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苍穹之谜》是一部后苏联时代出生的新生代作家的小说集。这些新锐作家没有过去的负担,不再纠缠于苏联历史。他们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苍穹之谜(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
作者 | (俄罗斯)卢达诺夫 |
出版社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苍穹之谜》是一部后苏联时代出生的新生代作家的小说集。这些新锐作家没有过去的负担,不再纠缠于苏联历史。他们的作品以一种全新的方式看待世界。 内容推荐 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苍穹之谜》是俄罗斯独立文学奖评委会继《化圆为方》、《开罗国际》之后推荐的第三批获“处女作奖”的中短篇小说合集。 《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苍穹之谜》选收作品二十二篇,其中《苍穹之谜》讲述一个类似圣经新约的故事,反映了人们对解体后农村面貌仍无改观而产生的无可奈何的消极情绪。另一引人注目的是三篇有关车臣民族的作品。与过去不同的是,作者从平民的视角,描写战区百姓的生活,倾诉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 目录 苍穹之谜 伊万诺夫 结局 列米亚什诺村三联画 狄奥斯库里亚 火中天使 精灵 布拉古内的故事 还有机会成名 一个车臣人 娜塔莎的梦想 去车臣!去车臣! 发自二十世纪的二十封书信 歇斯底里的教训 活脱一个英国侦探 业余雅兴 白雪公主的不幸 埃及人 大头针 妖蛇 严冬时节 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 试读章节 娜塔莎的梦想 雅罗斯拉娃·布里诺维奇 出场人物:娜塔莎,十六岁。着运动装。双手握拳。常四下环 顾。缺一颗门牙。 长话短说吧,总之,一切都是废话,说什么都没用……这不是一点结果也没有吗?俗话说得好,说什么来着?吃了还能吐出来吗?我可不是在说粗话。都是些平常的话…… (她沉默地看着前方,周围一片寂静)算了,这件事不还是发生了吗?我并不是什么l罗哩吧嗦的人,只不过照常说罢了…… (稍微大点声)这事儿发生在去年九月。我们从夏令营回来。我反倒有些高兴我们回来了。因为营地那儿有好多蚊子,而且我还和坦卡·科索格拉吉娜住在一起,因此我每天晚上都会看到好多蚊子和她的屁股,而我想看的是其他东西。在那儿为了逗乐,维佳把列哈的短裤从他身上拽下来,我们就都笑了,但是我觉得列哈有些可怜,他开不开心呢?就这样。有人对我们说,收拾东西吧,我们回家去,当我们收拾好东西之后,我顺手拽了坦卡带珠子的发卡,为什么一个大胖子还要戴发卡呢?然后我们坐上巴士,而我却有些心烦意乱,因为我意识到我不能戴上发卡,那样坦卡就会立刻发怒的。我就决定如果我身边出现一个男孩,为了讨他欢心我就会戴上发卡。要是这个男孩不出现的话,我就让它一直躺在那儿。没有出现,这我早已料到!当然,我身边曾经有过一个男孩,我可不是什么窝囊废,我们就这么在一起,只是在一起喝酒作乐,甚至还接过一两次吻。他嘴里有股臭土豆味儿,我从没想到这事是这么让人讨厌。我和他在迪斯科舞厅接过一回吻,吻过之后我在想,我嘴里突然也有股臭土豆味儿,我为何根本没感觉到呢?而即便当时不臭,现在也一定发臭。于是我冲进盥洗室,一个劲儿用肥皂洗嘴。之后姐妹们非拉我去厕所抽烟,我就跟他们去了。斯维特卡扑通一声打开窗子,说:“能跳下去吗?”我说:“你这个傻瓜,脑子完全坏掉了吗?往哪跳?这可是三楼啊!”斯维特卡关上窗子说:“我就知道你不会跳的。”我对她说,我干吗不会跳?她说,你就不会跳的!我说,我怎么就不敢跳了?她说,那好,跳呀!跳呀!我回答,你算什么,胸无大志的家伙,乱搅和什么?这一次,她把窗户开得更大了。不,当时我还真有点发怵,但是我已经无路可退了,不能让斯维特卡嘲笑我!我就这样看着她,说了声,你这头母牛,就跳下去了……再往后我就不记得了。但是飞的时候,我非常害怕我的一切就这么完了。于是就喊出了这样的愿望——我想要爱情。要有婚纱和巧克力糖。要所有的姐妹们都跟在我们后面.羡慕着我们。不过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他要爱我,他要走过来对我说:“娜塔莎,你是世上最迷人的姑娘,嫁给我吧。”那时我马上就会嫁给他。我从来没想过,从j楼跳下就会实现愿望。的确能实现,谁不信就试试吧。