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雨果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外国文学
作者 柳鸣九
出版社 海天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维克多·雨果于1802年2月26日出生在法国贝桑松的一个军官家庭。他在中学时代就对文学发生了浓厚兴趣。他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汉·伊斯兰特》获得了小说家诺蒂埃的赞赏。与诺蒂埃的结缘,促使雨果开始转向浪漫主义并逐渐成为浪漫派的首领。 这本柳鸣九编著的《雨果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收录了其的散文作品。

内容推荐

《雨果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为柳鸣九主编的“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之一,它囊括了雨果的散文精华。作为法国文学巨匠,雨果的散文同他的小说一样,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高度的艺术性,到处散发出夺目的光彩。

《雨果散文精选(世界散文八大家)》给供文学爱好者阅读。

目录

总序:散文的疆界在哪里

选本序:作为美文家的雨果

评论美文

 论司各特——关于《昆汀·杜渥德》

 论拜伦——纪念他的逝世

 《克伦威尔》序

 莎士比亚的天才

 美为真服务

游记美文

 从巴黎到茹阿尔堡

 夏龙——圣梅努——瓦雷恩

 爱克斯·拉沙贝尔——查理大帝之墓

 科隆

 瓦尔拉弗博物馆

 莱茵河

 圣高阿尔

 救火!救火!

 美因河畔的法兰克福

 斯特拉斯堡

 巴塞尔

 苏黎世

 莱茵河瀑布

政论美文

小拿破仑其人

 一、1848年12月20日

 二、代表们的权力

 三、快快觉醒!

 四、世人必定会觉醒

 五、其经历

 六、为其人画像

 七、歌功颂德之后续

历史文物美文

巴黎圣母院,石头的交响乐

15世纪巴黎鸟瞰

滑铁卢古战场

 一、从尼维勒来时所见

 二、鸟果蒙

 三、1815年6月18日

 四、A

 五、战役的烟云模糊处

 六、下午4点钟

 七、拿破仑心绪极佳

 八、皇帝问向导一句话

 九、意料之外

 十、圣约翰山高地

 十一、拿破仑的坏向导,布吕歇的好向导

 十二、羽林军

 十三、大难

 十四、最后一个方阵

 十五、康伯伦

 十六、将军的分量

 十七、滑铁卢是好事吗

 十八、神权东山再起

附:雨果年表

试读章节

论司各特①——关于《昆汀·杜渥德》

这个人的才能,肯定有某种奇特和奥妙的东西,他摆布他的读者,如同风播弄一片树叶;他随心所欲带领着读者在各个国度和不同时代里漫游,他在嬉戏之间向读者揭示心灵中最隐秘的皱纹,犹如揭示大自然中最神秘的现象、掀开历史发展中最秘密的篇章;他的想象掌握所有人的想象,并且迎合所有人的想象,它以同样令人惊奇的真实穿上乞丐的百结鹑衣和国王的锦绣衣袍,做出各种姿态,穿着各色服装,讲着各种语言;赋予各个世纪的形貌以明智的上帝所赐予的永恒不变的特点,以及癫狂的人群所造成的多变而短暂的因素;他不像某些拙劣的作家一样,强迫过去的人物抹上我们的脂粉,涂着我们的色彩;相反,他用奇异的力量使当代读者在几个钟头之内又恢复了在今天如此被轻视的古代精神,好像一位聪明能干的长者把浪子又劝得回心转意。不过,这位能干的幻术家首先要求精确。在他笔下,他从不拒绝任何真实,甚至也不拒绝那种来自描写谬误的真实,这种谬误是人类造成的,如果不是它那任性而多变的特性使人们放心,它绝不可能是永恒的,我们几乎会以为它将永世长存呢。很少历史学家像司各特这样忠实。我们觉得,他力图使他所作的肖像成为一幅幅的图画,而使他的图画成为一幅幅的肖像。他为我们描绘出我们的祖先,连同他们的情欲、恶行和过失。他通过反复无常的迷信思想和缺乏虔诚的宗教狂热进一步突出宗教的永恒和信仰的圣洁。我们喜欢看见我们的祖先带着他们那些既高尚又健全的成见而再现,如同喜欢看见他们戴着美丽的羽冠、披着坚实的盔甲一样。

