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其芳,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他的作品虽产量不丰,但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及艺术价值,文字创造出一种“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近乎唯美主义倾向。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他的作品,产量不丰,但是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何其芳散文(鉴赏版)》在精选名篇名作的同时,对作家的生平以及艺术风格都有简明扼要的分析介绍。使读者徜徉于书林美苑之间,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何其芳散文(鉴赏版)/中国现代名家散文书系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何其芳 |
出版社 | 太白文艺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何其芳,我国著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红学”理论家。他的作品虽产量不丰,但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及艺术价值,文字创造出一种“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近乎唯美主义倾向。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他的作品,产量不丰,但是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何其芳散文(鉴赏版)》在精选名篇名作的同时,对作家的生平以及艺术风格都有简明扼要的分析介绍。使读者徜徉于书林美苑之间,在阅读中感悟人生的真谛。 内容推荐 在中国现代散文作家中,何其芳是最具个人特色的一位。早期,他有意在散文艺术领域中自创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试图以很少的文字制造出一种情调,有时是叙述一个可以引起许多想象的小故事,有时是一阵传递着某种哲思的情感的波动,努力追求着“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其后的创作,则从“美丽的辽远的梦”中回到现实的土地,更直面人生,文风也趋于朴实、洁净、自然。《何其芳散文(鉴赏版)》精选何其芳散文小品近五十篇。 《何其芳散文(鉴赏版)》具有颇高的艺术价值。 目录 雨前 黄昏 独语 梦后 炉边夜话 伐木 哀歌 货郎 楼 迟暮的花 梦中道路 街 县城风光 乡下 私塾师 老人 树荫下的默想 某县见闻 我歌唱延安 老百姓和军队 韩同志和监狱 饥饿 回忆延安 论工作 论救救孩子 论快乐 “自由太多”屋丛话 扇上的烟云 给艾青先生的一封信 岩 画梦录 弦 静静的日午 呜咽的扬子江 魔术草 记冼星海同志 悼闻一多先生 关于写诗和读诗 关于现代格律诗 评《万世师表》 《清明前后》的现实意义 评《芳草天涯》 评《天国春秋》 评《岁寒图》 关于《家》 优美的歌剧《刘三姐》 吴敬梓的小说《儒林外史》 谈《老残游记》 《刻意集》序 《还乡杂记》代序 鉴赏 试读章节 炉边夜话 “三个少年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长乐老爹这样开始了,象是故事的第一句又象是题目,随即停顿着,用他的眼睛掠过半圈子年轻的脸,在火光中它们微红而结实如树上的果子,露出满意的沉默。 “三个少年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声音宏大了些,“你听惯了三兄弟因为争着一个美女子,出去寻找奇异的珍宝来做聘礼,或者三个傻女婿带着多少银子,到他乡的路途上去学智慧,会猜我要说的是那一类的故事。是的。不过他们是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 “那时候的少年是喜欢冒险的,他们说雀儿的翅膀硬了就离开老窠,人站在生长起来的檐下是羞耻。他们常常偷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让妇女们在家中叹息流泪,但男子们并不担忧,知道他们若是回来了就极依恋极忠实于他们的乡土。现在你们却赶了市集就说辛苦,到了冬天就减少做工的时刻,晚上躺在炉边象猫儿。