只是要快些说出愿望,因为几乎没怎么飞起来。在医院我恢复了知觉。立刻就有人告诉我,有个文质彬彬的小伙子来找我,我还在想,是不是萨涅克?当然,萨涅克是个书呆子,但是他怎么能是个小伙子呢?我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文……文质彬彬的朋友了。 后来他来了,我立刻明白是他,因为还有谁能这样拿着东西来医院看我呢?是的,关于嫁人他什么也没说。他说他是《希什基火星报》的记者,这是城里历史最久的报纸之一,他说他想在报纸上报道我。我只想跟他聊聊我的生活,结果什么也没谈成。辅导员们有没有欺辱我们,我们的伙食好不好,他们给我们多少钱,类似这样的问题。还有为什么我从窗户跳下去,是平白无故还是有人要伤害我?我甚至有些生气,因为伊琳娜·戈尔布年科去年也接受了采访,人家是在木雕比赛中获胜了。不是询问她辅导员的事,而是关于创作计划,报上是这样写的: “伊琳娜,你有哪些创作计划呢?” “我的创作计划是在五月十号完成这些木头飞机,把它们送给我所有的老师。” 还有一幅半个版面的大照片,漂亮着呢。所有的姑娘都很羡慕,我也有点开始羡慕了,但是转念一想,我可是天生的金发女郎,而伊琳娜是染的,于是很快便得到了安慰。而斯维特卡很不像话,她甚至瞒着大家偷偷把这张报纸拿进厕所当手纸,想让大家都笑,但是谁也没笑,我在那个时候更可怜伊琳娜。 这位记者,他叫瓦列拉,第二天又来找我,还带着个叫录音机的东西,能对着那儿说各种话,然后它会重复所有的话。瓦列拉问我,伤害我的孩子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啊哈,瞧啊!我双腿踹掉了盥洗间的锁,怎么,我是蠢货吗,欺负我?他还问起我的父母,问我记不记得在那儿的事情。我就那样看着他。说:“瓦列拉,我妈妈给我起名叫‘小产’,而我留下了。活了下来。”好吧,其实是我想装得见识过生活,想让他明白是在和什么人交谈。要不我对他说说姘夫瓦奇卡的事。说说他是怎么泡我妈的?之后瓦列拉问我:“娜塔莎,你有什么梦想吗?”我这时一下子就明白了,这就是他。因为在这之前还没人问过我有什么梦想。而他竟然就这么直截了当地问了。我对他说:“瓦列拉,我和你都是成年人,哪里有什么梦想,都需要工作啊!,.我暗自在盘算,喂,再问一句吧。我这么回答好像有点蠢,应该立刻说出我的梦想,好让他明白一切,并且说:…… 序言 亲爱的读者朋友,继《化圆为方》和《开罗国际》之后,第三本俄罗斯“处女作奖”小说集《苍穹之谜》如约摆到您的面前。通过前两本书的介绍,相信您已经对这一奖项的来由、评选程序和内容以及获奖作品的特点有了大致的了解。我们在本集中推出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说所涵盖的题材将更加广泛,风格也更为多样化,希望您在这样的阅读体验中,对今日俄罗斯文学的新生力量有一份更加全面和客观的感受与把握。 选入本集的作品包括宗教、自由、战争等各方面的主题。《苍穹之谜》讲述了这样一个带有《圣经》中耶稣降临人世色彩的故事:莫斯科郊区一家杂志社的记者“我”接受编辑部的任务,准备寻找新世纪农村复兴的典范来证明整个国家的崛起。但他所到之处,见到的往往是繁荣表象下的衰败,腐朽粉饰后的光鲜。就在他几乎认为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时,经过别人的偶然介绍,他来到历史久远的边区村庄——“苍穹”村。与那些人为制造出来的表面富足不同,这个村子从外在气象到人的精神风貌都显示出一种真正的勃勃生机来:精心耕种的农田、整葺一新的学校、用心料理的房舍、蓬勃在建的教堂,以及各有成就的村民、互敬互爱的邻里、其乐融融的家庭等等。在小学校长叶甫盖尼·帕夫洛维奇为庆祝外孙出生举办的喜宴上,各行各业的十二个头面人物敞开心扉,纷纷向“我”讲述了这个村子由破败末落转为欣欣向荣的神奇经历:一切都缘起子一个神奇人物的降临。这曾经是一个被酗酒、偷盗和抢劫困扰的几乎陷入绝境的村子。十二年前的一天,一位衣衫褴褛、貌似流浪汉的老人用他那双蓝色的眼睛、用他富有感染力的声音、用他手里的权杖唤醒了村子里的每个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使大家不再酗酒,不再打架斗殴,使妓女转变为修女,使濒死的人起死回生,又通过祷告使天降大雨为全村人施洗。从那以后,“苍穹”村人再也不想继续以前醉生梦死的生活,而是开始了生产和建设,使村庄一天天走上复兴的道路。 这都作品像是一个建立在当代背景上的耶稣拯救人类的故事。从作品的名字到人物的外貌、行为再到情节的发展,无一不在彰显这一点。“苍穹”在俄语中还有“上天、上帝”的意思,“苍穹”村历史悠久,位于现实地理位置的边缘地带,这些都喻示着这里是一个不同于世俗世界的被上帝光照的所在。