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明心宝鉴(典藏版)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明)范立本
出版社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风行韩国、日本,影响最久远的华语读物。中国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传世名言。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中国最强盛时期——明朝。辑录者为范立本。

《来自星星的你》都教授400年的人生指导书,地球人道德规范手册。韩国女总统朴槿惠推荐国民阅读的书。影响韩国、日本600多年的做人准则。韩国大长今最早的启蒙读本。大长今扮演者李英爱视《明心宝鉴》为宝,赞其“可以净化心灵”。

第一部被译为西方文字的汉文古籍。

白话全本典藏版《明心宝鉴(典藏版)》,让您轻松读懂古代先贤的处世哲学。

内容推荐

白话全本典藏版《明心宝鉴(典藏版)》,让您轻松读懂古代先贤的处世哲学。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辑录者为范立本。《明心宝鉴》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六百余段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在明代,本书是比《菜根谭》更流行的劝善书、启蒙书,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命人重辑修订一遍,是当时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

不仅在中国盛行,《明心宝鉴》还广泛流传于中国邻近国家,六百多年来一直风行于韩国、日本、越南等地,被用作青少年启蒙教育、道德教育重要读本和个人修身励志经典。《明心宝鉴》1592年被译成西班牙文,其手抄本于1595年被带回西班牙献给王子斐利三世,现收藏于马德里西班牙国立图书馆。

目录

继善篇第一 常做善事就是为自己和家人积累福报

天理篇第二 顺从天意才会得到上天的眷顾

顺命篇第三 追逐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是徒增烦恼罢了

孝行篇第四 父母的恩德是永远报答不完的

正己篇第五 自身正就能抵御所有的恶

安分篇第六 知足的人活得快乐

存心篇第七 福气有多大全凭自己的心做主

戒性篇第八 隐忍一时就能让万事顺遂

劝学篇第九 不学习的人终生犹如在黑夜中前行

训子篇第十 最要紧的事莫过于教育孩子

省心篇第十一 时时反省己心的人有大仁德

立教篇第十二 人存于世,要尽早明白一些安身立命的道理

治政篇第十三 自身明理清正才能管理人和事

治家篇第十四 持家之道决定家庭环境是否和谐

安义篇第十五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建立在道义的基础上

遵礼篇第十六 不知礼的人在世上寸步难行

存信篇第十七 不讲诚信的人不值得结交

言语篇第十八 语出善言才能赢得别人的好感

交友篇第十九 了解一个人的价值,要看他的朋友

妇行篇第二十 女性之美不在外表,而在品德

试读章节

原典1-31

《太上感应篇》①曰:“祸福无门②,惟人自召③,善恶之报,如影随形。所以人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注释:①《太上感应篇》:道教经典署作之一,旨在劝善,简称《感应篇》。②无门:没有定数。③召:召致,引来。

译文

《太上感应篇》说:“祸福不是注定的,都是人们自己引来的,善恶的报应,如影随形。所以人心生出善意,虽然还未做善事,吉神已跟随而来;有的人心生出恶意,虽然还未作恶,凶神已追随而至。有人曾经做过恶事,后又自行悔改,时间长了必获吉庆,这就是所谓的转祸为福。”

原典1-32

东岳圣帝①垂训②:“天地无私,神明时察。不为享祭而降福,不为失礼以降祸。凡人有势不可倚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此三者乃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故一日行善,福虽未至,祸自远矣:一日行恶,祸虽未至,福自远矣。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行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损人益己,切宜戒之!一毫之善,与人方便;一毫之恶,劝人莫作。衣食随缘,自然快乐。算甚么命?问甚么卜?欺人是祸,饶人是福,天网恢恢,报应甚速。谨听吾言,神钦鬼伏。”

注释:①即东岳大帝,道教所奉的泰山神。②垂训:垂示教训。

译文

东岳圣帝遗训:“天地没有私心,神明在冥冥之中时刻鉴察。既不因为供奉的祭品而降福,也不因为人的疏忽失礼而降祸。但凡人有势力不可倚仗尽,有福不可享尽,对贫穷的人不可欺负到底。这三者是天地循环,周而复始。所以行善一天,福虽然还没到,祸自然就远离了;作恶一天,祸虽然还没到,福自然就远离了。行善的人,好像春天园子里的草一样,没看到它生长,却每天都有长高。作恶的人,好像磨刀石一样,没看到它耗损,却每天都有所磨损。损害他人来使自己受益,一定要禁止啊!一丝一毫的善事,也能给他人带来方便;一丝一毫的坏事,都要劝人别去做。衣食随缘,自然就会快乐。算什么命?问什么卦?欺负人就是祸,饶恕人就是福,天网宽疏无漏,报应极为迅速。认真聆听我的话,鬼神都会敬伏。”

原典1-33

康节邵①先生曰:“上品之人,不教而善;中品之人,教而后善;下品之人,教亦不善。不教而善,非圣而何?教而后善,非贤而何?教亦不善,非愚而何?是知善也者,吉之谓也;不善也者,凶之谓也。吉也者,目不观非礼之色,耳不听非礼之声,口不道非礼之言,足不践非礼之地。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亲贤如就芝兰,避恶如畏蛇蝎。或曰:不谓之吉人,则吾不信也。凶也者,语言诡谲,动止阴险,好利饰非,贪淫乐祸,疾②良善如仇隙,犯刑宪如饮食,小则殒身灭性,大则覆宗绝嗣。或曰:不谓之凶人,则吾不信也。《传》有之曰:‘吉人为善,惟日不足。凶人为不善,亦惟日不足。’汝等欲为吉人乎?欲为凶人乎?”

