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人民日报传媒书系
分类 计算机-操作系统
作者 刘良龙
出版社 人民日报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这一看似只能写篇数干字论文的题目,深圳商报主任记者刘良龙凭着自己20多年的新闻实战经验,给读者奉献出了2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是一部采写实践与新闻理论相结合的专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保军教授评论本书:“这些发掘会议独家新闻的方法对相关新闻实践具有直接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对深化会议独家新闻的理论研究亦有一定的价值。”

内容推荐

独家报道是新闻记者追求的目标,如何在程式化的大小会议中保持饱满的工作热情,并千方百计“淘出”独家新闻,对众多记者而言,还真是一个问题。深圳商报资深记者刘良龙,以其丰富的采访经验及切身感受,倾心奉献出这部《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与业界同行分享自己的从业心经。

正如书名所体现的,“独家”是《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作者刘良龙)的突出特点:首次对会议独家新闻的概念以及会议独家新闻的采写规律和方法作出较为全面的论述;所举案例均为作者本人的独家报道,一些案例还附带其他媒体同一会议的见报文章……总之,这是一部采写实践与新闻理论相结合的专著。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保军教授评论本书:“这些发掘会议独家新闻的方法对相关新闻实践具有直接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对深化会议独家新闻的理论研究亦有一定的价值。”

《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的作者是刘良龙。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会议报道有学问

第二节 何为会议独家新闻

第三节 如何提高会议独家新闻的发现力

第二章 从材料中“淘”新闻

第一节 根据材料“编”新闻

第二节 材料中找新闻线索

第三节 不要放过“旧数字”

第四节 广告里面找新闻

第五节 与其他跑线记者合作

第三章 千方百计拢故事

第一节 座谈会上找故事

第二节 表彰会上找故事

第三节 在讲座中找故事

第四节 其他会上找故事

第四章 从与会人员中找新闻

第一节 从与会人员身份中找新闻

第二节 从与会人员行为中找新闻

第三节 从与会人员言谈中找新闻

第四节 与参会人员闲聊

第五章 挖掘独家新闻背景

第一节 从前因后果方面着手

第二节 从矛盾之处着手

第三节 从大背景中着手

第六章 未能参会也可抓“独家”

第一节 在无法参加的会议上布上“眼线”

第二节 通过“对口媒体”了解会议情况

第三节 注重平时的积累

第七章 拓展会议独家新闻的成果

第一节 发掘新闻事件产生的原因

第二节 收集新闻事件的社会反响

第三节 关注新闻事件人物间的互动

第四节 主动“制造”动态新闻

第五节 反映新闻事件的结果

第六节 围绕新闻事件的“外延”做文章

第七节 综合运用各种“拓展”手法

第八章 会议独家新闻展望

后记

试读章节

【本报讯】日前,市委办公厅转发市委宣传部《关于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的实施办法》,《实施办法》对改进会议新闻报道、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和政务报道的采编播发作了明确的规定。

《实施办法》对改进会议新闻报道作了规定。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或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具有全局性重大意义的会议,市主要新闻媒体(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电视台、深圳电台等,下同),要严格按照市委、市政府批准的新闻报道方案进行准确、及时、充分的报道。市委全会、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性工作会议,市人大常委会议、市政协常委会议、市纪委全会,市主要新闻媒体按照会议的报道安排,一般作一次性报道。市主要领导同志(市委书记、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政协主席,下同)出席市直单位召开的重要会议,新闻媒体可作报道,文字稿要严格控制字数,电视台、电台要控制播出时间。其他市领导同志出席市直单位召开的会议以及市直单位自行召开的会议,一般不作报道。市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全市代表大会,一般只发一条综合消息。

关于改进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实施办法》要求,市主要领导同志到基层考察工作、调查研究和出席重要活动,由市主要新闻媒体分别按照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的安排组织报道。市其他领导同志一般性公务活动和调查研究、检查工作,一般不作报道。

市主要领导同志的讲话,需公开发表的,分别由市委办公厅、市人大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市政协办公厅作出安排,指定有关报刊发表。市领导同志的题词、作序、贺信、贺电,参观展览、观看演出和出席其他文艺活动,给部门和区的指示、批示,出席部门和区举办的颁奖、剪彩、奠基等仪式和接见。照相、联欢、探望、纪念会、研讨会等活动,一般不作公开报道。市主要领导同志会见外宾的报道,要从严掌握。

