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陈又新编著的《点滴》是一本关于工作与生活的随笔集,分为“轨迹”、“岁月”、“行走”和“札记”四部分。当我们的目光行走在作者朴实的文字之间时,可以看到他那洋溢着激情与热情的心,看到对生命信念的坚信,对生活各种形态的审视,奋斗、忧愁、喜悦、哀伤等充盈其间,看到一个平常人怎样用平常心过平常生活。读此书,在阅读作者的生活知识,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定义属于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
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书名 | 点滴 |
分类 |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
作者 | 陈又新 |
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下载 | ![]() |
简介 | 编辑推荐 由陈又新编著的《点滴》是一本关于工作与生活的随笔集,分为“轨迹”、“岁月”、“行走”和“札记”四部分。当我们的目光行走在作者朴实的文字之间时,可以看到他那洋溢着激情与热情的心,看到对生命信念的坚信,对生活各种形态的审视,奋斗、忧愁、喜悦、哀伤等充盈其间,看到一个平常人怎样用平常心过平常生活。读此书,在阅读作者的生活知识,我们思考我们自己的生活,定义属于我们自己的酸甜苦辣。 内容推荐 《点滴》精选了作者近年来的作品60篇,充满了对生活、亲情的关注,彰显出一种对敏于思的睿智。作者用细腻、真诚之心去体味生活,从中感悟人生、洞悉时代、寻觅真善美,并忠实地将其感受诉诸笔端。这些文字,是一位漂泊者的探索日志,可让我们看到平凡心灵细碎的心路历程,还可以看到思想的历练和生命的美丽。 《点滴》由陈又新编著。 目录 轨迹 岁月 我 初上讲台 初到南国 我的“黄金周” 都市BUS生活 新年新家新生活 那一年,这一天 更新着,快乐着 参与亚运 奔走在大运会的日子里 电脑改变生活 寻找那抹色彩 追求 观战世界杯 岁月 身边的亚运月 夜听蛙鸣 月近中秋 初住白云山下 忙忙碌碌即生活 故乡冬松岛 人到30岁 我看亚运会闭幕 品咂新年 清明时节思纷纷 没有父亲的父亲节 这个冬天有点冷 在转变中前行 飘在云山的浪漫事 有一种感觉叫最美 春之潮 诗三首 行走 探根溯源陈家祠 沙面印象:感受欧陆风情 行走柳州看侗族风情 有意思的“破地方” 绿色梦幻避暑天堂 爽爽贵阳 感受贵阳幽幽古镇 宁静的威宁百草坪 小七孔水之美 行走赤水 探寻茅台镇 不得不去的“瓷器口” 九寨沟神话 香港印象 札记 驼叔 追忆我的外公 蔡英亚:给贝壳建个家 “蜜蜂王”行医 我心目中的“教育家” 有谁不忙 宣传宣传 走进办公室 让德育成为行动 教师节短信 手机响了 “给力”时代来了 巧手织得七彩锦 广州春节的街头 其乐融融 拾取生活点滴 试读章节 当比特流以超过光速的速度将人类带进2l世纪后,时代发生了巨变。科技发展到今天,电脑闯进了我的生活,充实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生活。我在网络的世界里,找到了无穷无尽的快乐。 记得上大学的时候,电脑还不太普及,学校学习用的操作系统还是DOS系统。第一次接触网络是在1997年,当时的网吧,5元/时的上网费对于一个月只有五六百块生活费的我来说,还是过于昂贵,我只是去了几次就不敢去了。 1999年4月,我工作的单位配置了一台赛扬二、3G硬盘、64M内存的办公电脑,还有音箱、扫描仪、激光打印机和MO等。这在当时算是了不起的,但还没有上宽带网,只是平时传稿时拨号上网一会。一个月领导有20天不在,只剩下我自己,因此,我再次体会鼠标带来的惊喜,申请电子信箱带来的喜悦,在网上跟远方的朋友交流的欣喜,在网络上发现一个多姿多彩世界的悦动。从此,地球两面,昼夜颠倒,电子邮件,便捷之至,可谓“弹指一挥问”。彩色照片,扫描上网,音容笑貌,如在目前,万里之遥,倍感欣慰,确有“地球村”的感觉。 过去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那不过是一种形容或夸张而已;如今,只要打开电脑,足不出户,国内国外,天下大事,尽收眼底,纵情博览。