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行走文丛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陈为人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行走文丛》编著者陈为人。

陈为人从晋西南,沿着黄河中游踏勘,考察,走访,穿越在千百年的古城、关隘、荒村、禅寺……他以史家的眼光,诗人的情怀,饱蘸着浓墨谈古论今,记述他眼中的人文地理、民间传说、文物古迹以及相关的流传漫长岁月的诗词戏曲小说哲理,从容思考连带着一丝俏皮将其融汇一炉,使人深深地品味到那悠远的历史精神血脉是那样值得珍视,延续至今好像仍在我们身上流淌。这样一部厚重丰满又有情趣的文化随笔,将会给予人们更多的思索和回味。

内容推荐

《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行走文丛》编著者陈为人。

《走马黄河之河图晋书/行走文丛》内容提要:黄河落天走山西。黄河从源头起到入海口流经几个省份,在山西省地界,从入晋的源头偏关县起顺流而下到垣曲县出共走了十九个县。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独特地理环境,成就了古老文明的发祥,这里有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成为炎黄之祖、华夏之根,一个民族的发祥地。作家陈为人沿黄河中游考察了沿途的的文化古迹,。走马黄河,透过作者的视野和对沿途历史文化的考察,为我们展示了一幅万里黄河的历史画卷,书写了一部新的“河图晋书”。深度探讨了华夏文化中的性话题、选贤禅让及血统传承的演变及伯乐相马传说的演绎,并对黄河沿岸故里人物侧重研究,如荀子、杨贵妃、王安石、元好问、阎锡山以及涉及的文学作品《杨家将》《西厢记》《三国演义》,作者结合大量的典籍史料,分析了各种文化现象的历史根源、一些传说的真伪,对文明历史进行了较深刻的再思考,是一部兼具史料价值与文化思考的随笔散文。

目录

引言 

后土祠展开“性想象” 

性记忆来自原始造化 

天造地设鬼斧神工的性象征 

民族潜意识中的生殖崇拜 

“人神交合”和“昭明之气” 

从“英雄母亲”到“丁克家庭” 

禹王庙江湖庙堂大碰撞 

孔子日:大哉尧之为君 

尧传舜的儒家学说意义 

救星很容易变为独裁者 

太史公讳言“家天下” 

“选贤禅让”演变为“血统传承” 

权杖由“耒耜”魔化 

“伯乐相马”出白虞坂道 

找千里马找回个癞蛤蟆 

“伯乐”与“猎头” 

伯乐是这样驯化千里马的 

罗丹那尊“人首马身”雕塑的哲学寓意 

现代伯乐可能昕瞳千里马的语言 

苟子故里之争 

横看成岭侧成峰,谁识庐山真面目 

苟子身上闪烁的批判精神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苟子的“强国梦” 

秦始皇——“众里寻他千百度”的选择结果 

“雅儒”异化为“犬儒”的轨迹 

伟岸塑像下的“阿喀琉斯之踵” 

引子:对话死魂灵 

身世之谜 

婚配之谜 

宠幸之谜 

情敌之谜 

谗言之谜 

祸国之谜  

马嵬之谜  

生死之谜  

尾声:芳迹何处寻  

残阳何意照空城  

李陵碑下成大节  

正史与传说的叠影  

司马迁为李陵辩白  

余太君大义灭子全忠孝  

另有一座“李将军碑”  

温公祠展开的历史画卷  

“熙宁新政”引出《辨奸论》  

改革派很容易蜕变为既得利益者  

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  

司马光和王安石一对“拗相公”  

历史把“分道扬镳”化解为“志同道合”  

杏花碑前沧桑大历史  

《雁丘词》展开的话题  

君不见并州少年夜枕戈  

“市隐斋”与“寂寞心”  

且莫独罪元遗山  

《骤雨打新荷》所透出的颓唐沉沦隋绪  

国亡史兴,己所当任  

从《雁丘词》到“元遗山祠堂”  

普救寺谱写的爱情篇  

元稹《莺莺传》的社会学意义  

《西厢记》辉煌中的“灯下黑”  