其他市领导同志的此类活动一般只播报简讯。市主要领导同志率团出访的外事活动,由市主要新闻媒体严格按照市委批准的新闻报道方案进行报道。

关于改进政务报道的采编播发,《实施办法》指出,除市委、市政府举行的或市委、市政府批准召开的重要会议外,其他会议报道不应把市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唯一标准,不应完全依照职务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广播电视时段。新闻报道对出席会议活动的市领导同志名单应尽量简略。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的第六项规定是“要改进新闻报道,中央政治局同志出席会议和活动应根据工作需要、新闻价值、社会效果决定是否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字数、时长。”随后,各省市宣传部门就改进新闻报道推出了各项措施。P3-4

序言

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这一看似只能写篇数干字论文的题目,深圳商报主任记者刘良龙凭着自己20多年的新闻实战经验,给读者奉献出了20多万字的学术专著。

良龙在深圳商报乃至深圳新闻界,是一位擅长从会议中挖掘独家新闻的高产记者。 记得2000年4月30日晚,我作为《深圳商报》的“值班老总”,当晚编发5月1日头版头条见报的便是良龙的消息稿《四名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我当时纳闷一个跑共青团妇联线的记者何以写出了“人大代表”的稿件々来夜班值班室“盯”着这条稿件的良龙解释说,2000年4月29日,他从深圳市宝安区青年工作会议上一位领导讲话时的插话中了解到该区有一位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的消息,当即到市人大了解全市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的情况,之后写出了这篇消息。这篇来自于会议的独家新闻获得2000年度广东新闻奖三等奖、深圳新闻奖二等奖和深圳市人大好新闻一等奖。他随后还运用他拓展会议独家新闻成果的方法,为这篇新闻做了9篇后续报道。

良龙参加会议时还喜欢利用会前、会中、会后时间与参会人员“闲聊”,通过“闲聊”获得独家新闻线索,从而写出独家报道。来深圳商报试用第二个月时,他从深圳市委宣传部、团市委、市文明办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我为创建文明城市做贡献大行动”新闻发布会上,在与现场服务的义工“闲聊”时获得一条新闻线索,两天后他采写刊发了消息《个别单位和市民竟叫义工换煤气、值夜班、当保姆、洗衣服/义工服务遭遇尴尬/有关人士呼吁,别把义工当免费劳动力》。这篇消息刊发后,《广州日报》、《广东劳动报》、《文摘报》先后转载,并获得1999年度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深圳新闻奖三等奖。他还利用这一“闲聊”方法,获悉“认养云南丽江民族孤儿学校孤儿的深圳‘家长’准备接所认养的孤儿来深圳过春节”这一新闻线索,由此刊发了13篇连续报道,并成为独家新闻。

即便是常人看来很难出彩的新闻发布会,良龙的会议报道也能出新出彩。

2002年5月1 5日,深圳市政府举行“深圳市获得全球环境500佳新闻发布会”,中央和省市新闻单位均有记者参加报道。因跑线记者请假而“客串”此会的良龙通过在互联网上搜索“全球环境500佳”,掌握了有关“全球环境500佳”的大量背景资料,在众多媒体的见报消息中,唯一对“全球环境500佳”中的“500佳”进行了解释。此外,他还通过在新闻发布会后采访有关人员,使见报消息《深圳荣膺“全球环境500佳”>在以下三个方面也有独到之处一是突出了“全球迄今仅有7个城市获得这一奖项”,并作为标题的副题,而且在众多媒体中唯一提到了国外获得这一奖项的5个城市的名称。二是在最后一段引用联合国副秘书长、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执行主任特普费尔的话,对深圳市何以能荣获“全球环境500佳”进行了说明。三是在众多媒体中,唯一提到“全球环境500佳”颁奖仪式将于6月4日在深圳举行。这条900多字的消息中有。700多字的独家内容。因而该新闻获评2002年度广东新闻奖三等奖和深圳新闻奖二等奖。

之后,良龙还围绕深圳获得“全球环境500佳”这一新闻,做了一篇3300多字的深度报道<全球迄今仅有深圳等7个城市荣获世界环保最高荣誉—一“全球500佳”:一张世界级闪亮名片)。这篇深度报道获2002年度深圳市环境好新闻二等奖。

就这样,良龙通过自己模索出来的方法,在<深圳商报)当记者的头3年间(后调任编辑和新闻研究人员),主跑常人认为不太出新闻的深圳共青团、妇联线时,共跑了150多个会议,其中在上百个会议(超过60%)中发掘到了独家新闻,并有140多篇会议独家新闻见诸报端,而且采写的会议独家新闻3次获得广东新闻奖。