神秘老人伊77的外貌、神情,他对众生的教诲、他所行的奇迹,小说中反复出现的“十二”这个数字(伊万出现在村子的时间是十二年前,给记者讲述故事的是十二个人等等)都与《圣经》中对耶稣及其十二个门徒的描写相吻合。不同的是小说接着描写了“苍穹”村恢复信仰之后的美景:变成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理想国。面对苏联解体后农村的萧条衰败,作者似乎想给出一荆救世良方:回归上帝,回归东正教。《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故事情节比较散乱:通过发货员“我”的所见所闻,串起了主人公伊普西朗基、他的女儿以及妈妈的经历。来自阿尔汉格尔斯克的伊普西朗基从年轻时起就向往自由,挣脱母亲的管束离家出走,后来成为一名地质工作者。他的生活几乎都是在地质考察中度过,即便是结婚生女也无法使他停下脚步。妻子去世后,他把女儿送到寄宿学校,自己继续参加各种考察队。直到无力以此为生,于是漂泊到位于沃洛格达和阿尔汉格尔斯克之间的巴拉穆托夫卡村,成为当地的无业游民。女儿伊娜也天生厌倦循规蹈矩的生活,无法忍受学校严苛的管理制度而和男朋友一起逃出寄宿学校,开始了流浪生活。小说的结尾警察贴出告示寻找伊娜和她的男友,而伊普西朗基则与一个偶然遇到的路人一同消失在天际,继续追寻他心中向往的自由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本集中选入了三篇与车臣战争和车臣民族有关的作品:沙尔古诺夫的《去车臣!去车臣!》、阿斯兰,哈萨沃夫的《精灵》和《一个车臣人》。作为一个多战的国家,“战争”一直是俄苏文学中重要的主题,对于苏联解体后的当代也不例外。很多初出茅庐的作者不约而同把目光投向战事频仍的车臣。与以往描写正义与非正义之间的较量、战争对人性的考验等侧重点不同,今天的战争文学更加倾向于从平民视角出发,以最为贴近战区百姓生活的方式,诉说战争给他们带来的痛苦。获得第二届“处女作奖”的沙尔古诺夫一改以往不带感情色彩的白描风格,在《去车臣!去车臣!》这篇小说中,以一个记者的眼光对车臣首都格罗兹尼进行实地考察,描写在这个处处可见战争痕迹的少数民族地区,平静有序的生活中时时隐藏着对战争的恐惧,淳朴热情的态度中又往往夹杂着对俄罗斯人的仇恨,对战争的谴责之情溢于纸上;哈萨沃夫的《精灵》也是通过一个莫斯科青年在格罗兹尼的所见所闻反映战争对当地的破坏和给普通百姓带来的创伤。两篇作品读来都像纪实报道,令人感到真实生动。 其他作品如叶拉金娜的《列米亚什诺村三联画》写得很像令人伤感的童话,《狄奥斯库里亚》讲述的则是如十九世纪俄罗斯名著中发生在庄园里的爱情故事。布里诺维奇的《娜塔莎的梦想》以话剧独自的形式讲述了孤儿院长大的姑娘娜塔莎为了一段无望的爱情而几乎坐牢的经历,突出显示了失去关爱的青少年同样也不知道如何去爱一个人的问题。 这些俄罗斯青年作者的作品中洋溢着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如《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中主人公这样说道:“在这个世界上你还能找到这样的国家吗?要知道只有在我们这个奇怪的国家,我才可以走任何一条路,选择任何的方向,遇到同路人或者与他们分道扬镳,可以离开大路拐向树林,可以爬上任何一棵树,喝任何一条河里的水,可以采蘑菇和浆果,可以捕鱼,而且不需为这些付费,不需得到任何人的许可,也不需向任何人汇报。……我们这里是问题多多,但只有在这个该死的国家里我才可以自己给自己找到吃喝,也不用给任何人付钱,也不用告诉任何人。”),对带有泥土芬芳和人文风情的家乡的赞美(由于“处女作奖”是在全国征稿,所以这些稿件仿佛为我们展开了从首都莫斯科到如阿尔汉格尔斯克、格罗兹尼这样的边远地区、从城市到乡村的充满地方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画卷),他们对农村衰败现状的痛惜以及对解决之道的努力寻求(如《苍穹之谜》中对各地农村境况的真实披露以及靠宗教拯救一切的设想),对当代社会弱势群体生活现状的揭示(如《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中长途客运司机遭遇的长期拖欠工资问题和青年人无所追求的精神状态),对苏联历史的尝试性的反思(如《发自二十世纪的二十封书信》中通过二十封书信的内容折射出几代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命运。