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作者 度阴山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作者简介

度阴山,中国人民大学史学硕士,畅销书《帝王师:刘伯温》作者。大学时便反复诵读王阳明的《传习录》,至今已可倒背,深信王阳明事功与“良知”和“知行合一”之间的因果关系,遂以近十年之功,厚积薄发,著成这部唯一从“知行合一”角度阐释王阳明人生的通俗全传。

精彩书摘

何谓第一等事

    对于大明帝国第八任皇帝朱见深(明宪宗)来说,1472年绝对不是个好年头。鞑靼(明朝时由也速迭儿开始,最终由达延汗统一的东部蒙古)从年初到年末持续不断地攻击帝国北疆;大运河因为干旱而枯竭,南方运往北京的粮食只能走遥远而艰险的海路;四川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武装暴动,政府军接二连三地惨败;苏州发生洪灾,两万余人被冲进大海成了鱼虾的美食。朱见深和他的政府焦头烂额。

    但对于浙江余姚王华家来说,1472年是个非常好的年头。因为就在本年九月三十,王华的老婆生下了一个婴儿,这个婴儿就是多年以后的王阳明。

    王阳明早慧,四岁之前,他就把爷爷王天叙经常朗诵的书籍内容全部烂熟在胸。和大多数孩子一样,他生性活泼、顽皮好动,有一种惹人发火的好奇心。当他四岁开口说话后,总是把王天叙追问得走投无路。同时,他对任何事物都有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刻苦钻研的心。七八岁时,他迷上了中国象棋,很快就把自己沉浸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去了。

    那个时候,他不是在和别人玩象棋,就是在去和别人玩象棋的路上。吃饭时,他身边摆着棋谱,睡觉时,他枕边摆着棋谱,即使洗澡时,他的木桶旁边也摆着棋谱。最疯狂时,他废寝忘食,几乎忘了自己还有很多儒家经典要读。

    他的父亲王华实在看不下去了,训斥他:“你整天鼓捣这种‘小技’,是违背圣人的教诲。”

    王阳明一本正经地说:“我正是在遵循圣人的教诲啊。”

    王华冷笑:“你老子我是秀才,圣人说过的每句话我都背得滚瓜烂熟,我怎么从来没有听过圣人让人鼓捣象棋的话?”

    王阳明摇头晃脑地说:“您说象棋是‘小技’,但孑L夫子说过,即使是小的技艺,也一定有可取之处(“虽小技,必有可观者焉”)。这不是告诉人们,可以钻研象棋这种小技吗?”

    王华被气得胡子抖了两下,说:“你断章取义的功夫还真不错,孔夫子这句话下面还有句话,你可记得?”

    王阳明当然记得,但他摇头。

    王华冷笑:“真是学艺不精。孔夫子下面的话是:但对远大的事业恐怕有影响,所以君子不从事这些小技艺(“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

    王阳明假装恍然大悟:“孔夫子是个性情活泼的人,他肯定支持人钻研小技。后面那句话大概是后人加上去的,应该不是孔子的话。”

    王华的胡子又抖了起来。

    王阳明的母亲没有闲工夫和他斗嘴皮子,索性趁他睡觉时把他的象棋扔到了水里。小王阳明悲痛不已,还做了首诗来描述象棋的“凄惨”命运:“象棋在于乐悠悠,苦被严亲一旦丢;兵卒坠河皆不救,将帅溺水同时休;车马千里随波去,相士和川逐浪流;炮响声音天地震,象若心头为人揪。”

    这并未摧折王阳明喜欢钻研的心,他很快就把象棋的事忘到脑后,又一头钻到了道教的养生术里。

    父亲王华再次吹胡子瞪眼,母亲严肃地站在了王阳明面前。王阳明只好乖乖地将关于养生术的书籍束之高阁,但只要父母不注意,他就会像做贼一样偷偷地阅读。好在他很快就从养生术中走了出来,又开始舞枪弄棒。

    王华看着这个孩子,唉声叹气。唯一支持王阳明“为所欲为”的只有他的爷爷王天叙。这是位和蔼的老人,饱读诗书思想开放,允许年轻人按自己的想法去行事。正是在王天叙的保护下,王阳明才充实了自己丰富多彩的少年生活。

    随着年纪的增长,王阳明的心越来越野,越来越让当时的人不能接受。1482年,王阳明的父亲高中状元在北京获取官职。十一岁的王阳明和爷爷王天叙从浙江余姚前往北京。途经镇江时,王天叙被他在镇江的诗友挽留,一行人游览金山寺。

    游玩进入高潮时,有人提议以“金山寺”为名作诗。当大家都在冥思苦想时,王阳明已挥笔而就,这首诗是这样的:“金山一点大如拳,打破维扬水底天;醉倚妙高台上月,玉箫吹彻洞龙眠。”

    王天叙扬扬得意地把孙子的诗传给众人看,这些诗友们啧啧称奇。但有几人打翻了醋坛子,议论说,这样的诗歌怎么可能是一个孩子所作,必是王天叙代作,以显示他孙子的超人才华。王天叙显然听到了这样的议论,为了证明他孙子的确有超人的才华,就让他们给王阳明命题。

    有人就指着金山寺的“蔽月山房”景点说:“作一首如何?”

