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下午靳一格心乱如麻,但凡是个有心肝的女人,交出自己时都有些前途未卜的慌乱。再不济的女人也会敝帚自珍。临近下班她进浴室冲了澡,全身抹了乳液,后背有个地方够不着,在家里,总是丈夫帮忙,用粗糙的手在上面敷衍两下。丈夫在这个时候出现在脑海里不合时宜,是放在路上的一块石头,得绕开。洒香水的时候她迟疑了,香水这东西是像影子一样跟人的,还会渗透,细心的妻子会辨别丈夫身上的味道。想到男人苏身后的那个女人,她皱了一下眉头。可是哪一个男人没有女人呢?她吹干头发,化了淡妆。站在写字间的大玻璃门前照了全身,装在亚麻长裙里的女人,暗香涌动,她对自己很’满意。想到枫桥酒店501,心里竞隐隐地有些不快。要她下了班过去,口气没得商量,这不是亲自把自己送上门么。时间到了,她还是期期艾艾地下了楼,在楼前迟疑。突然一辆车停在她的身边,响了三下喇叭,她看见了苏。他穿一件碎格子的衬衣,那个牌子好像是巴布瑞。苏来接她了,苏每次接她的时候都按三下喇叭,意思是我爱你。可从他的嘴里从来没有说出这三个字。靳一格的心立刻释然,这件说不清楚的事情变得名正言顺起来。一路上他们没说一句话,他们知道他们要去哪里,去干什么,不说话或者不停地说话是掩饰紧张情绪的最好方式。靳一格在倒车镜上瞟了一眼自己的脸,苍白。
到了枫桥酒店,苏为她打开了车门。苏挽起她的胳膊就往里走走得旁若无人,甚至有点趾高气扬。后来苏对靳一格说,鬼鬼祟祟遮遮掩掩,是对感情的不尊重。可是这种感情有谁来尊重呢?法律不保护的东西,道德不拥护的东西,只能当事人自己当回事儿了。
一进501的门,苏就紧张起来。男人是主动方,是要率先垂范的,可即使是一把老手,由于面对一个新鲜对象,男人还是手足无措的。他不看靳一格,手里抖抖索索在拆一个包装。他抖开一件衣服.往靳一格的身上比划。他说,喜欢吗,喜欢吗?
这是一件玉色的丝绸睡袍,轻薄到聊胜于无,质地好到不能用手去碰,怕化。苏说,来,换上,让我看看。苏的口气尽量轻松一点,仿佛老搭档。靳一格的脸羞得通红,脑袋窝在他的胸前蹭来蹭去。苏拉上窗帘,揽着她的身子,剥她的衣服。像对待一宗案件,抽丝剥茧,循序渐进,最终真相大白。丝绸睡袍裹在靳一格的身上,像泼来了一瓢牛奶,她的心一下子就醒了。
苏说,一格,你的身体和我想象的一样,真干净。
苏这个男人说话不多,但是他很会说话。把这个年龄的女人身体夸成一朵花是荒谬的,很“干净”,就很客观了,就很健康,就很温暖,这就够了。况且这“干净”还是男人想象过的,想象说明想,想就是想念,思念是爱的理由。
第一次,靳一格对苏的身体并没有什么感觉。哪一个女人跟一个男人刚开始的时候其实都没有什么感觉,女人是化学的,有一个反应的过程。苏也喜欢靳一格的恬淡,第一次就龙飞凤舞喊爹叫娘的女人是假的,是迎合。靳一格只是暗流涌动。
苏问靳一格有没有什么话说。靳一格没想好应该说什么,就摇头。苏说,我必须说两句话,我得直说,第一,我们好的时候就好好的,我对你是真心的,我们俩之间可以不用安全工具,只有我们俩是最直接最亲近的。第二,彼此不要问对方的家庭,这是我们俩的事,与任何人没有关系。
P4-P5
在中国,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到达第三十个年头。有“三十而立”的说法,意为一个人事业有成,可以立得住了。人如此,事物也是如此。屈指算来,成立于上世纪1984年7月1日甘肃省文学院的前身——甘肃省文联文学专业创作组,到今年已30岁了。
“三十而立”,对于甘肃省文学院来说。应该是一个充满自信的表白。而此前推出的《天马横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以及这两套由第三届“小说八骏”和首届“诗歌八骏”16位作家、诗人精品单行本组成的《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正是甘肃省文学院这一自信表白的有力注释。
