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
分类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作者 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编委会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编委会编著的《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傅任敢先生自清华大学求学时期起就已投身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大业之中,他以“民族复生”为教育发展之价值取向,以“完人”为教育培养之目标。为此方向与此目标,傅任敢先生积极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保守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勇于实践,积极思索,批判旧教育,力行新教育。傅先生由衷地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生命最后之光投射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之上。

内容推荐

《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编委会编著的《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浸透着其家人、故旧、学友与弟子对傅先生的缅怀之深情,表达了他们对于傅先生无尽之追念。其中重庆清华中学傅先生门生的回忆占有相当的篇幅。在他们毕业六七十载后还以感动之情在耄耋之年述说着傅先生为师之高尚德性,展现着作为一校之长的傅任敢先生教育精神、思想、实践之时代穿透力。他们称傅先生“严师”、“慈父”,用各种感人至深的经历,述说着深切的记忆。我们这些读者无不为之动容。一起来翻阅《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吧!

目录

序王长纯

第一部分 评述傅任敢先生的文章

一个献身教育事业的人——记傅任敢教授李锐

一位平凡而伟大的教育家——傅任敢同志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王介平

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傅任敢教授魏泽馨

傅任敢教授译《大教学论》和《教育漫话》跋陈侠

怀念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齐世荣

学习博任敢校长“君子贵有恒”的崇高品德周智佑

师德的丰碑——缅怀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马啸风周发增

吸取中外教育遗产的精华曹国智

傅任敢先生的教育教学思想张裕康

缅怀傅任敢先生的教育思想皮明才姚先启

傅任敢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独创性邱平济

傅任敢以学为本的育人之道探析丁润生

试论傅任敢前期教育思想的核心价值取向王晓华

执著的追求深刻的思想——傅任敢先生与北京师范学院周发增

他“五育并举”而非“四育并重”丁润生

弘扬傅任敢教育思想,为科教兴国培养人才——重庆清华中学首届“傅任敢

教育思想及实践研讨会”追记傅慧玲陈丽君赵海沧谭昌铭

“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之研究”开题论证会和结题会相继在首部师大举行张增田

重庆清华中学第二届“傅任敢教育思想及实践研讨会”简报蒋兆频邓朝阳

一位脚踏实地的教育家张琦

傅任敢校长教育思想的本质是教育救国赵海沧

传承中国优秀文化教育思想的探索者刘先齐梁国政

傅任敢对高校办学体制的远见卓识丁润生

试析傅任敢教育思想中的宝贵精神彭兴

对傅任敢校长教育思想的切身体会刘先齐

傅任敢先生在“渝清”创建中的历史功绩皮明才

试议重庆清华精神皮明才

现代教育家成功办学的范例——简述傅任敢与重庆清华中学马啸风曹薇

对傅校长“关心时事、不参加实际政治活动”口号的初步研究冯世新

重庆清华中学的考试和淘汰制度是合理的梁国政

真诚办学蜚声遐迩课程改革独树一帜向启林

傅任敢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与当今清华中学素质教育戴兆祥郑家舜

傅任敢校长“学校家庭化”的办学思想尹先国

早期重庆清华办学的成效(论点辑录二则)张辅枢胡甫庥

对开展“博任敢教育思想研究”的建议(论点辑录二则)王展飞梁国政

第二部分 追思傅任敢先生的诗文

在重庆清华中学周年校庆会上的书面讲话杨仁

怀念我的兄嫂傅举晋

怀念长兄傅任敢傅举孚

永远的怀念傅乐生傅平生傅渝生

温暖的家傅乐生傅平生傅渝生

回忆大伯伯——傅任敢先生傅梅

我的大伯父傅任敢和他的译作(教育漫话)傅东

对任敢同学的片段回忆曾炳钧

纪念人民教育家傅任敢逝世一周年尚传道

教坛建树声名美学术流芳气字昂熊仲晖

致平生函王介平

清华碎语王振华

傅任敢的教育理念与工作风格王振华

对傅任敢校长办清华中学的回忆李儒明

师生们的衷心企盼(纪事辑要二则)邵正祥姚先启等

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的傅任敢校长严伟年

老师的高风亮节值得学习张其炯

致傅平生的唁函汪国桢

深入挖掘傅校长教育理论的宝藏陈元嘉

回忆与思念李安澜

缅怀傅任敢校长几件事秦文亮

没有傅任敢校长的关怀,就没有周光耀的成才秦文亮

咏傅任敢校长诗一首刘中一

傅任敢老师的人格风采张其锟

花溪三载受益终生张其锟

傅校长的恩德深厚奚震吉刘亚兰

旧时月色奚震吉刘亚兰

深切的怀念鲜继根

怀念傅校长钟德钧

良师益友曾文元

花滩育桃李师表万代传杨礼俊(丁固)