这炉边是应当让比我更老的人来讲故事,比你们更年轻的孩子们来听的。”微红而结实的脸大半低下去了,沉默着,象在疑惑火光为甚么如此蓬勃又郁结。有一个拾起火钳,重新砌架着烧断了的柴,随即有爆炸声,火苗高高的飞起。没有低下去的脸大概是属于勇敢者的了,他们仍有这山间民族的纯粹的血液流在脉管内,常神往于他们祖先的事迹,此时正注视着长乐老爹脸上的皱纹与发亮的白胡须。 “总之,有一天这三个少年遇在一起了,”长乐老爹重新开始说,“我们不妨想象是在一个树林内,阳光从密叶间漏下,野鸽子低飞着,他们交换了欢迎语就躺在草地上。第一个是高个儿,有深灰色的眼珠,柔和的语声。第二个最强壮,人家怕他象怕小豹子。第三个特性是没有特性,诚实而敏慧,谦逊而自信,如我们这里的普通少年。 “少年们大概最喜欢彼此诉说志愿了,于是我们听见了第一个少年轻轻叹一口气(假若我们是他身旁的树上的叶子),他说:‘我真愿我生在另外一个地方呵。我尊敬这里的一切,但总觉远远处我的乡土在召唤我,我灵魂的乡土。“人”如植物一样,有它适宜的分布的地图,而“生”却如栽种的手一样盲目,于是我们先天的就有地域错误的不幸了。那么你灵魂的乡土是那儿呢,你们会问我。我也常问着自己。假若能回答倒好了,只是“人”并未赋有这种选择的预知,我们以为幸福在东方,向之奔逐,却也许正在西方。然而错误的奔逐也是幸福的,因为有希望伴着它。’ “‘那么你奔逐的方向?’ “‘我想到海上去。青色的海,白色的海,金色的海,我到底知道海是甚么颜色呢,海上的天空又是甚么颜色呢。在那寥阔间也许有长春的岛屿,如蜃气所成的楼阁,其下柔波环绕,古书上所说的弱水三千,或者我应生在那里吧。但这里的人从没有一个见过海的,辽远使我更加渴切了。’ “两个听者都以一刻沉默来表示哀怜,他们竟为这低弱的语声所感动,虽说对于这缥缈的向往论理是应该嘲笑的。最后第二个少年从草地上坐起,责备似的说:‘朋友呵,你应该羞愧你是这山间民族的子孙,日对这些峰岭不能使你强健而沉毅吗?但我却过于暴躁,和平的乡居囚絷着我,我快要鹰隼一样飞飚了。我将作一个武士。我祈祷山之神,赐伟力于双臂,赐坚固的信念于心,我将宣扬这山间民族的美德于外面世界。朋友呵,强于行为的人是弱于语言的,让我引这句古语来替我底嘴舌谢罪。,他底右手拔着身旁的草,又掷向他的脚尖,但草却就近的纷落在他衣上,如是数次,他乃转身向着第三个少年,此时他正在沉思。 “‘你呢?’ “第三个少年翻身立起来,来回走数步,然后坐下,‘自然我也羡慕飞鸟,羡慕水族,但我没有忘记感谢这土地。它给予我们的丰富可以用手来量,用言辞来表示吗t7我们可。以如幻想的婴孩.、想离开母亲的乳吗?所以我说,有翅的你就往高处飞,有鳞介的你就到大海去,我祝福你们。我却将从山间到更深的山间去。, “于是这三个少年出去寻找他们的运气。”长乐老爹说到这里就停止了,一双瘦瘠的手掌翻转的烤着火,又按着指骨节作脆响。大家都等待着,不耐烦的拾起火钳在石头上轻敲(因为这个火炉实际是几个石头砌成的圈子),长乐老爹仍不开口。 “老爹,往下讲吧。” “这个故事吗,已经讲完了。” “不是刚开始?” “是的,”长乐老爹微笑着,“书上的故事大概都是从此以后才正有文章呢,然而让我在这里对一切讲故事者嘲笑一下,你们要知道这三个少年出去后的事只有问他们自己了。” “但故事总有一个结果。” “是的,凡事都有一个结果。这故事的结果是三个少年都寻找着了他们的运气。因为往海上去的去了就永没有回来,从军的听说建了无数战功而最终死在战地里,到更深的山间去的在那里做了首领,直至老来病危时才把财产散给居民,嘱咐他们送他的棺材回乡土来安葬。若是还要问他的坟在那儿,恕我无从指点给你们看了。”怎么,长乐老爹慢慢的合上眼,把他的头倒在一双瘦瘠的手掌里,而听者也不用笑声来结束这故事。火也低落了。 P11-13 序言 何其芳(1912—1977),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文艺评论家。1912年出生于四川万县一个守旧的大家庭。1935年于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先后在全国各地任教,创办刊物《工作》,发表过大量诗歌与政论文章。1938年,到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任教,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7月24日逝世于北京。 一个作家的创作往往离不开其生活环境及童年记忆等等。何其芳也不例外。了解何其芳的散文创作,首先了解其成长过程。 何其芳成长在一个封闭偏僻的乡间,对封闭的地理文化氛围有着怨气:“我真愿我生在另外一个地方呵。我尊重这里的一切,但总觉得远处我的乡土在召唤我,我灵魂的乡土。”“人”如同植物一样,有它适合的分布的地图,而“生”却如栽种的手一样盲目,于是我们先天的就有地域错误的不幸了。 