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图解菊与刀--解读日本人(全彩插图本)
分类 人文社科-历史-世界史
作者 (美)鲁思·本尼迪克特
出版社 沈阳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一部解读日本文化的扛鼎之作!

200幅精美的浮世绘插图,更直观地感受绚烂的日本风情;50个简单易懂的流程表格,使阅读变得更加轻松。

无论你对日本是个什么看法,此书都能让你兴致盎然。即使它从一个前卫的军情分析变成了馆藏的古董,其饱含的智慧与幽默感都不见丝毫褪色——反而越发展现了半个世纪之前的学者那种久经训练的预见力。

内容推荐

《菊与刀》是一部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作者本尼迪克特是美国的一位女文化人类学家。二战末期,她接受美国政府的委托,从文化的角度对日本人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模式进行研究。事实证明,书中观点极大地影响了战后的美国对日政策,并且也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菊与刀》因其巨大影响和经典的学术价值,已然成为人们了解日本的必读书目。

目录

云月花

四十七死士之夜袭

二世物语

美厨娘

序言

导读

附录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第二章 战争中的日本人

第三章 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第四章 明治维新

第五章 历史和社会的负恩者

第六章 永远偿还不完的恩情

第七章 情义最难接受

第八章 对名誉的情义

第十章 道德的困境

第十一章 自我修炼

第十二章 对儿童的教育

第十三章 投降后的日本人

试读章节

第一章 任务——研究日本

在美国人曾经遇到并与之全力战斗过的敌人中,日本人最让人困惑。他们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都截然不同,我们必须认真对待。这种情况在美国人参与过的战争中从没有过。正如1905年时的沙俄一样,美国面对的是一个全副武装、受过训练的民族,但它又不属于传统的西方文化。对西方人来说,战争惯例是建立在人性基础上的,日本人却不这样想。所以,美国和日本正在太平洋上进行的战争,就不仅局限于岛屿登陆作战问题和后勤保障问题。为了打败日本人,我们必须先了解他们。

这很困难。日本打开国门至今已有75年了,可我们对他们的描述仍在使用令人困惑的词句,如“但是,又”等。一位严谨的观察家在描述其他民族时,不会一边说这个民族彬彬有礼,一边又说他们“蛮横、傲慢”;一边批评他们顽固不化,一边又称赞他们“能够适应改革的潮流”;一边说他们性情温和,一边又说他们“不会轻易受人控制”;一边说他们仁厚、忠义,一边又说他们“野心勃勃、叛逆凶残”;一边说他们勇敢,一边又说他们懦弱;不会既说他们依赖别人的评价,又说他们有自己的准则;不会说他们既欣赏西方文化,又说他们如何保守;不会在一本书里介绍他们如何爱美,如何尊重演员和艺术家,如何陶醉在菊花栽培中,却又在另一本书里告诉人们他们热爱刀剑、穷兵黩武。

但是,这些看似无法统一的矛盾却如同经纬一般交织在日本人的个性中。如果把他们比喻成一幅图,那么这幅图中就会既有“刀”,也有“菊”。日本人好斗而温和;桀骜不驯而又彬彬有礼;顽冥不化却又审时度势;驯服但不甘受人摆布;既忠心耿耿又背信弃义;既勇敢又懦弱;既保守又善于接受新事物。他们介意别人的评价,可是当他们的恶行不为人所知时,就会继续作恶。他们的士兵纪律严明,却又经常犯上。

了解日本人已是美国的当务之急。我们不能对日本人矛盾的性格置之不理。我们正面临一些重要问题。日本人下一步会怎么做?我们必须进攻日本本土才能让他们投降吗?我们是否应该直接轰炸日本皇宫?从日军俘虏的身上,我们能获得什么情报?我们应采取何种宣传策略,才能削弱他们顽抗到底的意志?一旦战争结束,我们需要对日本实行长期军事管制吗?美军是否要继续在日本的山地丛林中,与疯狂顽抗的军国主义分子战斗呢?战争结束前,日本会不会爆发像法国或俄国那样的革命?如果有,谁会是革命的领导者?如果没有,日本会灭亡吗?