感谢与致歉何世湘

缅怀敬爱的傅任敢校长昊祥林

花溪在我心中昊蔷珠

永世难忘师生情胡甫庥(胡平)

他对莘莘学子的爱卫道治

永记清华师生情清华精神代代传樊隆图

清华中学琐忆粟明华

纪念傅任敢校长百岁诞辰郭维钧

悼傅任敢校长逝世二十周年刘泽夫肖茂华

弘扬傅校长的崇高教育精神赵世方

深切怀念我的恩师陈家骧

千秋功业待传颂胡荣志

终生难忘肖焕雄

清华园内的一粒种子季怀民

民主与进步的校园尹栋梁

怀念万世师表——傅任敢校长董映雪

回忆傅任敢校长二三事梁国政

一个难忘的印象周智佑

傅任敢的办学精神和伟大爱心冯桥英

探望傅校长曾则鸣

怀念重庆清华,怀念傅任敢校长蔡方达

我们是傅校长的一群小房客廖幕侨

试说清华的清新空气王永龄

循循善诱爱国育人魏树勋

他是我永远的怀念陈炜

自强不息勤俭节约钟声

我要读书胡振纪

回首母校感念校长(纪事辑录五则)

王报国莫景芳刘明远严家骐王履飞

难忘的起步——长沙清华中学师生的追忆尹岳中

傅任敢同志在十一中的一些事迹雷通衢

何惧炎凉育英儒

屈惠英吴山梅邓兰如谢惠灵雷文娴张特民高滨林玉芝

独立人格·独到见识·独特建树马啸风

第三部分 傅任敢先生生平资料

深切悼念傅任敢教授北京师范学院傅任敢教授治丧委员会

傅任敢先生编年事略杨仁傅平生傅渝生傅乐生

傅任敢先生教育言论选辑傅渝生丁润生傅平生傅乐生

附录(教育札记一篇)傅任敢

傅任敢先生主要著译目录扬仁傅渝生傅平生傅乐生

载有傅任敢先生相关资料的书刊文献目录傅平生傅渝生傅乐生

研究与纪念傅任敢的诗文目录杨仁傅平生傅渝生傅乐生

第四部分 杨仁女士纪念文辑

杨仁女士编年事略傅渝生傅平生傅乐生

杨仁女士纪实性作品

东征忆语——中国第一支出国比赛的女子篮球队东征纪实杨仁

想你,妈妈扬仁

追思杨仁女士的文章

名门·名校·名将成波文

清华情北京行陈文新

永远的怀念——沉痛哀悼杨仁老师刘先齐

怀念傅妈妈何文仁

深切怀念杨老师王振兰伍昌裕

怀念杨仁老师张显义

跋一部弘扬清华精神的华彩交响乐丁润生

后记马啸风

试读章节

傅任敢教授是北京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文教委员会委员,是一位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1982年1月24日病逝,终年七十七岁。傅教授几十年从事教育事业,呕心沥血,其精神深深地植根在他的师友、学生心灵深处,受到了大家的怀念。

傅教授在全国解放前,在长沙市明德中学工作过,在重庆办过清华中学,还创办了长沙清华中学;建国后,创办了北京十一中学,主持了北京四中校务。二十年间,他专心从事中学教育,在实践中,理论联系实际,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

1939年,清华大学派傅教授担任重庆清华中学校长。十年期间,该校成为一所政治上进步、教育质量较高、在西南地区享有盛誉的著名中学。

傅教授办重庆清中,首先是德、智、体、美并重,积极提高教学质量。在德育方面:着重养成学生的服务与劳动精神,并教育他们重视实践。在服务方面:如救护抗日受伤飞行员与士兵,协助过境部队,为难民与保育院幼儿募捐,互相救济贫苦同学,开办平民小学。在劳动方面:学生自己搬运粮食;租用水田自建操场;在迁校时,发动师生搬运等。

