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一样的旅行》由周育建著,内容推荐:
在旅行中,我收获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在这本书里,记述了其中的一些。看世界有多种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徒步、骑行和登山等,但我声明,我并不是纯粹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我在路上遇到过很多徒步、骑行和登山的强者,他们有着超强的体力和耐力,完成着不同一般的户外运动的目标,而我并没有徒步或骑行过很长的路线,也没有攀登过雪线以上的山。我所记述的自己旅行中徒步、骑行和登山的经历,都不是拉练式的,而只是为了更好地欣赏世界上的各种美景,我更愿意把它们称为风景徒步、风景骑行和风景登山。
《不一样的旅行》中作者周育建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本人拍摄的照片,和读者一起分享旅行中的乐趣。在热带海洋冲浪浮潜,把车开到北冰洋边去看野生动物……《不一样的旅行》作者将旅行经历分成了冲浪、浮潜、徒步、登山、骑马、骑行、业余无线电、休闲、国外城市、民族民风、公路旅行、邮轮旅行、野生动物、极地旅行等篇章,多角度为读者展现了旅行中发现的美。
踏浪
在夏威夷的瓦胡岛北岸有一个日落海滩(Sunset Beach),我曾在那儿尝试过冲浪,但没有成功地站起,每次都会从冲浪板上滑下。夏威夷是冲浪的发源地,波利尼西亚人很早就开始利用冲浪板驾驭海浪,在海浪上穿梭,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而夏威夷的日落海滩是最好的冲浪地之一。在夏威夷,看着弄潮儿在浪尖上踏浪,横向行走,他们稳稳地站在滑板上,优美地掌握着平衡,我赞叹不已,那时就想,我也要学会冲浪。在菲律宾的锡亚高岛,我终于成功了。
Stand up
Balanced
In the middle
Look for Will"d
Smile
站起、平衡、站中间、向前看、微笑。说起来,成功的冲浪就是这5步。在锡亚高岛,我请了一个当地的孩子做我的教练指导我,在那里我第一次在冲浪板上起立站稳,初次的成功带来的喜悦由心底腾然而升。两三天后,进步越来越大,从冲浪板上摔下来的次数越来越少,站上冲浪板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后来,不仅站上了冲浪板,而且来了几个漂亮的长滑行,冲浪从此变成一件非常有乐趣的事。
在碧波上踏浪而行,微笑地看着前方绿色的海岛,天人合一的感觉油然而生。像我这样的初学者都能有如此乐趣,无怪乎这么多“浪人”乐此不疲呢。初学者比较适合用大一些的冲浪板,容易站稳,而高手就用小而灵活的冲浪板。当地土生土长的菲律宾青年和来自世界各地的冲浪高手在此PK,他们如同海浪上的精灵,踏着轻巧的冲浪板,纵行浪尖,恣意弄潮。这里不仅有眼花缭乱的高手表演,还有从欧美前来学冲浪的美女。西方的美女金发碧眼,身材凹凸有致,穿着比基尼,无论是趴在冲浪板上,还是站在冲浪板上,怎么看都是一道养眼的风景。
潮汐
“浪人”需要了解潮汐(垂直方向)和潮流(水平方向)。一天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水退去,只留下一片宽广的海滩,是无法冲浪的,所以冲浪的最佳时间是清晨和下午满潮的时候。5月的美国加利福尼亚,清晨6点的海水没有中午的温度高,但是已有弄潮儿在那里冲浪。相比同是冲浪最佳地点的加利福尼亚,锡亚高岛位于热带,即便9、10月的时候,早晚的海水也不会觉得凉。
潮汐是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于海洋水面的产物,满月时候的满潮感觉更大一些,而每一天的潮流情况又各不相同。“浪人”们经常会交流对于潮流的感觉,有些潮流更好的日子会更利于冲浪爱好者的发挥。
但不管每天的潮汐变化如何,锡亚高岛上的CLOUD9是世界上最适合冲浪的地点之一。每年的8—11月的季风季节,这里就能产生浪形很好的海浪,并有高手们喜欢的管浪出现。这个冲浪地点,不用另行坐小船去浪区,在海边就能冲浪,只需从旅店走上几步就能投身浪潮了,而且可以经常去。我去锡亚高岛的时候是8月中旬,这时的浪很适合初学者。到了每年10月,浪会更高,速度更快。在这里每年都举行世界公开赛,云集了世界顶级冲浪高手。
P8-9
序 探索世界
那时候天总是很蓝,高中时代,坐在少科站业余电台室的窗前,凝视着窗外的蓝天,我想:“电波真的能从这蓝天传到地球上某个遥远的地方吗?拿起话筒真的就能和全世界通话吗?”