1944年6月,我受委托研究日本。为了了解日本民族的真面目,我被许可使用一名文化人类学家能够使用的一切研究方法。这年夏初,美军对日军开始大规模反攻。很多美国人都以为对日战争要持续三年或十年,甚至更长。在日本,有人认为这场战争会持续百年左右。他们认为,美军虽在一些地区取得了胜利,但是前线距日本本土还有好几千英里远。所以,日本官方根本不承认日本海军的失败,日本人仍然认为自己将是最终的胜利者。

1944年6月以后,国际形势发生了变化。盟军在欧洲开辟了第二战场,对德战争很快就会胜利。盟军一直优先考虑欧洲的战略已无必要。在太平洋战场上,美军已在塞班岛登陆,为日本的失败拉开了序幕。美军与日军不断短兵相接。在新几内亚、瓜达尔卡纳尔、缅甸、阿图、塔拉瓦、比亚克等地与日军的战斗中,我们清醒地意识到,这个敌人是多么可怕。

所以,到了1944年6月,对于我们的敌人——日本,我们必须解答有关他们的一些疑问。这不仅涉及军事、外交政策,还涉及在前线散发宣传单,我们必须得到真实可靠的答案。在这场战争中,我们不仅要了解日本决策层的动机与目的,了解他们漫长的历史,了解他们经济和军事上的统计资料,还要了解日本政府对其国民的期望程度,了解日本人的思想和情感习惯;以及了解制约他们行动和想法的因素。我们必须把决定美国人行动的惯有思维和行为模式放在一边,尽量不对日本人轻率作出结论。不要以为我们怎么做,他们就怎么做。

我的任务是艰巨的。美国和日本在交战,在战争中,把一切责任归咎于敌国非常容易。可是,如果想知道敌人对人生的看法却不容易,但我必须完成任务。关键在于:日本下一步会采取什么行动?而不是处于他们的位置时,我们会怎么做。我必须收集他们在战争中的一切行为资料,作为有利条件加以利用。我必须仔细观察他们在战斗中的进攻方式,暂时不把这当军事问题对待,而只是看做文化问题。与平时一样,日本人在战争中的行为也具有日本民族的典型特征。在战争中,他们表现出来的生活方式、思维特点是什么?日军领导人鼓励士气、打消国民对战争的疑虑,以及在战场上指挥、调动部队的方式,显示出他们具有什么样的民族力量?我必须对战争的每个细节认真研究,揭示日本人和日本民族的特征。

但是,美国和日本正在交战,这不利于我的工作。我无法深入日本国内实地调查,对一名文化人类学者来说,这种调查是最重要的研究方法。我无法前往日本,深入日本人的家庭生活,亲眼观察他们的一举一动,分辨影响他们行为的哪些因素是关键的,哪些是非关键的。我没法亲眼观察他们作决定时的复杂心理过程。我也不能亲眼观察他们如何培养子女。虽然著名文化人类学家约翰·恩布里(JohnEmbree)写过一本非常有学术价值的关于日本村落和日本人的《须惠村》,但我们在1944年遇到的问题,却在这本书里难以找到答案。

不过,我依然相信,作为一名文化人类学者,还是有一些研究方法和条件可以利用。我可以与一些日本人接触。与被研究民族的人直接接触,也是文化人类学者可以倚重的研究方法之一。美国生活着一些日裔美籍人,其中很多人从小在日本长大。我可以和他们接触,在他们同意的前提下询问他们的生活经历,了解他们如何对事情进行判断,对他们的叙述妥善利用,填补我们对这个民族研究中的空白。这对于想了解任何一种文化的文化人类学者来说都必不可少。当时,还有一些从事日本研究的社会科学家利用各种图书文献,分析历史事件和统计资料,甚至从日本人的广告单、宣传单中寻找有用信息。我相信,他们想要知道的答案都隐藏在日本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理念中。所以,如果我们对从小生活在这种文化中,受这种文化熏陶长大的人进行研究,一定会得到令人满意的答案。

我也大量看书,并向曾经在日本生活过的西方人士请教。图书馆里有大量论述日本的资料文献;西方社会也有许多优秀观察家曾在日本居住过,与他们谈话对我帮助很大。那些前往亚马逊河发源地,或者到新几内亚高原,深入到无文字部落中实地调查的文化人类学家,没有我这样的条件。原始部落民族没有文字,无法用笔墨记录自己的生活,展示民族文化优势。西方人对他们的叙述也仅限于皮毛,有时对他们的记载甚至只有寥寥数笔。他们的历史鲜为人知,对他们进行实地调查的文化人类学家,要在一片空白的情况下体验他们的生活方式,了解他们的文化习俗,考察他们的社会阶级,探索他们的宗教信仰。而我研究日本民族时,却可以从许多学者的研究中得到启示。在有关日本的文献资料中,有许多对日本人生活细节的记录。曾经在日本生活、居住过的欧美^士,用手中的笔详细生动地记录了自己的经历。

此外,大量日本人写的传记,也记录了他们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日本民族和其他东方民族不一样,他们有强烈的自我描述、自我表现欲望。在传记里,他们不但记录日常生活琐事,还抒写渴望在全球扩张的理想。他们在自传里直言想法,表达愿望,坦率程度令人瞠目结舌。

