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廉政美文(读廉经典)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邹磊
出版社 中国方正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廉政美文(读廉经典)》精选现当代散文名家作品70余篇,分气节篇、修身篇、思想篇、克己篇、慎行篇与风骨篇六个部分。本书中所选作品着眼于对于人生意义与人生态度的探讨和发现,涵盖个人修养、廉洁自律、品味品格等多个方面,立意高远,文笔优美,是美文中的经典,在当时及其后都产生过很大影响。本书适合伏案欣赏也适合枕边静读,是党员干部与文人精英进行精神对话和思想交流的精品读物。本书由邹磊编。

内容推荐

近现代史上,出现了一批了不起的大先生,诸如蔡元培、梁启超、王国维、鲁迅、胡适、林语堂、陈独秀、梁漱溟等。他们学养丰厚、忧国戚民、鄙薄庸俗、文笔一流,对身处的时代有着敏感而独特的生命体验,留下了大量关涉个人修养和廉政感悟的著述。他们的文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和文化品格,在当时发挥了引领、教化的作用。不仅如此,文章中还有对民族劣根性、生命之终极意义、人与社会关系等问题的深入思考,很多篇章至今读来,仍旧一唱三叹,充满了哲学的思辨和生命的智慧。《廉政美文(读廉经典)》以正义和品格为主旨,收录了他们的文章五十余篇,以期引领人们砥砺节操,坚守正义,充盈生命,不破底线。

《廉政美文(读廉经典)》适合伏案欣赏也适合枕边静读,是党员干部与文人精英进行精神对话和思想交流的精品读物。本书由邹磊编。

目录

道德是生命的和谐

敬业与乐业

名教

兴趣与人生

道德为人生艺术

孔子之精神生活

为学与做人——在清华大学的演讲

伟大与渺小

论老实话

我们向歌德学习什么?

谈一件历史公案

论诚意

生命的三分之

论自己

朋友四型

有品有格方无惧

人生的意义及人生中的境界

松树的风格

美育与人生

人生的真义

清贫

杨柳

青年与人生

时间

宽容

风景谈

谈人生价值

人格的力量

用浩然之气充盈生命

论气节

最苦与最乐

土地的誓言

谈骨气

灯下漫笔

正义

中国的实用主义

清贫慰语

做一个战士

砥砺节操 守住底线

我若为王

海瑞骂皇帝

节操

简论市侩主义

一个鸡蛋的家当

说“面子”

阔人礼赞

取钱

中饱与中国社会

脸与法治

“相府门前七品官”

差不多先生传

杂感集

试读章节

小孩子的游戏,最有无所为而为的精神。在游戏中,小孩子做某种事,完全出于他的兴趣。他可以写字,但他并非欲成一书家。他可以画画,但他并非欲成一画家。他更非欲以写字或画画,得到所谓“世间名利恭敬”。他写字或画画,完全是无所为而为。他做某种事,完全是乘兴,他兴来则做,兴尽则止。所谓“行乎其所不得不行,止乎其所不得不止”。他做某种事皆是顺其自然,没有矫揉造作,所以他做某种事,是无所为而为,亦即无为。

当小孩子时候的游戏,是人生活中最快乐的一部分。道家的理想生活,就是这一类的生活。道家以为成人所以不能得到这一类的生活者,乃因受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我们若能打破此种束缚,则此种生活即可得到。我们亦以为这种生活是快乐的,亦可以说是理想的生活,但社会中各种制度的束缚并不是容易被打破者。这些束缚不容易被打破,并不是因为人的革命的勇气不够,而是因为有些社会制度是任何社会存在所必需的。若打破这些,即取消了社会的存在。社会若不能存在,人亦不能存在。就是说,若没有社会,人就不能生活,更不用说快乐的生活。道家以为,上所说无为的生活是快乐的,这是不错的。道家又以为,人在社会中,因受社会制度的束缚,以致人不能完全有这种生活,这亦是不错的。但道家因此即以为人可以完全不要社会制度,以求完全有这种生活,这是一种过于简单的办法,是不可行的。

照道家的说法,无论任何人总有他所感觉兴趣的事。我们看见有些人,于闲暇时,什么事都不做,而蒙头大睡,或坐在那里胡思乱想,似乎是对于什么事都不感觉兴趣。而实在是他对于蒙头大睡,或胡思乱想,感觉很大的兴趣。既然任何人对于有些事总感觉兴趣,如果任何人都照着他的兴趣去做,则任何人都过着最快乐的生活,“各得其所”,真是再好没有的。或者可以问:如果人人都对于蒙头大睡感觉兴趣,如随其兴趣,则都蒙头大睡去了,又有谁去做事呢?人人都不做事,岂不大家都要饿死?道家于此可答:决不会如此的。有许多人对于蒙头大睡不感觉兴趣,如叫他终日蒙头大睡,他不但不以为乐,而且以为苦。这些人如没有事做,反觉烦闷。所以有些人要“消闲”。所以要消闲者,即有些人有时感到闲得无聊不可耐,故须设法找点事做,将闲消去。忙人找闲,而闲人则找忙,所以虽任何人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天下事仍都是有人做的。

