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被翻译成23种语言!
它,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设计经典书!
它,是美国设计与建筑专业的必读书!
它,广泛用于美国大学里的人类学、行为科学、英语和工业管理专业!
维克多·帕帕奈克所著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版权输出到了23个国家,繁体版已授。重印了四次,是设计伦理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作者最重要的一本书,可谓设计经典书。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精)/设计经典译丛 |
分类 | |
作者 | (美)维克多·帕帕奈克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它,被翻译成23种语言! 它,是世界上读者最多的设计经典书! 它,是美国设计与建筑专业的必读书! 它,广泛用于美国大学里的人类学、行为科学、英语和工业管理专业! 维克多·帕帕奈克所著的《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版权输出到了23个国家,繁体版已授。重印了四次,是设计伦理最重要的一本书,也是作者最重要的一本书,可谓设计经典书。 内容推荐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美国设计理论家维克多·帕帕奈克最重要的著作。在《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本当时颇具争议的著作中,帕帕奈克提出自己对于设计目的性的新看法,即设计应该为广大人民服务;设计不但应该为健康人服务,同时还必须考虑为残疾人服务;设计应该认真考虑地球的有限资源使用问题,设计应该为保护我们居住的地球的有限资源服务。 维克多·帕帕奈克对绿色设计思潮产生了直接影响,他首次提出了设计伦理的观念,即设计为什么?在“波普”设计运动的一片喧嚣的浪潮中,开始有人从设计理论的角度严肃提出“设计目的”问题。这对于现代设计的伦理、现代设计的目的性理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起点。正因为有这个起点,日后的设计理论才出现了更加深入的发展。 目录 负责任的设计——柳冠中 反对无用的设计 ——何人可 走向真实的设计世界 1971年英文版序 初版序 再版序 1 设计处于什么状态 01 何为设计——关于功能联合体的定义 02 演化发展——关于工业设计职业的历史 03 贵族俱乐部的神话——设计、“艺术”与工艺 04 你自己完成的谋杀——设计的社会和道德责任 05 我们的面巾纸文化——废弃与价值 06 蛇油与镇静剂——大众休闲与冒牌时尚 2 设计能成为什么样 07 有根据的造反——发明与革新 08 知识之树——设计中的生物学原型 09 设计的责任——五个神话和六个方向 10 环境设计——污染、拥挤和生态 11 霓虹黑板——设计教育与设计团队 12 为生存而设计并通过设计生存——总结 参考文献 译后记 试读章节 04 你自己完成的谋杀 设计的社会和道德责任 真实的情况是,人们并不要求工程为安全而设计。要是仍然不行动就是犯罪了——因为有足够的事实说明,我们的行动将能够引起改变,车祸会减少,高速路上将不会再有屠杀……是到行动起来的时候了。 ——罗伯特·F·肯尼迪 离开学校后,我最早做的一项工作是设计一种台式的收音机。这是个裹尸布般的设计:设计机器的外壳和电子装置。这是一种外观设计、样式设计或者说是“设计美容”,这是我第一次做这件事,我希望也是最后一次。这种收音机是战后市场上最早兴起的轻便型台式收音机之一。尽管我还在学校做事,我还是被这个工作吓着了,尤其是当我想到我设计的收音机是一家新开张的公司唯一的产品时。到了晚上,我的雇主——G先生拉着我到了他的公寓的阳台上眺望中央公园。