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天鹅/徐小斌经典书系
分类 文学艺术-文学-中国文学
作者 徐小斌
出版社 作家出版社
下载
简介
内容推荐
女作曲家古薇赴伊犁边防部队采风,结识了同样热爱音乐的年轻的边防军少校夏宁远。夏宁远的爱闪电般地击中了本已万念俱灰的古薇——两个孤单的人或许只需互相取暖,于是,一场惊世骇俗的情爱开始了。他们爱得那么真挚炽烈,而真爱注定会受到上帝的惩罚……
作者简介
徐小斌,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画家、刻纸艺术家。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主要作品有《羽蛇》《敦煌遗梦》《德龄公主》《双鱼星座》等。在美国国家图书馆、哈佛大学、耶鲁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均有藏书。2014年入选美国国会图书馆“亚洲著名女作家”。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奖,加拿大第二届华语文学奖小说奖首奖,2015年度英国笔会文学奖等。代表作《羽蛇》成为首次列入世界著名出版社Simon & Schuster国际出版计划的中国作品。部分作品译成英、法、意、日、西班牙、葡萄牙、挪威、巴西、希腊、阿拉伯等十余国文字,在海外出版发行。
目录
第一章 序曲
第二章 无调性
第三章 弱位上的外音:先现音
第四章 强音上的外音:延留音
第五章 经过音
第六章 辅助音
第七章 变奏
第八章 高叠和弦
第九章 移调
第十章 倒影
第十一章 逆行
第十二章 分解和弦
第十三章 调式变音
向爱投降(代跋)/王侃
后记 不一样的烟火(《文学报》深度访谈)
徐小斌作品系年
徐小斌文学活动年表
序言
我对世界有话说
我对世界有话要说,可惜,这世上没有几位真正的聆
听者。于是只好用笔说。
十七岁,我曾经试图写一个长篇,叫做《雏鹰奋翮》
,写一个女孩凌小虹和一个男孩任宇的故事,写得非常投
入,写了大约有将近十万字,写不下去了。多年之后我重
看这篇小说,真是奇怪我当时怎么竟会有这样的耐心,写
出这样密密麻麻、工工整整的蝇头小楷:出身于高级知识
分子家庭的凌小虹与出身于干部家庭的任宇,有一种非常
纯洁也非常特殊的感情。由于出身的不同,在那个特殊年
代他们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误会。小虹的父亲被殴打致死
后,她生活无着,被赶出自己的房子,到过去保姆住的地
方蛰伏,却遭到保姆儿子王志义的性骚扰。性格刚烈的她
在反抗中杀了王志义,只身潜逃。任宇寻找未果,痛彻心
肺。后来任宇与几个好友一起囚渡红河,到越南参加抗美
援越,遇到了一个酷似小虹的女子。写到这里,我不知如
何往下写了,就停了笔。这沓子片叶纸,在交通大学院里
的小伙伴中间传来传去。每个人见了我都会问:后来他们
俩怎么样了?
多年之后《东方时空》总策划、我的好友杨东平把《
雏鹰奋翮》作为“文革”中的地下作品写入了他的一本书
里。
真正的写作其实是从大学时代开始的。
怪得很,也许因为那时是全民文学热,学经济的学生
照样对文学爱得一塌糊涂,并且常不自觉地用一种文学品
位与标准来衡量人。大学二年级,开了一门基础课叫做“
汉语写作”,让大家每人写篇作文。我写的是杭州孤山放
鹤亭,有关梅妻鹤子的故事,只有千余字,只是选了一个
特殊的角度。(后来此文全文发表在《光明日报》上。)
老师对我说:“你为什么不写小说?你是个潜在的作家。

事隔不久,汉语教研组杜黎均老师找到我,向我索要
一篇小说。这位杜老师“文革”前曾做过《人民文学》的
编辑。我拿了一篇四千字的习作给他,事后再不敢问起。
谁知这篇习作后来竟登上了《北京文学》1981年第二期新
人新作栏的头条,还配了很精美的插图。我惊喜之余又写
了第二个短篇《请收下这束鲜花》,作为自然来稿投给我
当时最喜爱的刊物《十月》。小说情节很简单,写一个情
窦初开的小女孩爱上了一个青年医生,后来医生得了绝症
,在弥留之际,小女孩冒着大雨赶去看他,那医生却早已
不认识她了。完全写小女孩的内心秘密,无疑在当时的社
会语境下是独特的。这篇小说后来获得了《十月》首届文
学奖。记得发奖大会那天,《十月》当时的主编苏予特别
向大家介绍了我——获奖作家中最年轻的一位,周围坐的
都是当时的文学大家们,对我说了些鼓励的话,令我诚惶
诚恐——从此,便穿上红舞鞋,再也脱不下来了。
80年代我的经历充满了戏剧性,其中之一便是与《收
获》的相遇。1983年我写了生平第一个中篇《河两岸是生
命之树》,那时,对外开放的大门刚刚开了一道缝,正因
如此,门外的景色看起来如此新鲜。我被一种写作的激情
啮咬住,它使我整天处于一种癫狂状态,我每天都和小说
人物生活在一起,忘了我属于他们还是他们属于我,写到
动情处,趴在桌上大哭一场,此小说应当是我情感最投入
的一部,三十多年后的今天,依然有读者在问:“这本书
在哪里有卖?”