P20-23

序言

“菊”与“刀”——日本人的理想与现实

《菊与刀》成书于1946年,是一本阐述日本民族文化的著作。在众多研究日本文化的著作里,本书可谓是一部扛鼎之作,甚至有人认为它开了“日本学”之先河。1949年,本书的日文版出版,立刻在日本引起巨大反响,人们纷纷购买,竞惹得一时洛阳纸贵。据统计,光在日本,本书就卖出了230多万册。对于一部文化人类学著作来讲,这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

1944年,正值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美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接连取胜,大踏步向日本本土推进。随着胜利的临近,一系列问题也摆在了美国政府的案头上:在不攻打日本本土的情况下,日本会投降吗?一旦美军登陆日本本土,日本人会不会拼死抵抗而给美军带来巨大伤亡?占领日本后,如何改造日本社会,要不要保留天皇……所以,了解日本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就成了美国政府的当务之急。同年6月,本书作者奉命从文化的角度展开对日本的研究,以期找到答案。《菊与刀》就是这份答卷,它其实就是作者在对日本文化进行分析后向美国政府提交的一份研究报告。事实证明,书中的观点对日后一系列美国对日政策都产生了极大影响,并且都获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因此,尽管这本书只有十几万字,但无论是从它对一个国家的命运所产生的影响来看,还是从它所取得的学术成就来看,《菊与刀》都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巨著。

菊花本是号称“万世一系”的日本皇室的家徽,刀则是日本武士阶层及其精神支柱——武士道的象征。作者将这两种事物放在一起,意在表明日本民族心灵深处的两种迥异特质,正如作者本人所说的那样: “菊花与刀,两者构成了同一幅画。”当时令美国人颇为疑惑的是:为什么有时日本人给人的印象是讲究礼仪,温良谦和,而有时又很野蛮;为什么有的文献中说日本人喜欢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像沉湎于菊花的栽培,而有的文献中则说,日本人行为中充斥着暴力,崇尚刀剑和武士的荣誉。造成这些矛盾的固然有日本人个体之间、阶层之间差异的因素,但就普遍来讲,这也确是日本人身上的一种共性。也就是说,这些矛盾都是独特的日本文化的一种表现,要想真实、准确地了解日本人,就必须解决这些疑问。对此,本书作者给出的答案是:狭窄的岛国、贫瘠的土地、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套在自己身上的,由重重义务组成的枷锁使得日本人不得不时刻挥舞着手中之刀为自己打出一片生存的天地;闲暇之余,日本人又热衷于浪漫的幻想,如前面所说的“沉湎于菊花的栽培”等,究其本质.无非是逃避现实的残酷,抚慰自己脆弱的心灵。总之,“菊”与“刀”分别代表了日本人在面对理想与现实时的两种心态,也是两种不同生活状态的写照。围绕于此,作者分别从政治结构、社会阶层划分、消遣娱乐、人情世故,甚至是对儿童的教育等日本社会的不同领域都进行了剖析,不仅论理清晰,而且文笔也很流畅、优美。

本书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1887年出生于纽约,原姓富尔顿(Fulton),是美国的一位文化人类学家、诗人。她1909年毕业于瓦萨尔学院,大学时期主修英国文学,获文学学士学位。1919年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师从“美国文化人类学”之父——弗兰茨·博厄斯,专攻文化人类学,1923年获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1927年,她研究印第安部落文化,写成《文化的类型》一书。1940年,完成《种族:科学与政治》一书,批判种族歧视。二战期间,她先后对荷兰、德国、泰国、日本等国民族性进行研究,尤其对日本的研究贡献最大。二战结束后,她继续在哥伦比亚大学任教,直到1948年9月病逝,享年61岁。

二战已经过去半个多世纪了,日本社会也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果再用《菊与刀》中的观点来看待日本社会,恐怕已经有些“不切实际”,但是《菊与刀》在中国却依然保持热销。究其原因:一方面,作者深厚的学术功底确实造就了一本经典,揭示了日本人固有的、本质的东西;另一方面,当前中日之间敏感的政治关系和复杂的历史关系也促使我们必须要了解日本这位既熟悉又陌生的邻居,做到“以史为鉴”,这也是我们再版此书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本书的最大特点是采用了一种新颖的“图解”编辑模式,将枯燥的文字简化为一幅幅流程表,不仅有助于读者的理解,而且还可以节省读者宝贵的时间。此外,本书还配有数百幅精美的日本古代浮世绘插图,使读者可以更直观地感受独特的日本文化,使阅读成为一种享受。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2 14:3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