算起来,无线电这个爱好陪伴我已经有20多年了。后来在给新加入的爱好者做培训演讲的时候,总有人问我这样一个问题:在这个网络和手机大行其道的时代,为什么还喜欢用已是“老古董”的无线电来进行通联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这个爱好的原本,我自己知道为什么。
有一天,在整理书架的时候,发现原来在很久以前我就买了很多地名、地图方面的书册,其中有《世界地名词典》、《世界行政区划手册》、《世界地图集》和《中国地图册》等,出版时间大多是20世纪90年代,最早的一本是1987年版的《袖珍国》。
世界很大,我从小对于地理的喜爱,转化成为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无线电波是满足我对世界好奇心的第一个载体。无线电波在我的眼里是神秘的,在天气晴好的时候,我拿起话筒,仿佛能目送电波在窗外蓝天与大地之间跳跃着,传向远方,传向世界各地。从一开始玩业余无线电,我就立志要通联遍世界上的每一个国家。
2000年,就在考取一级业余无线电执照后不久,我用新架设起来的天线,如痴人一般全身心地投入了两次业余无线电的比赛,每一次比赛都是持续48小时。用最基本的100瓦短波电台和现在看起来很简单的天线,在连续两个白天和黑夜的时间里,每天只用4个小时吃饭和睡觉,其余的时间全部用来做通联。那两次比赛的成就是在无心之中创造了竞赛中的中国单人最高分纪录,这两个纪录一直保持,直到七八年后才被有着大功率和大天线的“大炮”电台所打破。然而,如此疯狂地参加比赛,其实并非为了创造中国纪录,其原动力还是来自于我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来自于要把世界上每一个国家都通遍的远大理想。在那两次比赛里,我创造了自己开始玩业余电台以来通到国家数目的最高纪录,那个比赛的评分机制就是鼓励选手通更多的国家和地理分区。后来还参加了很多大大小小的比赛,但我意识到,真的要实现那个远大理想,需要的是持之以恒的“疯狂”和锲而不舍的追求,因为有很多国家和地区平时没有业余电台出现,需要等待远征队去那里发出无线电波。
一直到2007年之前,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我更多地坐在了业余电台前,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我没有通过的遥远国度。大概用了七八年的时间,理想真的实现了!通过家里的业余电台,我通遍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并通到了世界各个角落的800多个海岛。
回顾这些年玩无线电,它至少有三个好处。第一个好处是能够了解这个美妙的世界。业余电台双方通联后,会通过邮寄交换电台QsL卡片,很多电台卡片漂亮得就像明信片,卡片上有关于当地风景、人文或爱好者本人的图片和文字的介绍。我收到过十多万张世界各地的电台卡片,这些卡片不仅成了我的收藏,还让我记熟了世界上每一个国家的国名和主要地名。好处之二是让你走出去,自己背上电台去远征。2000年到2011年,12年的时间里,从北至南:辽宁、河北、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和海南,我去了沿海10个省份的15个海岛,完成了一个沿中国大陆海岸线的海岛远征环行,其中有些海岛还是无人岛。第三个好处是可以结识世界各地的空中之友,在大旅行时代还有机会面对面交流,无论是对方来中国的时候还是我旅行到对方国度的时候。曾有来自欧洲、美国、东南亚等十多个国家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来中国时访问过我,我也去了德国、比利时、荷兰、卢森堡等地访问当地的业余无线电俱乐部,和当地爱好者交流,并在那里和北京、上海等地的国内业余电台通联成功。
2007年,我完成了我的远大理想:通遍世界,并拿下了业余无线电的每一个短波波段上的中国最高分。然而,在用业余无线电通遍世界每一个国家和地区之后,我的对于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还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每一个国家的国名已经烂熟于心,对每一个国家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那能不能走出去,环游世界,亲眼去看一看这个世界呢?