华尔特·司各特懂得从大自然和现实的源泉里汲取某种不知名的东西,这种东西崭新崭新,它只不过装扮得如他所愿意的那样古老罢了。司各特把历史所具有的伟大灿烂、小说所具有的趣味和编年史所具有的那种严格的精确结合起来;他是一个奇特而强有力的天才,他想象出了过去时代究竟是什么样子;他是一支真正的画笔,这画笔根据一个模糊的影子画出了一个忠实的形象,并且使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甚至从未见过的那些东西;他也是一颗柔软而坚强的心灵,既像蜡一样柔软,上面印记着每个世纪、每个国家特殊的标记,又像青铜一样不可磨损,能把这些印记留存给后代子孙。

很少作家像司各特这样完满地完成了小说家对于自己的艺术和时代所负担的职责;因为,对于一个文学家来说,自以为超越共同利益和民族需要之上、避免使自己的精神对当代人有所影响、把个人的利己生活和全社会伟大的生活隔绝起来,这是一种错误,而且是犯罪性的错误。如果诗人不献身,那么谁献身呢?如果竖琴的声音不去平息风暴,那么什么声音会在风暴之上升起?如果既具有古代智慧所赋予的调和人民与国王的能力,又具有近代智慧所赋予的分化人民与国王的能力的那种人,不去触犯无政府主义的仇恨和专制主义的轻蔑,那么又有谁去呢?

司各特完全不把才能用于甜甜蜜蜜的风流韵事、卑鄙恶劣的阴谋诡计以及肮脏的奇遇。出于其光荣所赋予他的本能,他感到,对于刚刚用自己的血和泪写出了人类历史中最奇特一页的这一代人,必须给予更高尚的东西。我们骚乱的革命前后的那些日子,正像疟疾病人发冷发热心衰体弱的时候一样。那时的病态的社会把最平淡无奇以至难以忍受的书、最愚蠢无知以至背神叛道的书、最违反人伦以至淫邪无耻的书,都贪婪地吞噬了下去,这个社会败坏的口味和已经麻木的机能拒绝美味或有益于健康的食物。这便足以解释那些拙劣或猥亵的作家从当时沙龙里的平民和小店铺里的贵族那里所获得的无耻的胜利,我们不屑于指出这些作家的名姓,他们今天已堕落到乞讨仆役们的掌声和荡妇们的微笑的地步了。现在,民望不再由小民来分配,而是要靠在道德上代表了文明人民的那一小部分才智高超、心灵丰富、思想严肃的人士的推选,而这,才能够使民望得以不朽、得以普遍传扬。司各特向一些民族的历史借来了给一切民族阅读的作品,从几百年的历史记载中取得了供千秋万代享用的书籍,这样,他就获得了这种民望。没有一个小说家把这样多的教益包含在这样多可爱的情趣之中,把这样多的真实隐藏在这样多奇妙的幻想之下。在他所特有的形式和过去的、将来的所有一切文学形式之间,有一种清晰可见的联系,并且,人们可以把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视为现在的文学向宏伟的小说和伟大的史诗的过渡,我们这个诗的世纪已向我们预告了这种小说和史诗的诞生,并且将来一定会把它们带给我们的。

小说家的意图应该是怎样的?应该通过有趣的故事阐明一个有用的真理。而根本的思想一经选定,表现主题的情节一经构思出来,作者为了阐发这一思想,难道不应该寻求一种使他的小说和生活相像的表现方式,也就是使复制品和模型完全相同的方式?生活难道不是一出奇异的戏剧,里面混杂着善与恶、美与丑、高尚与卑劣?这一法则的作用难道不是遍及一切造物?大自然既然到处都呈现出光明与黑暗的斗争,难道应该像某些佛兰德画家一样,只限于创造出完全阴暗的画面,或者像某些中国画家一样,创造出完全光亮的画面?然而,司各特以前的小说家一般都是运用两种相反的创作方法,而这两种方法正因为彼此相反所以都是有缺陷的。一部分小说家在作品的形式上采取分章叙述的方法,分得极其勉强而又使人不解其故,这也许完全是为了使读者的思想得到休息,一位西班牙老作家在他的小说章回④的开头加上“稍息”这个名称,不正是相当天真地承认了这一点吗?另一些作家则通过一系列书信来展开他们的故事,这些书信,人们常以为是小说中不同的人物所写的。在前一种叙述中,人物都消失不见了,而只有作者现身说法;在后一种书信中,作者隐退了,而只让读者看见他的人物。叙述体小说家不会给自然而然的对话、真实生动的情节留出一定的地位;他必然代之以某种单调的文体上的起承转合,这种起承转合好像是一个定型的模子,在那里面,各种最为相异的事件都只有同样的外表,在它下面,最高尚的创造、最深刻的意图都消失了,如像坎坷不平的场地在压路机下被碾平了一样。P2-5