他问,我是否已经意识到了为他设计收音机的责任。 由于老是觉得它不可靠,我便情绪高昂地谈起市场标准的“美”和“顾客满意”的话题来。他打断了我。“是的,当然,你说得都对,”他继续道,“但是你的责任远比那些要大。”接着,他又发表了一通他自己(往大里说,包括设计师)要对他的股东,特别是对他的工人负责的陈词滥调: 你就站在我们的工人的角度上想想你做收音机承担着什么后果吧。为了生产,我们在长岛建了个工厂。雇了大约600个新手。工人们来自许多个州,佐治亚州、肯塔基州、阿拉巴马州、印第安纳州,他们几乎是连根都挪到了那里。他们都卖掉了自己原先的住所,然后又在那里买了新的。他们的孩子也被从原来的学校拽了出来,塞到了另外一个学校。在他们那块新的土地上,为了他们的需要,各种各样的超市、药店和维修站都会开张。现在,设想一下收音机卖不出去。一年之内,我们就把他们都得辞掉。他们将没法付房租,没法买车。钱周转不起来,商店和银行都得关门;房子又得拿出来卖掉。他们的孩子也必须得换学校,除非他们的老爹找到了新工作。头疼的事儿太多了,这还没说到我的那些股东呢。所有的一切就是因为你犯了一个设计上的错误。那就是你的责任所在,我敢保证学校里从来没教过你这些! 由于年轻,坦白地说,我当时被他镇住了。在G先生那一封闭、狭隘的市场辩证法体系里,所有的说法都是有道理的。这么多年之后,从一个较高些的位置往回看,我必须承认设计师要对他投放市场的产品的设计方式负责。但是这种观点仍然太狭隘。设计师的责任必须远远超越这些想法。在他开始设计之前很长的时间里,他的社会和道德判断就必须起作用,因为他必须作一个判断,一个先验的判断,即人们让他设计或再设计的产品是不是完全值得他去做。换句话说,他的设计是不是站在社会利益这一边。 食物、居所和衣服,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人类生活必需品。随着社会日趋精致复杂,我们又在这个清单上加上了工具和机器,因为它们能够使我们生产其他的三项。但是,人类有比食物、居所和衣服更多的基本需要。千百年来,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喝着纯净的水,但如今这幅图景却遭到了急剧的改变。尽管空气、河流和湖泊污染的原因十分复杂,但是,普遍来说,工业设计和工业本身显然对现状负有一定的责任。 外国人眼中的美国形象常常是电影创造的。那是个让人宁可信其有的童话世界,到处都是灰姑娘喜欢的“安迪·哈迪上大学了”和“雨中的歌唱”之类的事情,它比情节和明星更直接而且下意识地感动了我们的外国朋友。它传达的是一种理想化了的环境,一个被各种触手可得的新式小玩意儿装点的环境。 在20世纪80年代,我们出口各种产品和新鲜玩意儿。对于那部分我们乐意称之为“自由”的世界,在文化和技术“可口可乐化”愈演愈烈的同时,我们也忙着出口环境和“生活方式”,1982年在尼日利亚看《我爱露西》节目的重播,或者在印度尼西亚看《鬼门关2》对于任何人来说都已经不稀奇了。 设计者——策划者对几乎所有的产品和工具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因而也就应该对我们在环境上犯的错误负有一定的责任。他不仅要对差的设计负责,还要对没有履行责任负责:由于抛弃了责任,没有发挥创造才能,他要负责;“没参与”或者“敷衍了事”,他也要负责。 有三个图表可以解释设计中缺乏的社会承诺。如果我们把一个三角形看做设计的问题(见图1),我们会很容易地看出工业及其设计师关注的只是三角形顶端的那一小部分,却忽略了真正的需要。 P59-61 序言 有些职业的确比工业设计更加有害无益,但是这样的职业不多。也许只有一种职业比工业设计更虚伪,那就是广告设计,它劝说那些根本就不需要其商品的人去购买,花掉他们还没有得到的钱;同时,广告的存在也是为了给那些原本并不在意其商品的人留下印象,因而,广告可能是现存的最虚伪的行业了。工业设计紧随其后,与广告人天花乱坠的叫卖同流合污。历史上,从来就没有坐在那儿认真地设计什么电动毛刷、镶着人造钻石的鞋尖、专攻洗浴用的貂裘地毯之类的什物,然后再精心策划把这些玩意卖到千家万户的人。