如今,良龙将自己在会议中发掘独家新闻的方法,通过本书毫无保留地奉献给我们的读者。这本书侧重探讨在会议中采写独家新闻的规律和方法,从会议独家新闻的概念、会议材料中如何“淘”出独家新闻、会议中如何找故事、如何围绕“与会人员”做文章、如何挖掘独家新闻背景、如何在未能参加的会议上捕捉独家新闻、如何拓展会议独家新闻的成果等方面展开论述。通过会议独家新闻采写中的近百个典型案例,来剖析会议独家新闻的采写技巧,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

本书的创新之处主要有三点:一是对会议独家新闻的概念以及会议独家新闻的采写规律和方法作了独特而较为全面的论述;二是收入本书的来自46个会议的近百篇会议独家新闻案例均为作者亲身经历而且容易学习借鉴,实用性和服务性较强:三是不少典型案例还附带了其他新闻单位同一会议的见报稿,便于读者在比较中学习借鉴。

改进新闻报道、捕捉独家新闻历来是深圳商报倡导与支持的。201 0年6月8日,深圳商报编委会在进行新一次版面改革时提出了以“七个独家”(独家重要信息披露、独家深度报道、独家连续报道、独家权威解读、独家处理共享信息、独家报道形式、独家图片表达)为抓手、为读者奉献高质量报道的指导思想。随后中央与各级党委、政府也对会议报道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本专著是深圳商报贯彻落实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深圳市委市政府(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意见)中有关“改进新闻报道”要求的重要学术成果,也是贯彻落实深圳商报编委会提出的“七个独家”理论的重要学术成果。

期待着更多的记者投入到会议独家新闻的实践、探索和研究之中,让会议独家新闻的理念在全国新闻界的广阔田野上播种、耕耘,结出累累硕果。  2013年11月于深圳商报

(作者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兼深圳商报总编辑,高级编辑)

后记

20世纪80年代的第一个秋天,在“重理轻文”的社会氛围中,爱好文学的我却进了江苏工学院(今江苏大学)农机修造专业学习,因短篇小说在全校国庆征文比赛中获得一等奖而走上业余文学创作之路。

获得工学学士学位之后,我被分配到江西南昌的一家副地级企业从事技术工作,从技术员到助理工程师再到工程师,6年后调入企业宣传部工作,先在厂广播电视台任记者、编辑3年,后任企业报副主编3年。其间,通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成为江西大学(今南昌大学)和江西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委员会首批汉语言文学专业自考本科毕业生,微型报告文学、小小说、散文先后在南昌市文学征文中获得一等奖,并出版3本文学作品集,从而得以加人江西省作家协会。在企业报工作的3年间,获得江西新闻奖二等奖1项,南昌新闻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成为南昌新闻界获南昌新闻奖一等奖最多和南昌新闻奖最多的记者,所在的企业报获南昌新闻奖一等奖数量和南昌新闻奖数量在南昌新闻界中均仅次于《南昌晚报》o

从会议中探索如何发现独家新闻,始于1996年8月考入江西日报社主办的《江南都市报》(原《赣江大众报》)之后。那时,《江南都市报》作为江西日报社的晚刊,是中午出报,对会议新闻报道有着特别严格的要求:省市报纸、广播、电视,只要有任何一家媒体报道过的内容,《江南都市报》均不再报道。因此,对于下午举行的会议,一定要想方设法挖掘独家新闻,否则稿件基本上是“废品”。久而久之,也就琢磨出了从会议上发掘独家新闻的一些道道。当然,其间的“回报”也很丰厚:采写的新闻获得1997年度江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和好标题奖,1998年度江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1997年度、1998年度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年度好新闻评选一等奖,成为江西新闻界第一位在同一届江西新闻奖评比中同时获得一等奖、二等奖和好标题奖的记者,第一位连续两年获得全国省级晚报、都市报年度好新闻评选一等奖的记者,也是江西平面媒体第一位连续两年同时获得江西新闻奖一等奖、二等奖的记者,还因为所采写的新闻报道,成为江南都市报创刊以来第一位受到中宣部表彰的记者。

1999年3月我加盟深圳商报社。在当记者的头3年间(后来主要从事编辑和新闻研究工作),我继续在实践中探索从会议中发掘独家新闻的方法。并不断地对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和完善,收获也很大:3年间主跑在常人认为不太出新闻的深圳共青团、妇联线,有时其他记者有事也客串一下其他行业的采访,共跑了150多个会议,其中在上百个会议(超过60%)中发掘到了独家新闻并有140多篇会议独家新闻见诸报端,有3篇会议独家新闻获得了广东新闻奖。

最早开始会议独家新闻的理论研究始于2001年。那年,为了评新闻副高职称,我在《新闻知识》2001年9月增刊上发表了论文《跳出会议写新闻》和《会上抓到一条大“活鱼”——(四名暂住人员当选市人大代表)采写札记》。