序言

“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是这些年来已经出版过的多种世界散文选中,较为别具一格、多少另有新意的一种。其新意就在于编选成集的角度不像过去一些选本那样是以国别分集,而是以作家个人成集。其作家总数,则不多不少,恰好是八位。显而易见,这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数字文化:八仙过海、唐宋散文八大家、武学八大金刚,甚至烹调术中的八珍丸子……都是古已有之。正是出于这种沿用传统的意识,深圳海天出版社前几年请季羡林先生主编了一套“当代中国散文八大家”丛书,出版后颇获成功,现在余兴未尽,又约请我主编这套“世界散文八大家”丛书,以期构成他们散文出版中的“双璧”。这便是这一套书的来由。

世界散文的发展有其客观的历史,各国的散文文库也有其客观的存量,都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与好恶为转移。如何选?选多少?是取其六,还是取其八?都不是一个绝对真理问题。而选这一些,不选那一些,也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关于本套书所选的这八位,我只能说是根据我个人对世界散文历史的认知,选取了我心目中较有影响、较有广泛声誉者。而在思想艺术风格上,则选取了较大程度上投合更广泛读者的口味者——也就是说,力求避免过于保守或过于前卫。这种选法实不敢期望能获得所有行家知者一致赞同,至于这八位散文家的思想价值与艺术风格,已分别由各卷的编选者加以论述,就用不着我再赘述了。

倒是有一个问题,这里必须着重加以说明,那就是:散文的国土有多大?它的疆界在哪里?它的边缘如何划定?因为,凡读论散文者,凡编选散文集者,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地域学问题。

文艺理论家、批评家对散文如何下定义,如何作界说,文艺学讲义、博士学位论文对散文如何进行辨析,这只是学术象牙塔里的事、云端里的事,一般的阅读者往往是不大理睬的。我们知道,在社会现实生活里,经常流通、为人常见的那些文化成分,对于人们文化观念、文化模式的形成,总是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至少也起着约定俗成的作用。正因为如此,不难理解,一般的阅读者的散文理念、散文模式,往往不是来自教科书与学位论文,而正是来自他们常见到的、常读到的那些散文作品。

在中国能识字读书的人群中,出身于书香之族、家学源远流长、自幼饱读经史的“上帝的选民”,乃极少数,多数人所受的教育都是“大众型”的。根据我自己以及我周围人群的经历,在一般人所受到的那种“大众型”的启蒙教育与中小学教育中,《唐诗三百首》与《古文观止》是两位重要的老师。而《古文观止》对这“大众型”的智识层在形成民族传统散文的概念上,正起了某种准绳式的规范作用。特别是其中像《陈情表》、《归去来兮辞》、《滕王阁序》、《陋室铭》、《进学解》、《岳阳楼记》、《醉翁亭记》、《赤壁赋》等这样一些为青年学子广为传诵的名篇,更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散文典范。

“五四”以后,散文大为发展,于是在人们的文化生活里,又多了一些传诵的名篇:《背影》、《荷塘月色》、《寄小读者》、《我所知道的康桥》等等。中国散文中这个一脉相承的传统,实际上代表了整整一个族类,其特点是抒写的内容不超出自我的半径之内,或为自我的见闻与感受,或为自我的辨析与哲理。不外园林山水、花鸟鱼虫的景观,修身养性的道理,经历行止、身边琐事的感言。形式上则单独成篇,文章结构内敛凝聚,布局谋篇甚为讲究,遣词造句力求精练,通篇追求自我的性灵、雅美的意趣、闲适从容的情致。所以,只要一讲起散文,人们首先就想到了这个族类,就把这个族类当作散文的本体、散文的“王室”。

这就是一般人的散文观的由来,也是一般人心目里的散文范畴、散文领地。这种散文范畴观可以说是在历史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因为人们是出于愉悦的需要而向这种散文倾斜的——要知道愉悦的需要毕竟是芸芸众生在文学阅读中最原始自然,而又合情合理的需要。