探索世界,除了业余无线电,还有很多种方式,最好的方式就是去旅行,在旅行中发现世界之美。2007年之后,我不再总坐在业余电台之前,我跨出了脚步,爱上了行走,开始亲眼去看一看这个美妙的世界。在过去的五六年中,我经常去旅行,走遍了中国各个省区,到过很多个县。在以前的工作中,我熟练掌握了英语和日语,因此我可以轻松地去国外旅行。至今,我已去了两次欧洲、四次美国,六次日本、九次东南亚,近期还去了南美和非洲,我的第3本护照还差4页就要被贴满签证,盖满出入境章了。
探索世界的旅行中也有诸多玩法:我曾经去冲浪,踏浪在东南亚海岛边的碧波之上;我曾经去浮潜,邀游于夏威夷海洋中的璀璨珊瑚之间;我曾经去徒步,流连于新疆阿勒泰山区的无边秋色;我曾经去登山,欣赏“黄山归来不看山”的美景;我曾经去骑行,在西湖湿地的绿意中做有氧运动;我曾经去骑马,奔驰在内蒙古一望无际的大草原;我曾经去乘邮轮,游览传说中加勒比海盗的国度;我曾经去公路旅行,在加利福尼亚州蔚蓝大海和山崖之间的公路上看日落;我曾经去极地旅行,在北冰洋岸边的极昼中看阿拉斯加的蓝色冰川;我曾经去探古,寻觅丛林中的玛雅金字塔和古天文台;我曾经去看野生动物,体会在真正的大自然中发现动物的那一瞬惊喜。
在旅行中,我收获了很多美好的记忆,在这本书里,记述了其中的一些。看世界有多种方式,比较典型的有徒步、骑行和登山等,但我声明,我并不是纯粹的户外运动爱好者。我在路上遇到过很多徒步、骑行和登山的强者,他们有着超强的体力和耐力,完成着不同一般的户外运动的目标,而我并没有徒步或骑行过很长的路线,也没有攀登过雪线以上的山。我所记述的自己旅行中徒步、骑行和登山的经历,都不是拉练式的,而只是为了更好地欣赏世界上的各种美景,我更愿意把它们称为风景徒步、风景骑行和风景登山。
在过去五六年的旅行中,我有两点很深的感受。
一个是看过大江大河、高山峡谷、冰川湖泊之后,对于我们生活的地球正发生的变化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就拿上海来举例,平时看不到高原上那样蓝蓝的天,而在夏天,台风要来的那几天,会出现蓝天白云,非常美丽。我知道这是因为持续的东南风把海上的清新空气吹了过来,把陆地上工业化带来的排放污染吹散了。再如,在美国迈阿密旅行的时候,我去大沼泽湿地里看到了野生的美国短吻鳄,并在那儿了解到,这个星球上仅有的另一种短吻鳄就是中国的扬子鳄。最近从报纸上看到扬子鳄的种群已经壮大,在上海的崇明东滩湿地也有了野放的扬子鳄,闻之欢欣鼓舞。因为环境的变化,野生扬子鳄数量曾经急剧减少,濒临灭绝,如果没有保护,扬子鳄可能已经变成继白鳍豚之后又一个在长江上消失不见的物种,而一个物种要得到真正的保护,就要回到良好的大自然环境中自己适应生存。总之,一个好的自然生存环境最重要。多年的旅行让我热爱大自然,并由此深刻地感受到保护美丽的地球和地球上物种的多样性是多么重要。
最近一个星期天,我在家里通联到阿拉斯加的一个呼号为KL一2HD/P的业余电台,对方操作员Jef旺阿留申群岛中的Adak小岛上,这是我以前从没有通到过的一个海岛。Je肝青年生活的地方是阿拉斯加的基奈半岛,我刚去过基奈半岛,在那里第一次看到了鲸、海獭、鼠海豚等海洋动物。Jef哩一个生物学家,每年的夏天都前往Adak岛,在那儿做生物研究,他来往于基奈半岛和Adak岛之间已经有12个年头。能和一个冰天雪地中的生物学家通话,我感觉特别亲切。我们在旅行中发现的生物之美,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还有一个感受是旅行中与世界文化的交流。在旅行中,以开放平和的心态,尽量展示中国悠久的文化,同时了解和认知世界各地的文化,汲取其长处。就如《诗经》里所说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探索世界的旅行中,尊重文化差异,追求世界文化大同。除了欣赏美丽的自然风光,更能在旅行的过程中使得文化与文化之间得到交流,从中了解人类文化的多元共生。
这本书中使用的大量图片,全部是我自己在旅行中所拍摄的,只可惜邮轮旅行篇因为移动硬盘的毁坏,那一章的照片就缺失了。正是因为旅行,使我喜欢上了摄影,我的旅行也同时是行摄,一路边走边拍。我会把一些喜欢的旅行照片印成9寸的大幅,用A4的文件夹做成一本大大的旅行图集,有时间的时候,和家人一起一张张慢慢地翻来看,分享我行程的点滴。
这本书以不同的旅行方式来分篇目,算是一个小小的尝试。我的旅行99%以上都是独立旅行,我认为拥有独立旅行的能力很重要。我想以这本书作为一个引子,今后以路线为基础,与旅行者们一起分享更多线路设计、旅行经验和旅行带来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