重庆清中的训导组织是班导师制,但从本质上与教育部当局的导师制不同。教室旁边都有导师室,每班导师只教该班一门主科,因此从时间与空间上都有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条件。班导师决不干涉学生思想,也不干扰学生看进步书刊,学生在作文、日记与壁报上可以尽量发表意见。因此班导师是学生求进步的启示者与保护者。

在重庆清中,傅教授还提过一个特殊的口号:“关心时事,不问政治。”他的意思是学生对于政治应有正确的认识,所以要。关心时事”;但他又怕学生贸然行动起来,遭受牺牲,所以要“不问政治”,特别是不要参加反动政治活动。因此,许多重庆清中毕业生都认为,这个口号在当时起了很好的作用。“关心时事”,要求学生不要闭门读书,要时刻关心国家大事;“不问政治”是一个策略的提法。实际上傅教授对学生参加“反饥饿,反内战”的罢课示威游行等活动,从未干涉,对参加重庆“反饥饿”斗争被捕的教师,竭力营救。为了帮助学生关心时事,学校既订有《中央日报》,也订有《新华日报》。图书室还有不少进步书籍,同学们当时就读到了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书。傅教授为了鼓励同学看报,培养讲话的能力,在每天晚饭前的集会上,用抽签的办法,让一位同学上台讲当天报上的新闻。

在智育方面:他很注意慎选师资,改革课程,选择教材,加强作业,认真考试。教师大多数是国内有名大学毕业而思想进步的人,如发现有思想反动的或生活作风不好的教师,期末解聘。对于中学课程,没有完全按照教育部规定办事,他觉得中学课程太繁重,于是减少科目以去繁,减少课时以去重,停授了几科,使每周上课不超过二十几节。对于教材改革,高中语文、历史自编讲义,高中数学、英语,多用外文原版书,并增加“现代知识”一科,暗中灌输新思想。他自己兼教高中文科班的英语,买了不少英文小故事书,让学生课外阅读。他对课外作业与考试要求严格,使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所以,清中的毕业生升人大学后,就可以看外文书籍,用英语作文和写信。对于自然科学,重视实验,用募捐和购买的办法。几年时间就设立了化学、生物实验室,可以让学生自己实验,物理课做到了教师课堂演示。他对于课外阅读极为重视,学校经费不足,购买书籍有限,就劝房主王家,捐出一套《万有文库》,又发动学生捐书,一举成立了一个图书室。

在体育、美育方面:他很重视修建操场,每学期要举办一次校内运动会或游泳比赛。每天下午第三节课是体育活动时间,教室关门,学生一律到操场上去。当时学校缺美术,音乐教师,他就创建一种教生制度,选出擅长的同学担任教学,名曰美术教生、音乐教生,并劝说房主王家捐出他家中的钢琴,请校内一位会弹琴的老师教学生。学校有歌咏队、话剧团等,每学期要举行歌咏比赛,话剧演出,有时在星期六晚上举办文娱晚会,由师生共同演出。

他强调以民主、认真为办学工作方针,做了一些别人所不敢做或不愿做的事。例如学校开办不久,就组成了学生自治会,校内许多事情都交学生自治会来办,学生伙食也由学生自办。平时鼓励学生投意见书,批评学校的工作,对学生提出的问题,经常予以解答。每学期末印发全校工作检讨表,表上印有“善意批评,积极建议,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十六个字。此表由学生填写,概不署名,作为改进校务的资料。校长工薪与普通教员相同。该校在重庆解放前一年,即在学生中成立了学习与生活小组,每班办有墙报,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学校不审稿。对全校关心的问题,组织师生讨论,最后总结,统一认识。如男女学生同班问题,如学校由江北胡家湾迁往南岸土桥新校舍时的搬迁问题,都是充分发扬民主,而不简单从事。因此,整个学校学术空气浓厚,民主空气活跃,师生敢于发表意见,爱国的、民主的热情,阵阵高涨。P22-23

序言

《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的编者要我为该书写序,在此之前,傅任敢先生的三位女儿在筹划文集时也曾提及此事。我十分感谢他们的信任。作为傅任敢先生教育实践与思想的研习者,我对傅任敢先生怀有深深的敬意。

傅任敢先生自清华大学求学时期起就已投身于中国教育现代化大业之中,他以“民族复生”为教育发展之价值取向,以“完人”为教育培养之目标。为此方向与此目标,傅任敢先生积极传播现代教育理念,保守中华民族优秀教育思想,勇于实践,积极思索,批判旧教育,力行新教育。傅先生由衷地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将生命最后之光投射在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之上。

