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香咕全传”历经秦文君女士十载创作和精心打磨。小说描写寄居在外婆家的香咕和三个表姐表妹,组成了一个儿童的小世界,那里既是一个纯洁快乐的乐园,又是一个纷争不断,伤心不止,节外生枝的小天地。
“小香咕全传”全系列共15册,是中国当代儿童文学公认之扛鼎力作,拥有无数读者粉丝。《小香咕和腊梅精灵说心语》是丛书的其中一册,供小朋友们阅读。
被誉为中国儿童文学“会发光的书”,柔软着孩子们的心灵,字里行间则洋溢着一种无与伦比的清纯之美。
著名文学评论家刘绪源、徐鲁,以及儿童文学研究者彭懿、儿童文学作家张洁、陆梅等众多名家联袂推荐。
特别声明:本版为作者唯一授权最完整版本,独家奉献十年磨一剑的“小香咕”故事大结局!
“小香咕全传”历经秦文君女士十载创作和精心打磨。《小香咕和腊梅精灵说心语》是丛书的其中一册,《小香咕和腊梅精灵说心语》的内容简介:大年初一,香咕、香拉、香露和胡马丽花对着盛开的腊梅花分别说出了自己的心愿,没想到,四个女孩的心愿都实现了!晚上,香咕搂着妈妈,暖暖在躺着,听着音乐。当她合上眼皮时,看见腊梅精灵慢慢飞过来。春节假期里,外公外婆带着香咕和表姐表妹们去马莎姨妈家做客。大家在一起说话,切蛋糕,做烧烤,表演节目,直到天黑。胡骄姨父整整一天都是客客气气的,对所有人都那么温和,特别好说话,大家都说他像另了一个人,是另一个胡骄姨父……
大年初一清晨,香咕还在梦里飞翔呢,可是她的鼻子好像独自醒过来似的,闻到了阵阵的香气,飘来的香气太美妙了,沁人心脾,睡梦中的香咕深深陶醉,感觉自己变成了一朵香气扑鼻的小花,面朝太阳迎风摇摆。
做一朵小花也是一件好玩的事吧。
“香咕笑了,香咕笑了。”有人在旁边说话。
香咕想弄明白眼前发生了什么神奇的事情,自己真的变成散发幽香的小花?她一骨碌坐起来,发现自己正在拉岛间里,这时她的眼睛、耳朵、头发、脑细胞,所有的一切才醒过来。
是胡马丽花在说话,她早醒了,捧着花瓶在学花仙子,还把一大束盛开的腊梅花伸过来,放在香咕的面前。
“你好,我的花!”香咕看见腊梅花悄悄地笑了,“亲爱的小腊梅!”
“我的花!你好!”胡马丽花把头歪一歪,学着香咕的口气,“小腊梅。”
胡马丽花以为香咕只是随口说说而已,她不知道那些小腊梅花真的属于香咕。香咕不是存心想让胡马丽花蒙在鼓里,只不过那是秘密,是一个由香咕、腊梅花儿和外婆共同守着的秘密。秘密被公开后会像气味一样消失,再也不是秘密了,也不稀奇了,不知散到哪个角落去了。
胡马丽花激动地说:“一朵朵腊梅花开得像笑脸。快看,是我发现的!”