注释:①即邵雍(1011-1077),北宋哲学家,谥康节。著有《伊川击壤集》等。②疾:恨,如恶如仇。

译文

邵康节先生说:“上等的人,不用教他就会行善;中等的人,教育他后就会行善;下等的人,教育他也不能行善。不用教就能行善的,不是圣人又是什么?教育后就能行善的,不是贤者又是什么?教育他也不能行善的,不是愚人又是什么?这就可以知道,善是吉的意思;不善就是凶。吉,就是双眼不看不合礼数的美色,双耳不听不合礼数的音乐,嘴里不说不合礼数的话,双脚不踏上不合礼数的地方。不结交不善良的人,不取不义之财。亲近贤者如同靠近芝草兰花,躲避恶行如同畏惧蛇蝎。有人说:这还不能称为吉人,我是不会相信的。凶,就是语言诡谲,举止阴险,喜好名利,文过饰非,贪奢淫逸,幸灾乐祸,恨善良的人如同仇人,触犯法律如同寻常饮食,小则亡身灭性,大则让祖宗蒙羞,断绝了后代子嗣。有人说:这还不能称为凶人,我是不会相信的。《左传》上有这样一句话:‘吉人行善,惟恐时间不够用。凶人作恶,也惟恐时间不够用。’你们想做吉人呢?还是想做凶人呢?”

原典1-34

《楚书》曰:“楚同无以为宝,惟善以为宝。”

译文

《楚书》说:“楚国没有可作为宝物的,只有善可以被当作宝物。”

原典1-35

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

译文

孔子说:“看到善行就像惟恐自己追赶不上,看到不善之举就像将手伸进沸水中。”

原典1-36

子曰:“见贤思齐①焉。见不贤而内②自省也。”

注释:①齐:看齐。②内:方位名词作状语,在心里。

译文

孔子说:“看见贤者就要想着向他学习。看见不贤之人就在心里自我反省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P10-12

序言

《明心宝鉴》大约成书于元末明初,由范立本编辑整理。这是一部汇集了儒释道思想精华,荟萃了明代之前中国圣贤有关修身养性、安身立命、言行交友等方方面面处世哲学的人生教科书,主旨是劝人向善,提倡人们要有乐天知命的思想和忠义孝顺的行为。该书甫一上市便极为盛行,曾多次重刊、重印,万历皇帝还派人重辑修订了一遍,在有明一代可以称得上是最流行的通俗读物之一,这种热度到了清朝以后才逐渐衰减。不只在中国盛行,《明心宝鉴》还是中国最早翻译介绍到西方的书籍,这本书在中国周边的东亚、东南亚地区更是备受推崇,长期广泛流传于韩国、日本、越南、菲律宾等地,被当作启蒙教育、道德教育的重要读本。

书名中的“明心”出自“明心见性”,原本是佛教禅宗的主要修持方法,意为只要悟了自心本性(也就是佛性),就能成佛,由此引申,人只要通过内省,就可能认识到真理,从而在纷繁的世间保持自身的宁静平和。全书分为继善、天理、顺命、孝行、正己、安分、存心、戒性、劝学、训子、省心、立教、治政、治家、安义、遵礼、存信、言语、交友、妇行共二十篇,每篇都由若干条短小精悍的名言警句构成,内容几乎囊括了人这一生中可能面对的种种困难,引导人要诚心向善、惜福知命、感恩孝顺、明智忠信,为当时社会风气的改善提供了标杆和方向。

而在今天,《明心宝鉴》的正面意义依然是巨大的。在日益浮躁与喧嚣的社会环境下,每个人的内心都因为压力、欲望等因素而焦躁不安、无所适从,迫切希望找到心灵上的慰藉以及行为上的指引,《明心宝鉴》正是这样一本为我们日常生活中各种忧愁烦恼提供开解的人生指导书。

《明心宝鉴》流传至今版本众多,甚至还有很多海外版本,这个版本是采用近百年来最通行的民国刻本为底本,并参照其他版本做了适当的删减添加。为了使读者能够轻松读懂《明心宝鉴》的处世哲学,我们除了对书中生僻难解、古今异义的字词做了相应的注释外,还把每一条原文都附上了浅显易懂的译文,力求为读者提供更舒适的阅读体验。由于编者水平所限,难免会有疏误之处,敬请读者朋友雅正。

编者谨识

2014年4月15日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8 20:3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