《文集》浸透着其家人、故旧、学友与弟子对傅先生的缅怀之深情,表达了他们对于傅先生无尽之追念。其中重庆清华中学傅先生门生的回忆占有相当的篇幅。在他们毕业六七十载后还以感动之情在耄耋之年述说着傅先生为师之高尚德性,展现着作为一校之长的傅任敢先生教育精神、思想、实践之时代穿透力。他们称傅先生“严师”、“慈父”,用各种感人至深的经历,述说着深切的记忆。我们这些读者无不为之动容。

时下倡导教育家办学,但是“教育家办学”讲的不可能是时间逻辑,一般而言,不可能先成为教育家,然后到学校主持工作,更不可能做“校长都是教育家”的全称判断,那不符合实际情况。教育家办学,我以为首先讲的是意义逻辑,也就是办学者应当热爱教育,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有大德大道;懂得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精心育人;有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思想;锐意进取,百折不挠。

傅先生可以说是这方面的楷模。所谓教育家办学,首先是指办学者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与对年青一代的热爱去办学。1939年,傅任敢就任重庆清华中学校长,在艰难困苦条件下创办重庆清华中学。这一时期正值抗日救亡的历史关头,为抗日,为民族复生,他投身于培育新人的大业之中,励精图治,正气凛然,在极其复杂和艰难的环境中探索学校发展之路,识卓志坚,办学成绩斐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教育家办学的范例。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傅先生曾主政重庆清华中学、长沙清华中学,以抗战救国为己任;新中国成立后他主持北京市第十一中学工作,则以建设新中国为学校教育的出发点。不论哪一时期,傅先生办学都是以祖国和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并为此不惜自己的一切。傅先生门生对老师的追忆也是呼唤教育者的社会责任感,校长的一切要以社会进步的需要、儿童成长的需要作为办学的准绳,精心育人,切不可将祖国的前途、大众的利益扔到脑后,只图自己个人的荣誉与升迁。

教育家办学的第二层意思是校长要尊重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傅先生在任校长期间竭力根据儿童的特点和教学规律,根据内外环境,设定学校的发展路径和办学的具体策略。正因为如此,傅先生在抗日战争期间,把重庆清华中学办得奋发向上,硕果累累,为民族抗战和尔后的建设,移风易俗,作育人才。其办学实践收一道同风之效,负笈而至者,络绎不绝,望风而趋,蔚然称盛。反观今日之学校,一些校长急功近利,忙于做表面文章,追求轰动效应,并没有把按教育规律办事放在办学的重要议程,以致学校出现很多违背教育规律、漠视儿童发展特点的事件,其结果是表面上热热闹闹,而实际上教育质量在滑坡,在学生道德成长上、知识掌握和能力形成上、在学生个性发展上都有很多值得检讨的问题。

教育家办学的第三层含义是校长不仅要按教育规律办事,更应是一个教育研究者,特别是校本教育研究者。世上没有完全一样的学校,每一个学校的成功要靠校长成功地解决自己学校的问题。校长应当直面自己学校面临的问题,从理论与实际结合的角度,不断地解决教育教学中不断涌现的问题,并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形成自己的教育理想和办学思想。只有这样,校长才会高屋建瓴,破解难题,而不是就事论事,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傅先生就是在办学实践中努力探索,认真吸纳现代教育理念,知行合一,形成自己的办学理念并实践之。在重庆清华中学的办学实践中傅先生着力于教师队伍的建设,用现代教育观念不断改革课程和教学内容,倡导德智体美健康发展,注重劳动教育,艰苦创业,民主管理。经过十一年的艰苦努力,重庆清华中学成为西南一所著名的中学。其根本标志是形成了培养抗战救国、抗战建国有用人才的办学思想与经验、机制与策略。傅先生以自己的教育思想统领学校的各项工作,以教育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探讨推动学校的发展。他表现出极大的教育激情与教育创造力。而这正是我们今天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办学水平所需要的。校长的教育激情与教育创新精神是十分可贵的。舍此,不可能办好一所学校。

教育家办学的第四层意思是办学要锐意进取,百折不挠。教育是困难的事业,办学者要面临来自校内外的诸多压力,会遇到很多困难和挑战。傅先生创办清华中学时和师生一起奋斗,从修建校舍到办学的方方面面,莫不是顶着困难上,一步一步地开辟发展的路径。重庆清华中学和长沙清华中学的成功,北京市第十一中学最初的发展可以说都是傅先生率领广大师生艰苦奋斗的硕果。

