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遗事》,僧一然著。一然(1206—1289),是高丽王朝时代的名僧。《三国遗事》不仅是佛教史名著,也是古朝鲜留传至今的第一部通史性著作,记载了自公元前2333年坛君开辟古朝鲜国,至936年高丽王朝灭亡后百济,共3269年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三国遗事》还保存了上古神话、新罗乡歌等丰富的文学史料。因此,这本书是任何希望走近韩国、了解韩国、研究韩国历史与文学、研究韩国文化的人,所必须阅读的著作。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三国遗事 |
分类 |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宗教 |
作者 | 一然 |
出版社 | 岳麓书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三国遗事》,僧一然著。一然(1206—1289),是高丽王朝时代的名僧。《三国遗事》不仅是佛教史名著,也是古朝鲜留传至今的第一部通史性著作,记载了自公元前2333年坛君开辟古朝鲜国,至936年高丽王朝灭亡后百济,共3269年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三国遗事》还保存了上古神话、新罗乡歌等丰富的文学史料。因此,这本书是任何希望走近韩国、了解韩国、研究韩国历史与文学、研究韩国文化的人,所必须阅读的著作。 内容推荐 《三国遗事》是朝鲜古书名称。为新罗、百济、高句丽三国遗事逸闻的汇集。高丽僧人一然(1206~1289)于13世纪80年代以古汉语撰著。晚于《三国史记》,二者合称朝鲜古代史书之双璧。内容始自古朝鲜建国神话,但主要叙述高句丽、百济、新罗等国史事,部分亦有延至高丽中期者。《三国遗事》以野史形式收录《三国史记》遗漏或舍弃的史事,共分5卷,计有王历、纪异、兴法、塔象、义解、神、感通、避隐、孝善 9篇。 目录 第一卷 纪异第一(上) 古朝鲜 魏满朝鲜 马韩 二府 七十八国 乐浪国 北带方 南带方 靺鞨、渤海 伊西国 五伽耶 北扶馀 东扶馀 高句丽 卞韩、百济 辰韩 又四节游宅 新罗始祖赫居世王 第二南解王 第三弩礼王 第四脱解王 金阏智(脱解王代) 延乌郎、细乌女 未邹王、竹叶军 奈勿王、金堤上 第十八实圣王 射琴匣 智哲老王 真兴王 桃花女、鼻荆郎 天赐玉带 善德王知■三事 真德王 金庾信 太宗春秋公 长春郎、罢郎 第二卷 纪异第二(下) 文虎王法敏 万波息笛 孝昭王代竹旨郎 圣德王 水路夫人 孝成王 景德王、忠谈师、表训大德 惠恭王 元圣大王 早雪 兴德王:鹦鹉 神武大王:阎长、弓巴 四十八景文大王 处容郎、望海寺 真圣女大王、居陀知 孝恭王 景明王 景哀王 金傅大王 南扶馀、前百济、北扶馀 武王 后百济:甄萱 驾洛国记 第三卷 兴法第三 顺道肇丽 难陀辟济 阿道基罗 原宗兴法、厌髑灭身 法王禁杀 宝藏奉老、普德移庵 东京兴轮寺金堂十圣 塔像第四 迦叶佛宴坐石 辽东城育王塔 金官城婆娑石塔 高丽灵塔寺 皇龙寺丈六 皇龙寺九层塔 皇龙寺钟、芬皇寺药师、奉德寺钟 灵妙寺丈六 四佛山、掘佛山、万佛山 生义寺石弥勒 兴轮寺壁画普贤 三所观音众生寺 梧栗寺 敏藏寺 前后所将舍利 弥勒仙花、未尸郎、真慈师 南白月二圣:努■夫得、怛怛朴朴 芬皇寺千手大悲:盲儿得眼 洛山二大圣:观音、正趣 调信 鱼山佛影 台山五万真身 溟州五台山宝叱徒太子传记 台山月精寺、五类圣众 南月山 天龙寺 鍪藏寺、弥陀殿 伯严寺石塔舍利 灵鹫寺 有德寺 五台山文殊寺石塔记 第四卷 义解第五 圆光西学 宝壤梨木 良志使锡 归竺诸师 二惠同尘 慈藏定律 元晓不羁 义湘传教 蛇福不言 真表传简 关东枫岳钵渊薮石记 胜诠髑髅 心地继祖 贤瑜珈、海华严 第五卷神咒第六 密本摧邪 惠通降龙 明朗神印 感通第七 仙桃圣母随喜佛事 郁面婢念佛西升 广德、严庄 憬兴遇圣 真身受供 月明师《兜率歌》 善律还生 金现感虎 融天师《彗星歌》 正秀师救冰女 避隐第八 朗智乘云、普贤树 缘会逃名、文殊岵 惠现求静 信忠挂冠 包山二圣 永才遇贼 勿稽子 迎如师 布川山 五比丘 念佛师 孝善第九 真定师孝善双美 大城孝二世父母 向得舍知割股供亲 孙顺埋儿 贫女养母 出版后记 试读章节 《魏书》说,两千年以前,有坛君王俭,在阿斯达建立首都,成立国家,叫做朝鲜国。 