而他的家庭——一个守旧的大家族——更加深了他与故土的生疏,他与古板的父亲有着隔阂,父亲急燥严厉的脾气与他脆弱纤细的心灵格格不入,这带给他的是一片难以抹去的阴影。回忆起他生长的家庭,他说:“我曾先后在它里面关闭了五六年。冰冷的石头,小的窗户,寂寞的悠长的岁月。”每每走过“故乡狭小、多曲折、铺着高低不平的碎石子的街”,就仿佛走进了他沉闷的童年。 在何其芳的心里,他是一个没有故乡的人,他日夜期盼着离开不属于自己精神的故乡。这样的心境反映在散文里就产生了《炉边夜话》一篇,文中的三个少年对故乡的态度正是何其芳心里对于故乡的声音——他把积蓄在心里的强烈情感倾泄于对故乡的控诉和不满中。在一本《画梦录》里,并没有很多的文字是关于他的家乡的,这不是何其芳吝啬笔墨写它的家乡,而是每写一次都“敲到悲哀的键子上了”。他难以磨灭对故乡的反叛,这让他成了个没家的孩子,彷徨地走在异乡的路上。可是等他好不容易冲出了那拘束他心灵的“山之国”之后,何其芳却发现了一个更大的围城,人与人之间的倾轧,社会的复杂,让他稚嫩的心灵透不过气来,他更抑郁了:“过了太长久的寂寞的生活j在家庭里我是一个无人注意的孩子;在学校里我没有朋友;在我‘几乎绝望地期待着爱情’之后我得到的是不幸。” 没有了家庭,没有了故土,没有了朋友,没有了爱情。何其芳关闭了所有的窗与门,困在他自己的精神故乡里。就像他自己说的那样,“当我们只想念自己时,世界遂狭小了。”他认为:“每一个灵魂是一个世界,没有窗户。而可爱的灵魂都是倔强的独语者。” 在何其芳的自我封闭的世界里,他自给自足,“一直像一个远离陆地的孤岛,与人隔绝”。何其芳对外在事物的排斥,对自我世界的封闭,使何其芳完全摒弃了一切,惟有“自我”留下,成了至高无上的权威。 何其芳对待故土的是一种特殊的情感,畏惧与厌倦相互夹杂。这种情感在中国现代作家群中显现得颓唐。故乡的归属感是许多现代作家伫立在他们作品中一根梁,许多京派作家虽然骨子里与何其芳一样也是寂寞的,但他们有着灵魂的归宿,因为他们还有一个故乡可炫耀可依靠可寄托。可这唯一的归宿在何其芳身上却也找不到。他为孤独所包裹。何其芳需要一个臂膀给予他孤单寒冷的心灵一点温暖,需要一个港湾让他漂泊无定的精神有所依靠,可他像《秋海棠》中的思妇那样,环顾四周,只能见到“无边的夜”。找不到这个心灵的“故乡”,无奈的何其芳就只能只身创造了一个家园——插上文学翅膀的梦境。在这里,“我”就是“乡”,就是一切,就是他自己全部的世界和所有的寄托。 因此就有了一本《画梦录》,这是何其芳年轻孤寂心灵的桃花源,他就像一个新婚的主妇精心钩织着这个属于自己的天地,用尽心思让它更美丽,更有家的感觉,其间虽然凄清,但也总算有了一个属于他的家乡。 在《画梦录》里。何其芳自称是一个“拘谨的颓废者”,“书斋里的悲观论者”的人。你也可以说他是颓废的,悲观的,但你却又不得不由衷感叹,这更是一个能最美丽地想着死和画着梦的人。他把哀愁和苦闷美化得令人叹为观止。他是唯美的,少年时代“美、思索和为了爱的牺牲”三个追求,曾使他一度困囿于书斋里个人的艺术小天地,他怀着“遗弃了人群又感到被人群所遗弃的悲哀”,怀着“一些带伤感之黄色的欢乐”,走上了这条迷离的“梦中道路”,于是有了这片“扇上的烟云”,这组心灵的独语——《画梦录》。 就像其书名所表达的那样,《画梦录》是本画梦的集子,这个意象本身就是作者自我观念的集中体现。何其芳在孤寂的心灵·里反复咀嚼体味着他的梦,把他的深奥玄妙的精神世界通过梦的形式说给自己听。何其芳的梦似一只纸船,它载起所有的沉重人生,超脱而逍遥地追逐流不尽的生命逝水。这种意象直接地表露在了《画梦录》一篇中,何其芳坦言自己羡慕白莲教某“半盆清水,一支草叶,编出一叶轻舟,徜徉在自己的海洋里”。淳于棼的故事也是相似,黄梁一梦,或是庄生梦蝶,中国人几千年来“梦”的亦幻亦真到了何其芳这里又一次被重述着。何其芳放不下自己的梦,他用尽心思描摹着扇上的烟云,就是为了自己画一个幻想里的国土,可以在那里尽情地徜徉。这倒不免让人想起与他一般寂寞的沈从文,沈从文用笔绘出了一个湘西世界,纯粹的美丽,简单的心灵,与何其芳梦中的世界多么相似,但唯有不同的是,沈从文的湘西世界是他的真正故乡,同时是他的精神家园,可何其芳却苦于他并没有这样一个可以实实在在寄托的具体对象,因而所有的希望只能建筑于梦境之上。 《画梦录》里的何其芳是精致的、孤寂的,也的确还不是博爱的。他似乎把他的同情心一大部分慷慨地给了远嫁或夭折了的少女青春的衰落与凋零;他更不是真的猛士,他沉浸在个人的心灵独语中而没去听听人世间的喧嚣和并不美丽的呐喊。然而,我们不该苛求此时这个年轻的作家具不具备高尚的人格、崇高的人生理想,毕竟,这是一个正在他迷离的“梦中道路”上摸索的年轻人,他有抒写自己幻想、感觉和情感的权利,并且无疑,他所作的是最美丽的抒写。 捧起他的心灵杰作,你可以不为受教,不为求知,不为借鉴,你自然会为他纯粹的柔和,纯粹的美丽而感染,也必然会为这样一个在憧憬和悲哀中向往进步的执着的画梦者所深深打动。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