“腊梅花认出我了!”香咕说,“它们是我的花呀。”
“你怎么想我随便。”胡马丽花说,“可是我心里在想,说不定腊梅花儿在为我的事儿笑。它们知道我叫‘丽花’就会笑话我,会笑上好一会儿,因为花儿以为它们才叫‘丽花’。”
不管怎样,小腊梅们是在拉岛间里露出笑脸的,这让香咕由衷的高兴。
香咕每晚都睡在拉岛间,这拉岛间又普通又小,香露说它像一个放“旧货”的仓库。外婆外公年纪大了,年纪大的人特别珍惜用旧的东西,舍不得扔。不信就看看吧,外婆外公把一些坏的椅子,鞋子,还有平时不大用的旧杂物都堆放在拉岛间里。
不过香咕喜欢拉岛间,因为那里像一个自在的小天地,很自由呢。她才不在乎在四周堆着许多生活用品的地方睡觉,就算住进百货公司的店堂里也是很稀奇的。
P1-4
我珍视小香咕。
“小香咕”主要描写寄居在外婆家的香咕和三个表姐表妹,组成了一个儿童的小世界,那里既是一个纯洁快乐的乐园,又是一个纷争不断,伤心不止,节外生枝的小天地。
它是我所有书中最令我心软的作品。为何特别偏爱?也许因为它格外童心灿烂,也许是它寄予了我的精神追求,也许是我在作品里浸润了太多的爱。
写小香咕时,我的笔触轻灵美妙起来,句子语感也柔软起来。写到香咕她们的一些小破事,小狡猾,我会自然而然地绽开笑脸,感到奇珍异宝般的灵感纷至沓来。这种妙趣,这种如飞翔般的愉悦,并非刻意求得,仿佛天赐,使人珍视,让我感觉异样的乐趣,仿佛写作这个系列时,我并不是一个客串的作家,而是整个心整个人陷入故事,成为小香咕的亲人。
珍爱小香咕的原因也与我的女儿有关,很多故事来源于她的童年记忆,连书里主人公的名字都是她起的。在我所有的书里,它是我女儿的最爱,她认为我应该把小香咕的故事不停地写下去,所以经常会来“催稿”。我们在一起时常会为小香咕设计新情节,每每说起小香咕无限快乐的趣事,我们两个你拉拉我,我碰碰你,相视大笑。有时说起可爱又小气的香拉也会会心一笑:而有时说到香咕的忧愁,又会感到心里发疼,彼此有些难过。小香咕牵动我们母女的心弦,让我们彼此更爱对方,我特别珍惜这样的过程。
很幸运,小香咕也令儿童痴迷。江苏一个叫张南溪的女孩,看了此书分外喜欢,模仿“小香咕”写了《小香咕和她的影子朋友》。她父母特意带着她和她写的“小香咕续篇”来上海看我,后来她的“小香咕续篇”被我推荐到杂志发表了,还分三期连载呢。还有一个叫白莹的小读者来信说最爱小香咕,她的腿骨折了,而小香咕在她养伤时安慰了她。还有一个年轻的爸爸和九岁的儿子一起成了“小香咕迷”,希望尽快看到全套的书。另外一个叫张文茗的小朋友用铅笔写来一封信,她太喜欢小香咕了,又收不齐,恳求我能把她缺少的那部分内容告诉她。还有小朋友来信说:“小香咕太,太,太,太有趣了!”也许那是小孩们最隆重的语言了。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通过写作儿童文学作品,能飞翔在五彩缤纷的童心世界里。
“心香咕”酝酿了很多年,从2001年起我动笔写作“小香咕”系列最初的五本,完成后我难以释怀,常常怀想创作它时的美好感受,何况当年的素材无比丰厚,许多没有写进作品,还在手上。随着女儿的长大,又有新的素材,所以从2005年起我陆续写出“小香咕”的续篇,倾情描绘小香咕的心语和梦想,我希望能写出孩子能够察觉又难以倾诉、成人却早已遗忘的美妙感知。
