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精)
分类 生活休闲-旅游地图-地图
作者 崔鹏//何思明//姚令侃//王兆印//陈晓清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下载
简介
目录

前言

第一篇 “5·12”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分布规律与活动特点

第1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的类型与危害

 1.1 汶川地震概况

 1.2 地震区山地灾害的类型

 1.3 地震区山地灾害的危害

 1.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分布规律

 2.1 数据源与数据处理

 2.2 崩塌滑坡分布规律

 2.3 堰塞湖分布规律

 2.4 泥石流分布规律

 2.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3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活动特征

 3.1 震后滑坡活动特征

 3.2 震后堰塞湖活动特征

 3.3 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

 3.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4章 岩土体损伤效应及对震后山地灾害的影响

 4.1 地震作用下边坡永久位移分析的能量方法

 4.2 汶川地震坡体损伤位移计算模型的建立

 4.3 汶川地震不同烈度区坡体损伤效应及对山地灾害的影响

 4.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5章 震后山地灾害发展趋势

 5.1 汶川地震松散固体物源量的估算

 5.2 汶川地震重灾区山地灾害发展趋势

 5.3 北川干溪沟山地灾害发展趋势

 5.4 IX度区斜坡系统自组织临界性研究

 5.5 地震作用下土体变形破坏模式及机理研究

 5.6 Ⅷ度区震后斜坡堆积体时效变形研究

 5.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二篇 震后泥石流形成机理与防治技术

第6章 水土耦合效应与泥石流形成机理

 6.1 汶川地震极重灾区典型泥石流形成调查

 6.2 震后泥石流形成机理模拟试验

 6.3 泥石流形成机理分析与模拟

 6.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7章 地震区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与危险性分区方法