当然,教育家办学还有历史逻辑。历史逻辑提示我们,过去不可重复,精神可以继承光大。傅先生主政的重庆清华中学不町复制,但是,继承先生的精神,办学者则可在21世纪的中国脚踏实地有所作为,创造新的辉煌。同时,不同历史时期教育家办学就会具有不同的时代特点。今天谈教育家办学又有现今时代的内容,这就要求办学者观察教育具有全球视野,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牢牢把握住公平与正义,坚决反对腐败与浮夸,以人为本,育人为本,教师为本,实现学校的民主管理,遵循现代教育理念,办好中小学校。

综上,教育家办学,不是给学校管理者戴上教育家的光环,不是浮躁轻率地给一些校长冠以教育家的头衔,更不是以一己私利为考量去搞媒体炒作。教育家办学是时代要求学校管理者负起社会的重任和人民的嘱托,视野开阔,遵循教育规律,努力研究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不谋私利,志在远大,不屈不挠,团结师生,沿着正确的方向引领学校发展。

傅先生之所以能成为杰出的办学者,绝非偶然。他从青年求学时代便怀抱以教育促民族复兴的热望,不论是在清华大学读书时,还是在长沙明德中学和而后做清华大学校长秘书时期,都表现出高度的社会良知,直面社会种种弊病,或批判之或找寻问题的答案。在民族危机的重大时刻,已经是一个知名青年学者的傅先生义无反顾地参加到全民抗战大业中,作为清华大学校长秘书应梅贻琦之约,奔赴重庆,创办重庆清华中学,其后兼为长沙清华中学校长,为抗击日寇,为中华民族的复生呕心沥血培养人才。

从清华大学求学至毕业以后,傅先生对中国教育现代化的探索从未停止过,他笔耕不辍,撰写下了《<学记>译述》,著译百余文章,从不同角度,研讨教育问题,并且翻译出版了世界教育名著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洛克的《教育漫话》、安德娄的《生活的科学》、卢梭、福禄贝尔和色诺芬的《莉娜及其他》、裴斯泰洛奇的《贤伉俪》以及未完成的《福禄贝尔自传》,推动现代教育理念在中国的传播,并且在实际上,为他投身中学教育乃至而后从事高师教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学术基础。

应当说一说的是,傅先生作为一校之长主持全部校务的办学实践止于1954年调至原北京师院之时,但是他的教育活动与思索并未停止,而是开始了人生一个全新的时期,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奠基人,在长达28年的时间里,傅先生为首都师大教育学科的建设,为教育理论研究与繁荣,为高等师范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不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他都没有离开过自己所钟爱的教育和学术事业。先生一生淡泊名利,甘为人梯,无私奉献。应当说,傅先生正是在其全部生命的历程中把自己锻造成为一位真正的人民教育家。

文集中一些文字谈及傅先生的教育研究。不错,如前所述,傅先生的确是一位不倦的教育思想探索者,生命不息,探索不止。先生之所著所译之所以能永葆长盛不衰之学术生命,后人读之,历久弥新,睿智慑人,盖源于此。

文集的出版,是一件值得欣慰的好事,这可告慰傅先生的在天之灵,这也可使积蓄于傅先生学生们心中对先生的真爱之情在此得以抒发;文集的出版,是一件令人感奋的好事,这可激励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傅任敢为楷模,以实现教育现代化为己任,勤于思索,积极参与伟大的教育改革事业;这也可为今天的办学者提供对教育家办学的理解与可吸收的办学经验。

我们都知道,傅任敢亲属直接促成了这部纪念文集的编辑与出版。当然,不只是她们,还有傅任敢先生故旧友朋,重庆清华中学等傅先生曾主政中学的数届学子,长期以来,为傅先生纪念文集编辑出版之鼓与呼,此起彼伏,并施以多方支持。他们之中很多已是耄耋老人,有的甚至已逾九旬。且体弱多病。尽管如此,为社稷民族计,为中国儿童健康发展计,他们长期以来在不倦地推动此事。傅先生逝世后这些人就一直关心傅先生教育思想与实践经验的阐扬,呼吁全社会重视傅先生的教育遗产,亲自参与纪念文集的编辑与撰写工作。清华中学的校友们利用同学集会等机会,热情组织捐助,慷慨解囊。支持傅先生纪念文集的出版,傅任敢亲属婉谢了他们的好意,但是他们对傅任敢先生的爱戴永远留在了傅家姐妹的心底。远在海外的渝清校友也十分关注纪念傅任敢先生的文集出版事宜,经常询问,表达他们的由衷支持。