也有遗憾,前后十余年断断续续写作的“小香咕”在社会上流传着各种版本,版权分散在各出版社,所有的版本都没有故事的结局。终于历经了很多年后,各出版社与“小香咕”有关的版权纷纷到期。2011年下半年起,我开始修订“小香咕”系列,使之文脉更流畅,故事更精彩,并创作了萦绕在心多年的“小香咕”系列故事的大结局。如今,我把新创作以及新修订的“小香咕”系列十五本全部交给同心出版社,这将是最完整的“小香咕”新版本,也是目前我唯一授权的版本。
特别值得自豪的是,2011年上海有了华丽童趣的“小香咕阅读之家”,小香咕成了可爱和幸运的象征,也成了爱阅读的小孩中的主角。由孩子们表演的皮影戏《小香咕和她的表姐表妹》即将在阅读之家演出。我相信小香咕会深得孩子们的青睐,陪伴他们欢度童年的好时光。
小时候特别依恋母亲,与父亲倒是不太亲善的,不太理睬他,或许是做学问的父亲过于严厉了吧。而母亲能编许多使我入迷的故事,还津津有味地把我的好玩生活也编进故事,那些富有情趣的“上学篇”、“吃饭篇”、“洗头篇”、“睡觉篇”,都有我的影子,让我觉得可亲,可爱。
“小香咕”的很多素材来源于我和表姐表妹一起玩的故事,当时父母时常出差,只好将我寄放至姑母家中“去和小朋友玩”。姑母有个与我年龄相仿的女儿,表姐一家和祖父母居住在一起,而表姐的两个堂妹也寄居在那里。姑父姑母时常不在家,表姐的祖父浇完了花便去公园,而表姐的祖母则喜好做完家务与她很老的“小姐妹们”话家常,和小香咕的外婆外公几乎一模一样呢。因而我们四个女孩便可无拘无束地玩耍嬉戏。我们厌倦旧式的儿戏,每次便由想象力最丰富的我筹划各式新颖别致的游戏。经历了特别有趣的游戏,回家后我便向母亲绘声绘色地描述一番。母亲便拿出一本厚厚的硬面抄,后来我方知道这就是她“传说中的”素材本,她把我和表姐表妹的事儿都悄悄地记下。
母亲的硬面抄记满了好几本后,便想写一写我们四个女孩所经历的趣事。就这样,小香咕的故事在那一个个夜晚从母亲的笔下一个接一个地流出来,汇入一本又一本“小香咕”系列丛书之中。母亲对小香咕故事的创作十分热忱和认真,甚至于时常“不耻下问”地拿着稿件来与我“切磋”。使我颇具成就感的是,故事中的一些人名,包括那可爱的女孩所拥有的“小香咕”这温馨别致的名字,以及有趣的猫名“小秧秧”与狗名“路易驹”都是我给起的,这种参与使得我对小香咕的故事更喜爱了。母亲和我一道编着小香咕的故事,双方时常会被那些充满趣味的小事感染,忍俊不禁:而编到略带伤感的故事时,又会被深深地打动而为其中的人物叹惋惆怅。
“小香咕”中的人物各自都有现实生活中的原型、包括某些“反面人物”也是。譬如,故事中所描述的总爱占便宜、出风头的“小张舅妈”和邻居家曾雇用过的人称“小张”的钟点工有不少相似之处呢。现实中的“小张”饶舌多事,喜好卖弄,常见她穿些镶着人造宝石的服饰,还有些贪小。每逢她来时,走廊中总会生出许多响声,或是她新买的高跟鞋踏出的“哒哒”声,或是大嗓门的吆喝声……但不管如何,她是个使人不会轻易忘却的人物,也正是她,经母亲的改造与精心刻画,成为了小香咕故事里的“小张舅妈”,一个同样多事,讨厌,却令人难忘的人物……
我长大后,对小香咕的故事热情不减,或许是经历过一些相仿的事儿,觉得亲切;或许是因为自己参与了创作的过程,所以熟悉:或许也正是因为这些小故事有着太多的可亲可爱、生动有趣、温馨感人之处。至今我和妈妈在说起某一个人时,仍会不约而同地说:“呀,他是阔佬崔先生”,或者“她脾气像小香拉”,或者“跟香露一样,肚子里藏着个大冰箱”。“小香咕”使我与母亲之间增添了一个永远感兴趣的话题,而变得更有默契,更亲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