《河两岸是生命之树》是《圣经》中的一句话,全句
为“河两岸均有生命之树,所产果实十有二种,月月结果
,其叶可治万邦之疾”。——在一个伤痕、寻根的年代引
用《圣经》的话,也算是比较特别了。
在宗璞的鼓励下,我把此小说作为自然来稿寄给了《
收获》,竟然在一周之内就得到了请我去上海改稿的电报
。最有趣的是当时的《收获》编辑郭卓老师手持《收获》
为接头暗号在车站接我,上了编辑部的木楼梯她就边走边
喊:“接来了,是女的!”——后来她告诉我因为我的名
字编辑部产生了歧义。后来就是李小林老师把我约到武康
路她家里谈小说。当时小林老师对小说人物关系的分析深
深打动了我——一个无名作者竟得到如此认真的对待,固
执如我,也不能不彻底折服。那一天的大事是见到了巴金
。当时巴老从一个房间慢慢走向另一个房间,我看着他和
蔼的笑容,尽管内心充满崇仰,却说不出一句话来,甚至
连一句通常的问候也说不出来——不知为什么那时我觉得
凡心里的话表达出来就会变味儿——我的心理年龄始终缺
乏一个成长期,人情事故方面基本是白纸一张。
此中篇发在了1983年第五期《收获》的头条,并选入
了《收获》丛书,那是我出版的第一本书。
收到了很多读者来信。许多人为它一鞠感动之泪,许
多人把自己的经历细细地告诉我,甚至是秘密和隐私。我
相信巴尔扎克那句话了:“只有出自内心的,才能真正进
入内心。”
1985年发表《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那时常有
些古怪的念头缠绕着我——我常常惊诧于人类的甲胄或日
保护色。人类把自己包裹得那么严,以致许许多多的人活
了一生,并没有露出自己的本来面目。渐渐地,连本来面
目也忘却了。甲胄与人合为一体,这不能不
导语
徐小斌著名作家,国家一级编剧。自1981年始发表文学作品。代表作有《羽蛇》《敦煌遗梦》《双鱼星座》等。曾获全国首届鲁迅文学奖、全国首届、三届女性文学奖、第八届全国图书奖等。《羽蛇》成为首部进入世界顶级出版社国际出版计划的中国作品。
《天鹅》就是她写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讲述了拜金主义时代的纯真爱情。
后记
向爱投降
——《天鹅》论略
王侃

《天鹅》是部不折不扣的爱情小说。掩卷而思,首先
涌到眼前的问题是:徐小斌为什么要写一部爱情小说?
出道之初的徐小斌,以《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
而引文坛注目。我曾撰文详尽地论述过这部小说——这是
个布满了弗洛伊德和萨特身影的现代主义作品,是个由精
神分析和存在主义相互缠绕的思想和语言的织体。在这部
小说中,徐小斌通过景焕这个角色,开始了她对于“逃离
”这一贯穿性主题的叙写。不过,景焕式的逃离,并非失
却方向的狼奔豕突,相反,她执意地逃向孤独:这是她主
动选择的投奔方向与最终选择的停泊地。就此而言,徐小
斌非常早地就在中国当代文学中捕捉、描画和叙写了“孤
独”这一现代情绪。景焕式的孤独,有两个层面的批判意
义:其一,在道德层面上,它是对世俗沆瀣的抗议和蔑视
,是对欺世者和伪饰者的嘲弄和鄙弃,这正如尼采所说:
“孤独作为对纯洁性的一种崇高爱好和渴望,对于我们来
说是一种美德,这种纯洁性认为人与人之间——‘社会上
’——的一切接触总是陷入不可避免的非纯洁性之中。”
①因此,景焕不惜主动犯罪以此来摆脱工作、家庭、爱情
等种种被她视为桎梏的社会关系。其二,在“存在”层面
上,也是更为重要的层面上,景焕视孤独为自由,因此她
摆脱职业即摆脱冷酷的制度,挣脱家庭即为了挣脱冷血的
伦理,最后,她也漠视爱情,因为爱情也是一种社会关系
,它意味着要进入对方同时也被进入,这两者都难被自由
原则许可。景焕在思索昙花于白天开放这一“越界现象”
时,悟尽禅机般地说:“我认为,什么都是可以实现的,
只要,只要是自由的。”这一“自由选择”思想,使小说
由弗洛伊德主义一步迈进了存在主义,迈进了关乎现代社
