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软件下载  游戏下载  翻译软件  电子书下载  电影下载  电视剧下载  教程攻略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图书:

 

书名 孝就是道
分类 人文社科-哲学宗教-伦理学
作者 曾仕强
出版社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下载
简介
编辑推荐

曾仕强,祖籍福建,生于1935年,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当今中国极具影响力的管理大师与培训大师。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台湾师范大学教授。英国莱斯特大学管理哲学博士,美国杜鲁门州立大学行政管理硕士。研究中国管理哲学三十年,首倡中国式管理,名动政商学界,享誉海内外。

这本由其所著的《孝就是道》讲述了中国的孝文化。

内容推荐

《孝就是道》内容介绍:儒家经典《孝经》分为天子、诸侯至庶人等十八章,把孝道应用在社会各阶层。指出: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提出孝目疋诸德之本。

曾仕强教授通过解读《孝经》,讲述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

孝合乎自然的道理,为做人的根本。

指出现代人对孝道文化的误解和扭曲,反思现代人行孝时存在的问题。

讲述什么才是真正的孝道文化;为什么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孝道文化的培养和传承等。

启发现代人应实践孝道,以孝为本,来修身、齐家、治国推及平天下。

《孝就是道》的作者是曾仕强。

目录

第一讲 为什么孝就是道

1、道就是自然,明白自然的道理,才是真正的知道。

2、孝并非天生,需要从小培养,有赖父母以身作则。

3、孝合乎自然的道理,做人的根本,所以孝就是道。

第二讲 为什么百善孝为先

1、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孝敬父母为修德之本。

2、以孝道为根本,来修身、齐家、治国推及平天下。

3、孝是基本原则,是做人做事的检验,人不孝免谈。

第三讲 为什么孝为德之本

1、孝从哪里来?孝从祭祀中来,拜祖宗并不是拜偶像。

2、祭祀的前身是殡葬,由恻隐之心自然孕育而形成。

3、孝是子女的责任,不应推卸,从父母生前到死后。

第四讲 要等到父母死后才孝吗

1、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勿违。

2、生前能事父母以礼,远比死后再补救要可贵得多。

3、事亲五要则,最好都具备完善,才算尽爱敬的心。

第五讲 孝从哪里培养出来

l、孝道从家庭培养出来,由童年开始,养成好习惯。

2、父母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使子女有所感受。

3、父母仁慈,夫妻忠贞,三代同堂,是最好的环境。

第六讲 孝要分等级吗

1、《孝经》的内容,分为天子、诸侯以至庶人十八章。

2、把孝道运用在社会各阶层,使孝道发挥不同的感化。

3、大孝尊亲,其次弗辱,其下能养,这不是等级吗?

第七讲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是什么意思

1、孟子指于礼不孝有三事,三者之中,以无后为大。

2、其实是不孝以无后为最大,包含了三层不同意义。

3、促进民族文化的延续与发扬,才是有后最大价值。

第八讲 廿四孝的故事不合时宜了吗

1、中华文化是道德与艺术的结合,充满了浓厚感情。

2、廿四孝所追求的,是永恒的价值,内容与时俱进。

3、迄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意义,要用心体会其中道理。

第九讲 孝对人类有什么好处

1、孝道是做人的根本,不忘本的人,值得大家信任。

2、父慈子孝,一字和乐,家和万事成,人人都喜欢。

3、家风在传承中发扬光大,长保富贵平安,最踏实。

第十讲 孝对现代人有哪些启发

1、现代人过份自我,彼此疏离,需要孝道和谐。

2、孝是德之本,要振兴道德,必须从孝道重新开始。

3、唯有明白百行孝为先,才能根除万恶淫为首乱源。

第十一讲 现代人的孝道在哪里

1、至少可以维持精神上的三代同堂,孝道得以传承。

2、孝悌的培养,是情感教育的基础,使人不致孤立。

3、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对找对人提供更可靠依据。

第十二讲 孝道为什么是无限的责任

1、道是要实践的,人能弘道,并不能等待道来弘人。

2、孝道必须在现实生活中,尽心实践,才了悟不足。

3、既然知不足,就应该善补过,所以是无限的责任。

附录 孝经

试读章节

我们要讲的第一句话,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中华文化源于易而成于孝。什么叫源于易?就是中华文化不管有多少源流,不管有多少家,有多少不同的说法,它有个总源头。这个总的源头就是《易经》。所谓诸子百家,都是从不同的角度来阐述《易经》的道理,但是最终的成果表现在“孝”这个字上。

孝这个字是怎么写的?它的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就是老少两代的天伦关系。这告诉我们,一个人不管有多伟大,如果你的事业不能够被继承下去,最后还是等于零。同样,中华文化再怎么了不起,如果不能够生生不息、绵延不绝,那很快就湮灭消亡了。那不是很可惜吗!正是因为孝道,才使得一代代人承上启下,使得优秀的中华文化能够在世界上不但不会中断,而且其影响力还不断扩大。

我们讲到孝,就会联想到被誉为群经之首的《易经》,因为它是孝的源头。《易经》怎么会跟孝扯上关系呢?因为《易经》里反复在讲一个字,就是道。这样大家就明白,诸子百家都在讲道。所以中国人动不动就问人家:你知不知道?他说:我知道,我知道。知什么?知“道”。那么,“道”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对我们来讲实在是太重要了。

因为老子讲了一句话:道可,道非,常道。我们会觉得这个“道”实在太神秘了,不知道该怎么办。一直到现在,我们还认为这个“道”真玄,真难懂。实际上, “道”可以分成三个层次。我不晓得大家有没有意识到,中国人动不动就是一分为三,我们很少一分为二。西方人是一分为二,而我们中国人大部分情况都是一分为三,比如,上中下,左中右。