《小二黑结婚》成为《西厢记》的姊妹篇  

蛙呜大合唱中的癞蛤蟆叫  

家谱也讳忌记录的“忤逆之子”  

命运与抱负之间的悖论  

帝王之术的再认识  

载舟覆舟的辩证法  

矛盾之处正是深刻之处  

“黄袍加身”是老谱的不断袭用  

罗贯中与杜甫谁看人更准  

歪批三国到如今  

阎锡山的“不可迷信,亦不可迷不信”  

阎锡山在孙中山和袁世凯之间首鼠两端  

三人照背景的三人行  

阎锡山“在三颗鸡蛋上跳舞”  

“中的哲学”与“横竖政治”

试读章节

其实,禹确立皋陶为自己的接班人颇有“权术”的意味。禹即位时,皋陶已是风烛残年。冰雨永恒在《大禹的故事》中披露了这样一个细节:禹即位后,去探望病中的皋陶,回来后对大臣说:“前日柏成子高责备我,我原想和皋陶商量,怎样明刑弼教,以为补救的。不料皋陶老病愈深,不能出来。今日朕亲去访他,见他行动艰难,语言蹇滞,实在不好和他多说,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你看可叹不可叹呢!”言者无心,听者有意。从这番话中,我们难道听不出禹举荐皋陶的言外之意吗?后来,果不出禹所料,“将有禅之意,未及禅,会皋陶卒”。(见《正义》篇皋陶先于禹撒手人寰。此后的举荐伯益,就有点为时势所迫,迫不得已了。

“选贤禅让”演变为“血统传承”杜富山在《华夏上古志》…一书中,记载了禹选举接班人的情节:

还在禹王去世的前几年,他也曾仿照着尧舜的样子,召开过部落首领的会议,推举过自己的继承人。他先是推举在帝舜时就掌管刑法的皋陶,但不久,皋陶就因病去世了。后来又进行商议,一致推举伯益做他的继承人。……伯益是仅次于大禹的一位英雄。可是随着私有制和社会分工的产生,人们把职位和权力也看成私有的了。在帝舜之时,还能通过协商,推举戎人首领禹来继位。还选用了不少夷人、狄人来担任重要官职,可是到了禹的时候,就常常是靠着“王权”来维持局面了,而且他要千方百计不使这种王权旁落。伯益是夷人的首领,这就不能不使戎人禹考虑。偏偏伯益功劳卓著,威望极高,首领会议上又都一致推举他做自己的继承人。禹王感到众怒难犯,只好顺水推舟,答应下来。为此事,禹王好几天都没睡好觉。后来他想到,自己所以能顺利地继承舜位,一是当年治水有功,二是舜选定自已继位之后,就把治理天下的大权交给了自己。如果我也效法当年舜的做法,将来的大权定会真的落到伯益手里。我何不只给伯益一个继承人的空名,而把处理国家政事的实权交给自己的儿子启呢?禹王依计而行。几年过去了,伯益虽为禹王的继承人,却没有一点新的政绩。他过去办的那些好事,在人们的头脑中也渐渐淡漠。相反,启在人们r心目中的地位,却一天天地高了起来。善于治水的大禹,当然懂得什么叫“因势利导”,他要为儿子启的接班做到“水到渠成”。

大禹继位后,多次进行了“领导班子”的调整。有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野无遗贤”。既然是“举贤”,当然“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就是在此“不拘一格用人才”的幌子下,夏启的许多狐朋狗友都冠冕堂皇登人“庙堂”:一个姓既,名将,擅长于武事;一个姓轻,名玉,擅长于理财;一个姓季,名宁,擅长于吏治j一个姓杜,名业,擅长于教育。还有然湛、施黯、季宁、扶登氏、登封叔等,统统使用起来。启正是在父王的支持下,植羽蓄势,逐步形成了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的“太子党”。

当然,禹的伎俩并不是没有明眼人看出,冰雨永恒在《大禹的故事》(来源于网上)里有一段大禹与隐士东里槐的对话:

大禹问:“寡人看汝颇有才识,何以隐居不仕?”