    王阳明毫不谦虚,点头。

    有人要拿笔墨纸砚给王阳明,王阳明拒绝说:“不必。”还未等那人反应过来,他已脱口而出,“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如月;若有人眼大如天,还见山高月更圆。”

    对诗歌稍有欣赏力的人就能发现,这首诗语言虽然清新平凡,却呈现了一种非凡的艺术观念,它的美几乎是浑然天成。

    即使那些醋坛子也不得不发自肺腑地称赞,这真是一首好诗。可王阳明却发出一声青涩的冷笑,说道:“文章小事,何足挂齿!”

    众人大惊。这些人一致认为,王阳明要么是在玩清高,要么就是疯了,文章怎么是小事?在大明帝国,文章是能获取高官厚禄的头等大事,作为知识分子,文章差不多是他生命中唯一的事。如果文章是小事,那王阳明心中的大事还能是什么呢?

    这个问题在一年后有了答案。

    1483年,王阳明在北京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地问老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老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儿,才做出他自认为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这在当时的确是标准答案,正如今天大多数中国人发家致富的“第一等事”一样,明帝国的知识分子们当然是以读朱熹理学,通过八股考试,进入仕途为毕生理想。

    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老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老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王阳明夸张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老师目瞪口呆,突然狂笑,然后对着王阳明摇头:“孩子,你这第一等事可是太高了,哈哈。”

目录

序章 心学诞生的前夜

 心学横空出世门

 心学诞生的前夜

第一章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何谓第一等事

 两件荒唐事:新郎失踪和格竹子门

 彷徨和痛苦是天才的共性门

 有一种无趣叫仕途

 转捩点

 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过

 刘瑾风暴

 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释厄路

 做自己的主人

 新朋友和新敌人

 心学的政治力

 朱陆异同

 贵人王琼

第二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

 人性无法改变,却可以引导

 横扫詹师富

 胜败由心,兵贵善用

 制心~处,无事不办

 金龙霸王池仲容

 池仲容也会用计

 定力的交锋门

 只怕有心人

 心学入门课——大学问

 风雨又来

第三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

 不被待见的宁王

 朱宸濠一直在努力

 针锋相对门

 宁王革命了

 安庆保卫战

 决战朱宸濠

 费心为哪般

 真诚的权变:最难不过斗小人门

 致良知门

 伟大的杨廷和门

 不许来京

 再见,杨廷和

第四章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

 万人齐捧王阳明

 李福达案

 有请王阳明

 走在成圣的路上

 谢谢诸位

 平定思田

 雷霆扫穴

 追忆祖先

 赏还是罚,这是个问题

 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王阳明的另一面

第五章 心学对我们有什么用——强大内心的终极武器

 我是自己的上帝

 只俯首于自己的心

 去心中贼之私情

 去心中贼之私欲

 闲思杂虑也是私欲

 人生在世,不可拘泥常规

 我们该追求什么

 如何对付恶

 不要操心

 获得幸福的方法:不要和外物对立

第六章 知行合一的修炼法门

 格物致知

 心即理VS性即理

 心外无理

 万物一体

 心外无物

 心外无事

 心即理的立言宗旨

 为何说知行是合一的

 古人为何单独提知行

 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一念发动便是行了

 实践出真知

 良知就是判断力

 如何光复良知

 致良知:听从第一感觉

 致良知:听从内心的声音

后记

内容简介

在蛮荒的龙场,王阳明悟出了“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即人人皆有良知。而在血腥的沙场和险恶的朝堂,让龙场悟道实际发挥作用的,是“知行合一”,即遵循内心的良知,便能达到宁静于内、无敌于外的境界。

   如果心学是圣贤功夫,那么知行合一则是俗世智慧。知行合一并非得自顿悟,而是在磨难中不断反思、修练,最终砥砺出的生命境界。

   在经历了当众廷杖的奇耻、下狱待死的恐惧;流放南蛮的绝望、瘟疫肆虐的危险;荒山野岭的孤寂、无人问津的落寞,直至悟道的狂喜、得道的平静后,王阳明不但求得了内心的安宁,而且逐渐通过“知行合一”拥有了足以改变世界的力量。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率文吏弱卒,荡平了江西数十年巨寇。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以几封书信,一场火攻,三十五天内平定了宁王之乱。

   凭借知行合一的强大力量,王阳明从根本上扫清了困扰明政府多年的广西部族匪患。

   度阴山编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编辑推荐

知行合一的“知”,不是“知道”,而是“良知”,是每个人内心与生俱来的道德感和判断力。找到并遵循内心的良知,复杂的外部世界就将变得格外清晰,致胜决断,了然于心。度阴山编著的《知行合一王阳明(1472-1529)》通过讲述王阳明的辉煌传奇,为您剖析知行合一的无边威力。

内容推荐
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为什么悟道的是王阳明 ;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南赣剿匪 ;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平定宁王 ; 王阳明如何做到知行合一之广西戡乱等。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3 21:2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