本世纪初,也就是甘肃省文学院20岁的时候,以服务中青年作家为己任的甘肃省文学院,在全国文联和作协系统文学院中率先提出“拆除篱墙,开放办院”理念,强力推行集荣誉作家、专业作家和签约作家服务机制于一院的“一院三制”体制,搭建甘肃文学最高学术平台“甘肃文学论坛”,推动全国性的学术交流,打造甘肃文学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精锐文学陇军队伍,一时风生水起,为文学界所关注。在此思路之下,2005年9月7日,在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和甘肃省财政厅的给力支持下,甘肃省文学院与《上海文学》杂志、《文学报》两家文学媒体联手,成功地举办了“甘肃文学论坛小说八骏上海之旅”文学交流活动,在国内乃至国外文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次活动,堪称一次东西部文化交流的成功典范。美国发行量最大的华语报纸《世界日报》,当年10月25日以《古有七剑下天山.今说八骏走上海》为题,分上下两篇的整版篇幅全程报道了中国文坛这一历史性的年度盛事。而中国社科院的《中国文坛纪事》《中国文情报告》等书也将其列为年度文坛大事。此后,在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作家协会、浙江省作家协会、甘肃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中心等单位和《文学报》《文艺报》《当代作家》《飞天》《中国作家》《人民文学》《诗刊》《星星》《诗潮》《西部》《上海文学》《诗江南》《大河》《儿童文学》《少年文艺》(上海)等媒体阶段性的倾力支持之下,甘肃省委宣传部、甘肃省文联、甘肃省财政厅和甘肃省文学院上下一心,扬鞭催马.相继又在2008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分别推出了两届“甘肃小说八骏”、一届“甘肃诗歌八骏”和一届“甘肃儿童文学八骏”四个方阵。这一历时10年交叉性的系列文学交流、推介活动,先后向全国推出40人次甘肃实力小说家、诗人和儿童文学作家,使“小说八骏”、“诗歌八骏”和“儿童文学八骏”成为中国文坛著名的文化创意品牌。其中,“甘肃小说八骏”被《文学报》在其创刊30周年和建国60周年之际评为“影响中国文坛的那些人”。而由此集合的“甘肃文学八骏”作家队伍,则被甘肃省委、省政府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强省战略列为“十个一文艺精品”工程之“一支文学劲旅”.接力领跑文学陇军,可谓春风得意,成果丰硕。在一个很物质的时代,文学有可能像一个民族的血液一样奔腾潜流.但绝对不会消失。这应该是一个铁的定律。在“甘肃文学八骏”还没有出现之前,有论者说甘肃文学已接近当代中国文学的临界点,那么“甘肃文学八骏”的奔腾而出,则标志着甘肃文学已驰越了这一困扰几代甘肃作家文学理想的精神焦虑。这一巨大的事业成果,显示了甘肃文学在全省文化建设中的强大力量和重要位置。因此,我们可以自信地说,在21世纪初甘肃的文化进程中,文学一直活着,作家--始终存在,并为甘肃乃至中国的社会发展创造了一份积极的正能量。无需讳言,这应该是甘肃宣传文化战线和广大作家们引以为自豪的事情。
而由此相继推出的《天5横空——甘肃文学八骏图文志》和《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则是甘肃上下、里外合力共同铸就这一辉煌的全景式图文大志和心灵读本,其文化价值和社会意义显而易见,必将为历史所珍藏。
骏者,良马也。出土于西凉大地的“铜奔马”,令人联想,显为中国的旅游标志,天下闻名,诉说着不尽的历史传奇。可以说。甘肃为骏5和天马的故乡。我们相信,寓意于此且代表着西部文学精神面貌和文化气质的“甘肃文学八骏”,必将在当代中国文学辽阔的原野上展开万马奔腾的壮丽画面,为复兴之路上的大梦中国谱写一支神采飞扬的天马畅想曲。
由向春编著的《向春的小说/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为《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丛书之一。是甘肃小说八骏之一任向春近十年中短篇小说的代表作品集,计十二个中短篇小说。题材分为两大块,一是河套平原的开发史和黄河文明的发展史,一是城市的快速扩张下人性及心灵的变异,两性关系的纠结与扭曲。
由向春编著的《向春的小说/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分别收入了瓦解、龋齿、走样、秦时明月汉时关、西口外、泥棺材、十三脑包、立秋老汉的风流史、重新妖娆、剪子、张师傅的情诗。这些中短篇小说是十年文学创作中的代表作品集。本书为《文学陇军八骏金品典藏》系列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