以上种种,充分说明傅任敢纪念文集的出版“得道多助”,这些老先生代表了傅任敢先生故旧友朋和众多门生的仁义与真诚。从这一角度看,我以为他们是这部文集编辑与出版的杰出推动者,功不可没。对他们摆脱世俗羁绊的为人、为文、做事我深感钦佩,他们对本文集编辑与出版的贡献理应为世人所景仰。

品读文集里那些魂牵梦绕、感人至深的回忆文字,倾听那些年事已高的重庆清华校友深情的述说,我感动不已。能做傅先生学生者,幸哉!为人做事犹如傅任敢先生者,善哉,伟哉。文集还充分体现了各位作者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之关注。我相信教育界同仁将勐志厥远,并桨同心,将先生之真正教育家精神传承光大。

能为此纪念文集,非为易矣。筹划者、编者酝酿、设计、联络、辑稿,审稿,改稿,统稿,直至校对、印刷出版,个中甘与苦非亲事经过者不能知其一二矣。

岁月不居,如白驹过隙,恍惚间傅先生仙逝已有30年了。我作为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的后来者怀着敬仰之意说了上面的话,以纪念这位真正的教育家。耿耿此心,载笃载诚,是为序。

2011.12

后记

岁月如流。到2012年,傅任敢先生离开我们已经30年了,傅先生夫人杨仁老师。也仙逝10年整了(这一年又恰值她诞辰100周年)。这就给他们的三位女儿积存多年的一桩宿愿——为父母出一本纪念文集。提供r加速运作与实现的契机。编辑文集的倡议一经传出,迅即得到傅先生夫妇的亲朋故旧、门下弟子、杏坛同仁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支持。文集定名为《真诚的教育家傅任敢纪念文集》(其中也包括纪念杨仁老师的内容)。

文集的编辑任务,是将家属提供的,300多篇纪念文章及有关文稿、手迹、照片、题词等,加以选取排比,提供给读者阅读,从而寄托人们对傅、杨的缅怀之情,而归根结底,目的在于弘扬他们宝贵的教育理念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对今天的教育发展和提高有所助益。

在编辑过程中,我们经过梳理,看到近30年来相关研究的发展脉络。从参与研究的人员结构上看,大致形成了三个团队。

第一个团队,是以杨仁老师及三位女儿(傅平生、傅渝生、傅乐生)为中心组成的。傅先生刚刚辞世,全国各地即发来唁电唁函和纪念诗文数十件,她们的工作也就开始了。前后持续30年,走访文化教育单位数十家,查阅书刊数百种,足迹涉及京、津、沪、汉、昆及川、湘等省市。她们不遗余力地搜集傅先生的学术遗产、生平资料和纪念文章,分类整理,加以制作。包括傅先生的著译300余万字,手迹数百页,评述与纪念性诗文300余篇,载有相关传记的书刊30册,图片数百幅,有关历史文献档案资科数百页;编写《傅任敢年谱长编》等7种,编写《傅任敢教育言论选辑》和《傅任敢著译目录》、《有关傅任敢文献资料索引》、《纪念傅任敢诗文目录》4种;抄写复制相关材料数百份。这些成果汇聚成一个宝贵的资料库,先后为《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傅任敢教育文选》、《傅任敢校长纪念文集》、《傅任敢教育文集》以及《中国近代教育人物像传》等提供了著译文稿和相关资料;请王长纯教授帮助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代教育人物像传》。

从基础教育办学方面看,傅先生最为成功的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办学地点在国统区,而当时傅先生还是一个“教育救国论者”。人们拘于某种定论,长期以来不敢或不屑于肯定这样的教育家。1982年傅先生病故。他的“右派”问题巳于3年前彻底改正,而全国又处于改革开放、思想解放的大背景下。傅先生的追悼会规格较高,北京师院(首都师大前身)党委书记兼院长崔耀先所致《悼词》将傅先生称做“有影响的爱国、民主、进步的教育家”,在教育的各个领域“都成绩卓著,多所建树”,“在解放后他所参加的政治运动中经受住了考验”。这就引起了各界的关注,启动了纪念活动的序幕,继而由重庆清华中学及其早期毕业生、其他校友为主组成的团队逐步形成了。