现在,在散文的国土问题上,让我们把亚里士多德、文艺学讲义、辞源与博士学位论文放在一边,从简单的文学事实出发吧。

对于文学的发展来说,书面文字的产生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文学史往往都把文学的起源上溯到书面文字的出现。文字产生之后,其用于人类各种活动中不外记事、论说与歌咏等各种形式,并由此自然而然地讲究到文字上的修辞与技巧。如果说文字的产生以及修辞学的运用,离诗歌、小说、戏剧还很远的话,那么它们离散文就只有一步之遥了。不要以为直接用于人类的祭祀鬼神、公文告示、记事备忘、奏启呈文等等各种实际活动的书面文字,是绝对与散文无关的——好像虫蛆怎么也变不成蝴蝶——恰巧相反,直接为这些实际活动服务的书面文字,只要说得头头是道、明晓透辟、情词并茂,就很容易可以上升到散文的范畴:辞职书写得恳切感人,便有了李密的《陈情表》;与朋友闹纠纷讲理头头是道,便有了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祭鬼神、慰亡灵之作写得悲怆苍凉,便有了《吊古战场文》。诸葛亮的《出师表》其实就是打上去的一份政策分析报告,骆宾王的《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便是一张写得很讲究的公文告示,而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也不过是写得义正词严的“党争”中短兵相接的争辩。而这些文章,都已经成为了中国散文中公认的精品。

众所周知,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早于文学活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也远远大于文学活动的需要,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的实际文字语言,正是散文可能滋生也比较容易滋生的温床。如果笔者不是在歪着嘴巴说理的话,那么就可以下结论说,散文艺术是文学中最古老的艺术,它的资格比小说艺术与戏剧艺术都要早;而散文又是文学世界里疆界最大的王国,它的幅员比小说与戏剧要大得多。

其实,在文学世界的版图上,除了诗的王国外,剩下的就是散文的莽原了。戏剧与小说这两个王国,也基本上是在散文的莽原上建立起来的,而且是后来的事。没有散文做基础,小说与戏剧这两个王国的独立与发展是不可想象的。即使在小说与戏剧有了高度发展之后,我们仍经常在它们的殿堂里俯首可见由散文所构成的殿堂地面——雨果的《悲惨世界》中滑铁卢一章,实际上是法国人大制作的惨烈悲凉的《吊古战场文》;博马舍的名剧《费加罗的婚礼》中主人公那段在剧本里举足轻重的著名独白,本身就是可独立成篇的绝妙的散文自述;契诃夫的独幕剧《论烟草有害》,其实就是一篇幽默讽刺散文;夏多布里昂的小说《阿达拉》的“序幕”早已被公认为一篇写景的上好佳品。

从人类社会实践活动的需要与可能来看,产生散文的层面与途径远比诗歌、小说、戏剧来得广泛;同样,从写作者的条件与可能来看,产生散文的层面与途径也比诗歌、小说、戏剧来得广泛。因为不论是诗歌、小说、戏剧的创作,都需要一定的专门艺术技巧,而散文的写作则相对要简单一些。不论是出于政治、经济、宗教、社会人际关系及交往的需要,还是出于学术文化与哲学思辨的热情;不论是由于现实景观与见闻的引发,还是个人心绪与性灵的萌动,只要具有优良的语言修养以及谋篇布局的技艺,有意识地追求一定的艺术意境,或大则成书,或小则成篇。即使从简营造,短小精悍,皆可成为散文佳品。

因此,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散文的创作量往往实际上要大于诗歌、小说与戏剧的创作量。由于性质与内容的不同,它又有着哲理散文、历史散文、记事散文、描述散文、抒情散文、政论散文、文化散文以及交往应酬散文等等各种门类,所有这些构成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散文帝国。如果只承认闲适性的散文才是散文,岂不就把其他种类数量庞大的散文拒于法门之外,让它们成为野鬼孤魂?如果只把散文的领域局限于闲适性的散文,那岂不是把散文王国的大片领土生割出去,弃之不顾?如果不把它们称为散文,又称为什么呢?照笔者的理解,那些广为传闻的闲适美文精品,可说是构成了散文王国的紫禁城,然而,在紫禁城之外,还有更大的京畿,还有辽阔的外省边陲。鲁迅在《南腔北调集》的《小品文的危机》一文里,就把这种闲适性的散文称为“散文小品”,甚至称为“小摆设”,显然就没有把它当做一个“泱泱大国”来看待。

本着以上的理解来规划这套散文选集,我们有意识地拓宽了选题的范围,将一些历史论著、哲理著作、政论演说、文艺评论、回忆录,以及日记书信中有文采、有一定形象性、堪称经典散文的佳篇选入。也许,在这里,散文的边界有时会显得有点模糊,但总比割舍了一大片领土要强。这就是我们的基本立意。

文化积累是一项社会性的、需要大家添砖加瓦的工程,对世界散文的研究、梳理、编选、译介的工作也是这样,但愿各种选本相得益彰,各自做出自己的贡献。如果读者认为我们这套选集也添加了一些自己的东西,我们将感到莫大的欣慰。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19:0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