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在刘凤翰、张力访问,毛金陵纪录的这本《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中,国民党王牌军军长丁治磐将之亲历的抗战时期大破日军冈村宁次一个旅团的经历一一叙来,并点评了薛岳、玉耀武、汤恩伯等将领军事才能,与徐向前、陈毅等中共军队作战情况。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 |
分类 | 文学艺术-传记-传记 |
作者 | |
出版社 | 九州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口述历史资料,其重要性不亚于文献档案。民国以还,内乱外患交相迭乘,史料损失,不可胜计。对历史真相的了解,需要参证当事人口述之处甚多,这些笔录,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将有莫大的帮助。在刘凤翰、张力访问,毛金陵纪录的这本《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中,国民党王牌军军长丁治磐将之亲历的抗战时期大破日军冈村宁次一个旅团的经历一一叙来,并点评了薛岳、玉耀武、汤恩伯等将领军事才能,与徐向前、陈毅等中共军队作战情况。 内容推荐 在《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一书中,国民党王牌军军长丁治磐口述:抗战时期大破日军冈村宁次一个旅团,点评薛岳、玉耀武、汤恩伯等将领军事才能,与徐向前、陈毅等中共军队作战情况。 《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由刘凤翰、张力访问,毛金陵纪录,九州出版社出版发行。 目录 弁言/1 前言/3 一、早年教育/3 二、早期军旅生涯/7 (一)进入江苏讲武堂/7 (二)在十六师任学习官/8 (三)对清末军事改革的看法/9 (四)进入江苏军官补助教育团就读/9 (五)在江苏七十六混成旅的一段美好时光/11 (六)张謇在南通的建设/12 三、加人直鲁军徐源泉部/15 (一)谈张宗昌与直鲁军的起源/15 (二)张宗昌在山东/17 (三)直系攻济南/19 (四)沿津浦线攻击冯玉祥/20 (五)打下北京/21 四、北伐各战役/24 (一)孙传芳投奉/24 (二)南援孙传芳/24 (三)革命军北伐/25 (四)革命军反攻徐州/26 (五)孙传芳南下/27 (六)龙潭会战/28 (七)直鲁军向陇海线攻冯军/29 (八)北伐后期奉军、直鲁军华北会战/30 (九)张宗昌的下场/32 五、我军加人革命阵营/33 (一)我部在北方的处境/33 (二)我军南调/36 (三)参加第一次讨逆战争/37 (四)被孙殿英所围/38 (五)再度讨逆/40 (六)对冯军的批评/42 (七)我任旅长/43 (八)两湖“剿共”/43 (九)徐向前在洗马畈围困我军/44 (一○)张宗昌被刺杀/46 (十一)我部在洪湖“剿共”/47 (十二)我对“匪区”基层组织的认识/48 六、进入陆军大学进修/52 (一)进陆大前的努力/52 (二)在庐山军官训练团的一段经历/53 (三)漫谈陆大校史/54 (四)我在陆大十二期的一些见闻/56 (五)趣谈黄百韬考陆大特别班/57 七、我军参加抗战/59 (一)抗战前的准备/59 (二)我升任师长后参加京沪保卫战/60 (三)大别山系作战/62 (四)撤离大别山/64 (五)徐源泉擅自撤退/65 (六)何敬公力保我任整编师长/66 (七)从武汉会战到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见闻/67 (八)襄河冬季攻势/68 (九)长江上游作战/69 (十)陈诚图谋并吞我部而不果/70 (十一)宜昌失守后我军的困境/70 (十二)长沙第二、三次会战/72 (十三)我升任第二十六军军长/73 (十四)整编军甘苦谈/75 (十五)谈杨森与我在湖南的种种/76 (十六)援浙赣线/77 (十七)我在三战区的点点滴滴/80 (十八)我军西援湘南/83 (十九)在耒阳归薛岳指挥/83 (二○)在广西、贵州湘黔线作战/85 (二一)难民的惨状/87 (二二)我的一封重要电报/88 (二三)杨森在贵阳的新政/89 (二四)抗战末期我军在闽湘桂作战/89 (二五)胜利后到衡阳受降/90 八、胜利后我跟王耀武调山东/92 (一)我在山东济南整编部队/92 (二)国共在济南和谈/93 (三)王耀武的杂务太多/94 