过去,为了寻找一个材料,不得不跑图书馆、资料室,复印、摘录、剪贴,搬来倒去,效率极低。如今,网上信息,浩如烟海,各类新闻,目不暇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譬如,我是新闻工作者,报刊是每天非看不可的,由于印刷和运输的关系,看到的总是前一天的报纸,可谓是“昨夜星辰”。自从有了电脑,每天早晨就可把当日的新闻看完。特别是看到网上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可以随时“下载”,存入“文件夹”中,“剪刀+糨糊”的日子已成历史。 在记者站工作期间,我每天都是早早地起床,8:00准时坐在靠窗的电脑前,收邮件、看新闻、写稿件,这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已经坚持快7年了。由于一心扑在工作上,而工作又离不开电脑,所以每天晚上总要在单位里待到23:00才能下班,后来干脆搬到办公室住了。白天,外出开会、采访,晚上基本上也是趴在电脑前写稿、发稿,同时充分发挥数码相机的功能,坚持为多家媒体提供稿件。虽然有时坐得腰酸背疼,但我还是乐此不疲。无法想象,假若没有了电脑,我的生活将会多么的空虚和无聊,而所有的这一切都是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结果。 随着电脑的普及、因特网的发展,电脑进入寻常百姓家。2003年的时候,我抵不住诱惑买了台电脑。一晃四年过去了,现在用的电脑、显示器只升级了一次,可能配置已经跟不上时代了,不过在我的观念中,电脑,只是一个工具而已,所谓工具,就是够用就行。 有了电脑,就有了许多便利,稿件写完后可以直接通过糸统进行初校,上网查需要的各种资料,给媒体发图片稿件,璎索自己想要看的文章,通过视频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聊天,最主要的是可以把照片直接存在电脑里,再也不用担心图片会因时间久远而发黄发暗。新闻图片网站是我每天必定要光顾的,因此我也就尝试着发表一些图文并茂的新闻图片。幸运的是,多家新闻图片网站都特邀我为摄影师,日积月累,也就有了上千篇的新闻图片稿件,自知并不优秀,但兴致不减,至今一直在写,上网与写作已经成为我每日的“必修课”。同时这些也让我赚到些零花钱,每月不需等工资过生活。在这一方面,我已经有了实际的体验。 在我的影响下,妻子也对网络产生了兴趣。每每发现有价值的材料,便及时向我“通报”,畅谈“高见”。文稿发送之前,她往往过目一番,字斟句酌,推敲观点,共同切磋。现在,我在博客与QQ上都有好友,通过互相学习交流,我体会到电脑世界的深邃与精彩,虽然会有不少是虚假的信息,但相信亦有真实的东西存在。弃糟粕择精华,扬弃对待。电脑,让我每天生活得更充实、更精彩。 或问:近几年来,中国最大之变化是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可以肯定,电子信息产业无疑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项。我为自己能够成为当代中国千千万万网民中的一员而感到自豪,电脑已经成为我生活中不可分离的“忠实伙伴”,互联网是我日常无法摆脱的“生活空间”和“精神家园”。 每天一上班,先把QQ或MSN打开,朋友同学谁在于什么,谁在外头出差,一问便知,通过网络相册,朋友同学的音容笑貌看得一清二楚。电脑前世界真小,网络中又多了一个菜鸟:我正在电脑桌前,忆过去,想现存,想着科技带给我的一切…… P22-P24 序言 人的一生由无数个点滴组成。生活这个大海洋中的“水滴”虽渺小,让人无法辨清个体,然而它们的组合却让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相遇的欣喜、相识的安定与别离的阵痛。这些从虚无到充实,又从喧嚣归于沉寂的种种俗事,犹如光影中舞动的尘埃,哪怕一分钟的精彩,也要充满爱悦与张力,管它尘缘喧嚣,管它风雨鼓噪。陈又新先生是这样的人,他的笔宁静而简单,却能刻画出七彩的人生。 刚收到他的书稿时,因种种琐事,我断断续续地阅读着。可读着读着就爱不释手,记得顾城曾说“一个彻底诚实的人是从不面对选择的,那条路永远会清楚无二地呈现在你面前”。陈又新为人忠厚端正,其文字也透着清晰的性格与淡雅的超然。