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结义
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不安。统治者内部外戚和宦官两个政治集团彼此争权夺利,战祸连绵不断,民不聊生。东汉和平元年(公元150年),蜀汉先主刘备就诞生在这乱世之秋。刘备,字玄德,涿郡(今河北涿州)楼桑村人,是汉皇室的后代。刘备的祖父刘雄和父亲刘弘都曾经在州郡做官。不幸的是,在刘备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家道败落,母亲一人含辛茹苦卖鞋织席维持生活,抚养刘备。刘备从小就很懂事,十分孝敬母亲,深知母亲的艰辛。每当夜晚,母亲凑在昏暗的油灯下做鞋,他就在一旁编织草席,第二天早早起床,背着鞋和席到市井上去卖。
刘备从少年时代就怀有远大的抱负,立志要干一番大事,不愿碌碌无为地虚度一生。传说,刘备家房屋的东南角有一棵桑树,五丈多高,长得枝叶茂盛,圆圆的树冠就好像小车盖。如果要去楼桑村,人没进村,首先看见的就是这棵桑树。据说有一位叫李定云的风水先生看到这棵树后,就曾预言:“这家一定要出贵人!”刘备小时候,经常和村中的孩子们在树下游玩戏耍。有一天,他站在树下,抚摸着高大、笔直的树干,对小伙伴们说:“将来我当了天子,就乘坐用这树冠做车盖的车。”这时,他的叔叔正好经过这里,听到他的话,吓得脸都变了,用手敲着他的头说:“你这孩子,怎么敢说出这么狂妄的话来!你知道吗,说这种话是要遭灭门之灾的啊!”刘备听了只是笑笑,不以为然。十五岁那年,刘备的母亲在家庭经济十分困难的情况下,还是把刘备送到学堂去念书。当时和他一起念书的还有同宗的刘德然和一个叫公孙瓒的少年。他的叔父刘元起见他家生活太困难,经常给他们母子送钱送粮。日子一长,他婶婶心里就不高兴,责怪他叔父:“我们自己也不宽裕,怎么能老是这样接济他们呢?”他叔叔说:“你真是妇人之见,这孩子可不是个平常的人,将来一定会有大出息,会光宗耀祖的。”
岁月流逝,刘备长成了一个英俊、潇洒的小伙子。他身高七尺五,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眼睛能看到自己的耳朵。凡是认识他的人,都说他相貌不凡,将来一定会大有作为的。随着年龄的增长,面对战乱的时世,刘备心中经常思考国家的大事。他认为只是关起门来读圣贤书是不能拯救摇摇欲坠的汉王朝的。因此,他对读书并不十分专心,却喜欢驯狗、骑马、射箭,喜欢结交天下的英雄豪杰,立志要练好本领,将来为国家出力。他还十分爱好音乐,经常穿着整洁的衣裳,和那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吹、拉、弹、唱,抒发自己的情怀,谈论天下大事。在和朋友的交往中,他遇事都有自己的主张,但从不夸夸其谈,而是以礼待人;对那些生活潦倒、有求于他的人,也总是尽自己的力量给予帮助。因此,他的身边总是聚集着一大批热血青年。从少年时代起,刘备就显示出非凡的组织才能。他讲义气,重友情,知人善任。他的这些性格和品格,在他日后的建功立业中之起了很大的作用。
中平元年(公元184年)爆发了张角领导的农民大起义。因为起义军以头裹黄巾为标志,所以被称做黄巾起义。黄巾起义对东汉王朝已经摇摇欲坠的统治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为了镇压黄巾军,各州各郡都纷纷招兵买马,趁机扩充自己的武装。这一年,刘备二十八岁。幽州(今北京大兴西南)太守刘焉的招兵榜文贴到了涿县,在小小县城激起阵阵波澜,一时间,“黄巾军”、“招兵”成了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的话题。刘备很想在这非常时期干一番事业,但又不愿在别人手下当兵;自己拉队伍干暂时还没这个力量。
这一天,天气很好,又是赶集的日子,街市上车来人往,十分热闹。刘备再次来到招兵买马的告示前,把榜文细细地看了一遍,深深地叹了一口气,正准备往回走,只听到身后传来一声喊:“大丈夫为何不为国家出力,却在这里唉声叹气?”刘备回头一看,一位大汉正站在他的身后。这个人相貌很特别,身高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说话声音大得像打雷,看着他,会使人觉得见到的是一匹正在奔驰的烈马。刘备打心里喜欢,立即上前抱拳施礼:“请问壮士尊姓大名?”“我姓张,名飞,字翼德。我张飞就好结交天下好汉,刚才见你在这儿叹息,不知是为什么?”刘备说:“我本是汉室的宗亲,姓刘,名备,字玄德。现在黄巾军造反,抢掠州县,我有心扫平中原,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但自己又没这个能力,因此叹息。”张飞听了,高兴地说:“哎呀!这太好了,和我的想法一样。这样吧,请到我的酒店好好叙叙。我家世代住在涿县,家里有些田庄,还杀猪开店做些小生意,有不少庄客,让我们共同举兵报国怎么样?”于是,张飞请刘备到了酒店,备下酒菜,边喝边说。两人越谈越投机。正谈得尽兴,有一位壮士推着一辆小车来到店外,他放下小车走进店内,坐在桑木凳上就大声喊酒保:“快拿酒来,我还要赶到城里去投军,别耽误了时间。”刘备循声望去,咳!这人也不同一般,个子有九尺三,胡子足有一尺八寸长,丹凤眼,卧蚕眉。真是相貌堂堂,威风凛凛。刘备一见这人,就有一种亲近感。于是上前邀请他一起喝酒,这人十分爽快地答应了。然后,他们互相作了介绍。原来这位壮士姓关,名羽,字云长,是河东解县(今山西运城)人。他因为主持公道,见义勇为,杀了当地的一个豪强,为了逃避官府的追捕,在江湖上流荡已经五六年了,现在听说这里招兵破黄巾军,就准备前去应征。刘备听了,心想,又碰到一位志同道合者,就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关羽,关羽也十分赞同。“酒逢知己干杯少”,三人越喝越兴奋,看看天色不早了,张飞请他俩到自己庄上休息。三人同吃一锅饭,共睡一张床,天天在一起切磋武艺,谈论天下大事,形影不离。P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