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程》编著者齐鹏飞。
本教材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努力尝试着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路向和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对外交往的历史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程》编著者齐鹏飞。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教程》内容提要:本教材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在充分吸收和借鉴近年来学术界、理论界关于“国史”研究的各种新成果、新理论、新方法、新观点、新材料的基础上,对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历史发展脉络和历史发展规律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深入的梳理和阐释。突出点面相结合和史论相结合,突出“学术传承性”和“学术创新性”相结合,注重“历史厚重感”和“现实启示性”相结合。内容编排和观点论述简明扼要、重点突出、线索和层次明晰,文字表述深入浅出,思想性、理论性、学术性及可读性强。
本书可供高等院校中国史、中共党史、思想政治教育等专业和历史学、政治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学科本科生和研究生学习使用。
导言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初步建设(1949年10月一1952年12月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一、“人民共和国”建国方略的形成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举行和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
三、中国大陆的基本统一和各级地方政府的筹建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巩固政权的举措和各项民主改革
一、剿匪反霸和清除旧社会遗毒
二、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运动
三、城乡基层组织的重构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实施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和巩固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秩序的建立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和“三反 ‘五反”运动
三、国民经济的全面恢复
第四节 新中国文化建设的起步
一、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指导地位的确立
二、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
三、知识分子思想改造运动
四、旧有教育制度的全面改革
第五节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对外关系
一、“三大外交方针”的提出
二、《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
三、新中国第一次建交高潮
第二章 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1953年1月一1956年9月)
第三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展开与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难探索(1956年9月--1966年5月)
第四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1966年5月一1976年10月)
第五章 “在徘徊中前进’’的两年(1976年10月一1978年12月)
第六章 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面展开(1978年12月一1992年春)
第七章 “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1992年春一2001年12月)
第八章 “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2002—2012年)
主要参考书目
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