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周锐写中国(棋)》是“大侠周锐写中国”之《棋》,《大侠周锐写中国》该套丛书极具中国文化气韵的当代少年小说。故事情节扣人心弦,叙述语言简洁、幽默、冷峻,作品中融入了诸多典故、经典诗词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期待小读者在阅读中感知道义的力量和中华文化无穷的魅力。
《大侠周锐写中国(棋)》讲述了这么个故事:造假专家曲川发现了新财路——贩卖故事,他与知名小偷魏强强强联手、志在必得,却被当场识破!究竟是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值五十万赏金?
周锐创作的《大侠周锐写中国(棋)》讲述了:造假专家曲川发现了新财路——贩卖故事,他与知名小偷魏强强强联手、志在必得,却被当场识破!究竟是怎样可歌可泣的故事值五十万赏金?詹公塔、愧家庄、梅山坞——众人一路追寻丢失的棋子的秘密。无论是愧家庄的族徽,还是梅山坞的两个石人,似乎都在昭示着一种荡气回肠的侠义精神,代表着大侠周锐笔下的中华气韵。
那么,第二个问题就是——谁去把十三层高塔上的葫芦顶取下来?
人选已经决定,便是同为华光学校毕业生的鱼长跃和祝卿堪——准确地说,是以卿级武班的祝卿堪为主,长级文班的鱼长跃为辅。除了为《喜闻报》采访,鱼长跃还兼任了电视台的特约记者,因为要一边攀爬塔顶一边摄像,这对一般电视记者来说难度太大。
现在,鱼长跃开始使用小型摄像机,在塔前采访祝卿堪。
“祝先生,听说大尹集团会以詹公塔葫芦顶宝物见光为契机,组织有关内容的影视创作?”
“是的。我们估计,珍藏在詹公塔葫芦顶内的物品应与四百多年前本城发生的抗倭斗争有关。作为当年幸存居民的后裔,大尹集团感到有责任用影视手段重现那段不应忘却的历史。”
“祝先生,古塔年久失修,您不认为取下葫芦顶很有危险吗?”
这问题当然不是鱼长跃本人的问题,如果他顾虑安全就不会跟随拍摄了。记者所提出的应该是受众所关心的。
祝卿堪便如此回答:“可我要是舒舒服服坐在办公室里就没法展现自己,没法让我喜欢的女孩为我尖叫。”
“祝先生,您打算如何登上塔顶?”
“见机行事吧,也许我可以拽着铃铛翻上去。”
祝前鱼后,二人开始登塔。
这是一座十三层的八角文峰塔。除了寺院里的佛塔,其他的古塔大都是文峰塔。各府各县都有它们的身影,哨兵一样久久地站着。它们的建造一般都是为了改善当地的风水,总要镇压些什么。比如杭州的六和塔就是用来镇压钱塘江潮水,雷峰塔据说是法海和尚用来镇压白蛇的。而这座镇倭塔,为的是制止侵略。
这塔早就禁止攀登了,祝卿堪和鱼长跃都是第一次上塔。摄像机摄人盘旋的阶梯和二人的议论。
祝卿堪说:“你看,第一层的窗户开在南边,第二层的窗户开在西边,第三层在北边,第四层在东边,第五层又开到南边去了。就这样把窗户转着开,有些奥妙啊。”
鱼长跃说:“我查过资料。这样开窗户,跟铃铛有关系。”
“什么意思?”
“你有没有听见,塔上每一层的铃铛始终响个不停?”
“嗯,是这样的。”
“为什么会这样?”
“有风啊。”
“为什么一直有风,也不停一停?” “……”
鱼长跃解释:“诸葛亮的八阵图为什么会飞沙走石?奥妙在于石阵的排列。窗户的不同朝向会造成塔里的空气自下而上不停地回旋,从而不停地摇动挂在檐下的一百零四个铃铛。”
祝卿堪恍然道:“铃声长鸣,也许象征着应该对侵略者保持不懈的警觉。”
“还有,”鱼长跃说,“你读过蜗牛背上的碑文没有?在那次抗倭血战中,我方阵亡人数是一百零四人。”
“哦……”
他们终于登上第十三层。
八个檐角上各悬一铃。
祝卿堪抓住一个铜铃稍一用力,因年久朽坏,铜铃竟被拽了下来。他又去试第二个铃,也不结实了。
鱼长跃要再试,祝卿堪摆手道:“不用了。”
祝卿堪解下自己以备急用的超长领带(它跟一般领带比,要在脖子上多绕几圈),将一端缚住那个被拽下来的铜铃。
鱼长跃莫名其妙地摄下这情景。
祝卿堪对鱼长跃说:“我的领带还不够长,把你的也借给我吧。”
鱼长跃只好照办。
祝卿堪便将鱼长跃的领带接到自己的领带上。
接着,他提着领带上的铜铃走到栏杆边。
然后,他朝塔下看。
鱼长跃忍不住问他:“你看什么?”
祝卿堪说:“看塔的影子。”
阳光下,塔的影子比塔还长。
可是,要取下葫芦顶,看塔的影子有什么用?
祝卿堪说:“刚才在下面看塔时,我记得塔顶上长着一棵小树。这棵树可以利用。但现在我们看不见这棵树了,就像看不见自己的头发。我就来看塔的影子,从影子可以确定小树的位置。”
真的,鱼长跃用这种办法看见了塔的头发——那棵小树,他不能不佩服他的这位学弟。
祝卿堪调整好自己的站位,将领带拴着的铜铃“嗖”地抛上塔顶。P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