这是一个极端的说法。照这个极端的说法,自然有行不通,不可行之处。有些事是显然不容易使人感觉兴趣的,如在矿井里做工等。然而这些事还不能没有人做。在社会里面,至少在有些时候,我们每人都须做些我们所不感觉兴趣的事。这些事大概都是社会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它虽不感觉兴趣,而亦必须做之。社会是我们的生存所必需的,所以我们对于社会,都有一种起码的责任。这种起码的责任,不见得是每个人所皆感觉兴趣的。所以主张人皆随其兴趣去做的极端说法,如道家所说者,是不可行的。

不过这种说法,如不是极端的,则是可行的。这种说法,在相当范围内,我们不能不说是真理。

在以前的社会制度里,尤其是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人以为,人的兴趣,只有极少数是正当的。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人所应读的所谓“正经书”,是很有限的。五经四书是大家所公认的“正经书”。除此之外,学举业者,再加读诗赋八股文,讲道学者,再加读宋明儒语录。此外所有小说词曲等,均以为是“闲书”。看闲书是没出息的事,至于做闲书更是没有出息的事了。在以前的社会制度里,尤其是在以前的教育制度里,人以为,人的兴趣,多数不是“正当的”。因此有多少人不能随着他的兴趣去做,以致他的才不能发展。因此不知压抑埋没了多少天才,这是不必讳言的。

说到此,我们须对于才有所说明。与才相对者是学。一个人无论在哪一方面的成就,都靠才与学两方面;才是天授;学是人力。比如一个能吃酒的人,能多吃而不醉。其所以能如此者,一方面是因为他的生理方面有一种特殊的情形,另一方面是因为他常常吃酒,在生理方面,养成一种习惯。前者是他的才,是天授;后者是他的学,是人力。一个在某方面没有才的人,压根儿,不能在某方面有所成就;无论如何用力学,总是徒劳无功。反之,在某方面有才的人,则“一出手便不同”。他虽亦须加上学力,方能有所成就,但他于学时,是“一点即破”。他虽亦用力,但此用力对于他是有兴趣的。此用力对于他不是一种苦事,而是一种乐事。例如学作诗,旧说:“酒有别肠”;“诗有别才”。此即是说,吃酒作诗,都靠天生的才,不是仅靠学的。我们看见有些人压根儿不能作诗。他可以写出许多五个字或七个字的句子,平仄韵脚都不错,他可以学新诗人写出许多短行,但这些句子或短行,可以一点诗味都没有。这些人即是没有诗才的人,他无论怎,样学诗,我们可以武断地说,他是一定不能成功的。另外有些人,初学作诗,写出的句子,平仄韵脚都不合,而却诗味盎然。这些人是有诗才的人,他有希望可以成为诗人。P17-19

序言

中华民族廉政文化源远流长,经典之作层出不穷。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读廉经典”丛书,自然有传承优秀文化之义,但更是着眼于解决当前严重的腐败问题。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推进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通过深度阅读和广泛传播廉政经典,对于提升一切公职人员和百姓的廉政文化自觉,摆脱腐败现象困扰,推进廉洁政治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廉政经典是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的文化结晶。

自从人类进人私有制社会,腐败现象便如影随形地伴着社会变迁。在我国历史上,当执政者腐败程度较轻的时候,人民尚可忍耐,王朝照常运转;当腐败现象严重并且直接伤害到广大人民切身利益的时候,人民忍无可忍了,于是就有了起义,有了革命,有了新一轮的改朝换代。新的王朝建立之后,一般比较注意收敛,但过了若干年、若干代后,腐败现象又严重起来,人民群众又起来把他们推翻了。历史学家吴晗对这种周而复始的现象作出这样的概括:“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腐败史。”当然,一部二十四史也是一部反腐败史。哪里有腐败,哪里就有反腐败。人民群众从来都是反腐败的,更是反腐败的主力军,通过有效反腐败,进一步证明自己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真正英雄。

人民群众的反腐败斗争,并不局限在政治领域、经济领域,也必然表现在文化方面。于是,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反腐倡廉文化作品争相问世。其中,那些穿越了不同时代的雨雪风霜,经历了实践的检验、人民的检验、历史的检验,仍然受到广大人民喜爱并流传至今的作品,就成为了“经典”。“读廉经典”丛书所辑的《廉政美文》、《廉政家训》、《廉政楹联》、《廉政成语》和《廉政箴言》等,就是历经历史潮汐的冲刷,依然铭刻在广大人民头脑中的廉政文字。可见,廉政经典是在人民群众反腐败斗争实践中产生的,比较准确地反映了不同时代人民群众反腐败的共同心声,是中华民族廉政文化的精华所在。