会和现代生存的“本体论”。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卓然不群不被视为是超常而备受
尊崇时,他/她便会被认为是反常而被遣入疯人院,即重
新纳入一系列更为残暴的强制性的规训和惩罚体系。景焕
便一度被送进疯人院。这不仅是她的困境,同时也是自由
的困境。景焕只能耽于一个关于“弧光”的梦境以替代性
地满足自由的理想。最后,她投身人群,却从此不知所终
。由此,我们能触摸到一种典型的现代主义美学情绪:一
种困兽犹斗般的忧愤,一种激情受挫时的悲怆,以及一种
批判失效后的绝望。
我相信这部小说是徐小斌后来所有写作的真正出发地
,尽管她后来的作品更为强劲,更具厚势,也更加宽广。
这个从小就孤独而敏感的作家,幼年也曾耽于一个天国花
园的梦境,在自我封闭的内心世界里,通过聆听神祇的呼
唤,实施着对外部世界的逃离。我因此相信,景焕是她起
笔之初笔端难掩的秘密以及最后敞然无忌的坦诚。可以肯
定的是,《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是她的锥心之作,
生命之书,是她“以血代墨”的文学象征。自此以后,回
应着某种神秘的呼唤,那些“逃离”的身影开始或密或疏
、或急或缓地沉浮于她各种文本,奔突在“世界”的边缘
,带着沉郁的诗性,掩身绵长的绝望。
到了20世纪90年代以后,因《双鱼星座》的出现,使
对徐小斌的读解进入到了另一个阐释空间。徐小斌自己说
道:“在《双鱼星座》中,我第一次自觉地写了逃离的对
象——那就是这个世界,这个菲勒斯中心的世界。”①这
表明了她“世界观”上的一次演变:当她还是个少女时,
与她对峙的所谓“世界”,是个“成人世界”;当她在风
沙淬砺中成长为一个“成熟女人”时,所谓“世界”,是
个“男人的世界”“菲勒斯中心的世界”。因此,在徐小
斌的“世界体验”中,“现代”已不是构成荒谬感的惟一
因素,甚至也不是根本的、终极的因素。在她崭新的世界
观里,“性别”这一“根本性的权力概念”(凯特·米莉
特语)使她对存在之荒谬感的探究、辨析与判断,从保罗
·萨特走向了西蒙·德·波伏娃。
在《对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中,有关宇宙之偶然
性的神秘主义讨论已然展开。在医学治疗这一工具理性的
幌子下实施的爱情欺骗,以及在偶然性的支配下四处发生
着的人生错位,都被归咎于宿命论与“现代社会”“现代
生存”的合谋。此后,关于“错位”、关于“偶然性”、
关于“宿命”的神秘叙事,带着现代博弈论的智性色彩,
在《敦煌遗梦》《迷幻花园》《如影随形》《吉尔的微笑
》等小说中四处挥发,只是这一次,在“现代”之外,宿
命论被与“性别”捆绑在一起加以强调。如果说,在《对
一个精神病患者的调查》中,景焕、谢霓和柳锴的三角关
系还是一个“现代命题”,那么,毫无疑义,在《迷幻花
园》里,芬、怡和金的三角关系则显然是一个“性别命题
”。《双鱼星座》被人们谈论最多;人们乐意沿着徐小斌
设置的叙事线索,讨论“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故事”,
讨论“一个女人”如何应对分别以“三个男人”为代码的
权力、金钱和性欲,讨论“一个女人”在四面楚歌的危境
里哭告无门的绝望。当然,只需稍拐一个弯,这个小说就
会被提到
书评(媒体评论)
她被誉为“当代中国最出色的小说家”。
——澳大利亚著名女性文学研究学者Kay
Schaffer
她是“高度技巧化地传达被遮敝的声音”的小说
家。
——世界著名出版社西蒙舒斯特Atria Books副总
裁Judith Curr语)
她是“飞翔的姿态越来越优雅”的小说家。
——莫言语
她是“守护着超验的神性的迷幻花园”的小说家

——李敬泽语
她是“把语言之美发挥到极致”的小说家。
——陈晓明语
她是“站在中国文坛金字塔顶尖上”的小说家。
——戴锦华语
精彩页
第一章 序曲
1