东里槐道:“遇到这种时世,做什么官呢?”

大禹听他口气不对,便问道:“寡人多过失吗?”

东里槐道:“多得很呢。从前尧舜之世象刑以治,现在你改作肉刑,残酷不仁,是乱天下之事一也。尧舜之世,民间外户不闭,现在你做城郭以启诈虞,以兴争斗,是乱天下之事=也。尧舜之世敬奉鬼神,而不尚神道,你在涂山之会时,应召那些神呀、仙呀来凑热闹,是乱天下之事三也。又排演那些干戚之舞,威胁诸侯,是乱天下之事四也。尧舜之世,不亲其子,丹朱、商均早封于外;现在你的儿子启却留在都中,与各大臣交给?干预政治,将来难免于争夺权位,是乱天下之事五也。尧舜均贵德,而你独尚功,致使一班新进浮薄之少年遏事生风,以立功为务,是乱天下之事六也。尧舜重农事,而你尚I匠,是乱天下之事七也。在这样的时代,我哪里还能出来做什么官呢!”大禹说:“你难道没有听说过与时俱进的话吗?”东里槐说:“你的国家有尧舜时期治理得好吗?连老祖宗办到的事你都办不到还奢谈什幺与时俱进!”

舜对禹的“政治手腕”,也并不是没有一点警醒和觉察。舜在九嶷山作“九悲之歌”时,已流露出对交班给禹的一些疑虑。后来,在准备禅让前,舜对禹又说了一番意味深长的话。

《尚书·大禹谟》中记载了舜这样对禹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大概可以这样理解此话的含义:人都是凡夫俗胎,胸臆中总有两颗心,一个叫人心,一个叫道心。人心最危险,道心最微妙。两者之间,时时刻刻在那里做着生死搏杀。人心战胜道心,就堕落为小人:道心战胜人心,就上达成君子。是放纵人心还是固守道心,往往就在人的一念之间。一定要把持住心中的这架天平。禹的“道心”终究没能抵御住“人心”的腐蚀进攻,在经历了一番激烈的心理斗争后,还是选择了一条反尧舜之道而逆行,把帝位不传贤而传于子了。

启继天子位后,马上着手诛灭益的势力。他给出一个“益欲谋反”的欲加之罪何患无辞的罪名,遂以讨逆之名起兵,杀伯益以及亲近者2(1万人。后又有居住于陕西中东部的有扈氏,不满启改变传统禅让做法,居然搞起了家天下,于是,公然扯起了造反的旗帜。这场绵延数年的王位争夺战,使天下战乱,数十万人死于非命。

《战国策·燕策一》和《韩非子》都记载了启为了巩固王位的征伐战。屈原的《楚辞·天问》中说:“启代益作后,卒然离孽,何启惟忧而能拘是达?皆归射鞠而无害厥躬,何后益作革而禹播降?”屈原的话说得云遮雾罩,显然也是出于某种忌惮,而郭沫若在《屈原赋今译》中,就说得比较明白了:“夏启代替伯益做了国王,而终于杀死了伯益。从失意的情况中,启为什么又能够转入得意?未行征诛,同受禅让,为何伯益失败,夏禹繁昌?”胜者为王败者寇,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不是连一向为后世称为史圣的太史公,也对此事给出:“禹子启贤,天下属意焉”,“虽授益,益之佐禹日浅,天下未洽”这样的历史结论?P35-P37

序言

黄河中游的山西,由于“表里山河”的独特地理环境,“山河环护”,保证了古人类生存居住所必备的先提条件。所以,尧都平阳、舜都蒲坂、禹都安邑,山西成为炎黄之祖、华夏之根,一个民族的发祥之地。山西芮城风陵渡距今180多万年的旧石器时期西侯渡遗址和距今6、70万年的合河遗址;山西襄汾县距今2、30万年至5万年的丁村遗址;山西沁水县距今1万多年石器时期的下川遗址;山西吉县距今1万年左右的柿子滩遗址……现存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200多处,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数以千计。这块土地有着蕴藏丰厚的文化积淀。