二、廉政经典是廉政文化的核心体现。

廉政文化是文化的分支。广义的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文化,排除人类社会历史生活中关于物质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部分,专注于精神创造活动及其结果。一般地说,廉政文化属于狭义文化。所谓廉政文化,是指人们关于廉政的价值、观念、知识、规范及其行为方式的总和,是以廉洁从政为理念和目标,以廉政理论、廉洁思想、廉政制度、廉政纪律和廉政行为等为表现形式的一种文化。廉政文化分为三个基本层次:核心是廉政心态,包括人们廉政的价值观念、思想理论、思维方式;中间层次是廉政制度;外在表现是廉政行为。其中“核心”揭示廉政文化的本质,廉政心态从根本上决定了人们对廉洁的选择、对腐败的摒弃。

从“读廉经典”丛书所辑内容看,廉是中国传统官德的一个基本规范。“廉”在古汉语中是指堂屋的侧面。古代“堂之侧边”的特点是平直、方正、有棱角,因而“廉”又有正直、方正、干净、节俭等含义。从古至今,“廉”都在延伸表达着人们对待财利的一种正确态度,其基本要义是“不取不义之财、不贪不义之利”。“不受日廉,不污日洁”。为官廉洁,被视为“国之大维”、“人生大纲”、“仕者之德”。中国古代思想家对“廉”赋予了丰富的涵义,但核心是要求为官者自身清正,不损公肥私,不贪污腐化。“读廉经典”丛书所辑的《廉政美文》、《廉政家训》、《廉政楹联》、《廉政成语》和《廉政箴言》等,以各种文体、从各个侧面、用各样语言,精辟地告诉人们,廉的深刻内涵、廉政的基本要求、坚守廉洁的有效途径、反腐保廉的重大意义。如果为官者能够把这些廉政经典阐述的道理学懂弄通,内化为廉政心态,那么就会从根本上保持自身廉洁,做到为政清廉。

三、熟读廉政经典,普及廉政文化,为反腐倡廉建设打造强大的内生动力。

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进人21世纪后党中央领导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一个重要创新。2005年1月,中共中央颁布《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提出要“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廉政文化进社区、家庭、学校、企业和农村”。这是在党中央的文件中第一次正式提出“廉政文化”的概念。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为了有效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必须从廉政文化的三个层面都做出努力,但最重要的是改造“核心”,牢固树立廉政心态。熟读廉政经典,是树立廉政心态的有效途径。

明代著名理学家薛王宣曾将廉者分为三等:见理明而不妄取者为上,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次之,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再次之。从千百年来反腐倡廉的实践看,不论是做哪一个等次的廉者,都是好的,也都需要有内在动力,这就是切实懂得不应贪、不能贪、不敢贪的道理,进而保持廉洁的自觉性。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对廉洁、廉政的道理认得清、参得透,才能自觉做到“一尘不染,两袖清风,视名利安危淡似伊颍河水”。

“读廉经典”辑有“天下为公”、“大公无私”等经典词句,只有懂得了这样的道理,才能成为“见理明而不妄取者”。北宋时期的王安石是懂得了这样道理的人,所以才能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成为中国11世纪伟大的改革家;也才能身居高位而自觉保持质朴、节俭、廉洁,成为历史上惟一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方志敏是懂得了这样道理的人,所以才坚守了可贵的“清贫”,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廉洁榜样。

“读廉经典”辑有“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和“不贪才是宝,惟俭乃能廉”等经典词句,只有懂得了这样的道理,才能成为“尚名节而不苟取者”。清朝康熙年间的张伯行,深谙“以不贪为宝”的道理,所以才能廉洁从政,被称为“天下第一清官”;也才能说出“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这样影响当时、传之后世的名言。

“读廉经典”辑有“因小失大”、“得不偿失”等经典词句,只有懂得了这样的道理,才能成为“畏法律、保禄位而不敢取者”。春秋时期的公仪休喜欢吃鱼,当了鲁国的宰相后,很多人送鱼给他,他都一一婉言谢绝。他的清廉,是因为认清了“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保禄,终身食鱼”的道理。腐败者,总会因小失大,最终得不偿失,怎么可以火中取栗、以身试法呢?

“读廉经典”所辑经典多多、寓意深深,倘若人人精读之、细思之,必能开启心智、开拓视野,做到以仁正心、以礼正身,何愁不能坚守廉洁、远离腐败?

请大家,不管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百姓,都来读“读廉经典”吧!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20: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