以前,(在“美好的过去”),如果一个人喜欢杀人,他必须成为一个将军、开个煤矿,或者研究核物理。今天,以大批量生产为基础的工业设计已经开始从事谋杀工作了。因为设计得不安全的汽车,全世界每年要死伤100多万人。通过制造全新式样的永久性垃圾破坏风景,通过选择材料和工艺流程污染我们要呼吸的空气,设计师们已经成了一群危险分子。而且,从事这些活动的技巧被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了年轻人。 在这个大批量生产的年代,当所有的东西都必须被计划和设计的时候,设计就逐渐成为最有力的手段,人们用设计塑造了他们的工具和周围的环境(甚或社会和他们自身)。这需要设计师具有高度的社会和道德责任感。它要求从事设计的人要很了解人,而且公众对于设计的过程也要有所洞察。但是,哪怕一本关于设计师的责任的书都没有出版过,也没有哪本关于设计的书从这个角度考虑过公众。 1968年2月,《财富》(Fortune)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预言工业设计职业的终结。可想而知,设计师们的反应可谓义愤填膺。但是我觉得《财富》的那篇文章讨论的主旨是有意义的。正如我们所认识到的那样,工业设计是到了该终止存在的时候了。只要设计师把他们的目光集中在什么甜蜜蜜的“成人玩具”、尾翼闪闪发光的杀人机器,以及打字机、面包机、电话和电脑“诱人的”外皮上,它就失去了一切存在的理由。设计必须成为一种创新的、具有高度创造性的交叉学科,对人类真正为真实的世界设计的需要负责。设计应该更加以研究为导向,而且我们必须停止再用设计得差的物品和系统去污染地球。 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曾经与世界各地的许多设计师和学生设计团队共事过。无论是在芬兰的小岛上、在印尼的村庄、在能俯瞰东京的有空调的办公室中、在挪威的小渔村,还是在我教书的美国,我都试图清晰地描述设计在社会语境中到底意味着什么。但是,甚至在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的电子时代,一个人所能说的做的也就只有这么多,人们迟早都得回到这个问题上来。 在为数众多的成文的设计书中,讲“如何去做”的成百上千,它们自以为是地向其他设计师读者或学生(在作者看来这是诱人的教材形式)宣传着自己。而设计的社会语境,以及公众和一般读者却被抛到了脑后。 在我家里有满壁的图书,包括7种语言,但我想读的书、我最想拿给我的学生和设计师们的书却找不到。由于我们的社会要求设计师必须能够清楚地知道其职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背景,因而我的问题就不只是一个人的问题。所以我决定写一本我想读的那种书。 本书的写作还缘于这样一种观点,即认为关于版权和专利的整体概念有一些基本的错误。如果我设计了一种有利于残疾儿童治疗练习的玩具,那么我便认为,因为要走专利的程序而把这项设计的推广拖延一年半的时间是不应该的。我觉得那些点子是丰富的、廉价的,而乘人之危获取钱财是错误的。我曾经侥幸劝说我的一些学生接受了这一观点。你会看到,这本书中的许多设计实例都是没有专利的。实际上,恰恰是相反的策略成功了:比如在有些案例中,学生们和我给盲童们设计了规则的活动场所,并撰写了如何简便建造的说明书,然后再把它们印刷出来。如果某一个机构提出书面要求想要,无论它是哪儿的,我的学生们都将免费寄给他们所有的材料。我自己也试着做同样的事情。一个真实的案例可能会把这个原则解释得更好。 20年前,我刚离开学校不久,就用全新的结构和装配概念设计了一张咖啡桌。我给《夕阳》(Sunset)杂志社寄去了照片和草图,杂志在1953年2月份的那一期把它作为一个自己能做的项目刊登了出来。几乎同时,一家南加州的家具公司—现代色有限公司就把这个设计“撕下来”投入了生产。据说,他们在1953年卖了8000张这样的桌子。现在是1970年了。现代色早就破产了,但《夕阳》杂志社在最近出版的《你能自己做家具》(Furniture You Can Build)一书中又重刊了这个设计,因而人们仍然能为自己做这个桌子。 