这些青年作者有些还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作家,但是俄罗斯文学传统中的人道主义、救赎意识、民族使命感依然在他们身上得到体现。与描写校园生活、校园恋情与青春孤独、成长痛苦的“青春文学”相比,他们的作品带着新鲜的现实生活的喧嚣及对它的活泼思考。因之显得较为宽广、厚重和深刻。 从风格上来看,写实的笔法、生动流畅的叙述,引人入胜的故事仍然广受推崇。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如口述历史般的“录音整理”式叙事模式被很多作家所青睐。这虽然增加了故事的真实可感性,却也显示出这些初涉文坛的青年在素材驾驭、小说架构方面的薄弱与欠缺。值得重视的是,青年作者虽然在创作技巧上不够纯熟与老到,但他们最不缺乏的就是勇于创新的意识和敢于实践的精神。因此透过他们的作品。往往显111出当代俄罗斯乃至世界小说的一些新特质。例如,你可以批评《谢尔盖,伊普西朗基的生活》故事主题不够突出,流浪汉伊普西朗基和他的女儿伊娜这两条线索似乎各不相干,其余人物与主人公之间的关系也若即若离.可有可无;也可以批评《精灵》、《去车臣!去车臣!》等作品中人物众多,却互不相干。关于他们的故事都是片段性的,作者只把他们生命中的一个时段甚至只是一个瞬间呈现给读者。你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人物经历进行猜想或者展开联想,却在作品里找不到答案。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种对于社会各个角落里的小人物平凡生活的无始无终的记录武书写。巳经成为当代俄罗斯很多作品中的主要内容。而弗拉基斯拉夫的《埃及人》、《大头针》、《妖蛇)等几篇作品都萦绕着如卡夫卡《变形记》武的怪诞氛圄,作者到底要说什么,这只能靠读者个人的感受来理解,还有很多作品中-表现出来的时间与地点的多重性、小说与其他种类作品的混杂性等等。这些特质能否发展壮大成一股湖流,形成现实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之后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这个问题我们还需要进一步观察和思考。这就像刚刚获得“处女作奖”的作家们一样,他们是否能够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长久,是否能够在今后的文坛上蔚成气候,一切都有待于时间来检验。 最后说点温馨的话题吧。对于参与“处女作奖”活动的青年来说,获奖不仅仅是他们唯一的目标与收获,能够和当代知名作家进行面对面的交流、聆听他们的指点,对这些文学爱好者同样具有不小的诱惑力。最终得偿愿望的是进入“半决赛”的二十到二十五名候选人。每年十二月上旬,这些青年从各地汇聚到莫斯科,在一家叫做“激情’’的剧院开始为期一周的“大师班”研讨会。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作家对自己作品的评点,也可以互相探讨各自八围的作品,作家在指导讨论的同时也会考察每一位候选者的谈吐与见地,暗中为他们打分。真正到了颁奖的那一天,会场的布置反而不是那么正式,而是像家一样舒适和随意。入口处为每人备下一双拖鞋,进屋后首先看到的是沸腾的茶壶、自制的点心和静静摆放的刀叉。中午会端上热气腾腾的鲜汤,令人忘却屋外的冰天雪地和屋内的紧张角逐。 这里可以称得上是很多人最初的文学之家。他们从这里走出,走上更加宽广的文学舞台。凭借这个舞台,他们从自己的家乡走到莫斯科又走向世界,展开自己一生的文学之旅。希望他们能像“处女作奖”的标志——那只展翅欲飞的小鸟一样,在文学的天空中飞得更高,更远。 侯玮红 2012年6月 书评(媒体评论) “处女作奖”竭力汇集了我们俄罗斯所拥有的最优秀的文学作品。 《新报》 这是一个很有威望的文学奖项,是俄罗斯最具信任度的奖项之一,与“布克奖”平分秋色。 《论据与事实报》 一个名副其实的社会文化现象。 《莫斯科新闻报》 一个拥有质量的文化工程,已经在俄罗斯文化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 《消息报》 俄罗斯有许多文学奖,“处女作奖”是独一无二的…… 《德国之声》 我们见证着正在崛起的作为接班人的一代。“处女作奖”是唯一一个如此广泛地涉及当今青年思想中诸多被遗忘层面的组织。 《独立报》 “处女作奖”从一开始就是最受欢迎和最有代表性的奖项,好像是对隐藏的天才的一次文学普查。 《新时代报》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