1979年10月,在京的渝清校友数十人聚会,见到了阔别多年的傅先生,一致感谢渝清的培育之思。(张辅枢校友首次提出为傅先生竖立塑像的倡议。)1982年傅先生逝世消息传来,大家回顾自身成长过程,饮水思源,深切缅怀,写了一批文章,同时,傅先生的清华大学学友、渝清同仁以及教育战线的人士也纷纷著文。其中,王介平、曾炳钧、尚传道、陈侠、曹国智、魏泽馨、傅慧玲、陈丽君、谭昌铭、张裕康等所撰诸文,在评述傅先生方面具有开创性。而且魏泽馨编辑出版了《傅任敢教育译著选集》。李锐(时任中央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则撰写了长文《一个献身教育事业的人——记傅任敢教授》,于1984年初发表。该文对傅先生作了全景式描绘。文末借用鲁迅先生的话,称傅先生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的~中国的脊梁”式的人物。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渝清为主的团队对傅先生的相关研究渐次出现组织化、规模化的态势。主要表现为:一是在出版的一批内部刊物登载了不少纪念或研究傅先生的诗文。二是召开了“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首届研讨会,会上有的校友声泪俱下地倾诉了对傅先生的追思,令人感叹欷歔。三是汇集出版了两本文集。其一是《傅任敢校长纪念文集》,其二是《水木清华 源远流长——重庆清华中学育人历史研究文集》。总之,这20年有数以百计的纪念与研究文章问世,严伟年、秦文亮、张其锟、胡平、刘先齐、赵世方、梁国政、周智佑、胡振纪等许多诗文受到读者关注。有的着重叙述傅先生教育救国的情怀,刚毅坚卓的创业精神,严师与慈父相结合的育人风范。有的侧重论述渝清、长清的办学特色:育人全面化,学校家庭化,管理民主化,思想开放化,办学自主化,等等。

进入新世纪的头十年,渝清和校友们完成了两项重大事项。其一,出版《傅任敢先生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其二,召开了第二届“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研讨会。《文集》的文章和研讨会的发言,与20多年前相比有所发展,从侧重感性的回忆,进到偏于理性的论析和教育层面的探讨。如皮明才、姚先启、邱平济、丁润生诸文,着重评述傅先生创建渝清的历史功绩,他从所传承的清华大学校训出发而倡导的渝清精神,及其办学实践中的独创性等,并指出:傅先生是现代教育家实施素质教育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教育思想植根于民主、自由和科学等理念,其教育理想和价值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位)。

对傅先生教育活动进行着力研究的,还有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团队。

傅先生是首都师范大学建校元老之一,在此工作生活了28年。到职之后他就精心讲授教育学公共课并潜心著述。而1958年被补划为右派,被剥夺了讲授教育学的权利,分配到历史系任资料员。尽管如此,仍利用业余时间完成了约80万字的两部教育著译,可惜在“文革”之初即遭抄没。他在历史系完成了多种译作,后来被誉为首都师大世界近现代史国家级重点学科的奠基人之一。只是教育界人士对此却知之甚少。1979年以来,傅先生虽年迈病重,学术上依然多所创获。总之,在首都师大的长时间工作中,傅先生的教育思想有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对许多现实的教育问题做了深刻阐述,对今天仍不乏启示。1990年,首都师大教科所编辑的《傅任敢教育文选》出版了,2005年《怀念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一文在本校《学报》发表,2006年《师德的丰碑——缅怀卓越的教育家傅任敢先生》一文刊出,一书两文唤起了人们对傅先生的记忆。随后,在各级领导的提议和支持下,首都师大“傅任敢教育思想与实践之研究”课题组成立。2007年10月召开了开题报告会。于是由具有不同学科背景的成员组成的一支团队,开始了有组织、有设计、以傅先生全部教育活动为对象的综合性学术研究。

经过近四年的努力,20n年7月,该课题组的最终成果《傅任敢教育文集》由教育科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其中包括课题组的专论,即《傅任敢的教育实践、精神与思想》(代“前言”),傅任敢的论著和译著,以及《傅任敢先生年谱》,全书约140万字。

综上所述,30年来的研究确实取得了很大进步,不但逐步引起了教育界和社会较广泛的关注,而且产生了一批触及根本性的研究成果。但毋庸讳言,目前的研究仍然有待深化,所获成果还是初步的。今后对傅先生的研究任重道远,需要努力提高。

