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什么最宝贵?黎叔说:人才。
《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由陈守龙编著,就是一本为企业管理者延揽人才的宝典。
企业是由人组成的,而“人”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健全的高等生物,除了必要的物质报酬外,他们还需要精神上的认同和尊重。因此,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从人性的观点出发,用心理学分析员工行为的原因,从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了解其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激发其团队精神,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杰克·韦尔奇说:“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你可以不懂财务、不懂专业知识,但是你不能不懂心理学,否则你就不会成为一位卓越的老板。”李嘉诚也曾无数次提到:“懂管理不如懂心理,了解员工的心,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人。”
如果你是企业管理者,如果你想要带出执行力超强的团队,你就必须要懂点心理学!!
《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精选100多个心理学知识点,结合案例,以严谨而非严肃的笔触为企业管理者指明了学习的方向!!
《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由陈守龙编著,以心理学知识讲解与实务案例相结合的形式,详细介绍了自我情绪控制、员工心理、用人心理、激励心理、沟通心理、营销心理、决策心理、人际心理等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涉及100多个心理学技巧。
《老板心理学(好老板必知的100个心理学技巧)》适合所有企业管理者阅读、使用。
有了好的情堵,才能全身一地、满怀热情地投入工作中击。作为老板,在企业的管理中,你该怎样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人是情绪化的动物,即使是再理性的人,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也会受到自身当时情绪状态的影响。“理性思考”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状态,人在任何时候所做的决定都是情绪化的决定。这就是所谓的“情绪定律”。
当然,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要利用每一种情绪的积极因素,这也是一个高情商者必须的基本素质。这时就需要你有较高的管理情绪的能力,而管理情绪主要表现在控制表情的能力上,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表情的人往往也是生活与工作中的成功者。
例如,人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恶意的指控和陷害。有的人会因此大动肝火,怒发冲冠,面红耳赤,大叫大嚷,结果把事情搞得越来越糟;而有的人则能很好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绪,泰然自若地面对各种刁难。
1980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在一次关键的电视辩论中,卡特对里根在
当演员时期的生活作风问题发起蓄意攻击。面对竞争对手的刁难,里根没有
丝毫愤怒的表示,而是优雅地摊开双手,微微一笑,用了一句诙谐的调侃语
说:“你又来这一套了。”一时间引得听众哈哈大笑,反而把卡特推入尴尬的
境地。里根用从容的神情、平和的语气为自己赢得了更多选民的信赖和支持,
并最终获得了大选的胜利,成为美国第40任总统。
只有能够控制住自己情绪的老板,才有能力指挥他人。你若连自己都控制不好,又如何去指挥他人呢?大凡那些能够作出成就的人,全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能够掌控自己的情绪。林肯总统便是这样一位情绪控制的好手。
一天,陆军部长斯坦顿来到林肯总统这里,气呼呼地对林肯总统说一位少将用侮辱的话指责他偏袒一些人。
林肯听后表现得也很生气。他建议斯坦顿写一封内容尖刻的信回敬那家伙。斯坦顿立刻写了一封措辞强烈的信,然后拿给总统看。
“妙!太妙了!这样骂他,真是解气!要的就是这种效果!你写得太绝了,斯坦顿。”林肯看后,高声叫好。
但是当斯坦顿把信叠好装进信封的时候,林肯却叫住他,问道:“你想干什么?”
斯坦顿回答:“寄出去呀。”
林肯大声说:“千万别胡闹啊!这封信不能发,快把它扔到炉子里去。凡是生气时写的信,我都是这么处理的。这封信写得好,写的时候你已经解了气,现在感觉好多了吧,那么就请你把它烧掉吧。”
这时斯坦顿恍然大悟,意识到这是总统在指点他,让他学会了通过宣泄来有效地控制自己的不良情绪。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把不满情绪堆积在心里是有害的,反击回去或发泄给他人却有失领导风度,林肯这种宣泄情绪的方法堪称上策。
然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并不容易。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控制自己和自我约束,都需要能克制住自己内心深处的感情和一些其他的欲望。而对多数人而言,克制情绪是很困难的。而那些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人,并不是他们有着超乎常人的能力,也不是说他们生来就是人才,而是因为他们具备良好的性格,比其他人更能控制自己。
一次,成功学大师拿破仑·希尔和办公大楼的管理员产生了一些误会。这场误会使他们之间形成了一种敌对关系。当希尔一个人在办公室工作的时候,管理员为了表示他对希尔的不满,就把整栋大楼的电全都停掉了。
这样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某天,希尔正在办公室里准备第二天的演讲稿,突然间又停电了。
希尔气急败坏地站起来,跑到大楼地下室——他知道能在这里找到管理员。当他站到管理员面前时,看见管理员正在往锅炉里加煤炭,一边还吹着口哨,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
希尔想都没想就对着管理员破口大骂,他用了很多难听的话来咒骂管理员。
几分钟后,希尔实在是想不出还能用什么样的词儿来骂他了,只好停了下来。这时候,管理员站起来,微笑着对他说:“您今天有些激动啊!”