王俭跟唐尧是同时代人。 古代历史记载说:从前,天帝桓因的庶子桓雄,多次向往天底下的世界,贪求人世的欢乐。父亲了解儿子的意图,俯视三危地区的太伯山可以作为“弘益人间”的基地。于是授给儿子三个天符印,派遣他去治理那个地区。桓雄率领三干部下,降临到太伯山顶的神坛树下,人称“神市”。他也被称为“天王桓雄”。天王桓雄率领风伯、雨师、云师,主宰人间的谷物、疾病、刑罚、善恶,共三百六十多种事务。他把世界治理得很好。 当时,有一头熊和一头虎同住在一个洞穴中,经常向桓雄祈祷,希望变化成人。桓雄送给他们一炷灵艾、二十枚大蒜,说:“你们吃了它,一百天不见阳光,就能够变成人形。”熊和老虎遵命吃下去了。不过只有熊遵守禁忌,变成了女子;而老虎不能遵守禁忌,没有变成人。熊女没有对象结婚,所以经常在神坛树下祈祷,希望能够怀孕。桓雄于是变化成男子,与熊女结婚,生了儿子,取名“坛君王俭”。王俭在唐尧五十年即位,建都平壤(即王俭城),国号朝鲜。又把首都迁到白岳山阿斯达。这里又名弓忽山,也就是现在的弥达。王俭治理国家共一千五百年。周武王于己卯年封箕子到朝鲜。坛君主动退让,把都城迁移到藏唐京,后来又隐居到阿斯达,成为山神,活了一千九百零八岁。 《唐书》的《裴矩传》说:高丽本来是孤竹国,周朝把它封给箕子,改名朝鲜。汉朝把它分为三个郡,叫做玄菟郡、乐浪郡、带方郡。《通典》的说法与此相同。 【评析】 古朝鲜流传的神话,主要有古朝鲜始祖坛君的神话,高句丽国始祖东明王(朱蒙)的神话,新罗国始祖朴赫居世的神话,以及伽耶国始祖首露王的神话。高丽王朝时期,僧一然的《三国遗事》和金富轼的《三国史记》,比较系统地整理记录了这些古代神话。 《三国遗事》所记载的第一则神话就是古朝鲜开国始祖坛君的神话。桓雄大王被传说为天帝之子,坛君被传说为天帝之孙。这是对古老的氏族酋长的神化与美化,也反映了民族的自豪感。 这则神话还反映了古朝鲜的图腾崇拜观念和原始社会时期的部落间的关系。虎、熊同居一穴,正曲折地反映了部落问在原始时代的亲密关系。熊变成女人,则是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熊变为人,虎未变成人,说明熊图腾的部落在发展上领先一步,取得了主导地位。这个神话大概萌芽于崇拜熊图腾的部落。 坛君神话在韩国有巨大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坛君纪年,即以公元前2333年为坛君元年。 “坛君”亦称“檀君”。其他史籍对他的记载跟《三国遗事》大同小异。除《东国通鉴》和《东史纲目》外,《增补文献备考》卷四十一也说:“檀君讳王俭。《古记》云:东方初无君长,只有九种夷。有神人降于太白山(即妙香山)神檀树下,唐尧二十五年戊辰立为王,国号朝鲜,都平壤。后徙白岳(世号藏唐京),商武丁乙未入阿斯达山(即九月山)为神,在位一千四十八年。”也有的书说,江华岛是檀君王俭神话的发源地。 魏满朝鲜 前汉《朝鲜传》云:自始燕时,常略得真番、朝鲜,为置吏筑障。秦灭燕,属辽东外徼。汉兴,为远难守,复修辽东故塞,至汉水为界,属燕。燕王卢绾反,入匈奴,燕人魏满亡命,聚党千馀人,东走出塞,渡汉水,居秦故空地上下障。稍役属真番、朝鲜蛮夷,及故燕、齐亡命者,王之,都王俭。以兵威,侵降其旁小邑。真番、临屯皆来服属,方数千里。 传子至孙右渠,真番辰国欲上书见天子,雍阏不通。元封二年,汉使涉何谕右渠,终不肯奉诏。何去至界,临■水,使驭刺杀送何者朝鲜裨王长。即渡水,驰入塞,遂归报。天子拜何为辽东之部都尉,朝鲜怨何,袭攻杀何。天子遣楼船将军杨仆,从齐浮渤海,兵五万;左将军荀彘出辽,讨右渠。右渠发兵距险。