九、我在青岛的作为/95 (一)政治/95 (二)军事部署/96 (三)情报、外交与防共/98 (四)陈毅共军攻即墨/99 (五)阙汉骞军适时来援/101 (六)整顿第六十四军/103 (七)我军四路攻烟台/104 (八)战史上的一个大教训/105 (九)烟台攻下后的共军反攻/106 (一○)老总统密令我接江苏省主席/108 (十一)刘安祺与我交接/109 (十二)鲁南沂蒙山区作战/110 (十三)谈王耀武与济南会战/110 (十四)山东“剿共”访谈/112 十、我在江苏时期/115 (一)我在江苏任官的经历/115 (二)苏北、鲁南“匪势”抗战已埋恶因/115 (三)混乱的政治/117 (四)谈陈仪/119 (五)整顿军事/120 (六)“剿共”与治安/121 (七)警政革新/122 (八)财政与粮食问题/124 (九)撤退的准备/127 (一○)汤恩伯在长江防线的部署/128 (十一)撤到上海/129 (十二)再撤崇明/131 (十三)再撤舟山、嵊泗/131 十一、来台后的点滴/134 十二、杂谈人事/136 (一)徐源泉/136 (二)李弥/136 (三)杨森/137 (四)我的部属/139 十三、杂谈我的部队/141 (一)人事/141 (二)整军、教育、训练/143 (三)武器装备/150 (四)军需/152 (五)军纪/156 (六)政工/160 (七)士气与团队精神/161 (八)行军战斗部署/162 (九)会战后的处理/163 (一○)综论/165 附录一:丁治磐先生履历/172 附录二:国民政府蒋主席指令五件/176 民国35年6月12日介绍美国柯史上将赴青岛/176 民国35年6月17日派周主任赴青岛面达一切/178 民国35年6月25日令援军到后积极准备勿稍松懈/180 民国36年7月2日指示严令阙汉骞军向目标急进/182 民国36年8月3日指示应负青岛党政军全责/188 附录三:丁治磐先生手书《汤恩伯传》原稿/193 附录四:丁治磐先生读梁敬镎著《马歇尔使华》有感/204 试读章节 一、早年教育 我的幼年时期,因清朝科举制度尚未废除,所受的教育全都是为了准备科举所用。在进入私塾前,因家中困苦,都是祖父在家中教我认字。而我小时资质驽钝,又桀骜不驯,到了九岁始入私塾跟先生启蒙。我背书不行,但学作文的程序倒是很快,也得到先生的欣赏。这段就学期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开蒙”,学生写红格子,认字方,读三字经,背书,主要在文字方面下工夫,先生并不讲解文章内容,背不出书就要挨打。第二个阶段是“开讲”,先生开始解释字义,诗经四字一句,便于诵读,容易了解,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光绪廿七年(一九。一)清廷宣布会试废八股文,改试策论,老师就选有关科举场中应试的教范来讲授,以经书中的一句来发挥意思。第三个阶段为“开笔”,先生开始教对对子,我亦很感兴趣;先是对两个字的对子,老师两三天就出一个题目,要求对子中要有音韵,音韵分为平、上、去、人四声,平声又分阴平、阳平,平声要对仄声,仄声要对平声,要求很严格,音韵不对,则要挨老师打。两个字的音韵通了,对仗对工整了,先生就逐渐加字,一直加到五个字;能够作五个字的对子,就开始学作诗。考科举用的试帖诗——五言的排律诗,不作古诗,从二韵开始,一韵两句,前两句不对韵,后两句对韵,音韵正确,也能切题了,先生再往上加韵,一直加到六韵,因为六韵有头有尾,可以完篇,所以从童子试到考秀才都要考六韵。较愚笨的学生若迟滞不前,就要退回二韵重新学起,我则侥幸顺利完成。我进学时,科举考试已无八股文,只有策论,即由经书中选出一句发挥义理,我们就读场文、时文及古文。古文方面,先生先授以明文,以其时代较近,易于了解,然后再往前代选读较深奥的文章,如楚辞、左传之类。除古文有印本外,其余时文、场文皆以小楷抄写,并加以断句,年纪较长的学长也会帮先生讲解。 光绪卅一年(一九。五)停科举,当时我十三岁,受完私塾教育,作诗已能完篇,文章可写二三百字,已有应考能力。因家中观念守旧,认为科举只是暂停,将来还会恢复,仍要我受科举教育,学作赋文。到了宣统三年(一九一一年),家中长辈见科举停了六七年仍未恢复,而我许多同辈都进了新学堂,家里人就准我进新学堂,所以当年就考取进入南京的高等学堂。没上几天课,就武昌起义了,江浙等省独立北伐,学校也乱起来,就停课了。 问:中国人认为受过良好文学训练的人则了解文章的条理,因此做事有条理,文学训练差的人不懂文章的条理,则做事能力就比较差,您认为如何? 答:我完全同意这种说法,譬如曾文正公就是如此。文字弄通了以后就可以谈政治、军事、哲学。