这句话就像利剑一样刺进了希尔的心里,他灰溜溜地折回了办公室。
可以想象当时希尔心里的感受。在希尔眼里,管理员只是一个文盲,没知识、没丈化。但他在这场舌战中轻而易举地战胜了自己。而且,这个战场和武器都是希尔自己选择的。
希尔明白,他不但失败了,而且还是他自己主动申请的失败,所以是他错了。想到这里,希尔觉得自己良心上有些过意不去,同时也感到有点儿难堪。
希尔意识到,必须要去向管理员道歉才能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他的心里有些矛盾,到底要不要去跟管理员道歉呢?许久,他终于下定决心再去地下室,必须要勇敢面对这次羞辱。
希尔鼓足勇气来到地下室,走到管理员跟前。管理员看见他,用很温和的口气问:“您又来干什么?”
希尔表情十分严肃地说:“我是来向您道歉的,希望您能接受我的道歉。”
管理员还是微笑着对他说:“您没有必要跟我道歉。除了四周的墙壁,以及你我以外,没有人会听到你刚才的话。我不会说出去的,您肯定也不会说出去。那么,我们就当什么都没发生过吧!”
这几句话对希尔而言,比上次的话更具杀伤力,因为管理员不但没有怪他,而且还帮助他隐瞒这件事,不宣扬出去,以免给他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希尔走过去用力握住管理员的手。此刻,他发自内心地感激这位管理员。之后他回到了办公室,感觉很愉快,因为他有勇气去承担他所犯下的错误。
这件事对于希尔而言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说:“这件事也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只有先控制好自己,才能去控制他人。”
P2-5
如果你认为心理学是虚无缥缈、不值一提的,那就大错特错了。企业是由人组成的群体,、有人的地方就用得上心理学。
心理学大师弗洛伊德曾说过:“人是心理的动物,其情绪、价值观、思维方式、想法和选择方法无不被环境、教育和经验所左右。”企业的主体是人,而不同的人对企业事务的看法和观点也会不可避免地存在分歧,并且对各种利害关系的反应也不尽相同。人们的心理变化、情绪高低都会影响和刺激到其自身的行为。而且,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人与事的调适,也都容易受到主观意识的影响,招致众多非常情所能理解、非常理所能衡量的干扰。从这一角度来说,“管理”与“心理学”是分不开的。
杰克·韦尔奇在任通用电气(GE)CEO时,曾就心理学对企业的作用进行了这样的评价:“作为企业的领导人,你可以不懂财务、不懂专业知识,但是你不能不懂心理学,否则你就不会成为一位卓越的老板。”李嘉诚也曾无数次提到:“懂管理不如懂心理,了解员工的心,才能更好地把握他们的人。”
一个人在组织中的行为比较复杂,不能忽略其对管理的情境所产生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也体现了管理与心理学的关系。所谓行为,是代表个人肉体与精神上的各种动作。其产生的基本过程,行为科学家李威特曾给出这样的说法:“一个人的行为产生,总是因先受到某种刺激,才引发某种需要(即行为动机),进而产生某种行为。”从需要到达成目的的行为过程中,一般都会伴随着一种心理学上所称的紧张状态。所以如果想要了解一个人的行为,就可从他的眼神、脸色或一些心理现象中去察觉。事实上,一个人的行为,无一不是一种选择,而每一种选择,也无一不是根据某种价值观念和心理或生理上的需求而产生的。换句话说,就是人的行为是有原因、有动机的,是目标导向的。这些都是老板心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心理学要求老板们要对人的心理进行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只有这样,老板们才能更好地驾驭员工;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处于一个良好的经营状态之中。
传统的管理理论把企业员工在工作上的种种努力视为当然,并不认为个人的心理因素对管理成败存在影响。事实上,任何企业不管工作科学化、专业化到何种程度,也绝不能把人与机器等同,因为“人”是有灵性、有意识和心智健全的高等生物。
因此,一个企业的老板,必须从人性的观点出发,用心理学分析员工行为的原因,从他们对外部刺激的反应了解其需要满足的层次与内涵,激发其团队精神,使其为企业做出更大贡献。
一个老板要想让自己的头脑更精明,处世更老练,人际关系更融洽,事业发展更快,就必须正视管理中的心理学,懂得做人的道理,懂得为人处世的方圆,掌握商场生存法则和应变技巧。
如果你是老板,如果你想带出执行力超强的团队,你就必须要懂点心理学!
在本书的策划与编写过程中,作者得到了很多人的帮助,他们是唐华山、王郁松、王彦彦、谢俊超、郑月玲、郭东华、单文元、王晓蕾、王克友、邱草、郑海涛、唐秀娟、郑茂章、唐洪飞、李彩莉、毕锋、唐荣银等,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和默默付出,本书是很难面世的,在此向他们致谢。
由于编者水平所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偏颇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朋友们谅解,并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