楼船将军将齐兵七千人,先到王俭;右渠城守规知楼船军小,即出击楼船,楼船败走,仆失众,遁山中得免。左将军击朝鲜■水西军,未能破。天子为两将未有利,乃使卫山,因兵威,往谕右渠。右渠请降。遣太子献马,人众万馀,持兵。方渡■水,使者及左将军疑其为变,谓:“太子已服,宜毋持兵。”太子亦疑使者诈之,遂不渡■水,复引归。报天子,诛山。左将军破■水军,乃前至城下,围其西北。楼船亦往会,居城南。右渠坚守,数月未能下。天子以久不能决,使故济南太守公孙遂往征之,有便宜将以从事。遂至,缚楼船将军,并其军;与左将军急击朝鲜。朝鲜相路人、相韩陶、尼■相参、将军王映,相与谋欲降,王不肯之。陶、呋、路人,皆亡降汉,路人道死。元封三年夏,尼■相参杀王右渠,来降。王俭城未下,故右渠之大臣成己又反。左将军使右渠子长、路人子最,告谕其民,谋杀成己。故遂定朝鲜,为真番、临屯、乐浪、玄菟四郡。 【注释】 [1]前汉《朝鲜传》:指班固《汉书》卷九十五《西南夷、两粤、朝鲜传》。 [2]始燕:《史记·朝鲜列传》作“始全燕”,指战国时代的燕国。常:通“尝”,曾经。原注云:“师古日:战国时因始略得此地也。”师古,即为《汉书》作注释的颜师古。《汉书·西南夷、两粤、朝鲜传》颜师古原注与此处所注略有不同,云:“战国时燕国略得此地。”置吏:设置官吏。障:屏障,城墙、堡垒之类。 [3]秦灭燕:公元前222年,秦始皇消灭燕国。辽东:郡名。徼:边界。 [4]■水:河流名。有三说,一说是大同江,一说是鸭绿江。一说是清川江。原注云:“师古日:■在乐浪郡。” [5]卢绾:西汉初沛人,与刘邦同里,少时同学。随刘邦起义于沛,后从刘邦破燕王臧茶,封燕王。公元前195年因故反叛汉朝,投降匈奴,匈奴单于以为东胡卢王。公元前193年死于匈奴。魏满:卢绾的部下。《史记》与《东史纲目》皆作“卫满”,《汉书》称“王满”。 [6]王俭:王俭城,即平壤。原注云:“李日:地名。臣瓒曰:王俭城在乐浪郡■水之东。”按“李日:地名”为李奇语,见《汉书·朝鲜传》颜师古注;“臣瓒”云云见《史记·朝鲜列传》索隐。 [7]右渠:卫满的孙子。原注云:“师古日:孙名右渠。” [8]天子:指汉朝的皇帝,当时是汉武帝。雍阏:阻隔。原注云:“师古日:辰,谓辰韩也。” [9]元封:汉武帝年号。元封二年是公元前109年。涉何:人名,汉朝使臣。裨王长:人名,护送涉何的一个朝鲜人。原注云:“师古日:送何者名也。” [10]相路人、相韩陶、尼璞相参、将军王呋:人名。其中“尼镁”是地名,大概是相参的居住地。“相韩陶”或作“相韩阴”,误。“将军王呋”,《汉书》作“将军呋”。原注云:“师古日:尼■,地名。四人也。” [11]长:右渠王的儿子。 P8-11 后记 韩国与中国,文化关系悠久而密切。我们经过几年的努力,注译评析了《三国遗事》。现在又得到韩国文学翻译院的资助,由岳麓书社出版。我们能够把这本名著奉献给中国读者,促进中韩两国的文化交流,真是人生一大乐事。 《三国遗事》,僧一然著。一然(1206—1289),是高丽王朝时代的名僧。《三国遗事》不仅是佛教史名著,也是古朝鲜留传至今的第一部通史性著作,记载了自公元前2333年坛君开辟古朝鲜国,至936年高丽王朝灭亡后百济,共3269年之间的重要历史事件。《三国遗事》还保存了上古神话、新罗乡歌等丰富的文学史料。因此,这本书是任何希望走近韩国、了解韩国、研究韩国历史与文学、研究韩国文化的人,所必须阅读的著作。 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的普通读者熟悉韩国的重要典籍,主要是在通俗普及方面下力气,但是也融入了我们自己的研究心得。我们在参考各种资料的基础上,作了注释、翻译、评析。本书的体例是: 一、版本方面 《三国遗事》版本非常多。我们注译所依据的主要版本是:韩国佛教全书本(东国大学出版部,1994年)、崔虎译解本(韩国弘新文化社,1991年)、电子本。韩国佛教全书本,整体说来是比较好的版本。但是,个别地方我们也作了调整。如:这个版本把《王历》列为第一,放在第一卷开头;而大多数版本没有《王历》。又如:《洛山二大圣》与《调信》这两个故事,佛教全书本合为一篇,许多版本分成两篇。