地灵人杰,黄河文化孕育了黄河儿女。上自神话传说中的“女娲抟土造人”、“鳏禹治水”;到《诗经》中采风于山西境内的《魏风》、《唐风》;到春秋集大成者的思想家荀况;到鹳雀楼上高吟一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而名震天下的王之涣;新乐府运动的领军人物白居易,文名盖世的柳宗元、元好问、温庭筠、司空图,元杂剧四大家的关汉卿、白朴,撰写《三国演义》的罗贯中,编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再到四大美女之貂婵、杨玉环,女皇武则天,武圣关云长,名将薛仁贵、杨家将……真可谓群星灿烂。

我身居山西半个世纪,却一直无缘走近黄河,真正是“咫尺天涯”。

2010年,山西作家协会组织“山西作家黄河采风团”给了我一个机遇。使我得以于五月、六月、十月三次“走马黄河”。从黄河的入晋源头偏关起始,沿黄河顺流而下,河曲、保德、兴县、临县、柳林、石楼;永和、乡宁、吉县、大宁;河津、万荣、临猗、永济、芮城、平陆、夏县、垣曲等,走了十九个县。

此次黄河采风,为我提供了一个“庙堂话语”与“民间话语”碰撞的契机。正是阴电阳电的碰撞,才有了划破如磐如漆历史夜空的一道闪亮。

我们“人之初”,从四书五经、儒家学说起始,一直到郭沫若、范文澜的“一个阶级胜利了,一个阶级消亡了,这就是历史,这就是几千年的文明史”的阶级划分历史观,再到马列主义学说联共布尔什维克红色经典,历史泛化为一部部古籍经典中言之凿凿的文明。然而,这些经过“秦始皇焚书”后的幸存洁本;这些经过历代大儒和众多御用文人们提炼升华后的高头讲章,说到本质乃是反映着庙堂的权势话语,早已疏离了鲜活灵动的历史,隔膜在“央视讲坛”和“名校高院”的喋喋不休之中。更有甚者,千秋青史谁裁定?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胜利者是信口雌黄指鹿为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霸道话语。难怪白居易发出感喟:“朝真暮伪何人辨,古往今来底事无”。历史成为任人涂抹的“京剧脸谱”。

蒙文通先生的《古史甄微》一书,认为中国文化分为三系:即齐鲁文化、荆楚文化和三晋文化。儒家文化正是以孔氏齐鲁为根据地,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了封建社会几千年主流话语的地位;《山海经》、《楚辞?天问》是荆楚文化的代表,富有理想主义浪漫主义的色彩;而三晋文化则是“鉴古知今,秉笔直书”的现实主义源头。文天祥在《正气歌》一诗中有一名句:“在齐太史简,在晋董狐笔。”表达得正是这层含义。三晋黄河文化是“凤凰涅槃”,在兵燹战火中一次次重生再生;三晋黄河文化像“河图洛书”,历经黄河“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的改道,沉淀积叠为蕴涵丰盈的岩层记忆,留存在江湖口耳相传的民间话语中……

“是谁带来远古的呼唤,是谁留下千年的期盼”,这一切都等待着开掘者的足音。

俗话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此次“走马黄河”,万里黄河为我展开了宏大浩瀚的历史画卷,使我获得了一个观察三晋黄河文化的新视角,让我有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领悟与感受。

万里黄河为我捧出了“河图晋书”。

书评(媒体评论)

一次“走马黄河”的旅行,为作家陈为人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三晋黄河文化的契机,成就了这部不无奇特的“河图晋书”。后土祠对于”性话题“的挖掘辨析,禹王庙对于“家天下”的拷问追思,虞坂道对于伯乐与千里马关系的再度求索,温公祠对于《辨奸论》的深人反思,叙事生动,说理透辟,可以把读者引领到历史文化的长河之中,体会思想的快乐。

——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评委,著名评论家王春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1:3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