托马斯·杰斐逊(Thomas Jefferson)自己就曾深深地怀疑过专利权内在的哲学。在发明了大麻揉碎机后,他曾积极争取使之不成为一项专利,在给朋友的信中,他写道:“我能够确切地说出它的作用时就意识到,种植大麻的人早就想要这么一个东西了,为了防止被一些图谋私利的人搞成了专利,我可能会在报纸上匿名把它写出来。” 我希望这本书能给设计的过程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并在设计师和消费者之间开启一种明智的对话。此书分为两部分,每部分有6章。第一部分《设计处于什么状态》的目的是定义和批判我们今天所从事的和教授的设计。第二部分《设计能成为什么样》的每一章是要给读者至少一种新的看待事物的方式。 多年来,本书的观念和理想的形成受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鼓励和帮助,也正是因为这些观念和理想使得本书的写作很有必要。我花了很多时间和纳瓦霍人、因纽特人和巴厘岛人生活在一起,而且最近7年,我每年都要拿出1/3的时间待在芬兰和瑞典,我觉得这有助于我的思考。 在第四章《你自己完成的谋杀》里,我要感谢巴尔的摩已故的罗伯特·林德纳(Robert Lindner)博士,我们之间很多年保持着通信交流,“限制三角”就是他的观点。“什一税”(Kymmenykset)的想法是我1968年在芬兰的索梅林纳岛上开一个设计会议时最先成形的。“Ujamaa”这个词是一种简单的说法,意思是“我们一起工作并相互帮助”(没有殖民主义或新殖民主义的剥削),是我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期间从非洲学来的。 第五章中所引书的许多不安全的设计例子是哈里·M·菲洛(Harry M.Philo)先生提供的,他是一位在底特律工作的律师。 康涅狄格州的鲍勃·马隆(Bob Malone)和巴基·富勒(Bucky Fuller)是我的两位好友,他们与我有着相似的见解,这体现在第十一章《霓虹黑板》中。 我要特别感谢四个人。加州科斯拉梅萨的沃尔特· 穆霍宁(Walter Muhonen),因为即使当我的目标看起来似乎达不到的时候,一想起他的生活的例子,我便继续向前。他教给了我芬兰语“sisu”的真正含义。德克萨斯大学城的帕特里克·德克尔(Patrick Decker),他劝我把这本书写出来。瑞典哈尔姆斯塔德和斯德哥尔摩的“佩勒”奥洛夫·约翰松(“Pelle”Olof Johansson ),他对设计有许多真知灼见,常和我探讨至深夜,而且他也使本书的第一个瑞典版的完成成为可能。我的妻子哈兰妮(Harlanne)帮助我写出了我想说的话,而不是那些听起来似乎很好听的言辞。她的追问、批评和鼓励对本书的写作关系重大。 我的编辑维恩· 莫伯格(Verne Moberg)敏于思考,有了他的帮助,本书才从瑞典语原版修订过来,变得更加有力也更加直接。 在这样一个被视觉、物理和化学的污染搞得一团糟的环境里,建筑师、工业设计师、计划制订者等角色,他们能为人类所能做得最好也是最简单的事情就是把工作全部停下来。在所有的污染事件中,设计师都至少是部分地牵连其中。但是在本书中,我提出了一种更加积极的观点: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超越完全不工作这个层面,而且可以积极地工作。设计能够而且必须成为这样一种途径,即年轻人参与了设计也就参与了改变社会。 设计师总是和社会以及伦理的问题纠缠在一起。在这个身处绝境的世界上,当时针永久的指向12点之前的那一刻,我们必须把我们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这个世界的种种需求中去。 赫尔辛基-新加拉尼(巴厘)-斯德哥尔摩 1963~1971 后记 《为真实的世界设计》是西方当代设计理论的经典著作。该书1970年于瑞典首次出版,1971年有了英文版。书中激进的观点虽然不被当时保守的业界所接受,但迅速得到了青年设计师的支持和响应,被称为“责任设计运动的圣经”。