近一年来,在吸纳三个团队为主的成果基础上,《文集》编委会将精选的百余篇诗文和史料奉献给公众。

在这里还需对本书的内容组成做一项说明,即本书除了纪念傅先生的内容之外,也用了六分之一的篇幅用于纪念杨仁老师。之所以这样安排,并非仅因杨老师是傅先生的夫人,而是因为傅、杨1934年成婚后,杨老师成了傅先生所从事的教育事业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上个世纪40年代渝清创业的年代,她全力辅助傅先生,并且成为傅先生办学理念的参与制定者和践行者;到1958年以后,傅先生处于政治厄运期,她支撑着傅先生继续顽强地为实现理想而奋斗不止;在傅先生晚年重病缠身时,她协助起草或校订教育论著;在傅先生辞世后,她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抢救整理傅先生的学术遗产。所以要认识傅先生,决不能忘记站在他身旁的杨老师。更进一步说,杨老师自身的从教经历和人格魅力,堪称教育战线的模范,足以供后辈崇敬、学习和缅怀。杨老师在学生时代是体坛名将,1931年作为中国第一支出国比赛的女子篮球队主力队员,远征日本、朝鲜,洗刷了“东亚病夫”的耻辱。此后,终生从教,作为一名教师和中学管理干部,总是自觉地探索教书育人的规律,而平时不惧困难的坚韧,与人相处的亲和,赢得了广大师生的爱戴。本《文集》载有杨老师的《编年事略》,师友弟子及女儿的纪念文章,以及杨老师撰写的两种纪实性自传作品。《东征忆语》记述赴日本比赛的经历。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教材。《想你,妈妈》,记述了既是中学教师也曾任周南女中校董的母亲勤勉、博爱、自强、追求进步的不平凡的一生,同时展现了杨老师从幼年到少年直至成长的历程,是一部家庭教育的好教材。

本书是傅平生、傅渝生、傅乐生姐妹策划并出资资助出版的,又共同参与编辑工作。本书设有编委会,编委会成员是(按姓氏笔画为序):顾问为张辅枢、秦文亮;主编为丁润生、马啸风、傅平生;常务编委为向启林、傅渝生;编委有刘先齐、陈丽君、张其锟、周仁禄、周智佑、赵海沧、袁芳、梁国政、傅乐生等。本书第一、二部分由丁润生、马啸风负责遴选并审改文稿,第三、四部分由傅平生负责文稿:资料的编写、审改及图片、题词的收集编制。在讨论确定编辑原则并初步圈选文选后,三位主编分别主持相关工作,并交换阅稿,全书最后由马啸风总其成。编委中除个别成员外,都是七八十岁的人了,但都心甘情愿、不遗余力地投人这项工作当中。限于自身的学力水平,工作中肯定有很多疏漏和失当,面对傅先生、杨老师的在天之灵深感愧疚,也有负热心读者的期望,为此谨致歉意,欢迎批评指正。

我们首先感谢本书收录的诗文的作者,没有他们的辛苦劳作与无私奉献,本书的编辑无从谈起。遗憾的是,未能与数篇诗文的作者或其家属进行联系,征询意见,敬希见谅。请见到此书后,与编委会联系为盼。

我们要衷心感谢李锐先生,李老以九十五岁的高龄,仍然持续地关切此书的问世,并且在几年前就预为本书题写了书名。

我们诚挚地感谢王长纯教授为本书作序,感谢书法家赵普题写墨宝。

我们对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胡越社长、策划编辑马岩深表谢意,他们的热情鼓励和具体指导,使这本书得以顺利立项、优质制作,谢谢!

重庆清华中学邓朝阳校长,袁芳主任,以及参与相关工作的李芳等老师们,多谢了!首都师大毕淑清老师承担文字录入和传达信息工作,也令我们感激不尽。

参与本书制作的每个成员都怀着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用我们的工作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添砖加瓦。编辑过程中,这种认识和责任感不断加强。2011年,温家宝总理曾看望获得科技大奖的科学家,九十五岁的叶笃正先生提出认真总结南开校长张伯苓和西南联大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的建议,得到总理的首肯。温总理又为《从中小学讲坛成长起来的杰出人物》一书作序,呼唤造就大批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家。我们编辑的这本书,致力于认真总结傅任敢先生的教育思想和办学经验,也是意在提供一个教育家的个案,如果能与总理作序的那本书起到一点呼应的作用,则幸甚之至!

马啸风

2012.1.于首都师范大学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9 1:5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