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吹着笛子来》是日本著名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的代表作之一,从属金田一耕助侦探系列。金田一耕助侦探系列作品还包括《八墓村》、《狱门岛》、《女王蜂》、《犬神家族》等,在日本深受广大读者欢迎,甚至出现多家“金田一探案研究会”。
肤色白皙,个子矮小,有些结巴。帽子软塌塌,和服皱巴巴,裙裤松松垮垮,木屐已磨秃,脚趾几乎露出短布袜,经常被警察误当成嫌疑犯。
不用卷尺,不用放大镜,破案只凭脑袋瓜。“你你你我我我……”,当他严重结巴,当他拼命挠鸟窝般的头发,一桩奇案便即将大白于天下。
金田一耕助,唯一能抗衡福尔摩斯的名侦探,就是他。
《恶魔吹着笛子来》是日本著名侦探小说家横沟正史的代表作之一,从属金田一耕助侦探系列。
前子爵椿英辅留下了一首恐怖的长笛曲《恶魔吹着笛子来》,悄然死去。然而他的身影却仍出现在家中,还伴随着不祥的笛声,带来了6件离奇命案。
凄厉笛声、恶魔血印、密室杀人、诡异身世……原来,看似优雅高贵的贵族家庭隐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
在我开始下笔写这个可怕的故事时,我不禁受到些许良心的谴责。
说实话,我并不想写这个故事,不愿将这起可怕的案件诉诸笔端并公之于世。这起案件太凄惨了,每个细节都充满了诅咒与憎恨,读者不会感到丝毫明快。
这个故事将会怎样结尾,身为作者的我目前也无法预知。在合上书的那一刻,各位读者胸中恐怕都会堆满污浊与黑暗,以及难以消散的悲惨感受。推理与犯罪的故事一向很难让人心情愉快,这是理所当然的,但这起案件会让人极度不愉快。在这一点上,金田一耕助似乎与我看法相同。在向我提供案件的材料时,他曾一度十分犹豫。
老实说,我应该在几年前就动笔写这起案件,而不是将它放在近两年陆续写成的金田一耕助冒险故事之后。从年代上看,这起案件发生在“黑猫酒馆事件”与“夜行”之间。金田一耕助将这起案件一直隐藏至今,恐怕正是因为它会给读者带来太多不快。整个案件都被无边无际的黑暗笼罩,当中的人际关系令人憎恶,怨恨之深骇人听闻。
但是经过出版社的再三催促,我终于下定决心,在征得金田一耕助同意的情况下,将案件的全貌呈现给诸位。尽管我不愿写,但既然选择诉诸笔端,我还是在写作过程中倾尽了全力。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我的书桌上杂乱地堆放着金田一耕助提供的各种资料,其中最吸引我的是一张照片和一张唱片。
照片的大小和明信片差不多,是一位中年绅士的半身像。拍照时,这位绅士虚岁四十二岁(事先声明,下文中提及年龄时,全部是指虚岁。因为在案件发生时,使用周岁的制度尚未建立),也就是所谓男人的厄运年。不知是由于这种观念,还是由于接下来要叙述的可怕案件令我产生了联想,这个男人脸上布满难以驱散的阴云。
男人肤色略黑,额头宽阔,头发漂亮地从左侧分开,高鼻梁,吊眉,目光深沉,让人感觉他性格内向,感情深藏不露。他的嘴很小,嘴唇很薄,但并不给人残忍刻薄的印象,反而显得像女人一样柔弱。但从他的宽下巴可以看出,他那女人般的柔弱深处隐藏着坚定的意志,不知何时就会爆发。
男人穿着过时的西服,但领带的线条能让人隐约感觉到他的艺术气质。
如果概括这张照片给人的整体印象,可以说男人应该出身于显赫的贵族之家,是个正直的好人。但正是他在那起可怕的案件中扮演了最重要的角色。他叫椿英辅,曾经是子爵。在拍下这张照片的半年后,他就失踪了。
另一个吸引我的东西,即那张唱片,是G唱片公司在二战后发行的十英寸唱片,内容是长笛独奏。唱片名为《恶魔吹着笛子来》,作曲者与演奏者都是椿英辅,是在他失踪前一个月才录制好的。
在动笔写这个故事前,这张唱片我不知听了多少次。每次听,我都会因其中阴森的气氛而战栗。这不仅是由于接下来将要讲述的可怕故事给我带来的影响,而是那旋律本身就很异样。音阶走调,曲调狂乱,这使得本就充满诅咒与憎恨的旋律更添一份癫狂与恐怖。
我在音乐方面完全是门外汉,但还是下意识觉得这首曲子很像多普勒的长笛独奏曲《匈牙利田园幻想曲》。但多普勒的曲子拥有阳光的一面,而这首曲子从头到尾都充满冷酷与悲情。尤其是渐强部分疯狂的旋律,宛如在黑暗的夜空中随处飘荡的怨灵发出的诅咒般的号叫,让我这个音痴也不寒而栗。
《恶魔吹着笛子来》这个题目应该是从木下奎太郎的名诗《玻璃批发商》中的“盲人吹着笛子来”一句转化而来。但这首曲子的感情与诗作完全不同。正如曲名所示,这首曲子是恶魔之笛的宣泄,是一段渗透着污浊黑血、充满诅咒与憎恨的旋律。
连我这样的门外汉听了这首曲子都会感到如此强烈的阴森之气,何况那些与案件有关的人。在椿英辅失踪后,突然间听到这首曲子,他们震惊的程度肯定非同一般。
现在看来,解开那起可怕案件之谜的钥匙就藏在这首音调如此狂乱的曲子中。
案件发生在昭和二十二年。这一年,社会事件频发。诸位应该至少记得其中三件轰动天下的大事。其中的两件事相互关联,这一点在当时就已被世人察觉。但不可思议的是,另一件事虽被认为与这两件事无关,实际上却有着微妙的联系。
这件事正是轰动一时的天银堂案件。
天银堂案件,仅仅看到这几个字,很多人都会心中一紧。这件事至今令人记忆犹新。
这起前所未有的大案甚至在海外引起了轰动。事到如今,我本不准备详述,但是为了周全起见,还是先简单地介绍一二。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