现在的国文程度低落,科举时代,年轻时即可作文通顺,方法简单,完全讲文字,中国传统教育即如此,现代则有科学方面的课程,分科较细。但若中文程度好,其他日文、欧美知识不好,仍不能了解中国的学问。中国有许多军事哲学在世界上至今仍为人所用。例如:“战于己之外”(战于自己国家之外)在最近几次大战都被运用。日俄战争在东北,第一次大战在山东,而美俄争霸更是如此。还有一句话就是“不为天下先”,如美国在两次大战都是最后参加,最后胜利。后来我进入军事学校的时候,有留学外国的老师,有些中文好,有些则中文不通,这在历史上必须将它指出来。 问:讲四书的老师都讲得很好,还是有些会讲错? 答:科举时代的老师有两种:一是没有中过秀才的“四书先生”,另一种是中过秀才的“经书先生”,两者不一定谁优谁劣。当时我们城里有一位四书先生就很好。有些经书先生侥幸得功名,但本身学问未通,容易误人子弟。有的家庭有主见,选择的先生较好,对学生帮助较大。我的私塾老师是位四书先生,古文、诗文都好,后来对我也颇为欣赏,他教我们作试帖诗,念古诗,但不教作古诗,但古诗自然也会作了。后来进学,为了考贡生,考试科目视主考官的兴趣,有时会考诗、赋,不是赤壁赋、秋声赋之类,而是古赋,先生就教授《赋学正鹄》,明清时考科举用的书,这部书甚有好处,因赋的规格比八股更严,要有正确的长短句配合,短句后一定要用长句,长句后一定要用短句,并有限韵,体例严格,文章整齐;学会作赋后,对写骈文帮助很大。从作诗文之中,样样都有规矩,可使人变得有规矩,有助于提升人的精神教育。先生出的题目也有其道理,多要学生在修养的问题上发挥,进而培养对国家大事的看法。这种教育并不算差,学生能懂做文章,就可不经讲解而自己看书,如《十三经》、胡林翼的《读史兵略》等。《读史兵略》等于战史,在日本陆军大学有教《读史兵略》的课程,而中国陆大就不读这些古书了。前清的科举制度并不埋没人才,当时是四月在县城考秀才,八月在府里考举人,明年二月在京师院会试。如果学子才具高且运气好,十个月即可中进士,因此小说中年轻的状元被招为驸马,不是没有可能。前清的考试取法很好,教育有一定宗旨,要教你守本分,有正途出身的秀才、举人、进士、翰林等。拿钱买的捐官,做官也要考试,且最高也不能做二品官。 P3-6 序言 丁治磐先生,江苏省东海县人,生于清光绪甲午之年;幼年时期接受完整的占文教育,奠定诗赋古文书法之根基。宣统三年入南京高等学堂,旋因武昌起义爆发而停学。民国元年二月入江苏讲武堂,是年十二月毕业,任陆军第十六师赵念伯旅学习官。三年八月考人江苏军官补助教育团,五年底毕业后进入陆军第七十六混成旅,历任排、连、营长,驻扎扬州、南通等地。十三年赴山东加入直鲁军徐源泉部,先任主任参谋,后历任山东第五旅、第二十三师、第六军、第二、第七方面军联军前敌指挥部、第六军团部等参谋长,多次参与北方军系间之争战,及对抗国民革命军北伐之作战。十七年随同徐源泉加入国民革命军阵营,继而参加中原大战。二十年任四十一师一二一旅旅长,调至洪湖地区“剿共”。二十二年入陆军大学第十一期旁听,次年考入第十二期正期班,至二十五年底毕业。 抗战军兴,先生任陆军第四十一师师长,历经二十六年京沪保卫战、二十七年武汉会战之大别山系作战、二十八年襄河冬季攻势、二十九年长江上游作战,及三十年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三十一年初升任第二十六军军长,为军事委员会直属部队,转战第j、九战区浙、赣、湘等省境内。三十三年底奉调湘黔线,在独山抗击入侵之日军;次年并在闽、湘、桂等省进行反攻作战。抗战胜利时担任湖南衡阳之受降事宜。 抗战胜利后先生任第二绥靖区副司令官,随军至山东,后赴青岛兼任青岛警备司令,参与胶东地区的“戡乱”作战。三十七年出任江苏省政府主席,兼第一绥靖区司令官,统合江苏省之党政军工作;三十八年再兼任京沪杭警备副总司令。来台后聘为“总统府”国策顾问。 先生允文允武,书法造诣尤深,堪称一绝;自民国元年起投身军旅,历任各级军职,参与大小战役甚多,见闻至广,对地方军系和中央部队之训练与作战,及中共军事组织,均有独到的见解。主持江苏省政,亦有诸多整顿措施。本所在一九五九年口述历史工作展开之初,即列先生为第一位受访人;后在丁廷楣先生(丁文江族叔)宴会中相识,一九八五年一月由廷楣先生陪同前往而开始,此后直至同年五月,先生共接受访问十五次,畅谈生平事迹。本书除依据本所历次之访问纪录,并参酌家属珍藏先生生前自述之录音整理而成。书末并附重要函电文件五件,及先生亲撰文稿两种,俾彰显先生之儒将风范。 本纪录付梓前后,承于翔麟先生仔细校对,并由蔡说丽、林世青小姐编制索引,谨致谢忱。 刘凤翰、张力谨识 一九九一年四月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