本书分“轨迹”“岁月”“行走”“札记”四个主题。行走在朴实干净的文字之间,我仿佛看到了一颗年轻的、洋溢着激情的心。作者用文字铸出一道美丽的虹,横空于生命花园之上,绚丽的色彩映在青春的石板街上,用不屈的心撑起年轻的梦的天堂。他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在熙攘人群中发现缘分的力量,于千万人中映出他们的超越不凡。 在陈又新的世界里,人们也许彷徨,也许欣喜,也许激昂,也许平淡,但总能在擦肩而过的际遇中发现自己的影子,或者找到相互的安慰:“哦,原来你也在这里。”通过阅读陈又新的文字,我忽然发现,我们平日里忙碌的身影是那么浅淡不值,为工作、金钱、名誉、地位,可是偏偏忘记了自己。是的,人生的意义不是得与失,而是记得当下的自己,因为自己才是那个生命中的不能承受之重。于是,在陈又新的“岁月”中,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虽是细枝末节却又清新脱俗,它们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生活中处变不惊地上演着一幕幕剧情。而往往,我们为了赶路,步履焦急、心神不定,独独忽视了路边美丽的风景,甚至来不及停下来呼吸一下新鲜的空气。而陈又新这不紧不慢的“行走”,迫使我们不得不跟着他悠闲地“漫步”,穿过夏雨冬雪、春花秋实,在“茫茫大地真干净”的荒原中恍然彻悟,一颗宁静的禅心不是在温室里培育出来的,而是要经过风、历过雨后才彻悟出来的。四季轮回、花谢花开,我们无法左右自然界的交替更迭,但我们可以让看世界的眼睛保持着天真的好奇,至少让人感到“有一种感觉叫美”。 沿着陈又新的“轨迹”,我们时不时往返穿梭于“人走茶凉”和“温情犹在”的时光交错中,既有感叹也有感动,感叹于茶不常温的世态炎凉,感动于人走茶犹香的情感佳酿。在这些并不完美的青春年华里,它们都是飞扬的彩虹,在轻云碧日中听纤歌遏行云,赏邺水映朱华,而过滤掉了那些为生活而不得已而为的装疯卖傻和说违心话。他擅于捕捉人性的闪光点,他笔下“人物”简单质朴的品格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他们远离欢场和名利场,在简单的爱中编织着细节的优稚。在这里,优雅又是一种让人陶醉的浪漫,这浪漫中有一种作者与读者的默契,有一种彼此的心照不宣,有让读者可以等待的心情,还有不一定得到回音的失落与期待。 人在旅途,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是的,陈又新告诉我们,在这个必然要生生死死、纷纷扰扰的红尘中,既然选择了流浪,就该携一颗安然潇洒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不悲不喜、不哀不伤。虽然有时我们搓手感叹“这个冬天有点冷”,然而雾气氤氲之后,那“飘在云山的最浪漫的事”不就是每个人心中的太阳吗?有了太阳,即使远行,也可安放那颗漂泊异乡的心,并淡然“寻找属于自己的那抹色彩”。 读罢,掩卷深思,这简简单单的文字,这娓娓道来的絮语,这“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气度,文如其人,陈又新的字迹中深深地透出一股倔强的性格和贵族的品质,贵族不是财富和权力的简单相加,而是其高贵的精神、无悔的担当、良好的道德情操,以及对自由正义的深刻诠释。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总要有一些淡定从容、清醒冷静的人,总需要一些正义果敢、真诚向善的人,他们知道自己的价值,懂得珍惜自己和他人。他们在茫茫人海中以文字为舟,在寂寞的时候与光阴鼓瑟而歌,在喧嚣的时候冷静回望,更懂得在点滴碎片中复原灿烂的时光,他们不会因为现实的混沌而让自己迷失方向。 写到这里,黄昏的窗外,不知从谁家一遍遍传来王杰的老歌《回家》,“……走过的世界不管多辽阔,心中的思念还是相同的地方……”磁性的嗓音把人心都拨乱了。是的,我们是故乡的一滴水,不管走过多远的路,依然深怀对故土的眷恋。在饱含深情的回眸中,为自己、为他人、为那些如我们一样漂泊的朋友们捧出不朽的岁月点滴。 拙笔是为序。 |
随便看 |
|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