如今,该书已被翻译为20多种语言,成为世界上阅读最广泛的设计著作之一。在1984年的版本中,作者根据现实的设计状况对第一版进行了修订,增加了一些新的见解,并对第一版出版后在设计界遇到的问题作了回应。中文版翻译的是1984年的修订版,不过,为了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这本书,我们在书的前面加上了美国著名建筑师巴克敏斯特·富勒(Richard Buckminster Fuller)为1971年版写的序言。 本书的出版使维克多·帕帕奈克确立了其作为当代设计思想先驱的位置。其观点早年虽屡受诋毁,20世纪90年代之后却声誉日隆,为各国设计学界所重。遗憾的是,尽管大家都知道这本书的重要性,但无论是中国台湾还是中国内地,一直都没有引进出版中译本。由于对作者的思想和著作缺乏全面的了解,所以多年来国内设计界大都强调其对于设计伦理和批判消费设计的理论贡献,可事实上帕帕奈克在书中涉及的问题非常全面——既有批判,也有建设;既有理论突破,也有实践指南,而且对设计的未来也是洞明深察。因此,我一直有一个愿望,希望本书的中译本能够早点出现。 我与本书结缘于2005年。当时,我要申请读博,因对设计伦理问题感兴趣,所以请老友田亮帮忙购得此书,在提交研究意愿时也选择维克多·帕帕奈克与现代设计伦理问题作为题目,得到了导师许平教授的肯定。许教授又怕研究方向太专,恐会阻挡来日学问进深,于是与我商议定下“西方现代设计思想史”作为研究方向,并支持我们一干学生编译了《设计真言》,其中帕帕奈克的文章就是我翻译的。当时因为既要主持《设计真言》的编译工作,又要写博士论文,力不从心,所以本书译到六七成就搁置了。去岁冬,蒙《装饰》杂志编辑、老友周志举荐,中信出版社策划编辑刘立联系我,说是要购买该书的中文版权,请我把译稿译完出版。我心中自是异常欣喜,也颇感激他们的善意,翻译的辛劳成果终不至于总躺在电脑里了。 感谢我的师妹张红梅、张馥玫、陈仁杰、王一淇仔细校对本书的最初译稿,她们极富耐心地纠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感谢在英国金士顿大学读书的张弛在本书出版最后的关键时刻帮助我们寻找清晰的图片资料。感谢刘立编辑的诚恳相邀和耐心细致的工作。感谢柳冠中、何人可、许平教授为这个中文版写作推荐序,相信这几位硕学前辈的推荐序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本书的旨趣。 最后,本书的翻译最终完成,也是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20世纪西方设计伦理思想研究”提供支持的一个结果。作为“设计经典译丛”的第一本书,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对当代中国设计和设计学科的健康发展有所裨益。 周博 2012年11月 于北京中央美术学院 书评(媒体评论) 十足振奋。 ——《时代》杂志 阅读本书的快乐,很多时候来自作者笔下生动的意象和直截了当,作者据此十分强烈地表达了其观点。他的读者远不止那些设计行家。 ——《设计》杂志 时代巨变所导致的各种状况使人类的烦恼有增无减,而维克多·帕帕奈克却在这本书中如此有力地处理了这些问题。他把幕布拉低到了这样一个历史场景,大地上的人类完全被破坏…… ——R巴克敏斯特富勒 许多职业设计师口袋里都装着帕帕奈克这本《为真实的世界设计》,这本书让设计师明白,他们真的可以改变世界。 ——《多莫斯》(Domus)杂志 他的逻辑和情感与现在最优秀的美国青年反感工业社会的扩张是协调一致的。 ——《纽约时报》当代书评 他的著作触摸到了时代的脉搏。 ——设计史论家 唐纳德·J·布什(Donald J.Bush)这部著作已经成为一部“关键文本”,是“负责任的设计运动”的《圣经》。 ——奈杰尔怀特利(Nigel Whiteley) 《为社会设计》作者这里有大量警示的、娱乐的与恐怖的例子。 ——《新科学家》杂志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