那一片湖水的颜色至今还令她大惑不解:如何大自然可以调剂出这许多复杂的色彩,竟是人工所远远无法比拟的。奇幻的光追逐那湖水,把她带到了一个神话世界。那水的蓝,由浅蓝、灰蓝、湛蓝,转到钴蓝、深蓝、银蓝,她第一次发现,蓝色竟有如此多的变化,在湖的背面,蓝色突然显得那般深邃,深得不可见底。那是真正的蓝色的梦,娇嫩而易碎,但是又充满了西域的神秘。云雾缭绕着那蓝宝石一样的水,如同海市蜃楼一般形成层层叠叠的屏障。有山,很低平的山,颜色是新鲜的黄褐色,使她想起达利的蓝色系列画。那种圣洁宁静的蓝色与躁动不安的背景就那么毫不妥协地凝结在一起。
达利笔下的水常常像薄纱一样地可以揭起来,好像那正是水的“皮肤”。
水是有皮肤的,看了赛里木湖便可以相信了。
很久以后她才悟到,让她惊讶的并非是那片湖水,而是水中那一对天鹅,那是她生平第一次真正看见天鹅,而且是那么近。当时她和他在一起,他们沉默不语,那对天鹅凝视着他们,同样沉默不语。
不知对峙了多久,他说:“古老师你知道吗?天鹅对伴侣绝对忠诚,如果被拆散了,它们就得死。”
她惊讶地看了他一眼,然后看见那一对天鹅渐渐地游远了。
这是二○○二年春天的赛里木湖畔——她悄悄写了几个突然冒出来的乐句,存在了手机里。
2
他是驻守在赛里木湖旁的边防军。两杠一星,该是个少校。但是在她眼里,他不过是个年轻的小兵而已,因为她已人届中年,而他,还只有二十九岁。
二十九岁的男人,该是风华正茂,按目前流行的段子来说,该是“奔腾”阶段。段子全文说:二十岁奔腾,三十岁日立,四十岁正大,五十岁微软,六十岁松下,七十岁联想,八十岁索尼,也就是sorry了。可是这个年轻的少校并没有任何“奔腾”的迹象,他显得很忧郁,即使笑起来的时候,也掩饰不住他眉宇之间的忧郁。在那一群军人中间,他的确十分戳眼,首先是因为他身材高大,长相俊美,是的,俊美,这么说一点儿也不过分,她第一眼看到他的时候就吓了一跳,不知是第六感还是什么更隐晦的感觉,她突然想起了电影《钢琴教师》中那个俊美的男孩——那个男孩的眼睛里有那么一种羞涩迷离的光,那是一种只有纯洁的心灵才能产生的光芒,在当代的年轻人中间已经很少见了。
她自己也诧异自己的敏感:她的感觉很少欺骗她,特别是:对男人的感觉。有些男人,譬如她的前夫,她和他在一起整整生活了七年,可是,她对他没有感觉,甚至没有记忆。而男一些男人,一些凤毛麟角的男人,只要有一点点身体接触,便会有完全异样的感觉,譬如她的初恋Y,还有眼前这个军人,这个高高大大的二十九岁的男孩子,还完全没有触碰她,只是稍稍走近一点,或者在不经意间掠过一股风,便会有一种类似电击般的感觉,令她震颤。
但是她完全不知道他的感受。
她只是注意到:他看她的时候,目光中总是带着一种羞涩,而他看别人的时候,目光却变得坚定而中性,似乎很酷。
她搞不懂这是为什么。
她常常想,一个年逾不惑的女人,半辈子已经过去了,根本不可能奢望什么爱情,特别是在这个东方古国,爱情似乎只属于青春少女,恋爱的的确确是年轻人的事,因为爱情中有些不能承受之重,只有年轻人才扛得住。
在部队为她接风敬酒的时候,她看见那个少校男孩儿,如坐针毡般地在椅子上蹭了好久,才趁着部队首长到来乱哄哄的时候,红着脸给她敬酒。他小声说:“我连喝三杯,你不用喝。”
他真的连喝三杯,装作豪情万丈的样子,但是她发现他根本就不会喝酒,酒在他的喉咙里发出咯咯棱棱的响声,他皱眉强咽,连眼眶都红了,她看了真是难受,没等他喝完就夺了他的杯子,仰着脖子一饮而尽,她同样不会喝酒,眼眶里竟然一下子冒出泪珠,他蓦然怔了,这时一个一杠两星的中尉走过来介绍:“古老师,这是我们的夏干事,也是作曲的,当然不好和你比,他是咱们部队的作曲家,写过不少曲子呢……这是音乐学院作曲系的古薇老师,这次她是应咱们部队的邀请,下来体验生活的……”坐在一旁的赵政委接过话来:“古老师说了,到时候为咱们部队写个曲子!”
古薇吓了一跳,好像突然想起,确有此事。
P1-3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22 19: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