从内容上看,应以分开为好。 二、注释方面 1.注释的重点包括:阐释中韩两国的历史典故,特别是佛教的典故;介绍有关的历史事件;解释疑难词语。注释力求准确有据。碰到特别生僻的词语典故,我们尽量努力查找可能查找到的资料。有时,为了一个词语,要查阅十种以上的工具书。只剩下极个别的词语,在两国工具书中都查找不到时,才注明“不详”。 2.纠正原书的某些失误。我们特别尊重原文,但是,在慎重考虑的基础上也纠正了原文的个别失误。如:卷二《驾洛国记》篇说“唐媛兴娆”,明显是“唐媛兴姚”之误。因为这个典故是说唐尧的两个女儿做了虞舜的妻子,帮助舜兴起。而舜以“姚”为姓。“娆”“姚”两字形近而误。卷三《法王禁杀》篇说:百济国的法王“开皇十年己未即位”,应该是“开皇十九年己未即位”,因为根据《三国史记》的年表以及其他资料的记载,祛王即位的年代是开皇十九年,即599年,而且该年的干支纪年正是“己未年”,而开皇十年是“庚戌年”。卷四《圆光西学》中出现了“建福五十八年”,显然也是错误的。因为“建福”是新罗真平王的年号,只有四十九年。我们根据前后文推断为“四十七年”。 3.原书的古注全部保留,以便读者了解全貌。一然为《三国遗事》写了注解,即本书的原注。这些原注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解释字词,第二类是补充或存异,第三类是考证勘误。这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全部照录。我们对于有疑难或者有笔误的某些原注,有时也加以解释或者勘正。如:原注作者是高丽王朝时代的人,他所说的地名跟今天的地名不一定相符合,我们就指出今天的名称。又如:原著可能存在笔误,或者在传抄中产生错误,我们也加以指出。卷三《宝藏奉老》篇有一条原注说:“时第三十六代婴阳王立二十五年也。”很明显“三十六代”是“二十六代”之误。 4.各篇注释相对独立。有些疑难词语与典故,在不同篇章出现,为了便于读者新阅读,加以重复注释。 三、评析方面 1.各篇的评析,主要是提示全篇的大意,指出该篇的独特价值。如卷一《坛君神话》的评析指出以下几个方面价值:这是古朝鲜的开国始祖坛君的神话;神话往往是历史的投影,桓雄“降于太伯山顶”,说明妙香山脉一带是古朝鲜原始氏族的发源生息地,考古也说明这里正好是新石器时代典型文化遗址的所在地;这则神话反映了古朝鲜原始社会时期的图腾崇拜观念和部落间的关系;这个神话还反映了古代朝鲜与古代中国的亲密关系;坛君神话在韩国有巨大影响,至今仍然存在坛君纪年,即以公元前2333年为坛君元年。一般不作烦琐考证。 2.补充重要的历史记载。如《魏满朝鲜》篇的评析,说明本篇材料的主要来源,指出本篇记载的“魏满朝鲜”应该作“卫满朝鲜”,然后引用朝鲜王朝大史学家安鼎福所著的《东史纲目》的材料,补充说明卫满取代箕氏王朝的情况,以及箕氏朝鲜的传承情况。又如:《元晓不羁》篇的评析,补充介绍了元晓的卒年及他的理论著作。 3.适当吸收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如:卷三《南白月二圣》篇的评析,就引用了韩国哲学会所编的《韩国哲学史》中关于“方圆调和”的民族精神的论述。卷四《圆光西学》篇与《归竺诸师》篇的评析,吸收了黄心川先生《隋唐时期中国与新罗佛教的交流——新罗来华佛教僧侣考》的研究成果。 4.发表我们的粗浅心得乃至批评意见。如卷二《阿道基罗》篇的评析,既肯定一然关于阿道到新罗传教年代的推论考证的合理性,又指出其考证推论中值得商榷乃至牵强的地方。卷四《关东枫岳钵渊薮石记》的评析,我们提出并论证《大毗卢遮那经供养次第法疏》的作者,可能就是新罗律宗的高僧真表。当然,我们发表的意见可能是不成熟的意见。 四、译文方面 译文力求达到“信达雅”的标准,即忠实于原文,力求通顺,力求规范。 四川师范大学王小盾教授,细致校订本书,花了七个月时间,我们表示衷心感谢。 我们期待读者与方家的批评。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