从那时起到2012年公开发表的42篇新闻论文中,有19篇以会议报道为论题,其中8篇属会议独家新闻方面的论文。

2003年4月,在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商报社联合举办的“经济报道与管理高级研讨班”上,我举例谈了自己采写会议独家新闻的体会,引起普遍好评。此时,我就萌生了要写一本新闻理论专著《怎样采写会议独家新闻》的想法。

2003年lO月,我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专业研究生课程进修班正式学员。

在学习期间,我写成了本书前五章的初稿。2008年10月,我将这前五章的内容从8万字删成3万多字,以《怎样采写会议独家新闻》为题参加硕士论文答辩。我的硕士论文指导老师是郑保卫,他是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新闻学研究会会长。郑保卫教授对本论文从确定研究方向到写作内容等方面,作了诸多指导和帮助,导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平易近人的品格令人敬佩。2008年12月2日,我参加了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以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杨保军教授为主席的“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作出的结论是一

刘良龙的论文以“怎样采写会议独家新闻”为主题,从自己比较丰富的新闻采写经验出发。总结概括出采写会议独家新闻的诸多具体方法,诸如从材料中“淘”新闻,从参会人员中找新闻,从背景中挖掘新闻等。这些发掘会议独家新闻的方法对相关新闻实践具有直接的启发性和指导意义,对深化会议独家新闻的理论研究亦有一定的价值。

论文结构清晰,论题集中,观点鲜明,文字顺畅。

论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借鉴有待加强,学理性分析需要进一步深化。

刘良龙对答辩委员会所提问题作了较好回答。

经答辩委员会委员投票,全票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刘良龙同学硕士学位。 2009年1月7日,我获得了中国人民大学颁发的新闻学专业文学硕士学位证书。之后,出书的事因种种原因而搁置下来。 今年春节后得知,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从2013年起,开展旨在以资金形式支持深圳新闻工作者著书立说的资助计划,并确立为基金会的常设项目。

我将原来的书稿易名为《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参加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资助项目申报。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最后从15宗申报材料中评审出3件申报项目作为首届资助项目,《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榜上有名。之后,我几乎将所有的业余时间投入到这本书的写作之中。先是增加了后面三章近9万字的内容,后又结合诸多专家学者的意见,将前面五章初稿8万字的内容修改补充到目前的14万字。

需要说明的是,本书中只选用了80篇会议独家新闻案例,其余案例将在我以后的新闻学术专著中选用。

值此《怎样发掘会议独家新闻》即将出版之际,衷心感谢深圳报业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编辑兼深圳商报总编辑姜东南,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兼深圳商报副总编辑周斌、李南玲,深圳商报编委鲁军、刘晓博、张平照、徐汉坤、胡晓俊以及深圳商报前几任总编辑高兴烈、王茂亮、王田良,他们多年来给了我许多关心、支持和帮助。

衷心感谢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陈寅,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副社长、总编辑宣柱锡,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深圳晚报总编辑丁时照,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辑、晶报总编辑胡洪侠,晶报常务副总编辑李高峰等领导对我的关心、支持和帮助。

衷心感谢在江西工作时关心、支持和帮助过我的江南都市报有关领导:时任总编辑朱昌勤,时任副总编辑彭京(现为江南都市报总编辑),时任副总编辑阮启祥(现为江西日报理论评论部主任),时任副总编辑黄振鹏,时任总编室主任王少君(现为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时任新闻部主任傅云(现为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时任总编室副主任、主任练蒙蒙(现为中国江西网总编辑),时任新闻部副主任、主任石玉华(现为江西日报社人事处处长),时任特稿部(深度报道部)主任魏蒙(现为新华社广东分社珠海分社社长)。

衷心感谢在本书写作、出版过程中给予支持、帮助的深圳市新闻人才基金会理事长吴松营,监事杜吉轩,理事陈志荣、周斌、李高峰、高福生、郭红飞、苏荣才,理事、秘书长蒋玉龙,副秘书长胡志民、薛景山,干事王旭文。

衷心感谢在本书写作过程中对我指导、启发和鼓励的北京高校及新闻界的专家、学者郑保卫、杨保军、张征、周建明、匡文波、陈绚、陈中原、赵永华、李玉洁等。

衷心感谢我的妻子甘春华博士20年来对我工作、学习、生活等方面的鼎力支持与默默奉献。

限于自己的新闻理论水平,加之时间和篇幅的限制,本书还有一些不足之处:一是会议独家新闻的概念可能还不够严谨;二是书稿的理论性较弱,深度还不够。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刘良龙

2013年11月于深圳商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3:3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