 7.1 泥石流运动数值模拟概述

 7.2 流团模型和MAC方法

 7.3 危险区计算实例

 7.4 危险性定量分区

 7.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8章 地震区山地灾害防治原则与技术体系

 8.1 地震区泥石流灾害防治原则

 8.2 汶川地震灾区泥石流防治时机

 8.3 震区泥石流灾害工程防治标准初步分析

 8.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9章 震后潜在泥石流判识与监测预警技术

 9.1 震后成灾环境变化条件下潜在泥石流判识

 9.2 震后泥石流监测预警技术

 9.3 震后泥石流临界警戒雨量

 9.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0章 震后活跃朝泥石流治理新技术

 10.1 交错齿槛型泥石流排导槽

 10.2 软基消能型泥石流排导槽的肋槛基础埋深计算

 10.3 泥石流排导槽最佳断面优化设计

 10.4 泥石流直墙V形排导槽横断面优化设计

 10.5 人工阶梯一深潭系统治理泥石流初探

 10.6 震后泥石流防治案例——金川沙耳沟泥石流治理

 10.7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篇 斜坡变形破坏机理与动力过程

第11章 震后滑坡崩塌形成条件与机理

 11.1 震后(浅层)降雨滑坡机理及临界雨量条件

 11.2 震后暴雨型岩质滑坡起动机理

 11.3 余震荷载下典型边坡的失稳滑移机理

 11.4 震后裂缝危岩体的失稳机理与诊断方法

 11.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2章 滑坡崩塌运动模拟与潜在危险区确定

 12.1 地震滑坡危害区域预测统计模型

 12.2 典型地震滑坡危害区预测的数值分析

 12.3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3章 滚石形成机理、运动模拟与潜在破坏能力评价

 13.1 地震诱发岩体崩塌的力学机理

 13.2 滚石冲击荷载作用下土体屈服特性

 13.3 滚石冲击损伤特性

 13.4 滚石坡面法向冲击动力响应特性

 13.5 滚石冲击碰撞恢复系数

 13.6 滚石坡面冲击回弹规律

 13.7 滚石冲击荷载下垫层材料的动力响应

 13.8 滚石对防护结构的冲击压力计算

 13.9总结

 参考文献

第14章 边(滑)坡加固工程抗震原理与强震带边坡支护结构设计

 14.1 边(滑)坡加固工程抗震能力及震害模式分析

 14.2 地震及余震荷载作用下抗滑桩加固边坡失稳机理

 14.3 重力式挡墙加固边坡的动力稳定与永久位移预测

 14.4 地震及余震荷载下预应力锚索加固边坡的动力响应

 14.5 土钉加固边坡的动力稳定与永久位移预测

 14.6 组合抗滑结构加固边坡的动力稳定与永久位移预测

 14.7 边(滑)坡加固工程抗震优化设计初探

 14.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5章 崩塌滚石灾害防治理论与关键技术

 15.1 滚石冲击荷载下棚洞结构动力响应

 15.2 混凝土路面在滚石冲击下的动力响应

 15.3 新型耗能减震滚石棚洞作用机理

 15.4 轻钢结构棚洞动力仿真及其优化设计

 15.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6章 震后崩塌及边(滑)坡防治工程案例

 16.1 彻底关大桥桥墩防滚石冲击工程

 16.2 映秀、卧龙公路南华隧道人口段崩塌滚石灾害防治工程

 16.3 国道G318线老虎嘴滑坡治理工程

 16.4 都汶公路豆芽坪崩塌治理工程

 16.5 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篇 堰塞湖演化与应急处置技,

第17章 堰塞湖引发的地貌演变及环境效应

 17.1 关于堰塞湖是保留(含自溃)还是拆除的讨论

 17.2 堰塞湖的稳定性分析

 17.3 稳定堰塞湖存留的环境效应

 17.4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8章 堰塞湖溃决洪水演进模拟与潜在危险区确定方法

 18.1 溃决洪水分析的阶段性

 18.2 溃决洪水模拟方法

 18.3 溃决洪水实时预测方法

 18.4 潜在危险区的确定

 18.5 唐家山堰塞湖实例分析

 18.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19章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技术

 19.1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处置措施的讨论

 19.2 堰塞湖人工可控排泄方案设计

 19.3 一种用于堰塞坝和泥石流防冲刷的人工结构体

 19.4 堰塞湖人工排泄断面优化初探

 19.5 不同横断面泄流槽的堰塞湖溃决试验

 19.6 人工结构体调控堰塞湖溃决洪峰试验

 19.7 唐家山堰塞湖应急排险工程案例

 19.8 总结

 参考文献

第五篇 汶川地震区山地灾害风险分析与制图

第20章 地震区崩塌滑坡危险性区划与风险制图

 20.1 地震区崩塌滑坡编录数据库建设

 20.2 崩塌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估

 20.3 区域崩塌滑坡综合危险性评估

 20.4 绵远河流域崩塌滑坡综合危险性评估

 20.5 地震山地灾害风险分析与风险制图

 20.6 总结

 参考文献

第21章 泥石流风险评价

 21.1 “8·13”泥石流

 21.2 重灾区泥石流风险评价

 21.3 道路泥石流风险评价

 21.4 单沟泥石流风险评价

 21.5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图

内容推荐

崔鹏等编著的《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以汶川地震震后山地灾害研究为重点,较为系统地论述了汶川地震不同烈度地震区孕灾环境的变化和在孕灾环境变化下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运动过程、演化规律、危害范围、潜在灾害判识等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灾害风险评估、监测预警、防治工程以及堰塞湖应急处置等方法和技术。

《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可供防灾减灾、国土资源、水利水电、交通、地质、地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也希望对参与灾后重建工作的科技人员和政府减灾管理专家有所裨益。

编辑推荐

崔鹏等编著的《汶川地震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风险控制》由五篇共21章构成,内容涵盖汶川地震区山地灾害分布规律、活动特点、形成机理、监测预警技术、应急处置技术、灾害治理技术、风险评估方法等。本书可供防灾减灾、国土资源、水利水电、交通、地质、地理等相关领域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参考。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6 12: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