这三种层次的“道”,有一种是不可说的。为什么不可说昵?因为天机不可泄漏。那为什么天机不能泄漏呢?因为老天不可能把所有宇宙的奥秘统统让人知道。为什么?因为这样就太可怕了。想想看,假设有一个人——不要说多了,一个就够了——他真的参透了宇宙的玄妙,就有办法来控制整个宇宙,那我们还能活吗?所以,“道”有一部分是不可说的。这是上天为了保护人类而设置的最佳安全阀。这个阀一破,人类就完了。

也有一种“道”是可以说的。如果什么都不能说,那我们怎么沟通呢?怎么传授呢?所以一定有很大一部分是可以说的。我们大部分人都在说这一个可以说的“道”。

还有一种道就很难说。我想,中国人对可以说的东西,几乎没有什么兴趣,因为都知道了嘛。当道变成常识以后,大家就认为不稀奇了,反而对不可说的“道”充满了好奇心。对于一种道的不可说的部分,就算你想说,也说不了。那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很难说的这一部分上。中国人有一句口头禅,叫做:很难说,你问他任何问题,他先说很难说,然后再表态,意思就是说我可以告诉你,但你不要告诉别人。

可是这样一来,道的很难说的部分,我们还是搞不清楚。那怎么去认识“道”,怎么去了解“道”?如果这两点都做不到,我们如何能够上道?很简单,还是三个步骤。

从现在开始,各位要养成习惯,当你看到任何事物,当你遭遇到任何情况时,首先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告诉自己:反求诸己。就是说任何事情要向内反省,不要老向外假求。我们现在受西方的影响,动不动就向外假求。而中国的传统文化教导我们,遇事要向内自省。如何向内?就是告诉自己:我刚生下来的时候,是一无所有的。所有的东西统统是身外之物。有也罢,没有也罢,都无所谓,不必那么紧张。因为最后两腿一伸,还是什么都没有了。“纵有千年铁门坎,终须一个土馒头”,我空空地来,空空地走。一个人怀有这样的心态就平和安详得多。

现在我们看到好东西,就想:我能不能得到?这件首饰不错,那辆跑车很酷……都想要。这样整个心态都乱掉了。一个人有了情绪,有了情欲,有了各种的需求,就开始起心动念了,那个“道”就不显现了。所以为什么很多人,老说我知道我知道,最后才发现原来我还是不知道?就是因为你起心动念了。人要不起心动念很难,唯一的办法就是忘我。没有自我的时候,“道”就显现了。这是第一步。

第二步,因为你没有自我,遇到功利得失,就不会很急,你就不会有得失之心,就不会逞一己之好恶,对事情妄下断言。有人总是脱口而出说这不好,那不好,你凭什么这么说呢?平常我们很少会想自己是凭什么立身的。现在我们终于了解到,我之立身是凭着无我的心态。有了这种无我而平和的心态,遇事就会冷静、客观、公正。这三个词也是我们常常在讲的,但就是做不到。因为你没有忘我。我们很冷静、很客观、很公正地看这个东西的本质的时候,那个“道”就浮现了。这个时候你所要做的事情是什么?选择。人生就是选择的过程。

第一个,你要还是不要这个东西?第二个,你要它做什么?第三个,如果有人也想要,你舍不舍得给他?如果你心中有我,你不会这么想。你巴不得一下就要了,要了再说。如果你心中无我,你就不会这样。你会想这个给谁最合适?怎么做比较合理?最后怎么样?大家商量商量。

这件事情处理完了以后你就进到第三步,恢复本来的我。我还是一无所得,就算有了这东西也不算什么,人家拿走了也不算什么。这样一想你就很自在。P2-5

序言

《名家论坛》是我台2002年推出的日播讲坛类栏目,更是国内较早创办的同类栏目之一,以播出财经、管理、文化、养生和教育类为主。

栏目邀请国内外的学界、业界精英登坛演讲。各位主讲人以渊博的学识、独到的眼光、睿智的见解、敏锐的思维、深入浅出的表达形式、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使《名家论坛》成为思想者的殿堂、管理者的精神家园、老百姓生活的助手,赢得了广大观众的欢迎和好评。

追求精品,打造名家品牌,一直是栏目努力的目标。《名家论坛》能为广大观众提供精神的盛宴和工作生活方面的帮助,正是媒体的责任和荣幸。

《名家论坛》不仅是一档电视栏目,而且配套系列丛书和光盘同期出版发行,网络精华版在人民网一人民电视频道同步推出,方便各界人士的选择,满足媒介使用者消费多元化的需求。

电视有精致的解读,出版有书籍的芬芳,光盘有观看的便利,网络有表达的互动。消费者的需求,是栏目不断进取的动力,也希望广大热心观众、读者、网友更多地关注《名家论坛》,与栏目共同进步和成长。

回首《名家论坛》8年来的成长历程,栏目团队执著的求索,不断的创新,没有相当的信心和定力,离开社会各界的支持,是难以取得今天的成绩的。

感谢《名家论坛》的各位主讲人,感谢合作伙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以及北京泰学天地教育咨询中心。

栏目定位语说得好,有思想,才更久远!期望《名家论坛》做得更好!

是为序。

刘振海

山东教育电视台台长

随便看

 

霍普软件下载网电子书栏目提供海量电子书在线免费阅读及下载。

 

Copyright © 2002-2024 101bt.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20:57:29