病”两字,应理解为“病将作”、“病将重”、“病将变”,这样方为确切。
二、治未病的意义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心脑血管疾病、肿瘤及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率显著增高,治疗这些疾病的医疗费用也呈高速增长态势。我们在进一步提高疾病诊治水平的同时,更要将视点前移,把关注的重点放在预防上面。降低发病率,延长寿命,提高生存质量,进而为国家与人民分忧,降低医疗卫生总体费用显得非常迫切与必要。
脏腑之间,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用。一脏有病,可以影响他脏。治病时必须照顾整体,治其未病之脏腑,以防止疾病之传变。如见肝之病,应该认识到肝病最易传脾,在治肝的同时,当先调补脾,这就是治其未病。其目的在于使脾正气充实,不受侵袭。如脾本气旺盛即不必实脾。这说明任何治病方法,必须灵活运用,不能一成不变。反过来,见肝之病,不知道实脾,唯治其肝,这是缺乏整体观的治疗方法,自然不能得到满意的效果。
“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这是“上工治未病”原文治法的举例。治病在于迅速、及时,要做到“见微得过,用之不殆”,就是指在疾病初起的时候,便能知道病邪之所在,及时进行治疗,就不致使病情发展到沉重或危险的境地。肝病传脾的机制,宜与《难经·十二难》、《七十七难》、《八十一难》全面合参。
临床上以此理论为指导时,一般要按照五行生克的关系,又须分清虚实。
三、治未病的途径
“上工治未病”要求重视疾病的预防,强调在“未病”时、在疾病发生前采取积极措施。中医学在长期医学实践的积累过程中,对“治未病”逐步形成了样式多种、角度各异、简练便廉的干预手段。中医学除了使用中药或中成药保健预防外,更重视通过养性来调畅情志,规律而适度运动,辨体质施膳食,辅以针灸、沐足、按摩、导引等方法内外综合调整身心。正如《黄帝内经》所言:“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中医的养生理论核心是“调和阴阳”,通过协调阴阳、保阳益阴,重视保养“精、气、神”,坚五脏,通经络,调气血以达养生之目的。
研究治未病,就要研究决定健康的因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遗传、环境、医疗、生活方式为四大因素。遗传,即遗传基因,这是天生具有的,但是要引起重视,尽量减轻与避免,占15分;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生活环境,占17分;医疗,包括中西医等,占8分;生活方式,内容甚多,包括饮食、运动、心理、生活习惯、生物钟等,占60分。21世纪的病,主要是生活方式病。经络属于内在的运动,是调节阴阳,运行气血、防治疾病、强身健体十分重要的方面;而饮食是否适当,也是生活方式中极其重要的一环。目前不少人的生活方式很不令人满意。君不见有些人吞云吐雾,吸烟酗酒?君不见有些人过食肥甘油腻之品,很少吃蔬菜水果?君不见有些人偏食、厌食,吃饭不定时、不定量,饱一顿、饿一顿?君不见有些人吃东西高糖、高盐、高脂肪?P3-5
上海市专家医学研究中心周德教授是上海老龄大学、上海市退休职工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老年大学、宝钢老干部老年大学、上海市职工大学静安分校等老年大学教师。他在教学中医保健课(包括经络、食疗)之余,见缝插针,在百忙中撰写科普书籍,辛勤笔耕,为人民的健康事业甘做孺子牛。这部《中老年食疗养生入门》一书,是继去年《中老年经络保健入门》一书之后的又一力作。
我们愉快地看到该书卷首周德教授的豪言壮语:“伸出您的左手抓食疗。伸出您的右手抓经络。昂首挺胸,向健康长寿前进,争做一名合格的‘120战士’!”老百姓常说:是药三分毒!是呀,如果我们尽量用非药物疗法防治疾病,那就会减少许多毒副作用。周德教授身体力行,在课堂上讲经络,讲食疗,就是引导大家朝这个方向迈进!
这部书,分为两大部分:基础篇和疾病篇。它有如下特点:①先总后分。先总的分析科学食品、营养食品、植物性食物、动物性食物、食疗的治则、微量元素、维生素、药食同源、四季食疗、中老年食疗特点等必须涉及的大问题,再对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一一论述。②该书有不少独特而深刻的见解,如“上工治未病”就值得我们重视;四季食疗,主题鲜明。③在食疗篇,作者先简要分析各种疾病的概念、症状、病因病机,再指出其宜食之品,然后提供一个个有效的食疗方,最后指出注意事项(包括预防措施)。前后呼应,条理清楚,所举食疗方简洁、有效、易于推广。
周德教授高兴地对我说:“这本书是我对中老年人的献礼!愿经络与食疗为中老年人健康长寿保驾护航。”我们期望他有更多的科普作品问世,为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发挥更多的光与热!
上海市老年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贝政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